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平凡的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经历了不平凡的考验,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这其中,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和奉献。现在,让我们来一睹2021年度考核优秀中层领导班子的风采吧!
绘画艺术学院
坚持党建统领,展现“国家队”担当
抓党史教育,党建引领不断深化。 融合学科优势,夯实党建基础,学院党委入选“浙江省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1个教师支部入选学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教师支部工作室入选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 加强“红色丹青 红色传承”党建品牌建设,建设“党史画廊”,推出“丹青话党史”系列党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方利民、何红舟、封治国参加“画说党史”获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专项比赛理科组二等奖。
抓主题创作,研创成果不断突破。 展现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国家队”的使命担当。 围绕建党百年,创作完成“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作品19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集体亮相,被悉数收藏; 完成“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四期)”作品15件、“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15件; 申报“数风流人物——功勋模范主题绘本丛书”项目15项。 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1项。 举办“江南有约”——中国美术学院油画11人展”等高质量学术展览,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抓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围绕国家“双万”建设目标,持续推进国家一流专业“绘画”的建设。 1门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团队; 5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1项。 “绘画进行时”学院毕业展反响热烈。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坚守艺术初心 坚持立德树人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领导班子率全体师生秉承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夯实教学、实践、研究“三环一体”建构基石。
夯实党建基础,塑碑铸魂,引领学院发展。寻访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持续开展“党课接力讲”,深化“塑碑铸魂”特色党建品牌。公共空间艺术系教师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班子成员一人荣获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一人荣获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聚焦“一流双金”,特色育人,推动学科发展。对标“两个建设,两个评估”,提升课程体系建设质量,完善培养环节,优化艺术特色培养模式。获批一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实施“教师研创支持计划”,推出“边界计划”译丛,推进雕塑教学研究馆建设。学生团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及最佳创意奖。
拓“国家队”之势,以研促教,研创成果斐然。国家大型主题雕塑工程“攻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永久落成;创作完成西藏拉萨中华文化公园的30余组景观雕塑群;文旅部“不忘初心·建党百年美术创作工程”中,学院多件作品在国家博物馆、党史展览馆等地展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人民的纪程》完成全国4站巡展。
设计艺术学院
立足东方设计 践行育人初心
设计艺术学院领导班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嘱托,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2021年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围绕“一流学科”建设,接轨和融汇国际设计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4个专业实现国家一流全覆盖,8门课程申报省级一流,成功举办“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设计艺术周系列学术活动,推动国际设计教育交流与学术资源共享。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推进“一体化”改革,理顺和打通本硕博招培体系。主持并圆满完成亚运会系列形象设计,通过核心视觉元素和标志的设计传播,实现从“意象”到“视像”的跃迁,为亚运美学建设贡献“国美智慧”。坚持青年人才培养,在大学生广告创意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浙江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浙江省会展策划创意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共35项,奖项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建筑艺术学院
党政协同,共创一流
