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教学设计docx

认证主体:杨**(实名认证)

IP属地:云南

下载本文档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高中地理课程是学生初步接触地理科学的阶段,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教学设计针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景观特征,以及与人类生产和生存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表面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景观特征;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与人类生产和生存的关系;学习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表述和表示方法。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地图进行地貌类型的辨识和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和地理问题;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科学思维水平。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地球公民意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景观特征;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与人类生产和生存的关系;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表述和表示方法。2.教学难点对于冰川地貌,需要学生对冰川的运动形式和成分进行了解并作出分析;对于喀斯特、海岸两类地貌,学生需要掌握不同成因和不同形态的区别并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地球表面形态的表述和表示方法,学生需要了解常用地图投影方式及其特点。四、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实地考察、地图分析等方式,主动发现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采用情境创设、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地形地貌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五、教学过程1.活动一:合作探究介绍喀斯特、海岸、冰川三类地貌;将学生分组,探究喀斯特、海岸、冰川的形成过程和景观特征,并撰写小组报告;各小组之间互相分享成果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形成总结报告。2.活动二:地图分析让学生观察喀斯特、海岸、冰川的地图,探究三类地貌在地图上的表述方式;让学生运用地图技能,分析地貌类型和地形地貌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活动三:实地考察到学校附近的海岸、喀斯特或冰川地区,让学生实际观察和探究当地地貌特征;让学生组织个人或小组报告,介绍地貌的形态、成因和影响等方面。六、教学评价持续点评: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个人报告评分:针对学生的个人报告和组内总结报告进行评价,从观察地貌特征、撰写报告、总结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实地考察评价:针对学生的实地考察表现,从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七、教学资源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实物:喀斯特、海岸、冰川地貌的现实实物;地图:喀斯特、海岸、冰川地貌的地图;电子资源:相关视频、文章、图片。八、小结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究、比较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并探究地形地貌对于人类社会生存的影响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2课时教案2025《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2课时教案 学科 高中地理 年级册别 必修第一册 共2课时 教材 湘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承接上一课时对喀斯特地貌的深入探究,聚焦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两大典型外力地貌系统。教材通过图文结合方式呈现海浪侵蚀与堆积作用的动态过程,以及冰川刨蚀与沉积的jvzquC41yy}/|}m0eun1|thv1;4:>:3584ivvq
1.新湘教版必修一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教案设计.docx3页VIP影响教学重点、难点: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喀斯特、海岸、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创设情境展示画面:我国山川掠影、桂林山水、黄龙彩池欣赏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多媒体 2分钟温故知新提问: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回顾、思考、回答铺垫新课 4分钟新课讲解提问:喀斯特地貌从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722:4:24=17?5592652<50ujzn
2.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一课时教案2024教案 主备人 参与人 执教人 年级 高一 班级 审核人 课题 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一课时) 课时 1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结合视频、图像,描述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和特点。 关键能力 结合实践观察,辨认主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运用景观图与地图,了解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态和分布特点jvzquC41yy}/|}m0eun1|thv1:98A<7264ivvq
3.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教案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武威一中教案第 周第 课时 章节及课题 2.3.3冰川地貌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课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各种冰川地貌并描述其特点。【地理实践力】2.归纳冰川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区域认知】3.从地理环境jvzquC41yy}/|}m0eun1|thv1:97;9;524ivvq
4.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教案2023教师姓名 沈麟颖 学校 北师大台州附中 课程主题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学科融合知识点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教材版本 湘教版 课程类型 片段课 融合片段位置 课前课尾 融合片段教学时长 10分钟 所属章节:必修一第二章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知识点:冰川地貌教材内容分析(分析教材与融合点的关系): 生涯jvzquC41yy}/|}m0eun1|thv1:4;997:94ivvq
5.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教学设计2021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第四课时 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行为条件是“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指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要通过视频、图像等帮助理解,学会识别图片或视频中的海岸地貌、冰川地貌景观。“识别”“jvzquC41yy}/|}m0eun1|thv1957=>6834ivvq
6.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教学设计)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同步练习)-【刘群地理课内外】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课堂(湘教版)2057 ¥2 2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刘群地理课内外】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课堂(湘教版)116528 ¥2 3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同步练习)-【刘群地理课内外】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第jvzquC41yy}/|}m0eun1|thv1914?<:784ivvq
7.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教学案2022贵阳市北大培文学校 高一地理《喀斯特等地貌》教学案 编号:2022DL10 编写人:石永赟 审核人:石永贇 班级: 姓名: ( 笔记内容: 1 . 老师举的例子; 2 . 核心概念; 3 . 突发奇想; 4 . 论据、数据等; 5 . 其他 ) ( N ICE 随堂笔记( N O.1 ) )第二章 地球地表形态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jvzquC41yy}/|}m0eun1|thv1982?<3;4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