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规划巨峰篇

巨峰是崂山的主峰,登其上大海群山尽收眼底,远处的岛屿港湾星罗棋布,全崂景物,一览无余,自然而然的生出“小天下”的感觉。

巨峰游览的精华是八卦门,游客沿着环绕巨峰弯弯曲曲,上下起伏的山路,环绕巨峰以八卦命名的八个山门:坤门,兑门、乾门、坎门、艮门、震门、巽门、离门,过风桥险渡、登灵旗峰,步行时间3-4小时,可尽得崂山花岗岩山体的精华,欣赏海上名山第一的风采。

巨峰游览虽然够美够长,可惜游客逗留的时间却很短,基本只有半天,其原因第一,旅行社给的时间一般是1-2小时,坐着缆车到灵旗峰转一圈这是厉害的,其他基本上匆匆而过;第二,既是有足够的时间,山上没有住宿的地方,游客着急下山,也基本是走马观花的环绕一圈,算是完成了任务。

巨峰游览有三方面的遗憾:一是缺乏独成体系的小旅游环线,二是山顶驿站的建立,三是作为海上名山,竟然没有规划看日出的地方。

根据巨峰的地质条件,小环线可以从三个方面规划建设,分别为灵鹫庵白云洞小环线、杜鹃坡龙穿崮小环线、老子坐像跃龙峰小环线。

灵鹫庵白云洞小环线包括铁瓦殿遗址、玉清宫遗址、老君洞、葫芦洞、面壁洞、灵鹫庵、慈光洞、玉虚岩、白云洞、避牛石屋等。目前这条环线已经建立了清晰的石阶路,交通方面可以方便的到达。

当年山东参政陈沂与御史蓝田曾共游崂山,并写下了一篇《鳌山记》。在灵鹫庵留下了“僧垂木梯下”的典故,并偈解释曰:“初从绝处生梯,便是无中做有,若到山倒崖崩,试问如何下手。石亭偈示”

“鸟道悬崖入翠微,一龛高敞白云隈。坐观沧海空尘世,回首人间万事非。”这是镌刻在崂山慈光洞壁上的一首七绝。慈光洞则与憨山有缘,老憨山曾经在此修行多年,可以终究没有放下,所有后来发生了海印寺的故事。

以上说了这么多,无非想说明这个小环线集中了巨峰的人文和风光精华,是在高山峻岭的深壑间一间悬崖上的小厅堂,值得细细的品位。

可惜的是此线竟然在索道站的下面,普通的游客乘坐缆车,到了站就是上上上、走走走,走完了就是下下下,去去去,没有人会注意脚下的这一块小小的绿草地,更奇怪的是,管理部门修建了道路,却没有对此处小环线的介绍,也没有有效的引导,普通游客又有谁会注意到这些?!

第二个环线为杜鹃坡龙穿崮小环线。龙穿崮是崂山的地质精华,老鱼认为其价值不低于那罗延窟和八仙墩,可惜至今藏在深闺人未知。

龙穿崮很奇特,位于巨峰东南三里多远的南坡上,因山势陡峭而少有人迹。周边无峰石,兀立地面,高十几米,底部不算粗壮,顶部也不尖细,中有空洞如门户,人站洞内不可及顶,如处圆中。自洞西北望去,峰峦叠嶂,竦拔若城,巨峰石刻的双“福”字透洞而出,人由此洞正可窥之,极具祥瑞之气。

游龙穿崮,最方便的路是自巨峰杜鹃坡东南下,沿着攀藤揽葛的蚕丛鸟道步行四十分钟可达,此地两边的杜鹃之高大,在崂山少见,又名杜鹃坡,因海拔过千米而开花特晚,也为少见的际遇。

每次走在杜鹃坡,我总是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映山红》,也总是喜欢哼唱这优美的旋律:“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杜鹃坡上的花开了,我们穿行在开满映山红的岭上......。

所以建立杜鹃坡、礼泉、龙穿崮的旅游环线是在是一件很有情怀的事情,不过也许建了,就没有这份意趣了也未可知。

第三个环线为老子文化系列,包括巨峰南河谷的老子峰、丹炉峰、道德经、老子藏经处形成了老子文化系列,老鱼对此环线命名为“老子座望”。

崂山是道家名山,道家学派创始人为老子,所以凡以道家仙地自居的山无不择善地大修老子像,即使崂山也不能免俗。最近太清宫后的一座巨型老子像即已竣工,可惜人工的总是人工的,即使花再多的钱,也不过是泥塑钢筋之物。

而在崂山的核心之地,却有一座天然的老子峰。观天下名山,有老子像的不少,但天然的不多,特别是天然成一座山峰的就更是稀奇了。

此峰在崂山巨峰东南的山谷中,其状若老君端坐,人称“老子峰”。此峰高居善地、高达百米,气势巍然,处高山密林之中,自崂山有志书以来,从无人记载。联想到崂山道家名山的地位,其峰无论从形态之栩栩如生,还是从人文之贴切,都称得上崂山第一奇峰。

