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名胜课程教案docx

认证主体:蒋**(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南

下载本文档

世界旅游名胜课程教案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世界旅游名胜2.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授课对象:[具体年级和班级]4.课程类型:综合实践课程5.课时安排:[X]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世界著名旅游名胜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特色景观等基本信息。掌握不同类型旅游名胜的特点和魅力,学会欣赏和描述旅游景点。学会运用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多种方式收集和整理旅游信息。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深入理解不同旅游名胜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世界旅游名胜的兴趣和热爱,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全球意识。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文化包容和多元文化意识。通过了解旅游名胜的保护与开发,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旅游名胜的基本信息和特色。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和整理旅游信息。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不同旅游名胜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引导学生在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世界旅游名胜的基本概念、历史文化背景等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2.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呈现旅游名胜的特色景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特定的旅游名胜或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旅游名胜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分析能力。5.实践法:安排课堂练习和小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案例导入展示一段关于一位游客在世界各地旅游的精彩视频,视频中包含了巴黎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等著名旅游景点的画面。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视频中展示的这些地方你们想去吗?你们知道这些地方为什么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这些旅游名胜的初步印象和兴趣点。(二)新课讲授(30分钟)1.世界旅游名胜概述(5分钟)讲解世界旅游名胜旅游名胜的定义,即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价值或其他特殊魅力,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的地方。通过PPT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旅游名胜图片,如美国大峡谷、澳大利亚大堡礁、印度泰姬陵等,让学生对世界旅游名胜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2.旅游名胜的分类(10分钟)运用PPT呈现分类框架,将世界旅游名胜分为自然景观类、历史文化遗迹类、现代建筑与科技类、主题公园与娱乐类等几大类别。结合具体案例,分别讲解每一类别的特点。例如:自然景观类:以美国大峡谷为例,介绍其壮观的峡谷地貌、独特的地质构造以及丰富的生态系统。展示大峡谷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历史文化遗迹类:以埃及金字塔为例,讲述金字塔的建造历史、象征意义以及所蕴含的古埃及文明。播放关于金字塔的考古纪录片片段,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遗迹的理解。现代建筑与科技类:以迪拜哈利法塔为例,介绍其作为世界第一高楼的建筑特色、先进的建筑技术以及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标志性地位。展示哈利法塔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图片,让学生领略现代建筑的魅力。主题公园与娱乐类:以迪士尼乐园为例,讲解其丰富多样的游乐设施、精彩的表演节目以及独特的主题文化。播放迪士尼乐园的宣传视频,激发学生对这类旅游名胜的兴趣。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类别旅游名胜的差异和吸引力所在。3.旅游名胜的文化内涵(10分钟)强调文化在旅游名胜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每一处旅游名胜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宗教、民俗等文化内涵,并举例说明。以中国故宫为例,深入剖析其作为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元素,如建筑风格体现的等级制度、宫殿布局反映的传统哲学思想、宫廷文物展示的历史变迁等。通过展示故宫的建筑图片、文物图片以及相关历史资料,详细讲解故宫所代表的中国古代宫廷文化。再以法国卢浮宫为例,介绍其作为世界著名艺术殿堂所收藏的大量珍贵艺术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展示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图片,如《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像》等,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西方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化内涵对旅游名胜的吸引力有何影响?”鼓励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分析能力。(三)课堂练习(15分钟)1.小组任务布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X]人。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世界旅游名胜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小组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该旅游名胜的详细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特色景观、文化内涵等方面。小组需要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制作一份简单的图文并茂的报告,并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2.小组讨论与资料收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各小组开始按照任务要求收集资料,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小组展示与交流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进行展示,展示时间为[X]分钟。展示过程中,小组成员要清晰地介绍所研究旅游名胜的各项信息,并结合图片、文字说明等方式进行生动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在展示结束后进行提问和交流。提问环节旨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加深对不同旅游名胜的理解。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四)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与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世界旅游名胜的概述、分类、文化内涵以及通过课堂练习所了解到的不同旅游名胜的具体信息。强调了解世界旅游名胜对于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增强文化理解的重要意义。2.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世界旅游名胜的奇妙世界。我们了解了旅游名胜的不同类型,感受到了它们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小组活动,大家积极探索,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继续保持对世界旅游名胜的兴趣,进一步深入了解更多有趣的地方,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不同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五)课后作业(5分钟)1.作业布置请学生选择一处自己最感兴趣的世界旅游名胜,写一篇不少于[X]字的短文,介绍该旅游名胜的特色和自己想去游览的原因。要求内容丰富、语言通顺、条理清晰。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如描述旅游名胜的基本信息、分析其文化内涵等,同时可以查阅更多资料,丰富文章内容。2.作业要求说明向学生强调作业的要求和提交时间,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以与同学或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世界旅游名胜的理解和感受。六、教学内容分析1.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本节课内容位于[教材名称]的[具体章节],是综合实践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旅游名胜作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对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培养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独特的旅游资源,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世界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同时,课程中涉及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符合现代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2.