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博物馆:贵州的文化守护与文明对话凤凰网政务

每次踏入贵州,总有不同的感受如清泉般涌上心头。群山依旧,村寨如昔,但每一次凝视,都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现新的灵光。那些散落在千山万壑间的文化遗产,如同被时光串起的珍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雷山县的苗寨,我遇见了一位八十高龄的银匠。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正握着祖传的工具,一锤一锤地敲打银片,花纹逐渐浮现,那是迁徙路上的一条条河流,一座座山川。“这朵花是我们的祖先渡过黄河时见到的浪花,”他指着银饰上的纹样说,“这片叶子是他们翻越武陵山时采摘的茶叶。”在他眼中,银器不只是装饰,更是一部用金属书写的民族史诗。这样的文化记忆,正是我们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保护:从认识到行动的文化自觉

文化遗产历经天灾人祸和久远年代的洗礼,能够幸存至今的,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这笔财富,守住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每一代人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

在黔东南的侗族村寨,我目睹了一场“救火”行动——不是扑灭实体的火焰,而是抢救即将消逝的侗族大歌。当地的文化工作者翻山越岭,寻访仅存的歌师,用现代设备记录那些即将随老人离去而消失的古歌。一位年轻的文保工作者告诉我:“每录下一首古歌,就像从时间的手中抢回一颗珍珠。”

保护文化遗产,首先需要的是文化自觉。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对文物保护的意识都有了极大提高。在镇远古城,我看到了这种自觉的生根发芽。当地的居民不再将老建筑视为落后的象征,而是自豪地向游客介绍自家百年老屋的历史与故事。“这是我曾祖父建的,那时的木匠不用一根铁钉就能让房子屹立百年。”一位店主指着自家的榫卯结构如是说,眼中闪烁着家族传承的光芒。

法律与制度的完善是保护的基石。这些年来,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制度构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体系已相对完整。从汇报会可以看出,各个政府部门都已担负起相关责任。不过,如同精密的机器需要润滑剂,这个体系或许还需要一个协调机构,让保护工作运转得更加顺畅有效。

资源与人才的保障是保护的生命线。在偏远地区,资源和人才的匮乏是普遍存在的难题。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来完成这一宏大使命,必须调动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这项事业。贵州曾经撤销地方文保所的教训警示我们,地方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和机构的存在不可或缺——因为对文物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本地人最为强烈。

令人欣慰的是,贵州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省里扩大了文物所的编制,从十几人增加到九十多人,并计划在贵州大学开办文化遗产专业。这一举措如同在文化的土壤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假以时日,必将长成参天大树。

传承:在变与不变中的文化智慧

贵州是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典范。在这里,文化不是博物馆中静止的标本,而是村寨里生生不息的日常。

在黔南的一个布依族寨子,我见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孩子们放学后,不是立即回家看电视或玩手机,而是聚集在寨老的竹楼下,学习传统的布依族山歌。那些稚嫩的嗓音唱着千年前的旋律,仿佛古今在这一刻交汇。这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递,比任何物质遗产都更加珍贵。

然而,在传承的路上,我们需要提高警惕,不能舍本逐末,仅仅从旅游或经济角度考量,而要回归文化遗产保护的初心与使命。在西江千户苗寨,我看到了商业与传承的微妙平衡。一方面,旅游开发为当地带来了可观收入;另一方面,过度商业化也在侵蚀文化的本真性。一位苗家阿妈一边织布一边告诉我:“现在有些姑娘为了方便,都买现成的机织布做衣服,可我觉得手织的才有我们苗家的魂。”

更为关键的是,要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形成和强化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建议在教育系统中加入文化遗产保护的元素或课程,至少在中国历史课程中融入本地文化内容并进行讲解。在贵阳的一所中学,我看到历史老师带着学生们走访附近的古镇,让他们亲手触摸历史的痕迹。“当学生们站在六百年的古桥上,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就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文字了。”这位老师的话道出了体验式教育的真谛。

