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讲义:气象灾害docx

[基本概念]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震中、震源深度、等震线、震中距、震源、地震波)、滑坡、泥石流。

[基本原理]洪涝灾害形成原因;滑坡形成机制、泥石流形成条件。

[体系架构]

课时40气象灾害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说明常见气象灾害的形成、分布与危害。2.分析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学习演练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目标一旱涝灾害

1.洪涝灾害

(1)概念: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与危害

思考影响洪涝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①自然因素:洪涝灾害本身的强度大小。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等。

1.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2.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1)工程性措施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

①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②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

③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

但治理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还要与荆江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2)非工程性措施

①加大监测和预测的科研投入: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②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加大防洪的宣传教育;实行防洪保险等。

拓展延伸引起我国洪灾的主要洪水类型

类型

时空分布

成因分析

暴雨洪水

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由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不合理活动

融雪洪水

4~5月积雪融水,7~8月冰川融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冰凌洪水

初冬和初春;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由于大量冰凌阻塞,形成的冰塞或冰坝拦截上游来水,导致上游水位上升,在冰塞溶解或冰坝溃决时蓄水迅速下泄形成洪水

2.干旱灾害

(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洪水的主要来源,下垫面状况会影响洪峰的形成,夏季暴雨易引发洪灾。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50年一遇洪峰流量等值线图。图2为我国3个地区夏季暴雨出现概率随日期变化图。

1.甲地地形为__________(填类型),夏季盛行________(填风向)风,降水较多。

答案山地东南

答案规律:自南向北推迟。

原因:降水集中,季节变化明显,年际变化较大;暴雨出现概率高。

3.从地形影响角度,分析丙岛东部易发山洪的原因。

(2023·湖南地理)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1~3题。

纬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总计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0°~30°N

30°N~40°N

24

25

21

12

33

58

40°N~50°N

132

151

10

12

27

49

170

217

50°N~60°N

34

22

40

34

60°N~70°N

16

17

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

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答案1.D2.A3.C

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30°N~60°N的中纬度地带,以40°N~50°N最多。亚洲中部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较寒冷,多高海拔山地,冬季有大量积雪,春季升温快,多融雪洪水灾害,故选D。第2题,表格数据表明,春季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