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广西溶洞发现地下世界的神奇生物

南国少年周刊记者 许莎明 近日,由中国国家地理出品的纪录片《生命奇观》第一集广西溶洞在B站上热播。该纪录片由科普大咖“狐主任”——张辰亮全程出镜主持。广西溶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洞穴里又有哪些奇异生物?让我们跟随“狐主任”和学者的专业视角,一起去探索。 1 溶洞:奇妙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在纪录片《生命奇观》广西溶洞中,我们跟着“狐主任”和学者们开启一场探险之旅。穿越大大小小的洞厅,划着皮划艇深入地下河腹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维度的世界。 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什么是喀斯特地貌?简单地说,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即喀斯特作用,历经漫长岁月,塑造出不同形态的石头,形成的地貌就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更多的是发生在地下,形成了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孤峰、落水洞、天坑等。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的溶洞和地下河,就是最有特色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中国南方喀斯特”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广西喀斯特地貌类型为热带、亚热带喀斯特,主要有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的桂林山水,以及被称为“天坑博物馆”“世界岩溶圣地”的乐业天坑群。 2 洞穴生物:顽强演绎“适者生存” 黑暗、潮湿、静悄悄的洞穴世界里,会居住着哪些动物呢?很多生物进入溶洞后,就演变出了洞穴种,像盲步甲、安水金线鲃等,由于眼睛耗能大,它们的眼睛都进化掉了。盲步甲长出了长触角和长四肢,金线鲃则在眼睛原本的部位上方进化出了一个像钩子一样的触角。安水金线鲃就是首次在广西溶洞里被发现的。 更神奇的是,潮虫作为地球上唯一一类完全登陆的甲壳类动物,在进入溶洞生活后,竟然又回到了水里,重新演化出了水陆两栖的本领。 洞穴里的鱼食物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吃各种粪便,蝙蝠屎、鱼屎,没有屎就只能吃土了——听起来有点“惨”,事实上,洞穴里的鱼和外面的鱼比起来,寿命会长很多,因为它们吃得少,代谢低,生长慢。 为适应黑暗,很多动物,如驼螽、蜘蛛等会做出适应性改变,如触须或关节变长,这有利于它们在黑暗中摸索。这些独特的生物演化现象,充分说明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和重要性。

南国少年周刊记者 许莎明

近日,由中国国家地理出品的纪录片《生命奇观》第一集广西溶洞在B站上热播。该纪录片由科普大咖“狐主任”——张辰亮全程出镜主持。广西溶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洞穴里又有哪些奇异生物?让我们跟随“狐主任”和学者的专业视角,一起去探索。

1 溶洞:奇妙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在纪录片《生命奇观》广西溶洞中,我们跟着“狐主任”和学者们开启一场探险之旅。穿越大大小小的洞厅,划着皮划艇深入地下河腹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维度的世界。

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什么是喀斯特地貌?简单地说,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即喀斯特作用,历经漫长岁月,塑造出不同形态的石头,形成的地貌就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更多的是发生在地下,形成了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孤峰、落水洞、天坑等。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的溶洞和地下河,就是最有特色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中国南方喀斯特”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广西喀斯特地貌类型为热带、亚热带喀斯特,主要有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的桂林山水,以及被称为“天坑博物馆”“世界岩溶圣地”的乐业天坑群。

2 洞穴生物:顽强演绎“适者生存”

黑暗、潮湿、静悄悄的洞穴世界里,会居住着哪些动物呢?很多生物进入溶洞后,就演变出了洞穴种,像盲步甲、安水金线鲃等,由于眼睛耗能大,它们的眼睛都进化掉了。盲步甲长出了长触角和长四肢,金线鲃则在眼睛原本的部位上方进化出了一个像钩子一样的触角。安水金线鲃就是首次在广西溶洞里被发现的。

更神奇的是,潮虫作为地球上唯一一类完全登陆的甲壳类动物,在进入溶洞生活后,竟然又回到了水里,重新演化出了水陆两栖的本领。

洞穴里的鱼食物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吃各种粪便,蝙蝠屎、鱼屎,没有屎就只能吃土了——听起来有点“惨”,事实上,洞穴里的鱼和外面的鱼比起来,寿命会长很多,因为它们吃得少,代谢低,生长慢。