内容结构与逻辑关系教学内容围绕世界旅游名胜展开,首先介绍其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对世界旅游名胜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接着深入探讨旅游名胜的文化内涵,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在旅游中的核心地位,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课堂练习环节安排学生分组研究特定的旅游名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内容结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世界旅游名胜的丰富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七、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情况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参与表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对世界旅游名胜的基本信息、分类以及文化内涵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并且学会了运用多种方式收集和整理旅游信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锻炼了信息收集、分析归纳、表达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课堂讨论和展示环节中,学生积极思考,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学生对世界旅游名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拓宽了国际视野,增强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在了解旅游名胜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也初步树立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问题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存在困难,主要表现为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对信息的筛选和整理能力不足。这可能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有待提高有关。在小组合作环节,个别小组出现分工不明确、合作效率低下的情况。这反映出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训练。对于旅游名胜文化内涵的理解,部分学生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可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案例和引导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文化内涵。3.方法效果讲授法在传递系统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确保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信息。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讲授的节奏和方式,避免过于枯燥,适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在展示内容的选择上,应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多样性,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讨论法和探究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但在讨论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偏离主题或讨论不深入的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把控。实践法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践任务的设计上,应更加注重难度的适中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有所收获。4.学生反馈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交流,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认为通过学习世界旅游名胜,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生普遍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认为这种方式能够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但也有学生提出在小组合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沟通不畅、任务分配不均等,希望教师能够给予更多指导。部分学生反映在理解旅游名胜的文化内涵时存在一定难度,希望教师能够提供更多具体的案例和分析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5.改进措施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专门安排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指导课程,教授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如何筛选和整合有效信息等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相关书籍、杂志,关注网络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前,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明确小组合作的规则和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分工、有效沟通。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学设计《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对资料的阅读,概括、初步学会对景观特点的描述。从地理角度说明景观特点的形成原因 重点与难点: 景观特点的描述和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教具:多媒体,图片资料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问题:1.你去过哪些著名景区? jvzq<84okr4lcxxjk0kd‚x0eqs0lrfqzwktjnok17;7::>0jvsm
1.版: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课时)教学设计江南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授课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2018-04-13 课标依据 通过对景观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的理解,学会从外观结构和形成原因两方面欣赏旅游景观。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的第三节内容,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黄山风景名胜jvzquC41yy}/|}m0eun1|thv1?28>>3:0nuou
2.四年级《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 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了解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38>870jznn
3.高中地理高中地理_旅游景观欣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2.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主要方法。 3.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一项要求:旅游景观欣赏从多读书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54;4:29912:5392652@90ujzn
4.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精选10篇)设计意图: 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之奇石,景色奇美,生动有趣。课文由三幅图和六个自然段组成。课文围绕着“奇石”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即四块奇石。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想象是孩子的特权之一,在教学中适当地启发学生去美妙地再创造想象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834:<80jznn
5.《九寨沟》教学设计(精选16篇)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欣赏了九寨沟的美丽景色,共同享受着学习语文的快乐。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生活的美好!就让我们快快乐乐地学习,美美地欣赏这个精彩的世界吧! 《九寨沟》教学设计 篇3 《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素有“人间仙境”的美称,景物华美奇秀。本文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了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语句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uookjslk{{xgwokcqgo1@99;67/j}rn
6.《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精选16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精选16篇)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1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 同学们去的地方可真不少!真让老师羡慕。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快车一同到黄山去转转,看一看那里闻名天下的奇石,愿意吗?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y{okjslk{{xgwokcqgo1A62;57/j}rn
7.《黄山奇石》教学设计(通用15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通用15篇)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1 《黄山奇石》(五、六年制第四册第七单元第18、19课)是一篇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看图学文教材。教学时,应以图悟文,由文生图,图文结合,训练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理解等能力。 一、谈话揭题,激发情趣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gxokjslk{{xgwokcqgo1A6:696/j}rn
8.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通用16篇)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1 教学构思: 1、初步看图读文,粗知图文意:先整体感知图意并通过观察了解奇石的特点,再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然后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图文结合研读,体味语言美:通过观察朗读和语言文字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味文中美的语言。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pjcx}wgunflr4::5>8;7mvon
9.《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精选1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jvzquC41o0xvk€jp0eun1sncqz{fuqjlk1:589<89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