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几个朋友谈到了补缩的问题,我想今天专门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铸件补缩一般是通过冒口、浇口来进行。一般补缩的位置都是铸件上厚大部位或者热节。
在熔模铸造实践中,由于受熔模铸造本身特点以及铸件结构本身的限制,并不是每处厚壁,每个热节(不管是两壁相交或者是制壳后堵死后天形成的热节)都能设浇口,设冒口,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
你比如这个铸件,它的产品图以及组合方案如下:
图一,铸件机加后耳部断裂
图二,产品组合图
当时这位朋友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这个问题,我回答他,要么减小或去除热节,要么重新设计浇注系统,加浇口。对于他们来讲,这是一个两难的事情。减小热节,客户不同意;增加浇口,工艺出品率下降,产品成本上升。有没有两全其美双赢的办法,没有,因为不是这个制约就是那个限制,权衡最后“顾客是上帝”,只能按照顾客的要求提供无缺陷的铸件。这就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一个道理。
我们说句题外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铸造工艺性分析。假如在铸造工艺性分析阶段预见到这个问题的话,我们可以跟客户沟通把热节减小,那么,可能后面的问题就少点。当然,我这是事后诸葛亮。我只是想说明设计前期要做的工作很多,细节一定要考虑仔细而已。
还有一个铸件,是另外一个问题。浇口没法设计,朋友说怎么干怎么缩。组合方案一个、两个都干过,都不行。见下图三。
图三,铸件照片
这个产品出现问题的地方实际上是制壳后形成的热节。由于铸件结构导致浇口、冒口无法安设,于是在这位朋友进行了若干次试验后,发现这个局部还是缩。下面是他的两次组合方案。见图四,图五。
图四,一组两件
图五,一组一件
实际上这两个铸件牵扯到的都是补缩问题。在解决补缩问题时,我有几点建议如下:
1、好多人一听到补缩,自然想到加浇冒口,我觉得这是一个片面的做法。
2、补缩实际上与散热在铸造上是同义词,解决不了补缩,那么就可以通过解决散热来达到目的。
3、好多铸造问题原因根本还在于热,如果去了热,那么,可能问题迎刃而解。
4、好多人喜欢堵孔,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堵了孔,你就得解决热节、厚大等附带问题。当然,有时候设计浇口需要另当别类。
我们回头来说这两个铸件。第一个铸件,由于工艺出品率比较高,为了保证铸件的合格率,必须增加浇口。但那样,工艺出品率则下降很多。但是,如果从散热角度来考虑,也许可以解决问题。仅仅是建议,该铸件可以采用顶注式浇注系统,将出现问题的部位放在下面,然后统一激冷。
另外一个铸件,由于浇口设计有困难,所以,我觉得使用激冷帮助散热的方法也许能解决问题。但是,激冷的方法也有好多种,比如,昨天推送说的冷铁,还有空冷,用压缩空气冷却,用水冷等等。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在看推文时随便点看一下广告,我将非常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