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发生三次级以上地震,进入地震活跃期广东地震台回应要闻

11月4日19时24分,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北纬22.08度,东经112.25度)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广东省地震局根据区域构造、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序列类型等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原震区近几日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近期,广东阳江市江城区于10月18日发生3.0级地震,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于10月23日发生5.0级地震。再加上此次江门恩平市发生4.3级地震,广东接连发生三次3.0级以上地震,是否意味着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对此,广东地震台副台长王力伟表示,从总体来看,广东地震活动频次目前仍在正常范围内。

恩平地震有哪些特点?

粤港澳多地有震感,原震区后续有余震发生

根据广东省地震局监测,本次地震震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大槐镇附近,距离江门市恩平市大槐镇人民政府3公里,江门市恩平市城区13公里,阳江市城区37公里,广州市156公里。

经广东省地震局向广东及周边地区了解情况并叠加后续监测,江门市恩平市在本次地震中震感强烈,广州、深圳、澳门、香港、东莞、佛山、阳江、湛江、茂名、中山、珠海有震感。在本次地震发生期间,不少广东居民表示通过手机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广东省地震局4日夜间持续与各有感地区联系,暂未接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报告。截至4日20时,原震区后续共发生余震5次,最大余震1.3级。

恩平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与阳江、河源不同,江门恩平地震的余震次数相对较少

王力伟介绍,此次地震距离苍城-海陵断裂约1公里,与该断裂带的地质活动有一定关联。但据观测数据来看,苍城—海陵断裂带目前并不活跃,其上一次活跃期要追溯到30万年前。而地震的发生与发震地区所处构造环境、介质环境有关,华南地区的地壳厚度约为30公里,但分布不均,有些地方地壳较硬,而有些地方则相对较软。此外,如同苍城-海陵断裂带,由于介质强度存在差异,在板块挤压的应力作用下,一些应力较薄弱的地方,或者存在断裂的地方会容易发生地震。

从历史记录来看,广东省陆区共发生过地震45次,其中,与阳江、河源地震活动频次较高的情况不同,恩平的地震活动主要是以孤立型地震为主,并且初步研判此次地震也属于孤立型地震,原震区近几日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造成次生灾害的可能性较低。相较而言,河源、阳江、南澳等地的地震活动以主余型地震为主,主余型地震后续可能会出现上百次余震,而孤立型地震后续所发生的余震次数相对较少。

广东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自2016年苍梧5.4级地震以来,广东的地震频次和强度存在增强的趋势

今年以来,广东已经发生13次3.0级以上有感地震,这是否意味着广东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此前,王力伟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指出,一般情况下,全球每年通常会发生6级以上地震130多次,7级以上地震20次左右,8级以上地震1次。目前全球的地震活动频次仍处于正常水平。而广东整体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活跃的省份,地震活动的强度从海洋到北部,再到陆地是逐渐减弱的。

王力伟进一步介绍,根据目前的活动跟踪情况,广东的地震活动呈现出“活跃到平静再到活跃”的动态发震背景,1900年以来,广东省及周边地区发生了75次5级以上地震,目前正处于第二个大周期的第五地震活跃幕,进入地震活动相对比较活跃的一个时段。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苍梧5.4级地震以来,广东的地震频次和强度存在增强的趋势。不过从历史记录看,主要的大型地震是发生在沿海的濒海断裂带附近。比如,1918年的南澳7.3级地震和1995年北部湾的6.2级地震,但就发震背景来看,这些地震的复发周期相对较长。总体来看,广东地震活动频次目前仍在正常范围内,接下来,广东地震台将继续密切关注各方面的监测情况,并第一时间进行跟踪分析。

广东可能会发生大地震吗?