文化遗产的传承,核心在于“活”字。它既要保留传统的精髓,又要适应现代的生活。在六盘水的一个彝族村寨,我惊喜地发现,年轻人开始用短视频记录父辈的传统技艺,用直播展示彝族的火把节。古老的文化以新的形式延续着生命,这正是活态传承的精妙之处。

传播:从贵州走向世界的文化对话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各地为了发展特色旅游,都在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并通过各种现代手段进行传播。

贵州作为中华文化基因的活态博物馆,应当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负,加强对外传播。在毕节的彝族聚居区,我遇到了一位来自法国的文化学者,他专程来研究彝族的十月太阳历。“这是一种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时间观念,”他激动地说,“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另一类理解,值得全世界了解和学习。”

提高对外传播的效果,关键在于用受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和听得懂的语言,要与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和共同关注的话题接轨。当前全球传播领域最关心的是少数族裔和环境保护,即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这正是贵州的强项。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各民族长期和谐共处,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同时,贵州曾经是欠发达地区,却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这些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黔西南的瑶族村寨,我目睹了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的完美融合。瑶族同胞世代传承的“砍一种十”习俗,保证了森林的永续利用;他们建造的吊脚楼,几乎不破坏地表植被;他们的稻田养鱼系统,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态循环。这种生存智慧,对于面临生态危机的人类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我一直认为,贵州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活样本。中央应当给予高度重视,贵州方面也应做出更大努力。我们可以设想,通过数字技术建立“云上贵州文化遗产”平台,让全球观众随时随地欣赏侗族大歌的韵律;通过国际合作项目,邀请各国学者深入贵州村寨,共同研究多民族共生智慧;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将苗绣、银饰、蜡染等传统工艺带入国际时尚舞台。

在遵义的一个文创园区,我看到了这种文化对话的萌芽。当地设计师将苗族图腾与现代服饰相结合,创作出既传统又时尚的作品,远销巴黎、米兰等国际都市。“每一件衣服都带着我们贵州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位年轻设计师骄傲地说,“文化只有对话,才能生生不息。”

结语:守护文明的灯火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传播,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它需要保护的坚韧、传承的智慧、传播的艺术。从提高认识、完善法制、保障资源,到培养人才、活态传承、教育浸润,再到创新传播、国际对话,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

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生命密码;不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遗存,而是创新灵感的源泉。在贵州,我看到了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的和谐共生,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美妙对话。

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承诺。当我们聆听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欣赏苗族刺绣的精妙绝伦,感悟彝族历法的深邃智慧时,我们不仅是在体验一种文化,更是在与人类的集体记忆对话。

让贵州这座“活态博物馆”,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成为人类文明对话的桥梁——这既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历史与未来的庄重回答。

文化的灯火,将在贵州的群山间永远闪亮,照亮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联会副会长、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

