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

认证主体:王**(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第二章 应力状态分析一、内容介绍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为三维弹性体,因此分析从微分单元体入手,本章的任 务就是从静力学观点出发,讨论一点的应力状态,建立平衡微分方程和面力边界 条件。应力状态是本章讨论的首要问题。由于应力矢量与内力和作用截面方位均有 关。因此,一点各个截面的应力是不同的。确定一点不同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称 为应力状态分析。首先是确定应力状态的描述方法,这包括应力矢量定义,及其 分解为主应力、切应力和应力分量;其次是任意截面的应力分量的确定转轴公 式;最后是一点的特殊应力确定,主应力和主平面、最大切应力和应力圆等。应 力状态分析表明应力分量为二阶对称张量。本课程分析中使用张量符号描述物

2、理 量和基本方程,如果你没有学习过张量概念,请进入附录一,或者查阅参考资料。本章的另一个任务是讨论弹性体内一点微分单元体的平衡。弹性体内部单 元体的平衡条件为平衡微分方程和切应力互等定理;边界单元体的平衡条件为面 力边界条件。二、重点1、应力状态的定义:应力矢量;正应力与切应力;应力分量;2、平衡微分方程与切应力互等定理;3、面力边界条件;4、应力分量的转轴公式;5、应力状态特征方程和应力不变量;知识点:体力;面力;应力矢量;正应力与切应力;应力分量;应力矢量与应力 分量;平衡微分方程;面力边界条件;主平面与主应力;主应力性质; 截面正应力与切应力;三向应力圆;八面体单元;偏应力张量不变量;

3、切应力互等定理;应力分量转轴公式;平面问题的转轴公式;应力状态 特征方程;应力不变量;最大切应力;球应力张量和偏应力张量2.1 体力和面力学习思路:本节介绍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一一体力和面力,体力Fb和面力Fs的概念均 不难理解。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弹性力学中,虽然体力和面力都是矢量,但是它们均 为作用于一点的力,而且体力是指单位体积的力;面力为单位面积的作用力。体力矢量用Fb表示,其沿三个坐标轴的分量用Fbi ( i=1 , 2 , 3 )或者Fbx、 Fb卜和Fbz表示,称为体力分量。面力矢量用Fs表示,其分量用Fsi( i=1,2,3)或者Fsx、Fsy和Fsz表示。体力和面力分量的方向均

4、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学习要点:1、体力;2、面力。1、体力作用于物体的外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体力和面力。所谓体力就是分布在物体整个体积内部各个质点上的力,又称为质量力。例 如物体的重力,惯性力,电磁力等等。面力是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例如风力,静水压力,物体之间的接触力等。 为了表明物体在xyz坐标系内任意一点尸所受体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尸点的邻 域取一微小体积元素V,如图所示设V的体力合力为 F,则尸点的体力定义为令微小体积元素V趋近于0,则可以定义一点尸的体力为二lim各口 Zlf一般来讲,物体内部各点处的体力是不相同的。物体内任一点的体力用Fb表示,称为体力矢量,其方向由该

5、点的体力合力 方向确定。体力沿三个坐标轴的分量用Fbi( i = 1,2,3)或者Fbx, Fby, Fbz表示,称为体力分 量。体力分量的方向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应该注意的是:在弹性力学中,体力是指单位体积的力。2、面力类似于体力,可以给出面力的定义。对于物体表面上的任一点尸,在尸点的邻域取一包含尸点的微小面积元素 S,如图所示设S上作用的面力合力为 F,则尸点的面力定义为区=lim玄面力矢量是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面力是弹性体表面坐标的函数。一般条件 下,面力边界条件是弹性力学问题求解的主要条件。面力矢量用Fs表示,其分量用Fsi( i=1,2,3)或者Fsx、Fsy和Fsz

6、表示。面 力的方向规定以与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弹性力学中的面力均定义为单位面积的面力。2.2 应力和应力状态学习思路:物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物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将产生相互作用,物体内部 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为讨论弹性体的强度,将单位面积的内力,就是内力集度 定义为应力。p n为过任意点M,法线方向为n的微分面上的应力矢量。应力矢量不仅随点 的位置改变而变化,而且即使在同一点,也由于截面的法线方向n的方向改变而 变化。一点所有截面的应力矢量的集合称为一点的应力状态。讨论一点各个截面的 应力变化趋势称为应力状态分析。凡是应力均必须说明是物体内哪一点,并且通过该点哪一个微分面的应力。 应力

