当你一步步登上泰山,沿途风景那叫一个迷人。山间云雾缭绕,像是给泰山披上了一层薄纱,朦朦胧胧的,充满神秘。阳光洒在松树上,松树绿油油的,生机勃勃。偶尔还能听到清脆的鸟鸣,感觉整个人都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心灵都被洗净了。
在众多石刻里,有一处让我印象格外深刻,那就是乔石题写的 “海岱纵目” 四个大字。我第一次看到这四个字,是几年前和朋友一起登泰山的时候。当时走到那儿,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四个字写得那叫一个漂亮,每个字都有脸盆大小,笔锋刚劲有力,又透着灵动。
整体上看,这四个字给人一种开阔奔放的感觉。看着它们,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能看到大海的波涛汹涌,能看到山川的连绵起伏。那瘦硬坚挺的笔画,又像是泰山的石头,稳稳当当,充满力量。仔细品味,还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果敢沉着之气,就好像面对再大的困难,都能镇定自若、勇往直前。
每次想起泰山,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 “海岱纵目” 这四个字。它们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佳作,更是泰山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有机会登上泰山,一定要去看看这四个字,亲身感受一下其中的魅力。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被它们深深打动。
这四个大字,打眼一看,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古香古韵。仔细瞅瞅,嘿,还带着 “启功体” 的那股独特神韵呢。看来这人在书法这一块,把古今结合玩得明明白白,开辟出了一条兼容并蓄的新路子。
再看他用笔,那讲究得很呐。每一笔下去,起笔收笔都合乎书法的规矩,法度严谨得很。字里的点画安排紧凑得很,就好像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排列得整整齐齐。而且笔画之间的照应关系,他考虑得那叫一个周全,前呼后应,一点儿不含糊。
就拿这个 “海” 字来说吧,里头的每一笔,都带着点儿倾斜的姿态,可神奇的是,整个字看起来稳稳当当,端端正正的。特别是那长长的一横,就像一把利剑,直直地从三点水的中间穿插过去,姿态优美得很,让人忍不住叫好。还有 “每” 字,里面有一笔竟然出格了,完全出乎人的意料,可这么一来,反倒给这个字添了几分独特的味道,让人印象格外深刻 。
这个 “岱” 字,写得那叫一个开阔大气。上头的 “代” 字,跟下面的 “山” 字一对比,就特别明显。“山” 字个头虽小,可它是那种扁平的模样,稳稳当当的,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我觉着不管谁瞅见这个字,都会有这种感觉,好像脚下踩了实土,心里头有了底。
再看看 “纵” 字,跟 “岱” 字又不一样了,它是左中右结构,好家伙,这一写开来,更显开阔。左边那绞丝旁,写得那叫一个洒脱,笔锋一带,感觉特别灵动,跟别的字写在一起,就好像给人眼前一亮,有了新景象。中间呢,是一竖,这一竖可太厉害了,从上直直地插下来,坚挺得很,劲道十足,可写的时候又透着一股从容淡定,不慌不忙,让人不得不佩服写字人的功夫。
这四个字,里头 “目” 字的笔画最少。但你再仔细瞅瞅,它那模样,端端正正、规规矩矩的,看着特别稳当。而且每一笔,不管是横是竖,粗细都拿捏得刚刚好,匀匀实实的。就因为人家这么写,这个 “目” 字一点都不显得单薄、小家子气,反倒透着一股沉稳大气的劲儿。
再把这四个字合在一块儿看,嚯,那庄重肃穆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还带着一股堂堂正正的大气象,让人看一眼就喜欢上了。咱在这儿欣赏风景的时候,顺便琢磨琢磨这四个字,是不是能品出些不一样的滋味来?心里头是不是也跟着有了些特别的心得体会?确实挺有意思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