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阶段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分析砂浆麻面钢筋

摘 要: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环节,其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能否顺利实施。通过调研分析,预制构件成品容易出现外观质量问题、尺寸偏差问题、预留孔堵塞问题等,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作者通过分析产生预制构件质量问题的原因,将工厂生产质量控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预制构件缺陷的处理措施。

2016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十年内全国建筑装配化率达 30%的发展目标[1],成为装配式建筑政策推进的元年。2016-2019 年间全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实现三倍增长。其 中 2019 年 新 开 工 装 配 式 建 筑 中 混 凝 土 结 构 占 比65.4%。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较晚,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熟练工人少,产业配套不成熟,预制构件生产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2]。

由于预制构件生产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环节,其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能否顺利实施。预制构件生产前,在确保预制构件设计深度除满足构件结构性能和功能要求的基础外,还应满足构件生产、吊装运输、现场安装、临时固定以及与现浇结构连接、模板、支撑等施工要求。

1 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阶段质量问题

作者依托 2020 年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与校级自然科学项目课题,在江苏某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挂职锻炼半年,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根据客户投诉与客户退货情况进行整理总结,并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通过对所调研的构件厂在 2020 年 7 月至 2020 年10 月期间不同工程项目构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客户投诉与客户退货情况进行整理,共统计出 75 个构件质量问题点,其中,外观质量问题出现的频数最多,尺寸偏差与预留孔问题出现频数也较多。具体数据见表 1。

通过分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预制构件成品出现质量缺陷,如出现表面蜂窝、麻面、缺棱掉角、尺寸偏差以及预埋预留、粗糙面、成品保护等问题,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具体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1 外观质量问题

1.1.1 构件表面污染

预制构件表面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模具表面脱模剂没有涂刷均匀,模具长时间不使用而生锈;预制构件成品在转运、存放运输过程中保护不到位,表面受外来物污染。其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中,第 9.3.2 条规定: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固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模具应保持清洁,涂刷脱模剂、表面缓凝剂时应均匀、无漏刷、无堆积,且不得影响预制构件外观效果[3]。

1.1.2 构件缺棱掉角

构件缺棱掉角的原因主要有构件没有达到设计强度而脱模,造成混凝土边角随模具拆除破损;拆模操作不当,边角受外力撞击破损;模具中的边角位置杂物未及时清理干净,或脱模剂涂刷不均匀、缓凝剂未干燥;预制构件成品在转运、存放运输过程中保护不到位,受到外力或重物撞击而损坏。其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231-2016)中,第 11.2.3 条规定: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的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1.1.3 构件裂纹

构件裂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强度过早起吊;构件在堆放、运输过程中保护措施不规范;预制构件吊运方式或者吊具选用不当,未合理配置钢筋造成拉应力超过允许应力。

1.1.4 构件蜂窝、孔洞、麻面

构件蜂窝、孔洞、麻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混凝土搅拌不均匀,造成混凝土黏聚性与流动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较大、或者没有进行分层浇筑混凝土,产生离析,出现蜂窝麻面等。

1.2 尺寸偏差问题

1.2.1 构件截面尺寸偏差

构件截面尺寸偏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模具未按规定要求定期校核与验收;模具定位尺寸不准,未按施工图进行放线或误差较大;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发生模具跑模问题,预制构件隐蔽工程检验不严格,生产线工人没有进行自检。

1.2.2 钢筋定位偏差

构件钢筋定位偏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钢筋加工尺寸不合格或者钢筋固定措施不牢固;浇筑过程中造成钢筋骨架出现变形;混凝土终凝前外伸钢筋没有进行进一步矫正;再者预制构件浇筑过程中隐蔽工程检验不严格,生产线工人没有进行自检。

1.3 预埋件问题

1.3.1 预埋线盒位置错误

预埋线盒位置错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预制构件生产时预埋件没有加设固定措施;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预埋件变形产生位移;预制构件在进行钢筋绑扎时,工人随意踩踏或材料随意堆放。

1.3.2 预留孔堵塞

预留孔堵塞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预制构件生产时没有对预留孔洞进行封堵保护,造成异物进入预埋件孔洞后堵塞;预制构件模具拼缝不严,造成漏浆堵塞预埋件孔洞。

1.3.3 预埋件尺寸偏差

预埋件尺寸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现场施工人员施工不细致,不熟悉设计规范或者图纸尺寸计算有偏差,造成尺寸存在冲突(见图 1);现场施工人员按照图纸进行布置预埋件,但是预埋件固定措施设置不到位,出现预埋件移位现象;浇筑混凝土时被振捣棒碰撞;抹面时未采取纠正措施。

1.3.4 预埋件锈蚀

预埋件锈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没有对构件外露金属件进行防腐、防锈处理;生产线工人没有进行自检。