建筑艺术学院领导班子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信念坚定、勤政务实、党政协同、集体决策,立足学校战略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专业能力,带领学院师生高质量完成学科发展目标,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始终将服务师生作为工作初心,急师生所急,解师生所难,凝心聚力共创学院佳绩;始终将教学作为工作重心,所有专业领导均亲自参与一线本科教学,引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始终将高标准学术作为工作核心,以一流的创作带动一流的学科建设,不断打造学科发展新亮点。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以最精炼的师资和管理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门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门课程立项2020年度省级一流课程,2门课程立项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课程入选2021年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师资数量高质量有序增加,青年师资人才储备稳步推进;1名教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名教师取得高级职称资格;支持1名教师赴国外留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主持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设计和建造;师生作品获国内外专业奖项四十余项。领导班子负责人担任重要国际竞赛评委,应邀参加高层次国际会议和国际重要展览,持续拓展国内外影响力。开展特色党建品牌活动,1名教师党员获评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多名师生党员入选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
探索“协同研究”新模式
开拓“文创智造”新空间
“集大成智慧,塑智造未来”,持续打造国际一流工业设计大奖。第六届DIA大奖在全球疫情影响的不利因素下,参赛数仍稳中有升,持续提升赛事品质。“设计联合国”进入常态运作,国际合作成效显著;与绍兴市政府合作,联合福布斯中国设计评选落户绍兴柯桥,经济效益持续显现。
搭建跨界协同平台,探索育人新模式。 坚持质量核心,开设多领域协同平台课程,夯实课程体系,提升政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教学质量。 强化导师组基础课程协同,构建科教协同型、任务牵引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设计学科赋能。
聚焦特色研究领域,拓展研创新空间。 以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为引领,有序推进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设计智造协同创新模式研究》课题任务; 立足浙江数字化改革时代背景,探究网上技术市场的设计范式,《数字化改革下的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设计范式研究》获批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立项; 牵头申报国家教育部实验室——“文创设计智造实验室”, 2021年12月正式获批“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担当社会使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积极回应国家需求,组织师生团队创作完成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亚残运会火炬“桂冠”形象设计工作; 联合阿里云建设低碳校园项目,力争打造全国低碳校园新标杆; 联合OPPO研究“降噪体验设计”课题,挖掘用户在“降噪”体验方面的场景与诉求,构建艺术与科技的协同创新平台。
办 公 室
树立“窗口”形象,助力一流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提高站位强化学习,政治建设有力度。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拧紧全面从严治党的“总开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带头树立清正廉洁的学校“窗口”部门形象,把对党忠诚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
立足中心工作,参谋辅政锐意创新,服务质量谋深度。 严谨办文,周密办会。 落实文件收发、登记、传阅、归档等各环节责任制,全年流转文件1800余件,制发文件及函等370余份。 多参善谋,以智辅政。 全年起草文稿200余篇、50多万字,报送信息80余篇。 获中办信息专报录用1次,省领导批示6次。 履职尽责,主动作为。 全力配合省委巡视,做好各项工作。 撰写报送党史学习教育材料50余篇,获省级以上录用13次。
聚焦重点工作,统筹协调规范管理,专项工作求高度。 统筹服务省委书记袁家军来校调研座谈、中国艺术大讲堂启动仪式、良渚校区启用仪式等重大活动,全年完成厅级及以上考察接待任务58批次。 完成月度常规督查、年度综合督查、专项工作督查等15项,印发《督查简报》7期,形成督查报告8万余字。 推进依法治校,完成章程修订,编订制度汇编。 制定学校“十四五”规划《整体智治专项规划》。 牵头推进学校数字化改革,推出“远程查档”数字化办实事服务。 聚焦资源拓展,与舟山市、之江实验室等签署相关合作协议,推动与省文旅厅、杭州市等战略合作。 做强做实校友会、教育基金会。
组织人事(统战)部
保持奋进姿态,争做新时代国美组工人
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夯实根基筑牢堡垒,聚力党建“双创”培育创建。1个总支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7个基层党组织、5名党员获省部级党建荣誉。全面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二级党委,完成支部集中换届,保质保量完成党员发展指标。创新载体,培育“先锋号角”等15项党建品牌。
建章筑基迭代升级。 配合做好省委巡视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各项工作。制订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推进干部队伍干部工作系统性重塑。制定修订34项制度,为选人用人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全面梳理机构岗位职责,推进“三定”工作。有序推进人事管理机制迭代升级,有序推进人事数据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教工专班疫情防控工作。