THE END
0.湖北旅游景点攻略4. 荆州古城——三国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荆州古城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墙周长约11公里,现存墙体多为明清遗存,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借荆州等典故皆源于此。城内有张居正故居、关帝庙、荆州博物馆等重要文化遗址。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逾17万件,其中西汉男尸、越王勾践剑(jvzquC41yy}/lrfpuj{/exr1r1;cfo:8ggi1:=
1.参观手工艺活态馆11月30日手工艺活态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分馆,通过集中展示以刀剪、油纸伞和绸伞、各类扇子为主的传统手工艺,以及其运用于现代艺术中的创意手工艺,在保护和传播此类非遗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为其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jvzquC41yy}/onnrkct/ew45cfg6vƒ9
2.【洱源美好推荐官】杨涛:探索“研学”模式让更多人走进凤羽了解凤羽“凤羽是一座大型的‘活态博物馆’,大家可以到这里了解茶马古道上的历史,体验原生态的白族生产生活方式,感受远离城市的自然环境,触摸古老的中原甲马文化,认识土司文化、姓氏文化、白族的耕读传家文化等,这些是书上无法完整表现的,只有现场欣赏它、体验它、感知它、触摸它,才能真正走进这段历史。”为了更好地宣传凤羽jvzquC41yy}/m~sokpm/ew4pgyy0e8724432465713975=86;0yivvq
3.我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分别位于蜀、苏、浙、赣四省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古堰、古塘、古井的“活态博物馆” 浙江省松阳县四面环山,中部为松古平原。瓯江流域一级支流——松阴溪,横贯松古平原。自汉代开始,古人因地治水,建了数量庞大的堰、渠、塘、井。到明末,松阴溪流域已建成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总灌溉面积达16.6万亩,成为浙西南最大的产粮区,称为松古灌区。 jvzquC41pg}t0‚hyd0ipo872443228581euovnsva671:B54;0nuo
4.六百年地戏,从屯堡走向世界凤凰网山东黔中屯堡:明朝遗风的活态博物馆 天龙屯堡,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西南面,是黔中通往云南的“黄金通道”。 这个小镇因靠近天台山和龙眼山而得名,曾是明太祖朱元璋军队迁徙屯兵之地。 2009年,天龙镇被国务院和建设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地标。 走进天龙村,石板垒砌的房屋错落有致,身着宝蓝色宽袖大襟衣、头缠青帕的jvzquC41uf4jhnsi0eun1l4:pkPF[NV;P3
5.贵阳必去的博物馆,贵阳博物馆开馆时间自驾游推荐关于贵阳博物馆好去处,本站推荐10个地方,分别是多彩贵州城极地海洋世界、贵州省博物馆(新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李端棻纪念馆、贵阳失恋博物馆、西江传说·苗侗餐饮活态博物馆、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花溪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贵州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详细信息查看下表。 jvzquC41yy}/klfwvq4dqv3ep1zsky4jqve47A=0jvsm
6.北京三天游玩攻略2. 前门大街与大栅栏——老北京商业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乘地铁5号线至崇文门站换乘2号线到前门站。前门大街全长845米,保留清末民初风貌,青石板路与有轨电车营造复古氛围。大栅栏街区形成于明代,曾有“京城百商云集之地”之称,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瑞蚨祥(1868年)等老字号仍在此经营。廊房头条至四条胡同系统jvzquC41yy}/lrfpuj{/exr1r16f:
7.千年古坊如何活态出圈新闻中心经过修缮的墨池坊,创新实施民间活态博物馆集群的发展思路,打造东瓯特色庭院集群,主打“文化+”的庭院业态,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观光。 老街居民的慢生活、人间烟火气,成了游客眼中的一道风景。行走其间,仍能清晰触摸千年东瓯城的历史脉动。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按照“文化+”理念落地运营的墨池坊,吸引超15万人次的人jvzquC41pg}t0?;y|0ipo8x{uvkn1;54517219<132;72A6560yivvq
8.南京博物院民国馆一体化改造设计|忆金陵旧梦,复刻民国鎏金时光在南京博物院民国馆的改造中,我们通过优秀的展商平衡+设计手法和效果间的平衡,将人由消费者变为旅客,货由商品变为展品+文创商品,场由商业场所变为博物馆。让商旅并存的同时保持游逛的最佳体验,打造了一个以本土民国风格为基调,历史文化为主导,文化氛围和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具有演绎特色的民国风情活态博物馆。jvzq<84yyy4tkmi0eqs/ew4zkcuyk866624ivvq
