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人才支撑智库河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充分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底层逻辑;最终将思想认识转化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河南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充分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底层逻辑;最终将思想认识转化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河南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评价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科技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人才强国战略获得跨越式发展。但是,在现实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等问题依然比较明显。在新的历史征程下,河南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开展了许多务实行动,未来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其人才支撑。

一、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育、科技、人才无论在任何时期都是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党的二十大对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必须深刻领会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教育优先发展就要突出教育在战略全局中的优先位置。教育担负着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的基础。传统意义上, “教育优先”主要体现为优先进行规划、优先保障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党的二十大丰富和发展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一是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的角度,明确了教育事业进行人才资源开发的根本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二是更加突出教育的民生保障地位,回答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根本立场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反复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平”、“普惠”、“优质均衡”等内容,说明今天的“教育优先”已经突破了过去“服务经济”导向。三是用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回答了新时代教育优先发展与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对以往“教育优先等同于投入优先”的超越。

(二)科技自立自强就要突出独立自主在科技中的重要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反哺教育和人才事业的源动力。外部竞争越激烈,科技创新的作用就越明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首先,这是应对风险挑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国际和地区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要求我们必须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以此更好处理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这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基石。当前我国面临的“芯片”等卡脖子问题,事实上也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抬头,一些力量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释放出的敌意和戒备。再次,这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夯实人才引领驱动的必然途径。科技通过外在的理论与技术革新,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条件;通过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方式,提高人才效能,促进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深度融合。

(三)人才引领驱动就要巩固发展优势,赢得竞争主动。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教育和科技活动中最具能动性的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一是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关键人才和优秀科学家是一个国家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新时代十年,我国人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一批尖端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二是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优秀人才是优秀教师队伍的源头。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新时代十年全国教师队伍实现量质齐升,专任教师总量达到1844.4万人,增幅达到26.2%;教师教育体系也实现了“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整体性跃升。人才引领驱动有利于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专注育人、专注研究、专注创新,从而夯实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

二、正确把握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三大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突出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支撑的重要作用。这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必须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从理论逻辑看,人才是托举伟大梦想的强大力量。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阶段的人才工作实际,在一脉相承中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在首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要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系列部署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人才放在了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位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的守正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深化,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

(二)从历史逻辑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历史不会重复它的事实,但会重复它的规律。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论是革命年代成立的工人子弟学校、农民运动讲习所,还是革命和建设时期对知识分子的发动,又或者是新时代对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冲锋,无数的史实证明:人才在攻坚克难、取得胜利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并且,我国现阶段还面临着人才资源无法满足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因此,强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正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需求。

(三)从实践逻辑看,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宏观上看,从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追赶弥补国际人才差距,到第二个十年攀登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再到新时代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际上是一个从“人才优先”到“人才引领”的过程。微观上看,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形成过程,经历了正定实践蕴蓄、福建历练萌芽、浙江主政发展和大国治理成熟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成绩也都体现了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人才总量迅速壮大、素质整体提升、创新成绩优秀、国际竞争优势增强,彰显了人才发展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强大活力。事实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三、全面贯彻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河南实践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在这片古老而富有活力的中原大地上,从来不缺少人才的故事。举旗定向催人奋,勠力同心再起航。在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目标下,今日之河南,正在凝心聚力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正在不断强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人才支撑、正在以高质量发展谱写现代化河南建设新篇章。

(一)以第一战略推进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施“十大战略”,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奋力实现“两个确保”的重要举措,是省委立足“十四五”、着眼“二〇三五”、前瞻30年提出的战略性发展路径和发展措施。在十大战略中,“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居首位,是第一战略。这是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创新、科教和人才一系列重要论述,顺应河南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解决制约现代化河南建设瓶颈的重大战略决策。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强省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因此,第一战略的确立,有利于更好发挥河南全省1200多万人才资源优势,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