1.3.5 预埋件遗漏

预埋件遗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预制构件预埋件埋设深度不足或者套筒埋件型号错误;预制构件混凝土振捣不均匀,造成预埋件脱落;预制构件隐蔽工程检验不严格,生产线工人没有进行自检。

1.4 灌浆套筒问题

1.4.1 灌浆管口、出浆管口错乱

灌浆管口、出浆管口错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预制构件套筒设计或者布置位置过密,套管加固不牢,振捣混凝土时因碰撞等原因导致灌浆管口、出浆管口产生错误,成型后管口混乱。

1.4.2 灌浆管口、出浆管口堵塞

灌浆管口、出浆管口堵塞的主要原因是配套套管选用不当,灌浆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被破坏或弯折变形;灌浆管底部没有采取固定措施,导致套筒底部水泥浆漏入筒内;灌浆管保护措施不到位,有异物掉入。

1.4.3 灌浆套筒移位

灌浆套筒移位主要原因是套筒固定部位没有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振捣棒碰撞导致套筒偏移;预制构件隐蔽工程检验不严格,生产线工人没有进行自检。

1.5 构件标识问题

构件标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未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标识标注,预制构件设计、生产时遗漏安装标识;生产线工人没有进行自检。

1.6 构件运输问题

构件运输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预制构件存放、运输等设计存在缺陷或制作不合理;预制构件装车未严格按规范执行,运输时未采用有效的柔性保护措施。

2 预制构件生产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产品的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及发展。由于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具有工序复杂、产品数量大、成品种类多、过程信息多、工作人员协同要求高的特征,根据工厂生产特点,并结合质量管理要求,生产质量管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品质管控阶段 (表2)、过程控制阶段(表 3)、出货控制阶段(表 4),并根据各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找出各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3 预制构件外观缺陷的防治措施

根据生产质量管控过程的不同阶段,对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和堆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将检查结果分成三类:合格品、可修品、废品。对于可修品提出相应缺陷处理措施。

3.1 预制构件成品修补

3.1.1 麻面

结构表面做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可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修补[7]。干燥后用细砂纸打磨修补面,使修补处和构件整体平整、光滑成一体,减小修补处与本体的色差。

3.1.2 露筋

(1)表面露筋:对露筋部位进行除锈处理,对露筋部位进行除锈凿毛处理,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防水材料再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平。干燥后用细砂打磨修补面,使修补处和构件整体平整、光滑成一体,减小修补处与本体的色差。

(2)深度露筋: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等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修补处应做好养护措施,防止出现收缩缝。

3.1.3 蜂窝、孔洞

将较小蜂窝、孔洞的松动石子和突出骨料颗粒剔除,刷洗干净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干燥后用细砂打磨修补面,使修补处和构件整体平整、光滑成一体,减小修补处与本体的色差,如果是较深蜂窝,可预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3.1.4 缺棱掉角

将松动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刷洗干净充分湿润后,然后用相同或高一等级标号的材料修补。如遇无法直接用修补料处理的,应采用支模浇筑混凝土的操作工序。干燥后用细砂打磨修补面,使修补处和构件整体平整、光滑成一体,减小修补处与本体的色差。

3.1.5 色差

养护过程形成的色差,可以不用处理,随着时间推移,表面水化充分之后色差会自然减弱;如果是影响观感的色差,可以用带胶质的砂浆进行调整,但是调整色差的材料不应影响到后期装修。

3.1.6 气孔

(1)涂料饰面的构件表面直径大于 1mm 的气孔应进行填充修补。

(2)对表面局部出现的气泡,采用相同品种、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拌制成水泥浆体,修复缺陷部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整个构件表面均匀地打磨光洁,确保表面无色差。

3.2 预制构件报废处理

3.2.1 钢筋位移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中如存在钢筋与预埋件的偏差问题或者构件表面平整度超过了允许值,则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果偏差结果影响较大,甚至对于结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则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报废处理。

3.2.2 混凝土强度不足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不足,将对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承载能力及耐久性等多方面产生不利。如混凝土强度较低,可用无损检测法检测混凝土的实际强度,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可以提请设计院给出解决方案,如果确实无法满足结构要求的,进行构件报废处理。

由于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质量管控是预制构件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关键环节。所以以上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出现构件质量问题的修补措施,属于事后控制。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受到的各自环境、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找出内在的规律,达到防治的目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常州某住宅小区项目装配式构件生产中,通过对混凝土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的改进,使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缺陷率大幅降低。

