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王**(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断裂韧性基础第六章断裂韧性基础第一节Griffith断裂理论 第二节裂纹扩展的能量判据 能量释放率G裂纹扩展单位面积时,系统所提供的弹性能量;:U ::A 是裂纹扩展的动力,此力叫裂纹扩展力或称为裂 纹扩展时的能量释放率。以G1表示(1表示I型 裂纹扩展)。G与外加应力,试样尺寸和裂纹有 关,而裂纹扩展的阻力为2(。),随 c,a Gi 、增大到某一临界值时 ? Gi 能克服裂纹失稳扩展阻 力,则裂纹使失稳扩展而断裂,这个 G的临界值 它为,称为断裂韧性。表示材料组织裂纹试稳 扩展时单位面积所消耗的能量。2 2平面应力下: nacrcnac二 Ckaji-v2)EG =-Gc平面应变下:G的单
2、位MPa m第三节裂纹顶端的应力场玻璃,陶瓷可看成线弹性体宀=1200MPa咼强钢人处十I丄I十.,=500_1000MPa的横截面中强钢、低温下的中低强度钢6.3.1三种断裂类型张开型断裂丿滑开型断裂、撕开型断裂最危险I型6.3.2 I型裂纹顶端的应力场无限大平板中心含有一个长为2a的穿透裂纹,受力如图欧文(G。R。Irwin )等人对I型裂纹尖端附近 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力应变场的数字 解析式,由此引出了应变场强度因子 k的概念。 并建立了裂纹失稳扩展的K判据和断裂韧性Kc 若用极坐标表达式表达,则有近似数字表达式:当裂尖某点不确定,即l一定后,应力大小均由 K决定盈利强度因子Ki
3、故Ki大小反映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强弱,取决于 应力大小,裂纹尺寸。6.3.3应力场强度因子及判据将上面应力场方程写成:K1Gj 一fij(r).2:r其中 Ki =Y;:、: aY :形状系数。对无限大板丫=1。1K1 : MPa m 2 a不变 K,、1二心是一个决定于口和a的复合物理量a,二不变一K1当此参量达到临界时,在裂纹尖端足够大的范围 内,应力便会达到断裂强度,裂纹便沿着X轴失稳扩展,从而使材料断裂。这个临界或失稳状 态的Ki值记为Kic -断裂韧性。Kic为平面应变的断裂韧性,表示在平面应变下材 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显然KiCac可见,材料的Kic越高,则裂纹体的断裂应力或
4、临 界断裂尺寸就越大,表明难以断裂。因此Kic是材 料抵抗断裂的能力I和KT力学参量,且和载荷,试样尺寸有关,和材料无关当b T临界时 Kic裂纹体在受力时,只要满足上式条件,就会发生 脆性断裂。反之,即使存在裂纹,若 Kig,也 不会断裂,这种情况称为破损安全。应用这个关系,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确定构件临界断裂尺寸:由材料的KiC急构件的 平均工作应力去估算其中允许的最大裂纹尺寸(即已知Ak,Q求a)为制定裂纹探伤标准提 供依据 确定构件承载能力:由材料的Kic及构件中的裂 纹尺寸a,去估算其最大承载能力:c,(已知Kic, a求)为载荷设计提供依据。 确定构件安全性:据工作应力二及裂纹尺
5、寸a,确定材料的断裂韧性(已知-,a求Kic) 为正确选用材料提供理论依据3 . Kic和:K的区别在于: 相对于Kic裂纹试样来说,CVN或,K试样缺 口根部都是相当钝的,应力集中数要小得多。 Ak中包括了裂纹形成功和扩散功部分,而Kic试样已预制了裂纹,不再需要裂纹形成功。 Kic试样必须满足平面应变条件,而一次冲击试样则不一定满足平面应变条件。 :K是在应变速率高的冲击载荷下得到,而 Kic试验是在静载下进行的。K1 与 G1 , K1C 与 G1C 的异冋Ki描述了裂纹前端内应力场的强弱,G是裂纹扩展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时,裂纹扩展力或系统能 量释放率,它们与裂纹及物体的大小形状,外加
