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广西与“石山精灵”的守望相约

新华网南宁11月14日电(牙举成)立冬时节,在广西崇左左江与明江环抱的喀斯特石山之间,几道矫健的身影从头顶的树梢上一跃而过。它们自一根树枝荡向另一根,轻盈跳跃,宛若精灵在晨光中起舞。

在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头叶猴在林间飞跃。新华社记者张爱林 摄

这便是白头叶猴,头顶一抹鲜明的白色冠毛,是它们显著的标识。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主要分布在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不足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也被称为“石山精灵”。

白头叶猴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毁林开荒、非法盗猎等原因,白头叶猴栖息地不断萎缩,到20世纪80年代初,种群数量一度锐减至300多只。

猴群在岩壁上休憩。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

为保护白头叶猴,2005年,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物种的保护进入了全新阶段。

位于崇左市罗白乡的板利片区,是白头叶猴的核心栖息地之一。每天清晨,不少游客早早来到山脚下的观猴点,期待一睹“石山精灵”的身影。

“白头叶猴是昼行性动物,清晨是它们最活跃的时候,上山觅食、嬉戏,这时候观猴的几率最高。”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管理站站长吴世军介绍道。

一只白头叶猴在吃构树的果实。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白头叶猴的保护意识,2017年,崇左市在板利片区建立了白头叶猴自然生态景区,通过生态旅游推动物种保护与公众教育的融合。“我们会在确认猴群出现后才售票,门票三天有效,尽可能让每位游客都有机会看到它们。”景区工作人员许益东说,今年国庆期间,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约3000人次。

生态旅游不仅让更多人认识了白头叶猴,也为当地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成为景区的保安、保洁员,或在“家门口”销售农特产品,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何锦龙是板利片区的一名护林员,与白头叶猴打交道已有十多年。他感慨道:“保护区成立后,乱砍滥伐基本没有了,大家的保护意识也明显增强了。”如今,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已从300多只增加至约1400只。

从濒危到复苏,从毁林开荒到生态旅游区的建立,这一路,是人类与白头叶猴的双向奔赴,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当地持续推进栖息地修复,石山植被逐渐恢复,保护区建成4个管理站、7个管护点,生态廊道与食源植物园相继建成。保护区还构建起“人防+技防”的立体管护体系,通过远程监控、红外相机与人工巡护相结合,实现对白头叶猴的全天候监测。

一只白头叶猴在林间跳跃。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几十年间,白头叶猴与人类的关系悄然改变。从最初的畏惧躲藏,到如今敢于在游人注视下自由飞跃。

在山脚下的田间,村民收获甘蔗与玉米时,常有白头叶猴在不远处静静守候。

在山林中、实验室里,广西师范大学的学生们一批接一批研究白头叶猴的习性,致力于改善它们的生存环境,将保护的心愿写入论文,也落进每一次实践。

崇山峻岭之间,越过山丘,有人在默默守护这群精灵;守护它们,就是守护人类共同的未来。(完)