7、状态对于研究物体的强度是十分重要的。显然,作为弹性体内部一个确定点 的各个截面的应力矢量,就是应力状态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可能也不必要写 出一点所有截面的应力。为了准确、明了地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必须使用合理 的应力参数。为了探讨各个截面应力的变化趋势,确定可以描述应力状态的参数,通常将 应力矢量分解。学习要点:1、应力矢量;2、应力矢量的分解;3、应力分量。1、应力矢量物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例如外力,温度变化等,物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将 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物体一部分与相邻部分之间的作用力称为内力。内力的计算可以采用截面法,即利用假想平面将物体截为两部分,将希望计 算内力的截面暴露出来,通过平

8、衡关系计算截面内力F。内力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为了描述任意一点M的内力,在截面上选取一 个包含M的微面积单元AS,如图所示则可认为微面积上的内力主矢AF的分布是均匀的。设AS的法线方向为n,则 定义:AF居二万上式中pn为微面积AS上的平均应力。如果令AS逐渐减小,并且趋近于零, 取极限可得 AF 取=Iuilt上述分析可见:pn是通过任意点M,法线方向为n的微分面上的应力矢量。应力p n是矢量,方向由内力主矢AF确定,又受AS方位变化的影响。应力矢量不仅随点的位置改变而变化,而且即使在同一点,也由于截面的法 线方向n的方向改变而变化。这种性质称为应力状态。因此凡是应力均必须说明 是物体内哪

9、一点,并且通过该点哪一个微分面的应力。一点所有截面的应力矢量的集合称为一点的应力状态。应力状态对于研究物 体的强度是十分重要的。显然,作为弹性体内部一个确定点的各个截面的应力矢 量,就是应力状态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可能也不必要写出一点所有截面的应 力。为了准确、明了地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必须使用合理的应力参数。2、应力矢量的分解讨论一点各个截面的应力变化趋势称为应力状态分析。为了探讨各个截面应 力的变化趋势,确定可以描述应力状态的参数,通常将应力矢量分解。应力矢量的一种分解方法是将应力矢量pn在给定的坐标系下沿三个坐标轴 方向分解,如用px, py, pz表示其分量,则pn =pxi + p

10、yj + pk,这种形式的分解并 没有工程实际应用的价值。它的主要用途在于作为工具用于推导弹性力学基本方 程。另一种分解方法,如图所示,是将应力矢量pn沿微分面AS的法线和切线方向分 解。与微分面AS法线n方向的投影称为正应力,用n表示;平行于微分面AS 的投影称为切应力或剪应力,切应力作用于截面内,用。n表示。弹性体的强度与正应力和切应力息息相关,因此这是工程结构分析中经常使 用的应力分解形式。由于微分面法线 n 的方向只有一个,因此说明截面方位就确定了正应力On的方向。但是平行于微分面的方向有无穷多,因此切应力Tn不仅需要确定 截面方位,还必须指明方向。3、应力分量为了表达弹性体内部任意一

11、点M的应力状态,利用三个与坐标轴方向一致 的微分面,通过M点截取一个平行六面体单元,如图所示。将六面体单元各个截面上的应力矢量分别向3个坐标轴投影,可以得到应力 分量Oj。应力分量的第一脚标 i 表示该应力所在微分面的方向,即微分面外法线的方 向;第二脚标 j 表示应力的方向。如果应力分量与 j 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反 之为负。如果两个脚标相同,i = j,则应力分量方向与作用平面法线方向一致,这是 正应力,可以并写为一个脚标,例如。x。如果两脚标不同,i旬j,则应力分量方向与作用平面法线方向不同,这是切应 力,例如Txy。六面体单元的3对截面共有九个应力分量Oj。应该注意:应力分量是应力矢量

12、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因此是标量,而不是矢 量。在已知的坐标系中应力状态通常用应力张量表示。使用应力张量可以完整地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2.3 斜截面上的应力 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学习思路:应力矢量不仅随点的位置改变而变化,而且也由于截面的法线方向n的方向 改变而变化,研究这一变化规律称为应力状态分析。如果应力分量能够描述一点 的应力状态,那么应力分量与其它应力参数必然有内在联系。本节分析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为深入讨论应力状态作准备。利用三个坐标平面和一个任意斜截面构造微分四面体单元,通过四面体单元 探讨坐标平面的应力分量和斜截面上的应力矢量的关系。根据平衡关系,推导任意斜截面的应力矢量、法

