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有目的的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使动物“趋吉避凶”。 细胞分化:多细胞有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同一种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
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细胞类群的过程。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队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存在着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性连锁基因和性连锁遗传:定位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称为性连锁基因;由性连锁基因造成的
遗传称为性连锁遗传。
联会复合体: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亚显微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
填空
1:界,门,岗,目,科,属,种
2:木质部,韧皮部,水分和矿物质,糖类 3: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4:微管,肌动蛋白丝(微丝),中间纤维 5:类囊体膜上,叶绿体基质中 6:植物,动物,真菌 7:其中的血液 8:蛋白质 9:咽部 10:小肠
11:心脏的搏动 12:反射
13:中胚层
14:28(补充:洋葱-8,大麦-7,小麦-21,水稻-12,玉米-10,豌豆-7)
15:冈崎片段
16:如果体细胞染色体的变异是以配子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减为基础时产生的多倍体
判断
1-5:FTFTT 6-10 FTTFT 11-15 FFTFF
简述
1:双受精的过程:花粉管到达胚囊后释放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两倍体的受精卵,一个与极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两个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
2: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分裂时期染色体形成丝状或带状结构,出现由纺锤丝组成的纺锤体,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和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前期:染色质螺旋化,核仁解体消失,核膜消失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染色单体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向两级移动
末期:核膜重新形成,染色质伸展延长,最后成为染色质,核仁也开始出现
3――1:在顶级群落中生物的适应特征与非顶级群落有很大的不同,处于演替早期阶段的生
物必须产生大量少的种子,以有利于散步,而生活在顶级群落的生物只需要产生少量大型种子就够了,因为生物散步能力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比在后期更重要。 2:处于非顶级群落的生物体积小,生活史短且繁殖速度快,以使最大限度地适应新环
境和占有空缺生境,处于顶级群落的生物由于面临激烈的生存斗争往往个体大,生活史长并且长寿,这有利于提高竞争能力。
3:在森林顶级群落中,树木的实生苗都具有在阴暗的环境中进行缓慢而正常生长的能力,否则它们就不能自我更新和长期定居下去。 4: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群落生产量大于群落呼吸量,因此净生产量很高并使生物量不断增加,但随演替的进行,更多的总生产量被用于呼吸消耗,当总生成量等于呼吸消耗 量时,演替便不再进行(已达到顶级群落),总生产量用于群落的维持。
4:――基因组学:研究生物体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组成,不稳定性和功能的。
结构基因组学: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各种遗传元件的组成物质的序列特征,基
因定位和基因组的作图。
功能基因组学:在基因组的水平上阐明DNA序列的功能,着重研究不同的序列结构
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5――1遗传漂变:基因频率在小群体里随机增减的现象,如果一个大群体,极少个体的消
失不会引起基因频率较大的波动,影响忽略不计。
2 基因流:同一物种的不同群体之间的隔离往往是不完全的,存在程度不同的基因流动,
单向的迁入和迁出会影响群体遗传结构发生改变。 3 突变:在一个群体中,短期内基因突变很难改变基因频率,但突变加上基因漂变或自
然选择的作用,突变基因可以迅速地增大它在群体中的频率。
4 非随机交配:有选择性的交配会导致某种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5 自然选择:能较好适应环境的个体将留下更多的后代,而适应较差的个体留下较少的后
代,从而改变下一代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论述
1藻类都是光自养生物,大部分属于浮游植物,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复合体。
苔藓植物是配子体植物,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它包括叶状体的苔类和拟茎叶体的藓类,它们的雌性生殖器官称为颈卵器。
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均是孢子体占优势的植物,适应陆生环境,表皮细胞形成了角质膜和气孔,发展出了维管组织,植物体更为高大,因此它们是当今地球上占支配地位的植物类群,蕨类植物的孢子体与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通常根状茎发达地上茎不发达,孢子与孢子囊生于叶上,以孢子进行繁殖,种子植物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有发达的根系和直立的地上茎,发展处胚珠,花粉管和种子,形成单行或两性的花,以种子进行繁殖。 总的进化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 2:自己总结比较好,记得更牢,本也无固定答案!
