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没有优渥的自然条件,何以成为欧洲文明的源头?
古希腊(Greece),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是古代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的总称。
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多山靠海,地势崎岖不平,平原较少,且为山脉阻隔。
2)山地只适合种葡萄、橄榄,粮食不能自给。
3)海岸线曲折,岛屿密布,多良港。
希腊大陆部分三面临海,境内多山,四分之三均为山地。希腊大陆部分三面临海,境内多山,四分之三均为山地。
正是因为山地分割,导致各个地区交流受阻,所以产生了各自相对独立的城邦文明。
这种分散性使得古希腊的城邦得以保持其独立性,不易被统一或征服。古希腊的城邦建在山间和海岸线上,形成了独特的“城邦”社会。城邦制度是古希腊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管理和司法制度。
希腊南部地区及各岛屿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山地只适合种葡萄、橄榄,不适宜种植粮食。
希腊半岛盛产葡萄、橄榄和无花果。葡萄可酿葡萄酒,橄榄可制橄榄油,而葡萄酒和橄榄油绝大部分用来出口。
这里也有自己的资源优势,但需要聪明的主人去开发利用。在相似的条件下,并非所有的民族都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但希腊人做到了,他们用陶土生产了上乘的陶器,将石头制成了优质的建筑、雕塑材料,运销海外。
因此,希腊人民不得不通过贸易,与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等地区用葡萄酒、橄榄油换取粮食。变相促进了希腊与周边地区的商贸和交往。
希腊分为三部分:
一是希腊半岛。这里海陆犬牙交错,海岸线曲折,港湾密布,适合发展航海业。
二是星罗棋布的群岛,他们位于地中海西北部,多达480个,他们成为欧洲大陆和西亚海上交通线上的中转站或者补给站。
三是小亚爱琴海沿岸地区。这里是亚洲大陆通往欧洲的桥头堡,是古希腊早期的经济文化中心。
爱琴海区域有着众多的港湾,这些港湾为古代希腊人的航行和商业提供了便利。古代希腊人以他们出色的航海技术和建造船只而闻名于世。他们学习以星座为航海之道,以罗盘为罗盘,以帆为船。希腊人还有着非常先进的船舶,其中最著名的是三鼓大船,船身高达三层,结构精巧,速度快,性能优良,使希腊海军在海上航行时具有极大的优势。
海洋贸易也成为了希腊文化交流与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为希腊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希腊的地理位置对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其战略位置,希腊历史上一直是各种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也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古希腊历史根据其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爱琴文明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包括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属于城邦文化。
2)黑暗时代(荷马时代):公元前11—9世纪,这一时期开始使用铁器,属于军事民主制文化。
3)古风时期(早期希腊文化):公元前8—6世纪,是希腊城邦形成的时期。
4)古典时期:公元前5—4世纪前期,这是希腊奴隶制城邦的极盛时期。
5)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31年,这一时期地中海东部地区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文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