13、线方向余弦和各个应力分量 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一点的应力分量确定后,任意斜截面的应力矢量是确定的。学习要点:1、分四面体单元;2、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1、微分四面体单元一点的九个应力分量如果能够完全确定一点的应力状态,则其必须能够表达 通过该点的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矢量。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在O点用三个坐标面和一任意斜截面截取一个微分四面 体单元,如图所示。斜截面的法线方向矢量为n,它的三个方向余弦分别为l, m和n。设斜截面上的应力为pn , i,和k分别为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单位矢量,pn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px,py,pz。则应力矢量可以表示为pn = pxi+ pyj+ pz k同样,把

14、单位体积的质量所受的体积力Fb沿坐标轴分解,有Fb = Fbxi+ Fbyj+ Fbz k设S为AABC的面积,则A OBC=lS, A OCA=mS, A OAB=nSABC的法线方向的单位矢量可表示为n = li+ lj + m k2、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微分四面体在应力矢量和体积力作用下应满足平衡条件,设h为O点至斜面 ABC的高,由x方向的平衡,可得明=0 p-AOBC-AOAC-AOABhS =0将公式/口正。二AOCA = mS,4m二甩S代入上式,则一行/一 丁帮洗一汇澎冏十 :氏耳飘二口对于微分四面体单元,h与单元体棱边相关,因此与1相比为小量,趋近于零, 因此p. = B F幽

15、F巴同理Py=丁尸W + 3Pz = 7/+% 耽 + b产如果采用张量记号,则上述公式可以表示为上式给出了物体内一点的9个应力分量和通过同一点的各个微分面上的应力 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式表明,只要有了应力分量,就能够确定一点任意截面的 应力矢量,或者正应力和切应力。因此应力分量可以确定一点的应力状态。平衡微分方程学习思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最后达到平衡位置。平衡不仅是指整个物体, 而且弹性体的任何部分也是平衡的。本节通过微分平行六面体单元讨论弹性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平衡。应该注意:在讨论微分单元体平衡时,考虑到坐标的微小变化将导致应力分 量的相应改变。即坐标有增量时,应力分量也有对应的增

16、量。这个增量作为高阶 小量,如果不涉及微分单元体平衡时是可以不考虑的。微分平衡方程描述了弹性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平衡,确定了应力分量与体力之 间的关系。又称为纳维(Navier)方程。平衡微分方程描述弹性体内部应力分量与体力之间的微分关系,是弹性力学 的第一个基本方程。切应力互等定理是弹性体力矩平衡的结果。学习要点:1、微分单元体及平衡关系; 2、平衡微分方程与切应力互等定理。1、微分单元体及平衡关系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最后达到平衡位置。不仅整个物体是平衡的, 而且弹性体的任何部分也都是平衡的。为了考察弹性体内部的平衡,通过微分平行六面体单元讨论任意一点M的 平衡。在物体内,通过任意点M,用

17、三组与坐标轴平行的平面截取一正六面体单 元,单元的棱边分别与x,y,z轴平行,棱边分别长dx,dy,dz,如图所示讨论微分平行六面体单元的平衡:在x面上有应力分量。x , T和T ;在x+dx面上,应力分量相对x截面有一个增量,取一阶增量,则对y , z方向的应力分量作同样处理。根据微分单元体x方向平衡,方x=0,则比(生 + dx)dydz - dydz + +-dy)dxdz-rdxdz+ (4+等也独方-4改力十久付“也二。简化并且略去高阶小量,可得同理考虑y,z方向,有上述公式给出了应力和体力之间的平衡关系,称为平衡微分方程,又叫纳维(Navier)方程。用张量形式表示,可以写作如果考

18、虑微分单元体的力矩平衡,则可以得到T xy =T yx,T yz=Tzy,Tzx=Txz由此可见,切应力是成对出现的,9个应力分量中仅有6个是独立的。上述关系式又称作切应力互等定理。用张量形式表示,则面力边界条件学习思路:在弹性体内部,应力分量必须与体力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在弹性体的表面, 应力分量必须与表面力满足面力边界条件,以维持弹性体表面的平衡。面力边界条件的推导时,参考了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关系表达式。只要注意 到物体边界任意一点的微分四面体单元表面作用应力分量和面力之间的关系就 可以得到。面力边界条件描述弹性体表面的平衡,而平衡微分方程描述物体内部的平 衡。当然,对于弹性体,这仅是静力学