08年普生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一些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在其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中最终产物而被排除体外。
稳态:是指细胞,群落生态系统在没有激烈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保持相对恒定的状况。 近似昼夜节律:许多植物所具有的(叶子昼张夜闭,气孔昼开夜合等)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
昼夜节律,由于这种节律大概以24h为一周期,所以称为近似昼夜节律。 微循环:是指在封闭式血液循环系统中介于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一套微细的血管系统(包
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等)中的血液循环。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
水平进化:五种多样性增加,但其结构的复杂性并没有显著变化,这种进化称为水平进化。 氧化磷酸化:电子沿呼吸链传递到氧并伴随能量的释放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指由细胞自身基因编程的一种主动地死亡过程,又常称细胞程序性死亡。 颠换:嘌呤代替嘧啶。或嘧啶代替嘌呤,是碱基置换,一种DNA突变。
断裂基因:真核细胞的基因中编码氨基酸的DNA序列常被一些内含子隔开,断裂基因的实
质就是由一系列交替存在的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
填空
1:表皮,维管组织,基本组织 2:微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
3:长日植物,短日植物,日中性植物 4: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 5:桥粒
6:遗传漂变,基因流,突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 7:脂质
8:微管
9:H1,H2A,H2B,H3,H4 第十题看不清楚
11: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和胞质分裂期
1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盐浓度,辅因子和酶的抑制剂
13自然选择的三个模式为稳定性选择,定向选择,分裂选择
14:物质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15:S期,G1期,G2期 16:纽形动物 17:蛋白质
18:蠕动
19: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口,鼻,喉,气管和肺 20:干扰素 21:突触 22:鼻黏膜 23:重叠程度 24:子宫
25:融合遗传 26:1
27:伴性遗传 28:冈崎片段 29:群落 30:贝茨拟态
简答题
1:可参考09年简单题的第一题,子房发育为果实(种子+果皮)
2:质子不能自由透过内膜,只有通过ATP合酶的质子通道才能进入膜内,膜两侧的质子梯度就是一种势能,一旦质子通过通道,这种势能就被ATP合酶用于合成ATP 3:有机小分子的非生物合成(氨基酸,核苷酸,单羧酸,核糖,脂肪酸) 有机小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 核酸――蛋白质等多分子体系的建成
原始细胞的起源(关键是密码,转录,翻译的完整装置的建成,表现生命的基本特征) 4:由遗传组成存在差异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使合子发生遗传物质的重组,从而使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性变异,提高了存活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有性遗传(伴性遗传)――性染色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限性遗传――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的表现型上的现象
从性遗传(性影响遗传)――不是指由X,Y染色体上锁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泌及其它关系使某些性状只出现在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形的现象
论述题
1:宏观进化――是研究物种及物种以上的分类群是如何演变的
联系:微观进化是宏观进化的基础,但又不能简单地把宏观进化归结为微观进化
2:最初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流的方向是由DNA复制为DNA,DNA转录为RNA,然后由RNA翻译为蛋白质。
发展:RNA也可以是遗传物质(如流感病毒),因此RNA也可以复制,以后随着生物学上的新发现,对中心法则进行了信息渗入,信息延伸等内容的补充。 首先反转录酶在致癌RNA病毒中发现
反转录的发现,RNA可以作为模板合成DNA,这表明遗传信息流并不只是又DNA到RNA,RNA信息流也可以流向DNA,但是只是核酸单向流向蛋白质,还没有蛋白质逆流向核酸的。
DNA翻译:此外,在实验室可以使DNA直接翻译成蛋白质,即用链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DNA结合代替mRNA合成多肽,这个过程在正常细胞中试存在的,但都是一个可能的过程。
挑战:20世纪末阮粒的致病性及其遗传行为对中心法则提出质疑和挑战,但经过表明研究阮粒只是正常寄主PrP基因编码的正常蛋白,PrP的异构体PrPSC它不是遗传物质,不能自我复制。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10 元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