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贵州有问必答丨像猫像兔又像鼠!它是洞穴中集体主义观念的奉行者

这里负责解释贵州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石头、野生空气——解释贵州野生的一切!1053种脊椎动物、84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每一样都是传奇。

贵州是中国西南喀斯特的分布中心,喀斯特地区有着两套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这地表生态系统好办,细心研究研究就全知了,关键是这些地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它们就在那里,只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去了解它们,总是有不少的误会和遗憾。

偶尔进到洞穴中去躲避危险的动物很多,大到黑熊、野猪,小到鼬獾、老鼠,都可能临时跑到洞穴中去休息休息。但主要在洞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种类却较少,除了那些有翅膀的蝙蝠和假装有翅膀的鼯鼠外,可能就要数这白腹巨鼠了。

既然叫巨鼠,肯定个子大,这白腹巨鼠还真不小,成年的有一两斤呢。一条长长的尾巴,加上身体总长度可达三四十厘米。白腹,说明它肚子是白的,与那一身灰褐色的背毛对映起来,还真是白得明显。

也许是为了适应洞穴生存环境,白腹巨鼠不仅有一对大而薄的耳壳,还有较多的长胡须,最长的胡须可达十几厘米。胡须基部黑褐色,向尖端逐渐变淡变细,在活动过程中胡须会不停地抖动,像是在探索环境中的振动等信息。靠近嘴边的胡须不是很长,银色地呈灰白色,也不会像长胡须那样时时在抖动。

同样是巨鼠,青毛巨鼠等就不像白腹巨鼠那样迷恋洞穴。这白腹巨鼠在洞内和洞外间交互活动,也为这洞穴生态系统带来了一些营养物质,为洞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带来了实惠。

虽然说这白腹巨鼠住在洞穴里,但也会跑到洞外来找东西吃。对于吃的倒也不是很挑剔,什么果子、种子,什么嫩枝、绿叶,都是它们喜欢的粮食。当然,若要能抓一些昆虫来吃,就当是“打牙祭”了。等吃饱喝足了,还不忘带点回去。带回去的东西也不光粮食,也包括筑巢用的树叶。这白腹巨鼠可是极讲究生活品味的主儿,是不会随便用些烂树叶来搭窝的。

为了避免洞穴内的潮气引起做窝的叶子发霉,它们会去寻找那些樟科的带有芳香味的叶子来筑巢,既温馨又防腐,还免了喷香水,多爽啊。为了找到这种新鲜叶子,很多时候是自己爬到樟树上去亲自采摘。这叶子垫在巢中后,如果发生了霉烂,它还会把那些霉烂的叶子拖到洞外去丢掉,换上新的建筑材料。

这白腹巨鼠不像其他老鼠那样贪婪,为了自己的繁殖机会过度扩张。食物难度不大时,每年繁殖两次,每次产仔2-4只。当食物难度大时,一年只繁殖一次。一般一个洞穴中就只有一窝白腹巨鼠,它们严格控制着自己的生育力。

它们家族式成群居住在洞里,有时候一个大群有十几只,个个都训练有素,飞檐走壁,来去自如。它们的巢附近是不会留有脏东西的,每只老鼠都很自觉,把巢边上的粪便、碎食粒收拾得干干净净。它们相互照应,共渡难关。甚至是有母鼠生孩子了,其他个体也会帮助照顾。若面临重大危险,它们也会团结起来共同进退,向它们的威胁发起攻击。白腹巨鼠多在晚间活动,黄昏后开始外出,活动范围很大,它们在黑暗环境下靠什么导航呢?先留个悬念,文章最后作答。

关于白腹巨鼠,这些冷知识你也许感兴趣:

白腹巨鼠属于濒危物种

对森林起到积极影响

白腹巨鼠有埋藏食物的习惯,有助于植物种子的扩散,对森林又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最后回答文中问题:白腹巨鼠长期在洞穴中活动,它的视觉有些退化,但听觉仍很发达,有一副大耳壳以收集细微的声波。另外,它的胡须有一定的特化功能,能感受微小的振动,判断环境情况。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李佳

编审

陈薇

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这种常出没于悬崖绝壁的“天马”,凭什么在乱石溪谷间跳跃如飞?

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它是史上最有名的“偷鸡贼”,但为何一见鹅就怕?