9.“博物馆之城”空间结构首次明确2025年形成“两轴四区多点”空间2月17日,《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在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网站公开发布,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随着规划公开,一座“全域活态博物馆”呈现——北京市将构建包括2条空间轴线、4大政策分区和多个城市重点文博区在内的“两轴四区多点”博物馆之城空间结构。到2025年,北京博物馆总数超过260座,平均每10万人拥有jvzquC41pg}t0lhvx0ipo8724551486:1CXUK>5|u2GHGtTE;;wYMQfls4914:=0ujznn
10.【文化评析】“博物馆游”助推文化与生活深度融合比如,北京市就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博物馆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打造“博物馆之城”。其中,建设“全域活态博物馆”“重点文博区”,以及培育“类博物馆”、探索“类博物馆”开放管理模式的目标和理念,都使人们对未来“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的愿景充满了憧憬和想象。在此愿景中,文物和文化遗产不仅仅属于过去、记载历史,jvzquC41gzvpt}3ujqhtg{{gt0ipo8gcklobjjt1jvsm1>=7799/j}rn
11.《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此次发布的《规划》(征求意见稿)以“城”为规划基准,突出“馆城融合”,创新提出“建设全域活态博物馆”“重点文博区”等内容,分为序言、编制背景、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五个部分,共计25000余字。 2020年4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就明确提出“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jvzquC41vqvje|3ioy4dp8724531487:1euovnsva5<4;@8;70nuo
12.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生态博物馆实践理论生态博物馆是以一定地域社区为单位、不设围墙的“活态博物馆”,强调保护、保存、展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以及人与遗产的活态关系。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走出了一条从西部传统少数民族村寨开始,向东部发达汉族传统村落发展的实践路径,经历了以“贵州模式”“广西模式”和“浙江安吉模式”为代表的生态jvzquC41yy}/tvqv0eun0ls1428419<391<8:9830unuou
13.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到2035年各类博物馆超《规划》还对博物馆数量提出了阶段性要求:到2025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2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2座博物馆;到2030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3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6座博物馆;到2035年,全域活态博物馆基本形成,各类博物馆(包括类博物馆文化空间)总数量超过4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 jvzq<84yyy4djrscpg}t0lto1e{m1;545163/;51;;;789=0ujznn
14.[成都社区报道]社区故事:“活态”博物馆成为可感可品的文化大餐来源: 央视网 2023年04月10日 16:03 内容简介 社区故事博物馆 42 新闻栏目推荐 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 新闻直播间 新闻1+1 朝闻天下 CCTV-1综合 CCTV-2财经 CCTV-3综艺 CCTV-4中文国际 CCTV-5体育 CCTV-5+体育赛事 CCTV-6电影 CCTV-7国防军事 CCTV-8电视剧 CCTV-9纪录 CCTV-10科教 CCTV-11戏曲 jvzquC41pg}t0lhvx0ipo872455168621XOEG<:GjOJLyssE5IS49XKT\4916:50ujznn
15.贵州省博物馆编《中国贵州民族服饰全集》出版贵州大学中国文化《工艺篇》由“织造卷”“印染卷”“刺绣卷”“纹样卷”“缝制卷”“银饰卷”“头饰卷”“配饰卷”共八卷组成,梳理了贵州民族服饰制作的选材备料、制作工艺、装饰手法,以此例证了贵州民族村寨至今仍然保留着的中华民族服饰传统制作工具和工艺,是中国传统服饰制作工艺的活态博物馆。 jvzq<84cee4h|~3gfw4dp8724551:961e7<86j6;6;631yfig0nuo
16.第四届雷州覃斗芒果文化节大观园拥有雷州半岛第一座“雷州婚俗活态博物馆”、雷州第一座民间手作基地“手作工场”、世界第一个“乡村诗歌雕塑园”、雷州半岛首家乡村文化主题餐厅“红网餐厅”、以手作为主题的精品酒店“天工院”、雷州特色小吃城“食工坊”等,是体验半岛文化的好去处。 jvzquC41yy}/imlfcom{7hqo0io1y44:7:4:=3jvor
17.下一个600年专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要做到活态传承,我们的青城山-都江堰就不应该只是一处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旅游景点,它更应该是一座活态博物馆。无论是古建筑群还是文物藏品,都应该展示出它们的魅力。 这些努力,可以是文旅融合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旅融合让文化资源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都江堰每年的岁修也是文化遗产jvzquC41ukiiwjs0ueum0lto0et0ip}y14636971:4:73974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