预制构件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造成了大量的返工及浪费现象。装配式预制构件出现的质量问题,不仅没有发挥出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的优点,同时也降低了装配式构件工厂的收益和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传统的工厂生产管理方式未能解决工厂的精细化管理、沟通信息、排产计划与现场进度整合等问题。因此,积极研究探索装配式建筑构件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与各作业环节之间的协同性,并通过 BIM 技术实现信息数据整合,以提高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的管理能力。这也是作者下一步要研究的方向。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精选12篇)2、剔除不密实的砼、有蜂窝、麻面、露筋砼部位;用水冲洗干净,刷素水泥浆一道;用C30膨胀细石混凝土填补并振捣密实; 3、按要求及时养护。 八、承在现象: 阳光窗板表面出现不规则较浅裂缝,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裂缝不均,长短不一,互不连贯。 九、原因分析: jvzq<84yyy4vpsx0eqs0j~tfqpmgcwlcp1814;581774;;940jznn
1.房屋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1].由于振捣混凝土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沟洞、而处理时,未剔到混凝土密实处即抹砂浆,且砂浆又不密实,导致混凝土疏松产生渗漏。 2.3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造成渗漏 外部地下水通过底板外侧很薄的钢筋保护层进入底板钢筋周围,顺钢筋方向地下室内渗水,这种现象在底板堵漏进曾多次发现。因此建议设计地下室时,底板外侧、外墙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62;>9986:/j}rn
2.混凝土通病及防治措施(全文)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jvzquC41yy}/;B}wgunv0lto1y5jww<;3dgjt?f0jvsm
3.砼浇筑出现蜂窝麻面原因.docx麻面、蜂窝的产生 1混凝土蜂窝、麻面混凝土蜂窝是指骨料间有空隙而形成的蜂窝状窟窿,具体指混凝土表面缺浆、石子露 出深度大于5mm但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缺浆、起沙、粗糙, 表面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露筋现象。 1.1产生原因(1) 模板表面不光滑、不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湿润不够;模板缝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21715:4834;17;5542642:90ujzn
4.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缺陷处理(2)四.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 1) 蜂窝 由于模板孔洞为封堵,垂直模板与下部混凝土、模板板块间存在 缝隙,浇筑不当,骨料分离,漏振等原因造成。 2) 麻面 由于模板表面砂浆未清理干净,提前过早拆模模板沾浆等原因造 成。 3)错台 由于模板安装定位不准确,模板支撑加固不稳模板跑模,已浇混 凝土不平整未处理造成模板不能紧贴等原因。 3) 挂帘 由于垂直jvzq<84yyy4vpsx0eqs0|~nzkp~jcx}k1|omkjt142782@7822612Ad362;58=3jvor
5.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的防治措施!内容提要:从混凝土外表产生蜂窝、麻面的原因着手,分别介绍了各种因素对混凝土表面的影响程度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蜂窝麻面 防治措施 混凝土外观质量是指以水泥和水组成的水泥浆体为粘结介质,通过振捣密实,将分散其间的不同粒径的粗细集料胶结在设计的容积内,使其硬化成为一种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人工石材,外表色泽jvzq<84vjut/{jyck0ipo8}y|z5{z}142783:4v42783:7:a8<:4=3jvo
6.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法(1)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 麻面 蜂窝及露筋现象预防措施 一 麻面 原因分析 jvzquC41ycv/dsieh{4dqv4hcpmbp8yszzhgc87239321@<367>/j}rn
7.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这几个要点不容忽视!小蜂窝处理:砼表面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2麻面 麻面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一)产生的原因: jvzquC41yy}/|pxu0qxh0ls1zwktj~4ygpqv1=7:40nuou
8.混凝土缺陷及修补方法范文(1)蜂窝:施工不当所致,混凝土灌注中缺乏应有的振捣,分层灌注时违反操作规程,运输时混凝土产生离析,模板缝隙不严,水泥砂浆流失等。 (2)露筋:施工质量不好,如灌注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钢筋紧贴模板,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 (3)麻面:施工时采用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又不够,致使构件表面混凝土内的水份被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j}rn
9.混凝土工程质量8大通病原因分析,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模板|振捣|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的松散砼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砼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砼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产生原因:1、浇灌砼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626635A5a39lf2kiee26229:is94ivvq
10.【案例分析】常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对策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涂抹使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裂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jvzquC41if€olƒ3eqo5qcpj469Ebt}nengejfF99
11.混凝土质量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混凝土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0.引言 混凝土质量控制,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混凝土施工过程当中,经常会产生露筋,混凝土表面不平整,表面出现大量的麻面、蜂窝,混凝土强度较低,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83:4ivvq
12.砼裂缝的预防与处理(全文)钢筋砼屋面梁温度裂缝的分析与处理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在本实例中,钢筋砼屋面梁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具体予以分析与处理,希望能够为设计及施工人员提供一点经验教训,引起大家在生产中对温度裂缝的重视。 关键词: 钢筋砼屋面梁 、裂缝 、梁体的室内外温差 、裂缝宽度。 jvzquC41yy}/;B}wgunv0lto1y5k5pj7d3g7vl>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