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MEA的现行控制中对现行的控制方式提出了两种方式,预防控制(PC)和探测控制(DC),但是很多人对这两种控制方式还是不是非常清楚,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他们的区别以及如何理解预防控制(PC)与探测控制(DC),然后一起来看一下哪种控制方式更好一些呢。
预防控制(PC)
消除(预防)失效的机理的要因(FC)或失效模式(FM)的发生,或降低发生率
探测控制(DC)
DFMEA中定义:在项目放行到生产前,通过解析方法或物理方法识别(探测)要因(FC),失效的机理或失效模式(FM)是否存在
探测和预防的对象都是原因(FC)和失效模式(FM),那么什么是失效的原因(FC)或者失效模式(FM)呢?首先我们先看一个公式
y表示过程预期输出,x代表输入或者噪音及控制因子,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
是不是还是还是不太明白,我们举个例子:
冲压过程:
预期输出是:符合图纸要求的冲压产品,输入和控制因子?就是输入材料及过程4M。
输出(y)不满足要求就是失效模式(FM);输入和控制因子(f(x))不满足要求就是失效要因(FC)
于是,我们就有了以下三种控制方式:
针对原因FC:有两种控制方式:预防(PC Prevention Controls)和探测(DC Detection Controls)
针对失效模式FM:只有一种控制方式:预防(PC Prevention Controls)和探测(DC Detection Controls)
这么多控制方式,有点晕了,还是来个案例吧,拿刚刚的冲压过程来说
冲压过程中的一种失效模式:漏冲孔
冲头断裂(原因)会造成产品漏冲孔(失效模式)
策划时选择更可靠的方案或者其
不会断裂的方法消除漏冲孔-
于是就有了如下四种控制模式
预防原因-(冲头断裂)
定期更换冲头
探测原因-(冲头断裂)
进行模具检查,或者首件确认是否冲头断裂
探测失效模式-(冲头断裂,但是漏冲孔能被检测出来) 成品全检或者设备自动探测
但是哪种效果更好呢?
怎么理解呢
新版FMEA给了大家一张图并明确了预防(PC)和探测(DC)的控制模式
针对这些探测方式或者预防方式,打分标准是怎样的呢?
频度和探测度如何打分呢?
这些内容将在训练营中为大家分解这些打分规则及技巧
THE END
CAQC 6月最新培训计划
加群或购买线上课程以及报名线下课
可爱的你点个赞并“在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