大湾区近期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部分网友收到的预警信息是企业行为

本次地震发生在江门恩平市,不过在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评论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网友纷纷表示也有震感。对此,王力伟表示,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公里,是一个浅源地震,浅源地震的震感往往会相对强烈一些。而震感的具体程度是受多个因素影响的,包括震源深度、传播距离以及个人所处位置等。如果处在建筑高层,感受到的震感会更加明显强烈,因为高层的建筑会放大地震的波动效应。此外,如果所处区域的沉积层较厚,也会因为沉积层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使人感受到明显或强烈的震感。

针对大湾区的情况来看,虽然历史上也曾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但整体的发震概率较低,并据目前的观测来看,大湾区近期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相对平稳。

此外,也有许多网友表示,在发震前10秒左右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对此,王力伟指出,部分网友收到的预警信息是企业行为。今年10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通过竣工验收,针对本次地震,广东地震台内部也在运行该预警系统,目前的产出情况是地震发生后3.9秒即发出预警预报信息,并在10分钟内产出了震后速报信息,整个内部产出已达到预设指标。预计在11月底,经过中国地震局和广东省政府审批通过之后,该预警系统将通过预警终端、手机和电视等渠道正式对外开展信息发布服务。

今年以来,广东发生2.5级以上地震16次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的最新地震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今年以来广东发生2.5级以上地震已有16次,其中震级最大的是10月23日3时20分在汕头市南澳县海域(北纬23.32度,东经117.39度)发生的5.0级地震。距离此次江门恩平4.3级地震不足15天。

根据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截至11月4日,今年以来广东河源共发生地震8次,佛山共发生地震3次,阳江共发生地震2次,湛江共发生地震1次,汕头共发生地震1次,江门共发生地震1次。

广东在地震带上吗?

广东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中段,全省18个沿海地级市大都位于地震活动相对活跃的区域。

有5个地震活动带全部或部分在广东省内。

泉汕地震带:从广东汕头地区沿海岸线侧经泉州地区向东北延伸至温州。

河源邵武地震带:北起福建崇安以北,经邵武、泰宁、江西石城、瑞金、会昌、寻乌、广东龙川、河源等地入南海。

莲花山地震带:沿莲花山两侧呈北东向展布,北至福建中部,南至广东省深圳南海域。

粤西地震带:大致沿相互平行的吴川—四会断裂和广州—阳江断裂两侧,呈北东向展布。

雷琼地震带:包括海南岛、雷州半岛及附近海域。

广东哪些地方发生过强震?

100年来,发生在广东内陆及近海地区的6级以上地震有12次。

此外还有:

哪里是高频发地震区?

虽然广东是华南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但是华南块体在新构造运动期间比较稳定。根据1970-2022年广东地震数据,广东52年来发生近六万次地震,绝大多数是3级以下的低震级地震。广东地区的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是能达到6度-8度,因此理论上,5级左右的地震致灾风险是很低的。

在广东,河源是高频发地震区,52年来共发生地震近3万次,换句话说,全省过半的地震发生在河源;其次是阳江。总体来看,广东的地震属于正常水平。

广东的房屋扛得住大地震吗?

我国房屋的抗震设计以《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作为依据。全国被划分为高烈度区(8度及8度以上)和中低烈度区。烈度越高,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就越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介绍,广东个别地区为8度高烈度设防区,大多为7度和6度设防区,例如广州的大多数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可以应对类似佛山地震和河源地震级别的普通规模的地震。但老城区的一些历史建筑、城中村和农村的自建房等可能未按照抗震规范修建的房屋,在发生地震时会比较危险。

周福霖希望隔震技术能被用于改造广东的老建筑和自建房。他指出,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改造并不需要重建这些房屋,只需要在房屋底部加装隔震支座,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而且造价也不高,每平方米500元左右。

地震来袭怎么办?

发生地震后,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逃生。收到地震预警,就证明地震已经发生了,但具有最大破坏力的震波还没到达。如果还有几秒到几十秒的逃生时间,这时候自乱阵脚绝对是逃生的大忌,跳窗、跳阳台、坐电梯都是错误选择。

地震逃生的最佳选择,是“迅速逃离到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方”,但这句话的前提是,有条件能“迅速逃离”,并身处于附近有“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方”。

没有最佳选择怎么办?此时应迅速对自己身处的位置和形势有个初步判断,到底是身在平房、低层还是高层里?如果预警时间足够撤离建筑物,那就迅速离开房间,逃到远离建筑物的空旷户外。在这个过程中手脚麻利的可以顺便关火关电,以免引发火灾。如果预警时间不足以撤离建筑物,一个原则:就地避险,震后撤离。