19、可能的平衡,还不是弹性体实际存在的平 衡。面力边界条件确定的是弹性体表面外力与弹性体内部趋近于边界的应力分 量的关系。学习要点:1、面力边界条件。1、面力边界条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不仅整体,而且任意部分都是平衡的。在 弹性体内部,应力分量必须与体力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在弹性体的表面,应力分 量须与表面力满足面力边界条件,以满足弹性体表面的平衡。考虑物体表面任一微分四面体的平衡,如图所示。由于物体表面受到表面力,如压力和接触力等的作用,设单位面积上的面力分量为Fsx、Fsy和F眨,物体外表面法线n的方向余弦为l , m ,n。参考应力矢 量与应力分量的关系可得冗X二山+汇制然+汇斑阳%

20、二%1+行产+ 3Q二工1十工声制十仃产用张量符号可以表示为%二行冷上述公式是弹性体表面微分单元体保持平衡的必要条件,公式左边表示物体表面 的外力,右边是弹性体内部趋近于边界的应力分量。公式给出了应力分量与面力 之间的关系,称为静力边界条件或面力边界条件。平衡微分方程和面力边界条件都是平衡条件的表达形式,前者表示物体内部 的平衡,后者表示物体边界部分的平衡。显然,若已知应力分量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面力边界条件,则物体平衡;反 之,如物体平衡,则应力分量必须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面力边界条件。2.5 坐标变换的应力分量和应力张量学习思路:一点的应力不仅随着点的位置改变而变化,而且由于截面的法线方向不同

21、, 截面上的应力也不同。因此必须探讨一点任意截面应力之间的变化关系。应力分 量能够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因此确定不同截面应力分量的变化规律,就可以确 定应力状态。本节分析坐标系改变时应力分量的变化规律。为了简化分析,首先假设斜截 面的法线与新坐标轴方向相同,建立斜截面应力矢量表达式。然后利用斜截面应 力矢量与应力分量的关系,将应力矢量投影于各个坐标轴得到应力分量表达式。应力分量的转轴公式说明:应力分量满足张量变换条件。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应力张量是二阶对称张量。转轴公式说明了一点的应力状态,尽管截面方位的变化导致应力分量改变, 但是一点的应力状态是不变的。学习要点:1、坐标系的变换;2、坐标平面

22、的应力矢量;3、应力分量的投影; 4、应力分量转轴公式;5、平面问题的转轴公式。1、坐标系的变换一点的应力不仅是坐标的函数,随着弹性体中点的位置改变而变化,而且即 使同一点,由于截面的法线方向不同,截面上的应力也不相同。一点的应力随着 截面的法线方向的改变而变化称为应力状态。应力状态分析就是讨论一点不同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由于应力分量可以描 述应力状态,因此讨论坐标系改变时,一点的各个应力分量的变化就可以确定应 力状态。当坐标系改变时,同一点的各个应力分量将作如何的改变。容易证明,坐标系仅作平移变换时,同一点的应力分量是不会改变的,因此 只须考虑坐标系旋转的情况。假设在已知坐标系Oz中,弹性体

23、中某点的应力分量为匕4 U TOC o 1-5 h z CT. = TCTTV 阴 J 型Jex%4 /如果让坐标系转过一个角度,得到一个新的坐标系。/。设新坐标系与原 坐标系之间有如下关系:X y Zx I、总z1nz其中,4,mi,ni表示新坐标轴0心2与原坐标轴必”之间的夹角方向余弦。2、坐标平面的应力矢量如果用表示同一点在新坐标系下的应力分量。作斜截面ABC与V轴垂直,其应力矢量为pn,则Pn = A = PJ + PjJ+PF 根据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的表达式% =+%制+ %或ps = Q + 仃内3、应力分量的投影设i , j , k为新坐标系Oxy/的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单位矢量,如

24、图所示 将Pn,即。向x轴投影就得到ox;“向y轴投影就得到t;xy向一轴投影就得到t,;xz所以行川二 = 9/ + 口才 + 取脸+版 lj+设松二 hPx* 涵 iPy +%Pn工力,二 PxT = kPx+%/工加,二 F 屋黛=沼 mPy+KmP,4、应力分量转轴公式将应力矢量分量表达式代入上述各式,并分别考虑 y,z 方向,则可以得到 转轴公式q、= q + 鬲 + 琉 q + 当的 + 2 的弭% + 2 m 1%、=婷/+成%+Wq +叫% +2声+ 2周出% %、= *% +烟。仃尸+电,+也吗% +2附彳%万声+2%/工 %、= %仃* + % +% %+&%+/%)% +

