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了关于我上大学时候的院长---陈敏恒的两个***,很怀念这位老教授,现在都76岁的人了,87年入学时他给新生的赠言一直勉励着我;也很怀念我的母校--华东理工,特此转发一下(兰州C2)
近期<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各大报纸报道了中国工程院取消两名院士资格的新闻,其中有一位叫陈敏恒的院士名列其中,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陈敏恒先生,男,85年前是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的系主任,本人85年入校后,当时学校里民主气氛比较浓重,各级官员纷纷竞选,于是陈敏恒先生在学校教师选为当时的院长。 陈敏恒先生当选院长后,采取了几项措施:1、学生学分制:允许学生跨系选课,每个学生可以参加任何一个系或者年级的考试,只要学分够了,就可以取得毕业证,学习时间不限、专业不限,这样一个学生可以提前毕业,而且可以取得两个专业毕业证。2、教师竞争上岗:同一门课程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教师开课,允许学生自由选课,教师根据选课学生数量来取得报酬。3、多种选择:全校的共有3个电影放映机构、7个舞厅、6个食堂(早6点到晚10点不停开放),全部图书馆及实验室对外开放,当时在化工学院的一个本科生,如果努力学习可以使用到其他学校相当于研究生的资源。4、尊重学生:学生只要找不到工作,可以持续住在学校里,只需要支付极低的住宿费即可,直到学校帮助你找到工作。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到校内食堂,如果发现卫生不符合学校标准,可以取得50元的奖励。 陈敏恒先生的措施在学校里取得较大的成功,获得学生的高度好评,每个月都有一个周末晚上,陈敏恒先生到体操房与学生们共渡欢乐之夜。 最今人感动的是大革命期间的陈敏恒先生,89年5月下旬,学校里几乎没有人了,大家都在上海外滩渡夜,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吃饭,学生们没有钱,而且从外滩到化工学院有近20公里的路程,陈敏恒先生就派后期处的老师将学校里的饺子、***送到外滩。革命失败后,陈敏恒没有追查一名学生,我所在班的同学均顺利找到了工作,我分到机关后,经常遇见有人到我们那里搞外调,但没有一个是来自化工学院的。 刚毕业时,校友位经常聚会,大家没有一个不感激陈敏恒先生的,后来听说他因为大革命期间的表现被撤销了很多职务,还有院士资格,其实对于85至89年的万余名化工学生来说,陈敏恒先生是否是院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使当时的每个化工学生认识到:学生是学校的灵魂,每名学生都应当得到尊重!
如果说陈先生是因为学生的论文而被取消资格,我认为这有点过于勉强,不少院士自己的论文都是剽窃他人的,此又当何讲?如果说陈先生是因为经济原因,我想这更不公平了,如果他有罪就让检察院立案,如果只是莫许有,为什么还要再提此事呢?我和很多校友都对陈先生被解职原因表示怀疑,对其无名的遭遇表示同情,他本人并不认识我,但是每次回校,我都尽可能去看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