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海洋通报》“海岸带韧性”专栏征稿启事地理

《海洋通报》创办于198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方国洪担任名誉主编,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研究员担任主编,由自然资源部主管,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中国海洋学会主办,是国内海洋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学术刊物之一。双月刊 (CN 12-1076/P,ISSN 1001-6392),大16开本,120页,逢双月 15 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源期刊(核心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2023—2024年)(核心库)收录。

开发利用海岸带及海洋资源是沿海国家或地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以及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式。海岸带区域也已成为全球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然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的高强度开发使得受陆海系统交互影响的海岸带地区生态脆弱性更为明显,面临着资源快速萎缩、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甚至丧失的局面。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先后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扎略部署,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资源环境安全成为我国陆海统筹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的落脚点。

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研究在概念内涵、理论框架、模型构建等方面不断发展。韧性研究在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需求牵引特征,将韧性理论引入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研究,可为降低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胁迫、缓解海岸带生态系统压力、维持海岸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新思路。

尽管城市韧性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但海岸带韧性研究仍较为缺乏。分析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韧性时空演化特征,识别韧性突变点与拐点,判别系统所处的状态,多情景模拟海岸带韧性演化过程,探究韧性演化的驱动因子,可丰富陆海统筹背景下的海岸海洋科学的研究内容与理论体系,并对海岸带韧性格局优化提升对策制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专栏旨在征集海岸带韧性概念、理论、评价技术方法等相关前沿研究成果,以促进多学科技术在海岸带韧性研究中的交流和共享,深入思考韧性研究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专栏围绕“海岸带韧性”主题征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海岸带韧性概念及内涵

2.海岸带韧性评估方法

3.海岸带韧性识别及时空演化分析

4.海岸带韧性演化多情景模拟

5.海岸带韧性提升对策

专栏组织与投稿方式:

3.《海洋通报》投稿要求:

专栏召集人:

李加林,地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东海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陆海国土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浙江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入选浙江省万人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海岸带遥感与GIS应用、陆海统筹等方面的研究,在SCI/SSCI期刊及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等厅市级以上奖励10余项,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或采纳应用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重点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重点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多项。

刘永超,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海岸带资源环境管理、海岸带遥感应用研究。南京大学地理学博士,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宁波市拔尖人才、甬江人才工程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浙江省教育厅项目、浙江省高校业务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地理学报》《地理研究》《自然资源学报》《海洋通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3部。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地理学会优秀青年论文奖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上海出台水务海洋管理精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近日,上海水务局印发了《上海市水务海洋管理精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以超大城市水系统治理现代化需求为发展导向,以更韧性、更智慧、更宜居的治理现代化为发展目标,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发展契机,以数字化转型为发展赋能,全面提升水务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上海加快实现中国jvzquC41jl4bhƒmcp0ipo8sgyu5:9<830jznn
1.韧性城市规划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docx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韧性城市如何与空间规划相融合进行了探索,如探讨韧性城市理念在各级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国内外韧性城市的研究对黄河滩区空间规划的启示等,但研究大多从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等视角进行阐述,如何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融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图1 韧性城市规划特征示意图 2?韧性城市规划与传统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74?4934<23?5342643<;0ujzn
2.浙江:全方位布局气候变化适应行动4.海洋与海岸带适应水平全面增强 海洋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基本建成,建立涉海多部门协作与联动机制。海洋灾害观测预警与防御能力不断提升,全省海洋立体观测网和海洋预报网基本成型,初步建立海洋灾害风险闭环管控机制。海洋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率先探索建立自然岸线与生态岸线占补平衡机制。深入实施“一打三整治”行动,jvzquC41yy}/eqsfcso/exr1pg}t1<:7969/j}rn
3.海岸带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新技术:从卫星遥感到人工智能的整合应用系统梳理了近20年海岸带生态系统监测技术的突破性进展,重点探讨了卫星遥感(如Landsat、CubeSat)、无人平台(UAV/AUV)、原位传感器网络、光纤监测系统(DTS/DAS)和公众科学观测站等六大技术体系,揭示了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在数据处理中的核心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压力下的海岸带管理提供了技术路线图。jvzquC41yy}/gknqvtgeg7hqo1tfy|k14286/A4424;1::>386637B5:0jzn
4.广东19部门发文:构建陆海空一体化监测网,增强海洋与海岸带安全韧性!增强海洋与海岸带安全韧性。 提升海岸带及沿海地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完善海洋观测网,推动海洋预报体系智能化、网格化。加强厄尔尼诺、近海及海洋温度和热含量、海平面变化、海洋生态灾害等监测、影响调查与风险评估,划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结合风险评估与灾害区划成果,优化城镇和产业布局,复核、提升海堤等防洪防风防潮设施jvzquC41yy}/kwxvtwsfp}3eqo4dp8sgyu532;:244909?=8994tj}rn
5.用“有生命的海岸线”守护沿海城市安全|强底线思维筑韧性城市但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海洋灾害风险日益突出,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我国的海洋灾害防御进入陆海统筹的新阶段,加强海岸带空间治理、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成为沿海城市提升韧性、筑牢安全屏障的重要路径之一。笔者以为,可以着重关注以下三个方面。jvzquC41yy}/kƒntcp4og}4pgyy/j}rnAcoe?>8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