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少年周刊记者 许莎明 近日,由中国国家地理出品的纪录片《生命奇观》第一集广西溶洞在B站上热播。该纪录片由科普大咖“狐主任”——张辰亮全程出镜主持。广西溶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洞穴里又有哪些奇异生物?让我们跟随“狐主任”和学者的专业视角,一起去探索。 1 溶洞:奇妙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在纪录片《生命奇观》广西溶洞中,我们跟着“狐主任”和学者们开启一场探险之旅。穿越大大小小的洞厅,划着皮划艇深入地下河腹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维度的世界。 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什么是喀斯特地貌?简单地说,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即喀斯特作用,历经漫长岁月,塑造出不同形态的石头,形成的地貌就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更多的是发生在地下,形成了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孤峰、落水洞、天坑等。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的溶洞和地下河,就是最有特色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中国南方喀斯特”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广西喀斯特地貌类型为热带、亚热带喀斯特,主要有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的桂林山水,以及被称为“天坑博物馆”“世界岩溶圣地”的乐业天坑群。 2 洞穴生物:顽强演绎“适者生存” 黑暗、潮湿、静悄悄的洞穴世界里,会居住着哪些动物呢?很多生物进入溶洞后,就演变出了洞穴种,像盲步甲、安水金线鲃等,由于眼睛耗能大,它们的眼睛都进化掉了。盲步甲长出了长触角和长四肢,金线鲃则在眼睛原本的部位上方进化出了一个像钩子一样的触角。安水金线鲃就是首次在广西溶洞里被发现的。 更神奇的是,潮虫作为地球上唯一一类完全登陆的甲壳类动物,在进入溶洞生活后,竟然又回到了水里,重新演化出了水陆两栖的本领。 洞穴里的鱼食物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吃各种粪便,蝙蝠屎、鱼屎,没有屎就只能吃土了——听起来有点“惨”,事实上,洞穴里的鱼和外面的鱼比起来,寿命会长很多,因为它们吃得少,代谢低,生长慢。 为适应黑暗,很多动物,如驼螽、蜘蛛等会做出适应性改变,如触须或关节变长,这有利于它们在黑暗中摸索。这些独特的生物演化现象,充分说明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和重要性。
南国少年周刊记者 许莎明
近日,由中国国家地理出品的纪录片《生命奇观》第一集广西溶洞在B站上热播。该纪录片由科普大咖“狐主任”——张辰亮全程出镜主持。广西溶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洞穴里又有哪些奇异生物?让我们跟随“狐主任”和学者的专业视角,一起去探索。
1 溶洞:奇妙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在纪录片《生命奇观》广西溶洞中,我们跟着“狐主任”和学者们开启一场探险之旅。穿越大大小小的洞厅,划着皮划艇深入地下河腹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维度的世界。
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什么是喀斯特地貌?简单地说,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即喀斯特作用,历经漫长岁月,塑造出不同形态的石头,形成的地貌就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更多的是发生在地下,形成了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孤峰、落水洞、天坑等。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的溶洞和地下河,就是最有特色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中国南方喀斯特”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广西喀斯特地貌类型为热带、亚热带喀斯特,主要有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的桂林山水,以及被称为“天坑博物馆”“世界岩溶圣地”的乐业天坑群。
2 洞穴生物:顽强演绎“适者生存”
黑暗、潮湿、静悄悄的洞穴世界里,会居住着哪些动物呢?很多生物进入溶洞后,就演变出了洞穴种,像盲步甲、安水金线鲃等,由于眼睛耗能大,它们的眼睛都进化掉了。盲步甲长出了长触角和长四肢,金线鲃则在眼睛原本的部位上方进化出了一个像钩子一样的触角。安水金线鲃就是首次在广西溶洞里被发现的。
更神奇的是,潮虫作为地球上唯一一类完全登陆的甲壳类动物,在进入溶洞生活后,竟然又回到了水里,重新演化出了水陆两栖的本领。
洞穴里的鱼食物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吃各种粪便,蝙蝠屎、鱼屎,没有屎就只能吃土了——听起来有点“惨”,事实上,洞穴里的鱼和外面的鱼比起来,寿命会长很多,因为它们吃得少,代谢低,生长慢。
为适应黑暗,很多动物,如驼螽、蜘蛛等会做出适应性改变,如触须或关节变长,这有利于它们在黑暗中摸索。这些独特的生物演化现象,充分说明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