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搜这个理论时,会有两个版本。
1、一个版本是适用于城市建筑领域:由美国学者康维斯于1949年对美国学者赖利的“零售引力规律”加以发展而来。
该理论认为城市的吸引范围是由【城市的规模】和【相邻城市间的距离】决定的。即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距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相邻两城市吸引力达到的平衡点即为断裂点,有点类似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2、另一个版本是在工程学领域,指的是工程学中会设计一些保护机制,用小的损失去防止大的损失。
比如电路系统中的保险丝,汽车的保险杠等都是断裂型的安全保护装置。
查理.芒格推荐的是第二个版本,当然,我也觉得第二个版本有更广适用度,具备成为思维模型的潜质。
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断裂点,但我们需要提前预留措施,防止系统性风险产生。关于这个理论,我谈下自己的2个启发:
设置止损点
我会尝试很多新鲜事,甚至每年会学一些新领域,但并不是一味“傻傻”坚持。很多事情,我都设置止损点,在止损点期限内全力以赴;如果不行,果断放弃。
我们都在歌颂“坚持”,确实,有成就的人很多是坚持的结果;但还有比坚持更重要的是,及时止损,避免陷入沉没成本的怪圈。
然而,1年后我成功了,也顺利多了一个马拉松跑者的标签。
就比如,2016年刚开始写作时,我给自己制定3年的止损期,如果3年写不出任何名堂,我可能就放弃过多写作投入,零零散散写日记得了。
建议你在制定止损期时,多方咨询专业建议,并交叉验证,从而将沉没成本降至最低。
有了止损期,也就有了断裂点防护,即使断裂,我们也不会损失太大。
打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强大
有了断裂点思维后,我们会乐观面对困难,因为能将损失控制到最小,甚至挫折来临反而激发自我强大。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李翔老师笔下的巨富-范德比尔特。
范德比尔特,是个传奇人物,更是商业大亨。他的传奇有3点,每一点都深入我心。
1)一贫如洗,还是移民的儿子,凭借努力,建造出商业帝国,被当时的媒体称为是拥有国王般的权力;
2)69岁,开始换到一个新的事业赛道,创造更大的成就。一个成功人士,接近70岁,从不惧怕人生赛道的转换。值得敬佩!
3)范德比尔特体验坐火车,车轴断裂,导致车厢脱轨,范德比尔特身受重伤,死里逃生;
获得拯救,范德比尔特说了振奋人心的话:“我不想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死去,如果这次丧命的话,整个世界都不会知道有个我曾经存在过。但我活了下来,就是为了取得流芳百世的伟大成就。”
事实证明,这次事件之后,范德比尔特一路开挂,走上事业巅峰。我们不能将他的成就完全归因于这次灾难,但这次大难确实惊醒了他,让他明白活着还有更大的意义,断裂之后更加强大。
很多人把励志当作鸡汤,但一个人是否厉害,就取决于能否将鸡汤提炼成思维模型,指引自己的人生。
不论是巨富,还是普通人,人生公平之处是谁都无法一帆风顺。但我们有断裂点思维,断裂之后不必惊慌,反而重生出更强肌肉。
尼采说:“杀不死我的,会使我强大”。
如果没有断裂点思维的支撑,你会怀疑尼采这是“毒鸡汤”;但当你掌握正确思维工具,学会断裂点思维,会让你从海德格尔所谓的“沉沦世界”走向“本真生活”。
总之,断裂点让你理性面对人生苦难,将每一次境遇打造为人生进阶的爬梯,一路登上梦想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