25、 的1%+洗炉1)汇算+ +帖)%/、, = %仃* + 用口% 3 bp +%叫b + B用 了+4用口 )汇制 +十-3内/声+(%4 +两%)汇期W 、=I + 然w 附16, + 弭科 G + & 犯 + 陷+ q .,I1 X .-1! X V, q _1 X X -1 .口(然婷1 +洗1%)汇产+ (咽注意到,Tx,T,T/Tzy ,Txz尸Tzx用张量形式描述,则上述公式可以写作应力变换公式表明:当坐标轴作转轴变换时,应力分量遵循张量的变换规律。坐标轴旋转后,应力分量的九个分量均有改变,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所描述的应力 状态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应力张量为二阶对称张量,仅有六个独立分量

26、。新坐标系下的六个应力分量 可通过原坐标系的应力分量确定。因此,应力张量的六个应力分量就确定了一点 的应力状态。5、平面问题的转轴公式对于平面问题,如Ox轴与Ox成 中角。则新旧坐标系有如下关系:工 yxf cos - min 3yr sin pcos p根据转轴公式,可得j = cr* cos2 + cr sin2 卯一 2汇潮 cossin ptFp .= cr min 3 卯 + 行尸 cos2 (p + 2r cossin p心、=(cr - cr) cos sin 十 :制(cos2 - sin2 ?)上述公式即材料力学中常用的应力变换公式。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材料力学是根据变形效应定

27、义应力分量的,而弹性力学 是根据坐标轴定义应力分量的符号的。因此对于正应力二者符号定义结果没有差 别,但是对于切应力符号定义是不同的。例如对于两个相互垂直的微分面上的切 应力,根据弹性力学定义,符号是相同的,而根据材料力学定义,符号是相反的。2.7主应力和应力不变量学习思路:应力状态的确定,不仅需要描述一点各个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而且需要确 定最大正应力和切应力,以及作用平面方位。本节讨论应力状态的的重要概念主平面和主应力。主平面是指切应力为零 的平面;主平面法线方向称为应力主轴;主平面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主平面和 主应力是描述一点应力状态的重要参数,关系弹性体的强度。根据主应力和应力主轴的定

28、义,可以建立其求解方程应力状态特征方程。对于应力主轴,在主应力求解后,再次应用齐次方程组和方向余弦特性可以 得到。主应力特征方程的系数具有不变性、实数性和正交性。因此称为应力不变量。学习要点:1、主平面与主应力;2、/ , m , n的齐次线性方程组;3、应力状 态特征方程;4、主应力性质;5、正交性证明。1、主平面与主应力应力状态的确定,不仅需要描述一点各个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而且需要确 定最大正应力和切应力,以及作用平面方位。物体内一点的应力分量是随坐标系的旋转而改变的,那么,对于这个确定点, 是否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下,该点只有正应力分量,而切应 力分量为零。也就是说:对

29、于物体内某点,是否能找到三个相互垂直的微分面, 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切应力。答案是肯定的,对于任何应力状态,至少有三个 相互垂直平面的切应力为零。切应力为零的微分面称为主微分平面,简称主平面。主平面的法线称为应力主轴或者称为应力主方向。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根据主应力和应力主轴的定义,可以建立其求解方程。设过点O与坐标轴倾斜的微分面ABC为主微分面,如图所示其法线方向神,既应力主轴的三个方向余弦分别为l , m , n,微分面上的应 力矢量pn,即主应力的三个分量为px,py,pz。根据主平面的定义,应力矢量pn的方向应与法线方向n 一致,设 为主 应力,则应力矢量的三个分量与主应力的关

30、系为px 二 o l, py = o m, pz = o n2、l,m,n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同时,根据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表达式,有Py = J +丐制+ %量3 = Q + w +仃门将上述公式联立求解,可以得到(-T)/ + +/7 = 0+ (%-G 想 += oQ + %产 + (q 6雇=。上述公式是一个关于主平面方向余弦l , m , n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求解关于l,m,n的齐次线性方程组。这个方程组具有非零解的条件为系数 行列式等于零。即%-仃4%r cr - cr r = 0J工J邛加%巴一仃3、应力状态特征方程展开上述行列式,可得tT -+ 1?仃 - 73 0以上方程称为应力状