就地避险可以优先选择像洗手间或者储物室这样开间小、有承重墙或支撑的地方,桌子和床底也是室内避险的好选择。用手或者厚靠垫、枕头护住头颈以免头颈受到伤害,同时尽量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摔倒或者在震动中失去平衡。等到震感一过去,迅速撤离建筑物。

地震来袭,身在户外怎么办?应该用最快速度避开楼房、立交桥、高烟囱和广告牌等会“倒塌砸死人”的各类建筑物和附属构造物。除了倒塌风险,还得避开高压器、高压线、电线杆等“倒下来电死人”的各类物体。

整合:黄亚岚

采写:南都记者 张德威 通讯员 李曼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原标题:恩平突发4.3级地震!广东进入地震活跃期?哪里最易震?

11月4日19时24分,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北纬22.08度,东经112.25度)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广东省地震局根据区域构造、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序列类型等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原震区近几日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近期,广东阳江市江城区于10月18日发生3.0级地震,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于10月23日发生5.0级地震。再加上此次江门恩平市发生4.3级地震,广东接连发生三次3.0级以上地震,是否意味着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对此,广东地震台副台长王力伟表示,从总体来看,广东地震活动频次目前仍在正常范围内。

恩平地震有哪些特点?

粤港澳多地有震感,原震区后续有余震发生

根据广东省地震局监测,本次地震震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大槐镇附近,距离江门市恩平市大槐镇人民政府3公里,江门市恩平市城区13公里,阳江市城区37公里,广州市156公里。

经广东省地震局向广东及周边地区了解情况并叠加后续监测,江门市恩平市在本次地震中震感强烈,广州、深圳、澳门、香港、东莞、佛山、阳江、湛江、茂名、中山、珠海有震感。在本次地震发生期间,不少广东居民表示通过手机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广东省地震局4日夜间持续与各有感地区联系,暂未接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报告。截至4日20时,原震区后续共发生余震5次,最大余震1.3级。

恩平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与阳江、河源不同,江门恩平地震的余震次数相对较少

王力伟介绍,此次地震距离苍城-海陵断裂约1公里,与该断裂带的地质活动有一定关联。但据观测数据来看,苍城—海陵断裂带目前并不活跃,其上一次活跃期要追溯到30万年前。而地震的发生与发震地区所处构造环境、介质环境有关,华南地区的地壳厚度约为30公里,但分布不均,有些地方地壳较硬,而有些地方则相对较软。此外,如同苍城-海陵断裂带,由于介质强度存在差异,在板块挤压的应力作用下,一些应力较薄弱的地方,或者存在断裂的地方会容易发生地震。

从历史记录来看,广东省陆区共发生过地震45次,其中,与阳江、河源地震活动频次较高的情况不同,恩平的地震活动主要是以孤立型地震为主,并且初步研判此次地震也属于孤立型地震,原震区近几日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造成次生灾害的可能性较低。相较而言,河源、阳江、南澳等地的地震活动以主余型地震为主,主余型地震后续可能会出现上百次余震,而孤立型地震后续所发生的余震次数相对较少。

广东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自2016年苍梧5.4级地震以来,广东的地震频次和强度存在增强的趋势

今年以来,广东已经发生13次3.0级以上有感地震,这是否意味着广东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此前,王力伟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指出,一般情况下,全球每年通常会发生6级以上地震130多次,7级以上地震20次左右,8级以上地震1次。目前全球的地震活动频次仍处于正常水平。而广东整体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活跃的省份,地震活动的强度从海洋到北部,再到陆地是逐渐减弱的。

王力伟进一步介绍,根据目前的活动跟踪情况,广东的地震活动呈现出“活跃到平静再到活跃”的动态发震背景,1900年以来,广东省及周边地区发生了75次5级以上地震,目前正处于第二个大周期的第五地震活跃幕,进入地震活动相对比较活跃的一个时段。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苍梧5.4级地震以来,广东的地震频次和强度存在增强的趋势。不过从历史记录看,主要的大型地震是发生在沿海的濒海断裂带附近。比如,1918年的南澳7.3级地震和1995年北部湾的6.2级地震,但就发震背景来看,这些地震的复发周期相对较长。总体来看,广东地震活动频次目前仍在正常范围内,接下来,广东地震台将继续密切关注各方面的监测情况,并第一时间进行跟踪分析。

广东可能会发生大地震吗?

