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第十章心里健康及其教育emdzz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途径是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一)心理健康的实质心理健康是- -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积极的社会功能。至于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1.统计常模。当一个人的心理特质的测量值接近总体平均数时,就认为他的心理是正常的、健康的;若一个人心理特质的测量值偏离总体均值,就认为他的心理是异常的、不健

康的。2.社会常模。当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就认为他的心理与行为是健康的、正常的;反之,就认为他的心理与行为是异常的、不健康的。3.生活适应。生活适应良好者的心理是健康的;适应困难、干扰了个人或社会康宁者的心理是不健康的。4.心理成熟。-一个人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程度协调者是心理健康的,而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或落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者则是不健康的。5.按照当事人主观体验到的是满意感、幸福感还是痛苦与不适,来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上述种种观点都是从某一角 度去判断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应从多角度、多层面综合判断: (1) 从个体的成长角度看,适应与发展是主要的判断依据; (2)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看,统计常模与社会常模是主要的判断依据; (3) 从个性发展角度看,心理结构的完整与功能的匹配是主要的判断依据。由此看来,在确定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依据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存在统- 的基本依据,不存在统-不变的具体依据。(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含义的具体化。由于国内外学者确立心理健康标准所遵循的依据不同,因而对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的认识也存在差别。1.充分自我实现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观点。2.适应良好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含的心理健康标准。3.适应与发展和谐统一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这是比较公认的现代心理健康标准一综合标准。这一标准具体化为以下几点: (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在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 (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适应状态,也是一-种发展状态; (4) 心理健康作为一-种 整体的心理状态,反映出- -个人健康的人生态度与生存方式。总之,心理健康的人在生活中多持有- -种积极的、开放的、现实的、发展的、辩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

二、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容、成因及所涉及的生活领域来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问题。包括厌恶学习、逃学、学习效率低、阅读障碍、计算技能障碍、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等。2.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友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如社交恐惧、人际冲突等。3.学校生活适应。包括生活自理困难、对学校集体生活不适应、对高学段学习生活的不适应等。4.自我概念问题。包括缺乏自知、自信,自我膨胀,沉湎于自我分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过大,自贬的思维方式等。2565.与青春期性心理有关的问题。包括青春期发育引起的各种情绪困扰,异性交往中的问题,性困惑、性恐慌、性梦幻、性身份识别障碍等。三、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1.从根本上说,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都是人的心理现象,但二者处在人的心理现象两个不同的层面。心理素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而心理健康则是一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2.从心理素质的功能来看,心理素质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的水平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心理素质健全且水平高的人,较少产生心理问题,其心理处于健康状态;相反,心理素质不健全或水平低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其心理极有可能处于不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健全的功能状态和外显标志之-一。3.从心理测量和评定的角度看,心理素质的测量常常包含许多心理健康的指标;而心理健康的测量标准也包含许多心理素质的成分。4.从心理素质的内容要素与功能作用的统- -性意义来看,心理健康只是心理素质的表现层面,即功能性层面。大多数研究者都把心理健康看做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5.从总体上看,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本”与“标”的关系。心理素质包含

从稳定的内源性心理品质到外显的行为习惯的多层面的自组织系统,而心理健康作为外显的表现和心理状态是心理素质的一种功能性反映,同时也可通过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去了解人的心理素质。第二节青少年心理健康 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1)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1.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喜悦;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3.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4.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 的途径与方法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一)专题训练专题训练过程一般由“判断鉴别一训练策略一反思体验”三个彼此衔接的基本环节构成。判断鉴别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检测和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某方面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以此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或缺失感,唤起情感共鸣或震撼,激活心理能量,思考问题根源,进而体会、感受该种心理素质对自己学习、生活、交往及成长的意义,激发接受训练的积极动机。训练策略就是针对该课主题和在判断鉴别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该问题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操作活动来感受、理解,进而选择。反思体验就是对训练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行为变化、活动过程及效果等进行反思、强化、内化,强化训练效果,促进自我认知与评价。反思环节一-定要强调“三自”,即自觉、自发、自控。(二)咨询与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心理辅导是-种心理上的助人活动,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需要的心理上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处理他所面临的问题局面,发展其未能充分利用的潜能与机遇,进而使其获得自助的能力与意愿,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以便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作出良好适应。心理辅导的最简单的定义是“助人者自助”。(三)学科渗透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

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根据教育内容、情境和青少年特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常用的方法。(一)认知法这种方法主要靠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来达到教学目标。它可以派生出阅读、听、讲故事,观看幻灯、图片、录像、电影,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品,案例分析、判断和评价等形式。(二)游戏法竞赛性游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非竞赛性游戏可缓解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程度,再现原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获得新的体会与认识。(三)测验法通过智力、性格、态度、兴趣和适应性等各种问卷测验,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分析,了解自已某方面心理素质的发展现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四)交流法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各自介绍自己的心理优势或个体经验,促进其对训练策略的认同、领悟和掌握。交流有多种组织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让交流者在课前有所准备,也可以要求他们在课堂上临场发挥;既可以是个人交流,也可以是小组或团体交流。(五)讨论法通过师生、生生间广泛、深人的思想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步步深人,提高认识,转变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掌握科学的行动步骤。讨论法可分为全班讨论、辩论、小组讨论、脑力激荡、配对交谈、行动方案研讨等多种形式。(六)角色扮演法教师提供-一定的主题情境并讲明表演要求,让学生扮演某种人物角色,演绎某种行为方式、方法与态度,达到深化学生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剧中人”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的目的。(七)行为改变法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某种良好的行为或消除、矫正不良行为。此法可分为代币法、契约法、自我控制法等多种形式。(八)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某种操作任务。常用于验证某种心理效应,达到加深学生的体验和增强认同感的目的。