THE END
0.【喜报】我院周岐海教授、黄乘明教授文章受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然而,栖息地的破碎化和退化严重威胁到白头叶猴种群的生存。喀斯特石山有着与土山森林生境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悬崖峭壁多,植被覆盖率低,缺少地表径流,山体小且隔离程度高,生态环境脆弱和容易受到人为干扰等特点。由于保护区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部分白头叶猴栖息的峰丛谷地被开荒成为农耕用地,猴群所栖息的石山成为农jvzq<84yyy4ckx3izp{/gmz0ep532;5134921l<97c7:7:921rghg7mvo
1.守护“白头”我曾想过为这只白头叶猴掰开铁夹,但由于不了解其结构,缺乏专业救助经验,怕对它造成二次伤害,因此不敢轻举妄动。我立刻拨通了广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电话,在等待工作人员前来救援的1个多小时里,村民割断隔离网放跑了伤猴。随后,从保护区岜盆管理站赶来的3名工作人员立即上山找到了受伤的白头叶猴,并谨慎地将它运至管理站暂时安置。 当晚, jvzq<84iz0vfqyqg0eun0ls1p4532;:125881l8;28:6/=639:6427mvon
2.【非凡十年·自豪八桂】全球13%的白头叶猴分布在这里——探访扶绥渠楠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农登攀介绍说,目前,保护区已建成全国首批叶猴类生态廊道两条、白头叶猴饮水源5个、食源植物园1个,恢复白头叶猴栖息地面积500多亩,有效改善白头叶猴生境质量,促进白头叶猴种群健康发展。2020年10月,白头叶猴保护区被中央宣传部选为践行“两山”理念宣传典型;2020年11月jvzquC41yy}/isgyu4dqv3ep1yuc}nercmfu87244693>4pgymy8;k;;c;1/;5:7;71:7xjvor
3.经济随笔丨一群猴与三个村庄的共生故事——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保护区建章立制,针对白头叶猴,出台了全国首部灵长类栖息地保护条例;推动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廊道,让可爱的猴子们可以自由地“走亲戚”。 ——崇左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正稳步走向共同富裕。以绿色为底色的产业发展,给乡亲们提供了更多的致富路径。爱护环境、保护猴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645:?:2<67599:7>924(zsclpakfC75JK2348.FL=D/6K3D6F9;53DEM6H:479:B>a99=22?59:386
4.头顶“白帽”的“石山精灵”我国白头叶猴野外种群稳步恢复增长白头叶猴的数量增长了800多只,这是怎么做到的?白头叶猴家族的生存“秘籍”又有哪些?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白头叶猴种群现有最大的栖息地——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探访这些可爱的“石山精灵”。 “只闻其声,不见其影”,这便是“石山精灵”白头叶猴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2:394:A656;:72B726
5.潘文石:谱写人与白头叶猴的共存篇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中国角广西主题日展览上,白头叶猴成了一大看点——这一在全球仅分布于广西的濒危物种,从20世纪80年代的30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1400多只,崇左市白头叶猴社区保护地案例也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取得这样成就的不易,北京大学崇左jvzquC41egtfy|3eqo4dp8sgyu4ivvqAckj>3978659
6.白头叶猴栖息地碎片化分隔,种群交往成难题纪录湃澎湃新闻白头叶猴栖息地碎片化分隔,种群交往成难题 2020-07-29 14:07 来源:澎湃新闻 ∙ 纪录湃> 白头叶猴因头部一撮高耸的白色毛冠而得名,为中国特有,广西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经多年保护,区域内猴群数量已增加至130多群1200多只。但仍面临栖息地碎片化的困难。jvzquC41yy}/vqjrcrks0ls1pg}tfnycknegq{|ctfe96A;:42
7.广西这片山岭间,藏着人猴共生的美好答案——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保护区建章立制,针对白头叶猴,出台了全国首部灵长类栖息地保护条例;推动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廊道,让可爱的猴子们可以自由地“走亲戚”。 ——崇左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正稳步走向共同富裕。以绿色为底色的产业发展,给乡亲们提供了更多的致富路径。爱护环境、保护猴子,在当地蔚jvzq<84pgyy/isgyu4dqv3ep1yuc}nercmfu8724769394pgymy8A>:6691/;6:538697xjvor
8.广西这片山岭间,藏着人猴共生的美好答案——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保护区建章立制,针对白头叶猴,出台了全国首部灵长类栖息地保护条例;推动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廊道,让可爱的猴子们可以自由地“走亲戚”。 ——崇左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正稳步走向共同富裕。以绿色为底色的产业发展,给乡亲们提供了更多的致富路径。爱护环境、保护猴子,在当 jvzquC41yy}/isgyu4dqv3ep1yuc}nercmfu8724769394pgymy8A>:6691/;6:538697xjvor
9.广西这片山岭间,藏着人猴共生的美好答案——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保护区建章立制,针对白头叶猴,出台了全国首部灵长类栖息地保护条例;推动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廊道,让可爱的猴子们可以自由地“走亲戚”。 ——崇左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正稳步走向共同富裕。以绿色为底色的产业发展,给乡亲们提供了更多的致富路径。爱护环境、保护猴子,在当地蔚jvzquC41yy}/isgyu4dqv3ep1yuc}nercmfu8724769394pgymy8A>:6691/;6:539747xjvor
10.广西这片山岭间,藏着人猴共生的美好答案——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保护区建章立制,针对白头叶猴,出台了全国首部灵长类栖息地保护条例;推动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廊道,让可爱的猴子们可以自由地“走亲戚”。 ——崇左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正稳步走向共同富裕。以绿色为底色的产业发展,给乡亲们提供了更多的致富路径。爱护环境、保护猴子,在当地蔚jvzq<84uwd4hzwjyu0ipo7hp1uzbvrhrcikt1;5472>228sgyi~7:B=6656.4:=534;: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