(二)以“两个高质量”促进中西部人才创新高地建设。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一是突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工作导向。河南“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再次明确要坚持“两个高质量”,基本建成“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二是采取专项行动治理河南省人才工作的难点堵点。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的实施方案》,积极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行动、青年人才倍增行动等人才强省“八大行动”。三是大力促进人才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出台《河南省“十四五”人才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促进规划》,通过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培育工程等“八大工程”,打造“八支人才队伍”;全面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等。这些行动都将巩固人才引领驱动的重要作用。

(三)以“党管人才”引领人才资源管理。坚持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最根本的原则。“党管人才”就是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未来将会进一步强化意识、完善制度、理顺机制,促进方式方法创新、端正人才工作导向。一是开展大规模常态化的招才引智专项行动,聚焦引进各领域的人才团队;实施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专项行动,采取“项目+平台+人才”模式,打造“老家河南”引才品牌。二是强化平台的支持性作用,壮大主导产业集群;以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基础,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在人才使用问题上,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更要发挥用人主体的关键作用。四是实施一流人才生态建设专项行动,持续推动《关于汇聚一流创新人才 加快建设人才强省的若干举措》落地见效,营造支持性的社会氛围,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邓宏斌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博士)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L-2022-225)

THE END
0.知与行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突出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了统筹部署,立意深远、格局宏大、jvzquC41jghfk7mgdpkxu7hp1463466412?0exsvgpz`:B6655;/j}r
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重要论断,阐释了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出发点。对此,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加深认识。 jvzquC41yy}/3;8930io1;5451621:81CTZJ3?<582667B5895880|mvon
2.东方网·教育:发挥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作用——深入学习2023年11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这一论断十分重要,之所以要如此强调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作用,是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创新,而创新人才是高水平科jvzquC41yy}/uqtw0qxh0ls142841:72;1i4:<9c;4<738ucig4ivv
3.强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大战略统筹部署、一体谋划,既遵循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又是对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未来的深远谋划,指明了中国式现代jvzq<84xkg}t0lj0ep5wkn|1gpz049752351;8y4249139>a5:945B>;0unuou
4.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的战略谋划,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充分认识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jvzq<84yyy4xgwrkpi4dp8xrgeobn|442u5x|87245621}7245622
5.强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民观点)新闻频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部分作出部署。我们必须全面理解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作用,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jvzquC41pg}t0lhvx0ipo872445238821CXUK{V5WmHNczu\r8_uwOUs84823<50ujznn
6.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理论解读湖北党史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明确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jvzq<84yyy4idmxy0qxh0ls1vdm{1migufpt1uqlf1814<551v:72>;2;aspd7xjvor
7.不断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支撑人才支撑的目标指向是形成新质生产力,人才强国战略应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彰显人才在形成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性支撑作用,着眼于培育和集聚世界一流人才,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以人才强国战略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的理念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jvzquC41yy}/tvqv0eun0ls1428519:381=14@:;0unuou
8.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党的二十大代表热议教育、科技、人才“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被提至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一表述让来自教育系统的党的二十大代表倍感振奋。代表们认为,从现在起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确立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jvzquC41lf~z0€}e0gjv0ls1av=11;5441713A4e:39b3?774:5qcpj0jvs
9.主题教育天津大学党委中心组主题教育发言汇编(专题三)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中把握人才工作创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关系进行深入阐释与剖析,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要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要以系统观念推动人才工作模式变革,树立大人jvzq<84yyy4ul~3gfw4dp8nphq526?71:3;70qyo
10.《中国高等教育》刊发校长韩杰才署名文章《全面强化高校有组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部署,彰显了对近代以来全球教育、科技、人才三大中心同构的规律洞悉和科学把握。 从历史演进维度看,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先后经历四次转移,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jvzq<84pgyy/jry0gf{/ew4424903;761e7279=c45;13@4rcik/j}r
11.更好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好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从而加快塑造新疆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jvzquC41yy}/ctxzy0ipo8x{1tjyy8}l146359=1v46359=24a762@;547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