6、应力等参数有关。Kic和Gic都是裂纹失稳扩展时Ki 和G的临界值。表示材料阻止裂纹失稳扩展的能 力,是材料的力学性能,称为断裂韧性。并与材 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有关。尽管两种分析方法不同,但其结论是完全一至的平面应力:,Ki1=;:(a)2平面应变:(1-v2)k2E平面应力:f平面应变:G1CG1CKi2E(i-v2) KcE第四节裂纹尖端塑区性及其修正思路:塑性区尺寸塑性区形状屈服判据-主应力应力分量(6-19) ( 6-18) ( 6-17)( 6-15”( 6-16”( 6-10) (丫,)(一)裂纹前端屈服区大小2|cos2(1+3si n2*) 1Ki平面应力(6-17)平面应变屈
7、服区边界曲线方程I = - -! 卩5 8丿.1 Ki -22日 +3.2口l(1 2v) cos +sin 日2兀孕丿124 在X轴上,=0,塑性区宽度。=丄(0)2平面应力2兀 CTsro 1 (K1)2(1-2v)2平面应变I2兀沿上述思路,由(6-10)所表达的裂纹尖端的应 力分量代入(6-16)所表达的主应力。即可得到 裂纹尖端附近任一点P(y,)的主应力(6-16) 表达试。由屈服判据,即可得到(6-17)表达的塑性区边 界曲线方程。也就得到6-8图所示的塑性区形状。 在X轴上=0,所以又可以得到塑性区的尺寸宽 度(6-18)表达试。由此也可以看到平面应力的塑性区宽度比平面应变的大
8、许多。 这表明平面应 变应力状态是最危险的应力状态。第五节应力强度因子的塑性区修正应力松弛对塑性区尺寸的影响 通常把塑性区的最大主应力.1叫做有效屈服应力,用以表示,换句话说,-ys就是在Y方向发 生屈服的应力。我们在上面讨论推出,由于裂纹尖端集中,使 应力场强度加大,当它超过材料的有效屈服应力 ys时,裂纹前端就会屈服,产生塑性变形,并计 算了塑性区尺寸。但是上面忽略了一个重要现 象,即裂纹尖端一旦屈服,屈服区内的最大主应 力恒等于有效屈服应力-ys,也就是将原来的应力 峰前移,屈服区多出来的那部分应力(图 6-9影 线P分区和A)就要松弛掉。这部分松弛掉的应 力传给了屈服区周围的区域,从而
9、使这些区域内 的应力值升高。若这些区域的应力 y高于;ys时, 则也会发生屈服。这就是说,屈服区内应力松弛 的结果。使屈服区进一步扩大。屈服区宽度由 r0增加至R0。如图6-9所示。图中DBC为裂纹 尖端弓的分布曲线。ABEF为考虑到屈服区应力 松弛后的 y*分布曲线,ABE线恒重于.ys。根据 能量分析,影线面积与矩形 BGHE相等。这样 即得到(P81页)式。即盈利松弛后,平面应变 塑性区的宽度R0。平面应力状态下.ys =.s。平面 应变应力状态下ys =盂 由于平面应变状态下。板内裂纹尖端处于平面应 变应力状态,而前面板面是平面应力状态,所以 :y并没这么大。一般取 ys =、. 22
10、 s,这样就可以得 到平面应变状态下的ro及RO值。可是由于应力松 弛的结果。均使塑性区扩大了一倍。书上将这类 结果归纳了表4-2,大家可以仔细看。(二)塑性区修正由于裂纹前断塑性区的存在,其应力场分布壮 必然发生变化,这时应力场应如何来计算呢?大 量实验论证,当材料的s值越高,而K1c又较低时 R0值是很小的;或者R0本身虽然不很小。但是由 于试件的尺寸很大。相对来说 R仍可看做很小。 这种情况下,裂纹前端大部分区域为弹性区,只 是发生了小范围屈服。这种性质下,只要稍加修 正线弹性断裂力学分析结果仍然适用。修正的简单办法是引入“有效裂纹尺寸”的概 念。基本思路是:把塑性区松弛应力的作用等效