31、态特征方程,是确定弹性体中任意一点主应力的方程。 其中,占二%+%+凡,为应力张量元素构成的行列式|仃炉|主对角线元素之 和。是 =+%+巴巴-:一是 一%是灯/行列式按主对角线展 开的三个代数主子式之和。4 % % = % % %EK 工1即 Ce是行列式F3的值。由于一点的主应力和应力主轴方向取决于物体所受载荷和约束条件等,而与 坐标轴的选取无关。因此特征方程的根是确定的,即/ 1,12,13的值是不随坐标轴 的改变而变化的。因此11,12,13分别称为应力张量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不变量。应当指出,所谓不变量是指同一点的应力张量而言的,它们与坐标轴的选取 无关。对于不同点,应力状态不同,这些

32、量当然是要变化的4、主应力性质可以证明,特征方程有三个实数根,如用o 1, O2, O3分别表示这三个根, 则它们代表某点的三个主应力。对于应力主轴方向的确定,可以将计算所得的o 1, o2, o3分别代入齐次方 程组的任意两式,并且利用关系式I2 + m2 + n2 = 1联立求解,则可以求得应力主方向。应力不变量具有以下性质:1、不变性:由于一点的正应力和应力主轴方向取决于弹性体所受的外力和约束条件,而 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因此对于任意一个确定点,特征方程的三个根是确定的, 因此/ 1,12,13的值均与坐标轴的选取无关。坐标系的改变导致应力张量的各个 分量变化,但该点的应力状态不变。应力

33、不变量正是对应力状态性质的描述。2、实数性:特征方程的三个根,就是一点的三个主应力,根据三次方程根的性质,容易 证明三个根均为实根,所以一点的三个主应力均为实数。3、正交性:任一点的应力主方向,即三个应力主轴是正交的。下面证明主应力的正交性: a、若o 1#o卢o 3,则特征方程无重根,因此,应力主轴必然相互垂直; b、若o 1 = o2#o 3,则特征方程有两重根,o 1和o2的方向必然垂直于o 3的方向。 而o 1和o2的方向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不垂直;c、若o 1 = o 2 = o3,则特征方程有三重根,三个应力主轴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 直。这就是说,任何方向都是应力主轴。5、正交性证

34、明证明应力不变量的正交性。假设主应力o 1 = o 2 = o 3的方向余弦分别为(/ 1,m 1,n 1),( 12,m2,n 2) 和(13,m3,n3),由于满足齐次方程组,有-力明+ “弱+%的=0“ + (叫一力)响+ %/ = 0 Qi + %沟 + (% 丐)的=o(仃* 一 仃2)% + 2 + V2 =0% +(% -疗口)啊 + %强=0+ %冷+ 3 丐)的=o(% + %强 +% = o %4 + (叫一5)码+ %的=o+ %吗+-三地=o将上述公式的前三式分别乘以12 ,m2和n2,中间三式分别乘以-11 -n1, -n 1 , 然后将六式相加,可得(由一仃2)8%

35、+附1次口 +的町)=0同理9工一仃+初3%+?的)=0(tr3 -5)(210 +啊净3 +/内三)=0根据上述关系式,如果O 1/0 2/0 3,有1112+m 1 m 2+n1n2 = 0 , 1213+m 2 m 3+n 2 n 3 = 0 , 1113+m 1 m 3+n1n3 = 0上式说明如果三个主应力均不相等,则三个应力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如果o 1 = 0 2/0 3,有1 L+m2m3+n2n3 = 0,1 L+m1m3+n1n3 = 0而1112m 1 m2+n 1 n2可以等于零,也可以不等于零。这说明0 3的方向同时与0 1和0 2的方向垂直,而0 1和0 2的方向可

36、以垂直, 也可以不垂直。因此所有与0 3垂直的方向都是0 1和0 2的应力主方向。如果o 1 = 0 2=0 3,贝I1112 +m 1 m2+n 1 n2 , 1213 +m2m3+n2n3 和 1113 +m 1 m3+n 1 n3 均可以等于零,也可以不等于零。也就是说任何方向都是应力主方向。由此证明应力不变量的正交性。应力圆和最大切应力学习思路:应力状态的确定,还需要讨论一点的正应力和切应力之间的变化关系。本节通过讨论任意截面正应力与切应力的关系,建立三向应力圆概念,并且 通过应力圆确定一点的最大正应力和切应力。分析中应用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矢量可以通过应力分量的特殊形式主应 力表达,也