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它擅长游泳和爬树,戴着海盗面罩,是犬科成员里唯一需要冬眠的动物

全球最濒危灵长类物种海南长臂猿喜添新丁

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有人说它和老虎狮子同科同属,但它却会“贴地飞行”

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身披花衣裳,性感又时尚,还是天生敏捷型猎手

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真“刺儿头”!名叫猪却不是“猪”,猛兽都拿它无法

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人称“破脸狗”却撞脸花猫,是个十足的果子控!

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我养过一匹狼,分别的时候,我们都哭了

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打洞 爬树 游泳样样行 人称“行走的挖掘机”

THE END
0.[地理·中国]红点齿蟾是喀斯特洞穴中常见的生物0:00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地理·中国]红点齿蟾是喀斯特洞穴中常见的生物 选集 更多 《地理·中国》 20251031 千年运河1 《地理·中国》 20251030 自然奇观·天坑19 《地理·中国》 20251029 自然奇观·天坑18 《地理·中国》 20251028 自然奇观·天坑17 jvzq<84o0cvq0lhvx0ipo8{ugv|0fnyckn5D4;9:61k25=88f6:e2?9939g2;:7g8g>b3jg3gd5jpmjz0unuou
1.云南马关发现“迷你龙”新物种!招龙棱蜥揭示喀斯特地貌生物多样性招龙棱蜥揭示喀斯特地貌生物多样性 上图:新发现的招龙棱蜥。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的喀斯特丛林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蜥蜴物种,并将其命名为“招龙棱蜥”(Tropidophorus vongx)。jvzquC41yy}/mnuwejooc7hp1cxuklqg1cxuklqgkplpAkzukpktuhy{rgC229+encytko~?2(gsari?73916<
2.喀斯特石山中的动物:活在这里不容易|中国国家地理网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峰林、峰丛之中,密布着亚热带丛林。一只罗蛱蝶闭合着翅膀,落在摄影师的镜头前,它的身后,则是著名的广西德天大瀑布。喀斯特地区的丛林中,生活着大量独特而神奇的生物,它们栖身石壁嶙峋的石灰岩山地中,过着隐秘的生活。 实话实说,大部分喀斯特地区并不具备形成森林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土jvzq<84yyy4ekun5824dqv4epi5bt}neng5q7<:2e5j7e:92;46/j}r
3.喀斯特地區“神奇”動植物,你見過嗎?  在我國南方喀斯特地區,生存着許多獨特的動植物,每個天坑、溶洞、暗河都擁有着獨特的生態系統,保存着完整的生物鏈。近年來,洞穴新物種如盲魚 “貴陽金線鲃”、洞穴植物 “興義報春苣苔”等新物種不斷被發現,豐富了全球生物多樣性數據庫,也為研究喀斯特地貌生態演化與物種適應性提供了珍貴樣本,更彰顯了這片特殊jvzq<84dki;/pn|u0et0ijyg1doh78|yy0tfy|3ep1rpejq142862@5612;dfl9e8g:b7=k2;:h1:lk24;?7c
4.珍稀洞穴水生物有哪些如何才能有效保护?中国洞穴鱼类100余种,广西洞穴鱼类就有近70种。杨剑认为,研究和保护这些洞穴水生物对于了解喀斯特地貌区物种进化机制和生存状况有着重要意义。这既为研究洞穴动物的适应、扩散和进化机制打下基础,也为开发洞穴鱼类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致危原因有哪些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ip1813A423/861A9548?60|mvon
5.洞穴生物的起源之谜丨芳兰葳蕤东亚亚热带地区,特别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拥有大量的洞穴系统,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几十万个大大小小的洞穴。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一部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拥有峰林、峰丛、天坑、洞穴、地下河暗等等。素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可以说,我国在研究洞穴生物起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jvzq<84yyy4junsnkp4dp8xhaHLC8NIE5;:G7=8;9:8D9JI9F8:G6OJ39a81;hG27D
6.广西喀斯特山区发现掌突蟾新种中国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创建区雅长掌突蟾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生物地理学现象。它在演化树上最亲近的“姐妹”是250公里外的武鸣掌突蟾,两者被红水河谷及广袤的非喀斯特山脉完全隔开。然而,在其同一条溪流中,却共栖着亲缘甚远的腹斑掌突蟾(L. ventripunctata)。 这种“远亲为邻,近亲远居” 模式,在掌突蟾属中并非个例。研究认为,这背后jvzq<84y0n{z7tti0io1|mqy/?:59>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