从位置上来说其所处之地为二崂之极高处,海拔九百米左右的地方,象征了老子高山仰止的地位。同时此峰又处巨峰之谷,不与巨峰争高,象征了老子所倡导的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巨峰侧有美人峰、灵旗峰,为帝王之相。此峰与巨峰的帝王之相,恰好契合了中国文化内圣外王的思想,为中华文化与山水形胜的绝佳结合。

首先是龙。从人文来说,老子又名犹龙。犹龙,典出《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指道家老子,亦谓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泛称有道之士。故孔子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在距离老子峰不远的地方,有一座“跃龙峰”。此峰是崂山形状最奇特的山峰之一,似巨龙突起、斜睨诸峦、形神兼有,跃龙二字贴切之极。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形状奇异,在巨峰景区能够很明显看到的奇峰在各种版本的崂山志里面竟没有介绍,前人游记中也未见只言片语,可说相当怪异。

老子出函谷关,如龙飞天,此即“跃龙”之意也。

其次是牛。老子的坐骑是青牛,老子出关,焉能无牛,老子之牛就位于跃龙峰北的山口,口边有个石崮,看起来像一只巨大的牛,人称“天牛石”,其实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青牛石。

第三是书,老子出函谷关,留下了一部《道德经》,被称为中华三部奇书之一。老子座望的书就放在了天地醇。天地醇和的右侧小亭称“搁云亭”,亭东侧的山体岩层呈页片状横向排列,从底部到顶部连续平铺共72级,浑似一堆古代竹简经书,故名“老子藏经处”,又名“七十二蹬台”,是老子存放经书的地方。

最后是丹炉峰。老子既来崂山,怎能不炼金丹。丹炉峰在丹炉峰位于巨峰北,海拔过千,峰顶较平坦,可容数百人,是观日佳处。是仅次于巨峰的崂山第二高峰,其峰顶部北侧有岩似“丹炉袅袅”,故名丹炉峰。峰南有天池,原名仰天池,平庸之极,实际此为老君洗丹的池子,所以不如叫“洗丹池”。

观一点之景用目,观一时之景在机,观一线之景则用心。老子峰、跃龙峰、青牛崮、老子藏经处、丹炉峰、洗丹池,这一线的组合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才是“老子座望”的真意。

这些深处深山的非常之观,通过老子之道连接在一起,有了这“道”,这些奇异之自然的风景边有了传说、有了生命。老子座望峰存在千年,前人无人提及,忽然有一天整体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所以老子说“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老子座望,表现的不仅是老子的坐像,更是老子的思想,也更体现了崂山的道家文化和灵魂,所以“老子座望”不可不建,经常去崂顶的朋友,不可不观“老子座望”!

第三方面,关于看日出的规划。观日出东方是人生之幸事,凡名山大都有观日之佳地,这些地方也往往为游山必去之处。

华山的东峰朝阳台也被称为观日出之最佳,日出之际,朝阳台上人满为患,都在等待那一轮火球的喷薄。据说游名山者必登华山,登华山者必观日。华山日出亦被列为华山自然风光中的重要景观之一。还有峨眉山的金顶、黄山的光明顶、丹霞峰之日出无不如是。

上面的例子说明了日出在名山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奇怪的是崂山作为东海名山,本身就在海边,日出之时,霞光万道,海天一色,但却一致没有观日出的最佳处,或者说无人把崂山日出的经典给予传播介绍。

其实崂山观日出有不逊于任何名山的地理优势,试问天下名山,有那座山观日出中间可一览无余,有那座山距离日出最近,有那座山可直观日出东海,独有崂山!

巨峰作为崂山最高峰,此方面更是得天独厚,灵旗峰、摘星亭、丹炉峰都具备条件,关键是认真规划,安全、便捷,蔚为大观,游客当然趋之若鹜。

看看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海上日出》

“当日出开始时,“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有时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升起来,人就不能够看见。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建立了巨峰的三个小环线,有了游客居住的驿站,有了最具山海特色的日出,巨峰之游则将不逊于任何海内名山,巨峰则真正的巨矣。

THE END
0.崂山地区青山滑坡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危险性发生滑坡当天的降水非常大,达到126.3 mm;前3天的降水量为零;前10天中只有一天降大雨且雨量为51.5 mm,有一天降小雨,其它几天降雨量为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日降特大暴雨(图2)。 4.2. 人类工程活动 崂山风景区的开发、频繁的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是滑坡地质灾害及隐患形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已发jvzquC41yy}/jjsurwh/q{l1lq{spjq1rcvftrshqtsbvrtp0cyqzHucrgxjfF6::59
1.青岛崂山风景区简介崂山风景门票价格崂山旅游攻略青岛崂山耸立于黄海之滨,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名山,素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称,山上奇石怪洞,清泉流瀑,峰回路转,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崂山是中国重要的海岸山岳风景胜地,崂山兼有山海林泉之胜,囊括奇险秀朴之姿,山色为胜,怪石奇绝,登顶崂山极顶,可远观沧海,极目天海一色。崂山风景区由jvzquC41yy}/eqnpcrv/exr1ev5{logfW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