37、可以分解为正应力和切应力,建立主应力与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关系。 考虑斜截面法线的三个方向余弦,则可以确定一点的正应力、切应力与三个主应 力的关系。构造一个以正应力为横轴,切应力为竖轴的应力平面,则一点的正应力和切 应力位于应力平面的三个由主应力确定的应力圆之内。为了进一步探讨应力状态,最后分析八面体单元应力。学习要点:1、截面正应力与切应力;2、斜截面方向余弦;3、三向应力圆;4、最大切应力;5、八面体单元;6、八面体单元应力。1、截面正应力与切应力一点的应力状态可以通过六个应力分量确定,主应力和应力主轴是描述应力 状态的重要参数。但仅仅这些,对于应力状态分析还不够,本节将进一步讨论任 意斜截面

38、的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变化。以三个相互垂直的应力主轴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设三个主应力为 应力分量为o 1, o2, o 3,,即巧 00 ?% 二 0J 0为O点附近有任意斜截面ABC,它的法线方向为n ( l , m , n )。斜截面上的应 力矢量p n可分解为两部分:沿法线方向的正应力On和沿切线方向的切应力T n,如图所示根据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的关系% = + %机+ 3 =%机 ps = Q + W +,巴=可crn = 6产 + 行沙 2 + cr3M展开可得因为根据应力转轴公式还有l2+ m2 + f72 =12、斜截面方向余弦关于l , m , 联立求解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尸

39、 _ (/ /)(/-三)什:(5一3)(丐一外)点_d一牛)伍一卬十72&一巧)应_)m _d_巧)(/_巧)+:/(% 一巧】(%-引当斜截面方位变更时,法线的方向余弦n随着改变,因此正应力on和切应 力T n也随之变化。这里有正应力o n和切应力T n两个变量,如果建立一个平面坐 标系,以on为横轴,T n为纵轴,则斜截面上的两个应力分量(on,T n)恰好是 这个坐标系中的一个点。如图所示设O1三o2三o3,则因为12 ,m2,n2均大于或等于零,因此根据上述公式的第一 式,可以得到3、三向应力圆上式可以改写为上述不等式表示在应力平面上,圆心在横轴,横坐标为(O 2+0 3) /2,半