11、的看作是裂纹长度增加r,而松弛了弹性应力场 的作用,也就是说。塑性区的存在相当于裂纹长 度增加。从而引入有效裂纹长度 ar来代替原有 裂纹长度。就不再考虑塑性区的影响。原来推导 出的线弹性应力场的公式仍然适用。应用弹性塑性断裂力学裂纹,理论上远不及弹性 断裂力学完善。只能采用几种近似方法,且前用 及最广的有裂纹尖端张开位移 COD与丁积分。一.丁积分1. 丁积分的定义由 G1 = -:U及U= Ue Wca对P111页的图4-9所示(U:位势能 ue :弹性应变能 W:外力功)的单位厚试样。dv=bdA = dA设3为应变能密度(单 为体积应变能)贝U dUe = dV= w A于是 U d
12、U=e何d AfdA外力所做的功w= dW= u T dS所以 G仁 W d yUT d S线弹性条件下G1表达式。弹性条件下,等式右 端和积分总是存在的。称订积分(丁积分是围绕 裂纹尖端的任意积分回路的能量线积分)2丁积分能量表达式T仁(w dy 一 u T dS) ca线性条件下:GT三B(巴)ca B ca弹塑性应变条件下:T1 一吕昱)一凹B ca ca这就是丁积分的能量表达式。应当注意。塑变是不可逆的,卸载后仍存残余塑 变。故不允许卸载。裂纹扩展意味着局部卸载。因此,在弹塑性条件下。T1:U不能认为是裂纹 ca扩展单位长度的系位势能下降率。而应当把它解 释为裂纹相差单位长度的两个等同
13、试样的势能 差。正因为如此,丁积分原则上不能处理裂纹扩展3. 丁积分特性丁积分与积分路径无关。即丁积分的守恒性。丁积分可以描写弹塑性状态下裂纹顶端的应 力应变场及其奇异性。它相当于线弹性状态下的 K1的作用。4. 临界丁积分与弹塑性条件下的断裂判据。线弹性条件下,丁积分等于裂纹扩展力G1,即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在临界条件下,则有平面应变可以用试样测得Tic后按此式算出a,从而较方便 地获得等中低强度钢的断裂韧性数据。线弹性条件下存在丁积分的断裂判据Ti J。弹塑性条件下,大量实验表明。如果裂纹开始扩 展点如临界点,贝怡试样尺寸满足一定要求后。 所测的Tic是稳定的。是一个材料常数。因此,A。指 的
14、是裂纹开始扩展的开裂点。而不是裂纹失稳扩 展点。因此只要满足Ti - TiC,构件就会开裂。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对于中低强度钢。由于塑性大,往往要在发生 大范围屈服甚至全屈服后才发生断裂,在全屈 服下,塑性区扩散到整个裂纹截面。如假定忽 略形变无变化,则裂纹顶端附近的应力就几乎 不再增加。这样,断裂条件就应该相当于裂纹 顶端附近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裂纹开始扩展。裂纹顶端张开位移COD就是这种关于裂纹顶 端塑性应变的一种度量。用临界张开位移 乜表 示材料的断裂韧性。COD概念图4-12中,裂纹沿方向产生张开位移 。即 称为COD。断裂韧性c及断裂韧据当断裂张开位移达到,某一临界值c时,裂纹
15、就开始扩展。c即为断裂韧性。表示材料阻止裂 纹开始扩展的能力。可看作一种推动裂纹扩展 的能力。c为材料的一种固有性能,只和材料的成分和 组织结构有关。$范即为裂纹开列的断裂判据。线弹性条件下的COD表达式图4-12裂纹顶端张开位移V = i匸v 2r sin ? 2(i - v) -cos2二代入得用 r 二 q =(1/2“:)(ki/、s)2.4 K214 Gi兀 E 6S兀点sV为在正应力“作用下沿Y方向的位移量,可由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应力场分析求出临界状态下:“4 Gic:;:s弹塑性条件下的COD表达式2 .,2平面应力a Gi Kio =E;s -S E;s22临界条件下;攵 g
16、ac Gc KcTc卫由宀+EbsX Ebs 6(平面应力,G 一 R断裂应力 0.5s时)T,COD,K及G之间的关系 线弹性条件下:T 二 G 二 KlE=E平面应力E E二E 2平面应变I 1-v2平面应力.GiKi2o =-sE;s弹塑性条件下,上述关系仍然成立当断裂应力4.5 s时;-1: ac_ K c _ Gc _ Tc平面应力CEdsEdsbs %2 2(v)K1c = G1c = T1c= 一平面应变n Esgnn-关系因子1 乞 n 1.5 2.0裂纹尖端为平面应力状态时 n=1裂纹尖端为平面应变状态时 n=2T,COD,K及G的物理意义都是表示材料抵抗裂 纹失稳扩散的能力