大湾区近期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部分网友收到的预警信息是企业行为

本次地震发生在江门恩平市,不过在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评论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网友纷纷表示也有震感。对此,王力伟表示,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公里,是一个浅源地震,浅源地震的震感往往会相对强烈一些。而震感的具体程度是受多个因素影响的,包括震源深度、传播距离以及个人所处位置等。如果处在建筑高层,感受到的震感会更加明显强烈,因为高层的建筑会放大地震的波动效应。此外,如果所处区域的沉积层较厚,也会因为沉积层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使人感受到明显或强烈的震感。

针对大湾区的情况来看,虽然历史上也曾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但整体的发震概率较低,并据目前的观测来看,大湾区近期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相对平稳。

此外,也有许多网友表示,在发震前10秒左右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对此,王力伟指出,部分网友收到的预警信息是企业行为。今年10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通过竣工验收,针对本次地震,广东地震台内部也在运行该预警系统,目前的产出情况是地震发生后3.9秒即发出预警预报信息,并在10分钟内产出了震后速报信息,整个内部产出已达到预设指标。预计在11月底,经过中国地震局和广东省政府审批通过之后,该预警系统将通过预警终端、手机和电视等渠道正式对外开展信息发布服务。

今年以来,广东发生2.5级以上地震16次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的最新地震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今年以来广东发生2.5级以上地震已有16次,其中震级最大的是10月23日3时20分在汕头市南澳县海域(北纬23.32度,东经117.39度)发生的5.0级地震。距离此次江门恩平4.3级地震不足15天。

根据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截至11月4日,今年以来广东河源共发生地震8次,佛山共发生地震3次,阳江共发生地震2次,湛江共发生地震1次,汕头共发生地震1次,江门共发生地震1次。

广东在地震带上吗?

广东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中段,全省18个沿海地级市大都位于地震活动相对活跃的区域。

有5个地震活动带全部或部分在广东省内。

泉汕地震带:从广东汕头地区沿海岸线侧经泉州地区向东北延伸至温州。

河源邵武地震带:北起福建崇安以北,经邵武、泰宁、江西石城、瑞金、会昌、寻乌、广东龙川、河源等地入南海。

莲花山地震带:沿莲花山两侧呈北东向展布,北至福建中部,南至广东省深圳南海域。

粤西地震带:大致沿相互平行的吴川—四会断裂和广州—阳江断裂两侧,呈北东向展布。

雷琼地震带:包括海南岛、雷州半岛及附近海域。

广东哪些地方发生过强震?

100年来,发生在广东内陆及近海地区的6级以上地震有12次。

此外还有:

哪里是高频发地震区?

虽然广东是华南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但是华南块体在新构造运动期间比较稳定。根据1970-2022年广东地震数据,广东52年来发生近六万次地震,绝大多数是3级以下的低震级地震。广东地区的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是能达到6度-8度,因此理论上,5级左右的地震致灾风险是很低的。

在广东,河源是高频发地震区,52年来共发生地震近3万次,换句话说,全省过半的地震发生在河源;其次是阳江。总体来看,广东的地震属于正常水平。

广东的房屋扛得住大地震吗?

我国房屋的抗震设计以《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作为依据。全国被划分为高烈度区(8度及8度以上)和中低烈度区。烈度越高,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就越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介绍,广东个别地区为8度高烈度设防区,大多为7度和6度设防区,例如广州的大多数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可以应对类似佛山地震和河源地震级别的普通规模的地震。但老城区的一些历史建筑、城中村和农村的自建房等可能未按照抗震规范修建的房屋,在发生地震时会比较危险。

周福霖希望隔震技术能被用于改造广东的老建筑和自建房。他指出,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改造并不需要重建这些房屋,只需要在房屋底部加装隔震支座,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而且造价也不高,每平方米500元左右。

地震来袭怎么办?