为适应黑暗,很多动物,如驼螽、蜘蛛等会做出适应性改变,如触须或关节变长,这有利于它们在黑暗中摸索。这些独特的生物演化现象,充分说明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和重要性。

THE END
0.[地理·中国]红点齿蟾是喀斯特洞穴中常见的生物0:00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地理·中国]红点齿蟾是喀斯特洞穴中常见的生物 选集 更多 《地理·中国》 20251031 千年运河1 《地理·中国》 20251030 自然奇观·天坑19 《地理·中国》 20251029 自然奇观·天坑18 《地理·中国》 20251028 自然奇观·天坑17 jvzq<84o0cvq0lhvx0ipo8{ugv|0fnyckn5D4;9:61k25=88f6:e2?9939g2;:7g8g>b3jg3gd5jpmjz0unuou
1.云南马关发现“迷你龙”新物种!招龙棱蜥揭示喀斯特地貌生物多样性招龙棱蜥揭示喀斯特地貌生物多样性 上图:新发现的招龙棱蜥。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的喀斯特丛林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蜥蜴物种,并将其命名为“招龙棱蜥”(Tropidophorus vongx)。jvzquC41yy}/mnuwejooc7hp1cxuklqg1cxuklqgkplpAkzukpktuhy{rgC229+encytko~?2(gsari?73916<
2.喀斯特石山中的动物:活在这里不容易|中国国家地理网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峰林、峰丛之中,密布着亚热带丛林。一只罗蛱蝶闭合着翅膀,落在摄影师的镜头前,它的身后,则是著名的广西德天大瀑布。喀斯特地区的丛林中,生活着大量独特而神奇的生物,它们栖身石壁嶙峋的石灰岩山地中,过着隐秘的生活。 实话实说,大部分喀斯特地区并不具备形成森林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土jvzq<84yyy4ekun5824dqv4epi5bt}neng5q7<:2e5j7e:92;46/j}r
3.喀斯特地區“神奇”動植物,你見過嗎?  在我國南方喀斯特地區,生存着許多獨特的動植物,每個天坑、溶洞、暗河都擁有着獨特的生態系統,保存着完整的生物鏈。近年來,洞穴新物種如盲魚 “貴陽金線鲃”、洞穴植物 “興義報春苣苔”等新物種不斷被發現,豐富了全球生物多樣性數據庫,也為研究喀斯特地貌生態演化與物種適應性提供了珍貴樣本,更彰顯了這片特殊jvzq<84dki;/pn|u0et0ijyg1doh78|yy0tfy|3ep1rpejq142862@5612;dfl9e8g:b7=k2;:h1:lk24;?7c
4.珍稀洞穴水生物有哪些如何才能有效保护?中国洞穴鱼类100余种,广西洞穴鱼类就有近70种。杨剑认为,研究和保护这些洞穴水生物对于了解喀斯特地貌区物种进化机制和生存状况有着重要意义。这既为研究洞穴动物的适应、扩散和进化机制打下基础,也为开发洞穴鱼类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致危原因有哪些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ip1813A423/861A9548?60|mvon
5.洞穴生物的起源之谜丨芳兰葳蕤东亚亚热带地区,特别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拥有大量的洞穴系统,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几十万个大大小小的洞穴。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一部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拥有峰林、峰丛、天坑、洞穴、地下河暗等等。素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可以说,我国在研究洞穴生物起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jvzq<84yyy4junsnkp4dp8xhaHLC8NIE5;:G7=8;9:8D9JI9F8:G6OJ39a81;hG27D
6.广西喀斯特山区发现掌突蟾新种中国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创建区雅长掌突蟾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生物地理学现象。它在演化树上最亲近的“姐妹”是250公里外的武鸣掌突蟾,两者被红水河谷及广袤的非喀斯特山脉完全隔开。然而,在其同一条溪流中,却共栖着亲缘甚远的腹斑掌突蟾(L. ventripunctata)。 这种“远亲为邻,近亲远居” 模式,在掌突蟾属中并非个例。研究认为,这背后jvzq<84y0n{z7tti0io1|mqy/?:59>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