THE END
0.论述关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问题;展望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关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我国学者班华教授曾指出:设置心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1:86413695B952:7`39=5;691::3ujvsm
1.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根据县决咨委的统一安排,社会事业组先后组织集中调研3次,对全县6个部门、5个街道(社区)、10所中小学校进行走访座谈,并对1500多名在校师生和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加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县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裨益jvzquC41yy}/ulliy0usi7hp1lodgwlfqpmucr4793?/j}rn
2.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8篇(全文)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建议 城西完小王燕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包括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中小学生由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引发了青少年心理的迅速而不平衡的发展,使他们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时期,他们不善调节自己又不愿向成人袒露心扉,从而诱发了许多心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nc;h1uxn0jvsm
3.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07 高中阶段被公认为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438/j}rn
4.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现状前言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升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城市的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普及开来,同时在教育程度上不断深入,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开展,导致农村初中生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看 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62<287mvon
5.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课题成员:高亚强王梓萌王立琳安永春董生发宋建红王多燕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基一【2012】15号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通知精神,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5年4月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课题组申报了《农村贫困地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与研究》的课题。该课题于2015年6月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6:==489?/j}rn
6.重庆市某4所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MHT问卷调查分析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 重庆市 中小学生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IR[a7235832;;0jvs
7.华中师大德育所2023届硕士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高怡从绪论、理论基础与基本特点、现状调查分析、问题及成因分析、教育对策等方面进行论文汇报。她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湖北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她从教育减负、教师专业水平、家庭环境、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教育对策。 jvzquC41kok/elsw0gjv0ls1kplp1:5441:49A3jvo
8.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范例6篇总体看来,1999年至2005年左右,学者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索相对集中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现状、成因,以及初步的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至今,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专业化模式的探索,也有更多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资料,提供更为专业的论点。 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432>977mvon
9.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精选5篇)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范文第1篇 一、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1.思想品德教育受到挑战 在市场经济与多元价值观念、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下,学生人生价值观出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727:::0qyon
10.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通用10篇)(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显示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迫切性 心理学专家王加绵认为,教师在班级的心理场中占主动支配地位。中小学生心理不完善,极易从教师那里受到暗示和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显示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xsilkk08<56:24ivvq
11.学生心理问题及危机干预精品(七篇)第三种大学生在经过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后,结合自身的不断努力,顺利通过心理危机期,回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此外学生在通过心理危机期后学会了应对心理危机与心理调适技巧,产生了积极变化,心理素质更加成熟,抵抗危机的能力也获得相应提高。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1)学习方面的问题。学生由于刚刚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直接跨越到大学jvzquC41yy}/jjtvqwmbq7hqo1nbq€jp16=34;3jvor
1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白城市小学为例.docx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白城市小学为例.docx,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白城市小学为例 摘要 本文考虑了白城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文化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并分发问卷调查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进行了科学研究。在实证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9123861?6474712=72326537xjvo
13.青少年心理健康通用12篇分析讨论国内外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且集合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及学生的现状,指出生理、心理、社会及教育这几个方面的统一结合才适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第一、要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从主动发展及积极适应这两个方向着手处理,也是确定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第二、要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jvzquC41i{ptls3zwgyiw7hqo1nbq€jp1491:;3jvor
1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精选15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精选15篇) 一学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关注下,始终坚持做好日常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mftns|qpmkkn4:73:14B3jvor
15.学生心理干预措施方案(精选12篇)(九)成因分析。事故处理结束后,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学院上交一份《广西师范大学本科学生个体突发紧急事件处置备案表》交学工部(处)备案。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要求 jvzquC41o0xvk€jp0eun1ptpiyko1ofpict03;>845;/j}rn
16.【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数据库学习心理品质调查项目顺利启动王耘全面介绍了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常见心理困扰,并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强调了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学生个体因素等关键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她指出,中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预防、干预与促进的关键期,海淀开展关于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基于客观分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会持jvzquC41yy}/dsmfgf{/ew4zy1x1;542380v;542381;h79797/j}rn
17.小学生心理健康报告(通用17篇)为此,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3;7=/j}rn
18.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报告(精选10篇)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我校对三~六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现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如下: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77/j}rn
19.心理健康的标准通用12篇为了弄清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增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提供参考,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湖南省常德市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即对常德市9个区县(市)52所中小学的1134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测试与调查。结果jvzq<84{{{nh0zguj{/exr1jcuxgw4873=7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