发生地震后,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逃生。收到地震预警,就证明地震已经发生了,但具有最大破坏力的震波还没到达。如果还有几秒到几十秒的逃生时间,这时候自乱阵脚绝对是逃生的大忌,跳窗、跳阳台、坐电梯都是错误选择。

地震逃生的最佳选择,是“迅速逃离到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方”,但这句话的前提是,有条件能“迅速逃离”,并身处于附近有“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方”。

没有最佳选择怎么办?此时应迅速对自己身处的位置和形势有个初步判断,到底是身在平房、低层还是高层里?如果预警时间足够撤离建筑物,那就迅速离开房间,逃到远离建筑物的空旷户外。在这个过程中手脚麻利的可以顺便关火关电,以免引发火灾。如果预警时间不足以撤离建筑物,一个原则:就地避险,震后撤离。

就地避险可以优先选择像洗手间或者储物室这样开间小、有承重墙或支撑的地方,桌子和床底也是室内避险的好选择。用手或者厚靠垫、枕头护住头颈以免头颈受到伤害,同时尽量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摔倒或者在震动中失去平衡。等到震感一过去,迅速撤离建筑物。

地震来袭,身在户外怎么办?应该用最快速度避开楼房、立交桥、高烟囱和广告牌等会“倒塌砸死人”的各类建筑物和附属构造物。除了倒塌风险,还得避开高压器、高压线、电线杆等“倒下来电死人”的各类物体。

THE END
0.“钟摆式漂移”——海南岛地理的前世今生由于海南岛地理的精致紧凑,史前地质运动又极其活跃,中南部在山地隆起过程中承受不了快速增加的重负,最终一分而二,在中心地带形成了一条近乎笔直的断裂带,即“抱由—红毛”断裂带,也就是昌化江上游河谷断裂带;在这断裂带的两侧,形成海南岛呈东北到西南走向的两大山系,即五指山山系和黎母岭山系,海南岛的第一高峰五指山和 jvzquC41yy}/lrfpuj{/exr1r1>cdBjf7;837@
1.金岩沟范文通过对常福龙金矿区及其地、化等资料的研究及野外地质工作,对普查区成矿地质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大致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认为矿体产于中元古界马家店群变质细碎屑岩中,成矿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产于大构造带中与次级断裂的交汇处,矿体产状和断裂带基本一致。常福龙沟金矿区的地表和深部找矿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6784ivvq
2.基于密集台阵资料的S波分裂研究云南宾川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1 宾川地区的断裂和区域主压应力方向 宾川地区位于滇西北Z字型断陷带西南端转折处,受高原物质和局部构造的强烈挤压作用,发育有一系列走向不同、大小不一的断裂带(曾融生等,1992;杨国华等,2009;罗睿洁等,2015). 根据断裂带的走向不同,我们可将之大致分为三组:N-S向、NE向和E-W向(图1a).其中,N-S向的断裂jvzquC41jvsm0{mj|0tfv8isyn~c1;543/73/=7;40nuo
3.四季常青的海南岛中国科普博览动又促使岩浆活动强烈,形成现在海南岛广泛分布的花岗岩体,构成了山地,也筑成了海南岛的基础。后来的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又使这个花岗岩穹窿发生强烈的断裂,形成几条大的东西向断裂带,使断裂以南大约三分之二的区域抬升,称为海南构造隆起,且1亿多年以来一直在上升;断裂以北发生下陷,称为雷琼凹陷。然而, jvzq<84yyy4lgyz0pgz/ew4id1kbt}m1qekbp8xegpks{8xep5642;3jvor
4.南海北部滨海断裂带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及其发震构造研究【摘要】: 滨海断裂带为华南亚板块与南海亚板块的分界断裂,是南海北部陆缘的重要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为了探明南海北部海陆过渡带特别是滨海断裂带两侧的深部地壳结构变化特征,在南海北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海陆地震联测的实验,根据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的结果,南海北部以滨海断裂带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NOFR7232Y229: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