17、。阻力曲线:(R曲线)G半=尹:勺G:裂纹扩展的推动力R :裂纹扩展的阻力,反映材料的性质;。在裂 纹开始扩展时1 2 2R = G*Y预制疲劳裂纹 在高频疲劳试验机床上进行 预制疲劳裂纹(在线切割机上加工,裂纹尖端半径 O.08-0.1mm,裂纹长度-O.025wor 1.5mm,a =0.450.55w预制疲劳裂纹时,先在试样的两个侧面上垂直于 裂纹扩展方向用铅笔或其他工具画两条标线 (如 图)其中标线AB与0.5W相对应,标线CD在 最近缺口一侧,两条标线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缺口 +疲劳裂纹总长度的2.5%,即0.0125w. 预制疲劳裂纹开始时载荷较大,但最大应变载荷 需保证Kq二爲t Y
18、 ( ) ( Kfmax :预制疲劳裂纹时的最B W大应力场强度因子)交变载荷的最大值应使 最大载荷1 0.1当疲劳裂纹长大到标线CD位置时,应当减小最 大载荷,在裂纹扩展的最后阶段(即在裂纹总长 度最后的2.5%的距离内)应使Kg三60%且 Jax/E gOImm2,同时调整载荷在-10.1之间预制疲 劳裂纹过程中,要用放大镜或读数显微镜仔细监 视裂纹的发展,遇到试样两侧裂纹发展深度相差 较大时,可将试样调转方向继续加载3. 试验装置采用三点弯曲试料,其断裂试验点在万能材料试 验机床上进行,通过X-Y函数记录仪,获得(P-V). 载荷与裂纹嘴张开位移曲线,从而可间接确定裂 纹失稳扩展时的载荷
19、Pq .4. 实验程序和方法用三点弯曲试样测试断裂韧性的程序及方法如 下。测量试样尺寸:在缺口附近至少三个位置上测量试样水平宽 度W,精确到0.025mm或0.1%w ,然后 wV她从3从疲劳裂纹顶端至试样的无缺口边, 沿着预期的 裂纹扩展线至少在三个垂直间隔位置上测量宽度B。精确到0.025 mm或0.1%W。然后取B _ B1 B2 B3-3 安装弯曲试样支座,使加力线通过跨距S的中点。偏差在1%S以内。放置试样时,应使裂 纹顶端位于跨距的正中,偏差不得超过1%S而且试样与支撑轮的轴线应成直角偏差一2。以内。标定引伸计用位移标定器进行标定。把引伸计装在标定器 上,对引伸计工作量程的10个等
20、分点进行标定, 然后取下引伸计。再重新装上。做第二次标定。 如此标定三次。引伸计的线性应当满足:每个位 移读数与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不 超过-0.0025mm。 在试样上用502胶水粘贴刀口,安装引伸计, 使刀口与引伸计两臂前端的凹槽密切配合。将压力传感器和夹式引伸计的接线分别按“全桥法”接入动态应变仪,并进行平衡调节。 开动试验机,对试样缓慢而均匀的加力。加 力速率的选择应使应力场强度因子的增加在 17.487.0N/mm3/2S范围内。在加力的同时,记录P-V 曲线直至试样的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后停止。 试验结束后,取下引伸计,压断试样。将压 断后的试样在工具显微镜或其他精密测量仪器 下测量裂纹长度a。由于裂纹前沿不垂直,在:B,472b,4b的位置上测量裂纹长度a2,a3,a4,取其平均 长度a =;(a2 爲貝)作为裂纹长度。5. 试验结果分析和处理确定裂纹失稳扩展的条件临界力Pq。由于试样弯度与材料韧性不同,P-V曲线的形状 不同。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图4-佃,从P-V曲线上确定Pq的方法是:先从原点0作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