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年春《公共政策概论》机考网考期末复习参考答案政府法律

文档名:公共政策概论机考.doc

单选题

1、根据政策工具的不同特点,首选的政策工具是( )

2、( )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

3、( )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4、(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5、( )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

6、( )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7、( )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8、(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9、“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 )

10、“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最早提出的。

11、《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 )

12、成本效益分析以( )为测量标准

13、从系统论角度看,( )可看作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14、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 )

15、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

16、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 )

17、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

18、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 )

19、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的集中反映。

20、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 )

2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22、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 )

23、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 )

24、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 )

25、公共政策评估是对( )所进行的研究。

26、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 )

27、公共政策是(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8、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 )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29、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是( )。

30、公民的( )直接影响了其参与政治时对政策的解读和利益诉求的表达。

31、关于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演进,美国学者埃根·古巴和伊芳娜·林肯将其划分为( )。

32、国家和公共权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33、荷兰经济学家(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34、加拿大学者迈克尔·豪利特和M·拉米什的著作是( )

35、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 )

36、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

37、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 )。

38、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是( )

39、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40、麦克拉夫林由政策执行调适模型得出结论:成功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的政策执行,而成功的政策执行有赖于政策执行者与( )双方行为调适的成功。

41、美国学者E.巴德克用( )来解释政策执行过程。

4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

43、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 )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44、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

45、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

46、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

47、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 )

48、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 )。

49、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 )

50、认为政治文化主要有地区型、依附型和参与型三种类型的是学者( )。

51、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 )

52、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53、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 )

54、试图建立整合性概念架构,其主要目的在于界定和解释为何政策执行会随着时空、政策、执行机关的不同而有差异,因而可以预测未来出现的政策执行类型是( )。

55、所有的政策问题都源于( )

56、完成政策执行的基础手段是( )

57、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

58、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 )

59、选择优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中的( )

60、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 )

61、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 )

62、由负责政策制定的具体组织来进行的是( )

63、由政府的决策机构做出的论证是( )

64、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被称为( )。

65、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

66、在政治法律环境中,对公共政策直接影响最强的是( )

6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68、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 )

69、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地位。

70、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 )

71、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 )

72、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 )

73、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 )出版作为标志。

74、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 )

7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

76、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

77、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公共政策学笔记真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公共政策研究from改革开放,1991中国行政管理协会下下设政策研究会。不足:研究内容创新性、理论实际脱节…… 4.公共政策系统:政策主体+客体+政策环境 (1)政策主体(谁能做主):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监控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57848278
1.全国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章节串讲管理学1.公共政策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两大类 (1)公共政策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分类:①代议机关(人大立法);②行政机关;③司法机关;④其他直接主体。 (2)间接主体,虽不拥有合法强制力,但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私人接触等方式,参与、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个人、团体、组织、社群或社会jvzquC41yy}/gfo326/pny1jvsm1;5421ikapqza2=3;87633<`57mvon
2.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估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是由基本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构成政策评估系统的微观单位。具体说来有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目标、评估标准、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等。 (一)评估主体 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就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评估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具体来说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政策目标群体等。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73887213717<=::89`3:575:>98<3ujvsm
3.主导题目答案解析,主导题目答案解析1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主要依据的是()。 A、是制定政策还是执行政策 B、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 C、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 D、主体是执政者,客体是制定的政策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下列关于中国议行合一制说法错误的有()。 A、中国共产党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B、政府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首要的、jvzquC41yy}/3;ykmw4dqv4pgyzjm~4uq/+F6.G:'DH&G>*CH'HD0qyon
4.辽宁大学2022自命题考研初试大纲:814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 一、官方决策者 二、非官方参与者 第二节 公共政策客体 一、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社会问题 二、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目标群体 第三节 公共政策环境 一、公共政策环境的内涵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第四节 公共政策工具 一、公共政策工具概述 jvzquC41mcuzcw3mqqrfc{s0eqs0497429621::474>90qyon
5.我国公共政策权威性研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的公共政策被制定出来并加以执行,它们对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政策的权威性不足是导致这一偏差的根本原因。本文对影响公共政策权威性的因素和权威性不足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影响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环境和工具、手段等方面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np|jko1pl|en}049682;575=>:30nuou
6.《公共管理学》重点总结陈振明版anki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资料卡公共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它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政策科学:是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揭 示其本质或规律的新科学领域。 基本政策:基本政策是次于总政策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部门或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实质 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8=7;;5841gsvrhng1jfvjnnu1738;<4:4>
7.全面乡村振兴:政府绩效目标与农民获得感通过国家意志和政府力量,以资源反哺乡村,为乡村发展注入供需匹配的公共产品与发展项目。三是实施驱动。战略、制度与政策重在落地。从某种意义上说,驱动政策实施比政策本身更重要。乡村振兴最终成效取决于能否实现从理念建构到实施操作的具象化转变,背后涉及实施主体和程序、职责划分和责任追究等具体要素,关键在于以强力驱动实施。此外,政府主 jvzquC41euyo0ls1uj~04975275u49752769a>;497?30|mvon
8.法学:公共政策在线测试(题库版)考试题库1、填空题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中()具有全面性,综合了各种片面的认识中的正确的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2、多项选择题 政策终结的方式有() A.替代 B.合并 C.分解 D.评估 E.缩减 点击查看答案 3、单项选择题 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jvzq<84yyy4:3n}co0usi8jzco59966:6452:=72554ivvq
9.公共政策导论精选习题及答案(共150题)30.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主要依据的是(A )。A.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B.主体是执政者,客体是制定的政策C.是制定政策还是执行政策D.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31.公共政策问题得到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先要考虑的是( C )。A.拟定政策方案B.选择政策方案C.确定政策目标D.评估政策方案32.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jvzquC41yy}/yv6360io1€jp14961=;;556/j}rn
10.公共价值管理理论汇总十篇信息子系统作为现代政策系统的基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各种渠道沟通领导者和执行者,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或政策执行系统和社会的关系。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执行就是一个信息的发散和汇集的过程:一方面,政策执行者向社会或某些社会团体释放和传递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在设法不断地从社会摄取必要的有利于政策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6;7693jvor
11.国开《公共管理学》形考作业14试题及答案.docx政府失效或政府失灵是指是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况。 20此纪40至60年代,可以说是对早期公共行政学的批评与该学科的转变时期,这种批评与转变的结果则是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的出现。根据公共政策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003年,党的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73=48458169557265495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