40、径 为(o2-03)/2的圆。1圆周及其以外的区域。同理考虑公式的第二式,可得值 一号f巧可它表达了圆C2的圆周及其内部区域。对于公式的第三式,可得5一安力汽号它表达了圆C3圆周及其外部区域。综上所述,斜截面的方位改变时,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on , T n )只 能位于圆C1,C2和C3的圆周所围成的区域之内。这三个圆C1,C2和C3是两两相切的,称为应力圆。4、最大切应力根据应力圆,对于一点的应力状态,不难得到下列结论:仃2二01, 仃后二仃三, 二刖 =(5 一仃.根据应力圆,纵坐标最大处即最大切应力的值,它的横坐标为(。1+o3)/2 ,将 它们回代到公式,可得最大切应力作用平面的方向余弦为l2= 0.5, m2= 0, n2= 0.5m=0表示最大切应力作用面的法线与应力主轴2相互垂直,因此这一作用面必然 通过应力主轴2。12= 0,n2= 05说明最大切应力作用面的法线与应力主轴1和3 都成45角。根据上述分析,弹性体内任意一点的最大正应力为乌,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材料力学基础知识,超全收藏!固体力学 (solid mechanics),即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和能量,统称为应力分析 (stress analysis)。但是,材料力学又不同于固体力学,材料力学所研究的仅限于杆类物体,例如杆、轴、梁等。 材料科学 (materials science) 中的材料的力学行为 (behaviors of materials),即研究材料在外力和温度作用下所表现出的jvzquC41dnuh0lxfp0tfv8vmnp{|k4ctvodnn4fgvgjn|4367=8;:8:
1.2018年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力学课程考试大纲重点:应力状态的基本概念、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广义胡克定律,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 难点:一点应力状态概念的理解、斜截面上应力表达式的推导、应力圆上的点与斜截面上应力的对应关系及应力圆的应用、三向应力状态下最大切应力公式的推导、利用广义胡克定律求解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和应jvzquC41{|4lcx~cp0ipo8}owv5ecpfpi1;:elic9g:g9k80jvsm
2.任务驱动型范文12篇(全文)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张开先生提出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概念。 其实,在张开先生的这篇文章发表后的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任务驱动型作文”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一直处于神秘、沉寂的状态。后来,有人论及“任务驱动型作文”,且因为其首创者是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tpgv{eƒ;0jvsm
3.根治骨质增生绝顶秘方并由于颈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续紧张状态, 久之这些肌肉发生静力性损伤,进而使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骨质增生。 也与颈椎关节长期受力不均, 使压力(应力)集中于关节内的某处造成应力过度而损伤关节。 (7)骨内静脉瘀滞及骨内高压: 以骨内静脉瘀滞为特征的骨血流动力异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内高压,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812;17872168:7<55a7;77@52:84tj}rn
4.高速铁道技术论文大全11篇3.实训项目设计与现场岗位脱节,操作性不强,没有体现出能力本位、岗位任务驱动性,难以发挥实践教学应有作用; 4.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和标准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实践教学师资严重短缺,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保证该jvzquC41zfy0ofdkcu/exr0ep5icx|gp1727>:0jvsm
5.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通用23篇)这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一班和二班的数学课,共有学生106人。经过一年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针对所教班的实际情况,对本学期的教学总结如下。 二、取得的成绩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pjcx}wgiuoiƒzq|qthlrj132;66:8:0jznn
6.班主任安全工作计划(通用22篇)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iqpm{wxokjwggcw|gp1hbpƒmwtgtkkqzc1463497433:56;7a6:69:;;0jvsm
7.访民情惠民生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工作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内部出现显著变化,群众的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和心理状态也呈现多元性和多变性。传统的工、农、学、商、兵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改变了我国传统单一、典型、大一统、一元化的社会情况,我国著名学者陆学艺在《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将中国社会分为十大阶层,社会人群和社会阶层出现分化,各个jvzquC41yy}/y‚idy0ipo8nphq52287:43:90qyon
8.汽车驱动桥设计毕业设计论文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 jvzquC41yy}/5?5fqey/pny1fqi0ej627;719;3jvor
9.计算机实习学习总结报告10篇最新3、我的工作任务和状态: 报到之后由于我是分布的从事渠道和销售这块,所以在技术工作的任务这块到不是很重,我的任务自然就是需要在营销和如何与商家间建立于保持良好的渠道和关系上下功夫; 除了之前说到的了解各类产品的性能、用途及报价意外,学习的更多的是在营销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怎样是利润的最大化。 jvzquC41o0~vgnnc0ipo8kyp1xfrxwvigxfpƒtpilof1l67679177mvon
10.调度工作总结15篇二、负责生成次日包车任务。负责行车路单的打印工作。随时掌握车辆行驶路线情况(尤其注意车管排班后车辆与驾驶员的变动)。 三、负责车辆证件和行车路单收、发管理工作。 (一)、每天认真检查驾驶员是否携带有效的驾驶证、车辆电量情况。 (二)、发车时注意观察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发现有精神欠佳的,要主动了解情况,确实有jvzquC41yy}/im~lu0ipo8xjk{uoi€jp1iuoiƒzq|qthlrj154848@3jvor
1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地基基础形考任务2答案19.图中半圆Ⅱ的状态为( 极限平衡状态 ): 破坏状态; 极限平衡状态; 屈服状态; 弹性状态 20.土的强度问题实质上就是土的( 抗剪强度 ): 抗扭强度;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01. 基底附加应力,即基底净压力,指基底压力扣除因基础埋深所开挖土的自重应力后,施加于基础底面处地基上的单位面积压力。对 jvzquC41yy}/fm|m349/ew4Ar?:79:6
12.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方法.ppt文档全文免费预览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方法.ppt 458页内容提供方:beautyeve 大小:1.41 MB 字数:约4.02万字 发布时间:2020-03-31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46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方法.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21645:473464297552634<80ujzn
13.继电保护论文通用12篇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jvzq<84iy{/z~jujw4dqv4jcq}fp8:9954ivvq
14.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大全11篇且《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材中图表很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很难将大量图表的内容清楚呈现在黑板上,如果教师只对着书讲图表,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单调呆板,因此容易导致“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继续学习研究的动力。jvzquC41|zyxz7kcdkgp0lto0et0jjtygp526<<3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