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打造以“哲匠奖”为标杆的国美人才荣誉体系,开展评选表彰。规划研究“领航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精准培育,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4名,新增国家级团队1个、国家级表彰1名。围绕“新文科”发展,累计柔性引进64人。选任14名中层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统战力量持续发挥。 成立民革支部,农工党支部获“农工党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民进支部获省直学习宣传工作先进基层组织、抗疫工作先进集体。打造“艺海同心”品牌,举办“盛世初心•风雨同心”国美统战人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展。
离退工作稳妥有力。 多形式组织离退休党员学习;做好疫情防控,联系服务好离退休教职工。
纪检监察室(巡察办)
以高质量监督 服务“十四五”开局
2021年,纪检监察室(巡察办)以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高质量监督推进高质量治理,服务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履行“协助”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聚焦政治监督,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形成“四责协同”合力,确保学校党委重点工作安排一贯到底;扛起巡视整改监督责任,开展校内巡察和回访检查,推动被巡察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强化监督治理,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 把监督融入日常工作,探索创新具有美院标识度的“七式监督法”,修订《重大事项报备监督实施办法》,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一体研究推进“一清理、两专项”与教育领域腐败问题整治工作,找准关键环节风险点,筑牢重点领域“防火墙”,做深做精专项监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做严做专执纪问责。
彰显清廉底色,深度融合清廉与艺术教育。 以清廉风味开展“清风皓品”庆祝建党百年主题作品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新推出“党日话廉”学习教育制度,以常态化纪律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守牢纪法底线;创新清廉艺术表达,积极推动《新时代清风廉路图》百米长卷创作;着力培养 “清廉手工”“廉政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清廉学院建设样板和特色活动,整体推进“清廉国美”建设。
学工部(学生处、人武部、团委)
全员共育,赋能成长
学工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打造国美育人新模式。
以榜样教育为载体,优化美院特色思政教育实践。 持续推进榜样引领计划,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家国情怀,讲好身边的榜样故事,推出“年度人物”“示范十五班”“学长直播间”等品牌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榜样中产生文化共鸣、价值认同、情感联结。 《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多家媒体刊登了学校特色育人做法。
以高质量就业为指向,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创新。 充分利用就业创业协同机制优势,以游戏美术设计人才、社会美育人才等就业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深化产教协同育人。 与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把优秀的企业讲师资源、项目孵化资金、实习实践机会导入项目合作平台,建立高校、企业双师联合人才培养机制。 创业工作亮点频频,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主赛道两项金奖。
以实践育人为抓手,展现国美学子担当作为。 以教育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美美讲堂”社会美育传播计划等项目为抓手,让社会美育进中小学、进农村、进社区。 以中宣部等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千村千生”基层服务项目为载体,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开展艺术乡建,服务美丽浙江。 以艺术疗愈项目为特色,用艺术滋养心灵。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成为问题解决者,也能成为意义构建者。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眼望目标,脚踏实地,开新局,交答卷
2021年,教务处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带领教务处全体成员团结奋进,教学工作取得优异成果。
推进双万建设。 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我校一流课程已实现全校29个本科专业全覆盖,每个专业2-3门一流课程支撑的基本建设目标,总体入选数量居全国艺术院校之首。组织第四届国美金课遴选,推动课程质量建设,体现国美教学主张,传承积累的深度。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贯彻学校对课程思政建设“抓得早、做得实、有成就”的指导意见,通过强化组织保障、构建多层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体系、开发课程思政元素的特色课程等系列举措,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艺术教育质保体系建设。 通过“建设指标盘点”与“内涵建设规划”,进行观摩和研讨,谋划专业建设的思考和路径。全城轰动的毕业季,十余个展馆,16天展期,超2000+青年艺术家、设计师、作家、学者,三十余项艺术活动,45000平方米展出空间,3500+件艺术创作,一百余家大众媒体报道,25万线下观众,获5.8亿阅读量!从西湖沿线到运河之畔再到之江之滨,面向公众,全城绽放!
推进教学研究。 组织校级教改项目培育,为“十四五”省级教学改革申报做前期准备。攻坚教学成果奖,完成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来 源 |组织统战部
编 辑 |刘 杨 赵雨岑 梅祎涵
审 核 |徐 元 盛晨霞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 NEWS CENTER
CAA融媒体工作室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