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现代性美学卢卡奇本雅明

《幻想的秩序》,张旭东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版,69.00元。

□ 林颐

《幻想的秩序》是张旭东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有关文化理论和批评实践的系列成果的汇集。各个章节可以独立成篇,内在又始终串连一条线,正是如书名所示的,张旭东所企求的“幻想的秩序”,以及他为之努力想要解释、建立的过程。

张旭东说明了书名的来由:纵观当代中国文艺和文化思想领域,对“世界”和“真理”的想象性理解往往构成对现实认识和把握的内在结构性原则。“幻想的秩序”具有暧昧的多义性,无法给出明确的定义,不过,张旭东指出:“‘幻想的秩序’是对这样一个语言习得过程的命名:是对种种转瞬即逝、但值得铭记于心的自由状态的命名;也是对一个观念和修辞有时喜剧性的、有时又是悲剧性地走在了现实前面的时代的命名。”

在这部集子里,张旭东解读卢卡奇、本雅明、拉康、萨义德、布迪厄、杰姆逊等理论家的文学研究、美学探索和文化分析,阐释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各种“新潮”与“实验”。其中,以本雅明作为主题,包括涉及本雅明的文章,大约占据了该书近一半的篇幅。有关“幻想的秩序”的词义解释,也隐含了张旭东以本雅明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所在。

正如张旭东所言,本雅明是难以归类的。批评家、学者、语言学家、神学家、翻译家、哲学家、散文和格言作家……这些都是本雅明的一部分,可不管哪种都无法将他完整纳入其中,张旭东找到的较为妥帖的位置,是现代“文人”。在张旭东看来,文人的本质不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而在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在于他同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关联方式。文人游荡在社会的边缘,与任何秩序或分类格格不入,他们不把自己视为那种以其专长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知识分子,并在一切方面保持着“自由然而孤独”的权利,他们在商品社会里卖文为生,然而写作并不是他们的工作,无论多么忙碌,他们是闲暇的。

对于现代文人的这段描述,还指向了本雅明的研究对象——波德莱尔。本雅明继承了来自波德莱尔的美学主题,即游荡者、现代性与现代英雄。波德莱尔说过,在现代性里生存,需要有英雄素质。什么是英雄素质呢?这种素质体现在善于从流行之物中发掘出它在历史中包含的诗意的东西。这些英雄具备异于常人的感受力,擅长对现代生活进行全面的描绘,从转瞬即逝中抽出永恒不变,为支离破碎的现代社会赋形。正是按照这样一种对现代英雄的理解,波德莱尔致意风俗画家居伊以及都市诗人。

本雅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西方文人在现代性语境里的困惑和追索。本雅明早年的拱廊街计划笔记,为现代性的现代神话找寻到了一个地方——19世纪的巴黎拱廊街。拱廊街与巴黎城本身,构筑了以超现实意义铺陈的巴黎的“神秘的地貌学”的线索。它是本雅明早年现代性分析的起始点。本雅明在后期著作中继续发展现代性理论,《单向街》具有富存于现在“本雅明的独特物质主义”之中所“展示的物质和细微的物粒层面”(克拉考尔在《法兰克福报》的书评,1927年),本雅明有关日常存在的物质碎片对于现代性“辨证意象”的诠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理解了张旭东有关本雅明的研究,也就差不多理解了张旭东文化批评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对于现代性的追寻。张旭东认为,现代文学是一种“本体论”文学,深刻地联系于人的生存境况和“世界的命运”,深刻地扎根于人类学的、宗教的、神话的、历史的等文化的土壤中,语言在其中构成了最有力的表述形式,在创造性的富于蕴含的语言形式里,透露出重建交流的新的可能。“文学性”成为当代文化的活力源泉并构成这种文化的根基。

张旭东谈“卢卡奇的现代性”,他说卢卡奇首先把“形式”作为一种含有丰富的辨证内容的概念引入了文学理论和整个美学领域,从而使19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成为总体性的敞露的场所。张旭东谈“作为批评理论的拉康主义”,在于使我们在一个符号秩序的网络中重新认识“主体的真理”。在《辩证法的诗学——解读杰姆逊》里,张旭东突出了杰姆逊文风在形式的层面上的强烈的寓言色彩。《理论与历史性——与杰姆逊的一次访谈》围绕着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日常生活的现象学、德里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等话题。杰姆逊说:“成功的辩证思维所带有的标记是震惊,是惊异,是固有观念的颠覆。”这也正是张旭东对于本雅明的描述,他们的默契产生了共鸣。尽管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秉持的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不过,诚如彼得·奥斯本在《时间的政治》里所说:“变成后现代就仅仅是保持在现代,在步伐上保持为时代的伴随者,成为同一时代的(con-temporary)。”或者,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在本质上,他们都是现代性的追寻者。

杰姆逊曾经提出有关现代性的四个基本准则,其中一条:要把现代性当作一种叙事类型,亦即某种解释理论来看待。这也是张旭东批评理论的准则。张旭东把它应用于本雅明、波德莱尔、卡夫卡、普鲁斯特,也投射于20世纪、21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正是以现代性的逻辑命名它们自身以及文学所刻绘的人们的身份认同,这些身份认同也是我们对于现实所处的时代的秩序的幻想。

从“朦胧诗”到“新小说”,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社会实践推动文学进入现代社会,并激发了文学的变革。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召唤力量,以及中国民众进入现代的启蒙引导。本雅明的历史经验在鲁迅那里也成为了一种寓言,鲁迅创造了真切而神秘的文学世界,不仅表现在他卓绝的犀利文风和诗性文体,同时也因为“存在的两难”正是鲁迅持之以恒的文学主题。鲁迅在精神上几乎是当代所有中国作家的父亲,“85新潮”是这种精神多年断裂之后的接续,也是中西方现代性在新时期的再度对话。在此意义上,格非与实验小说的几个母题,被张旭东谓之“自我意识的童话”,显示了异质的时间片段在意识中的交替和交叠,在时间或记忆的视觉化努力中观察格非虚构的经验印记。

张旭东认为,不管在何种意义上来理解现代性,我们都必须从中国现代性的独特经验里全面地理解中国文学的特性,更清楚地看待中西现代以来的文学的相似与差异,以及这种同异的根源。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考古学方法范文而北大的学者鉴于中国考古学正在发展成为理论上多源、研究方法多样、研究技术全面现代化的跨学科交叉综合体系,主张设5个二级学科,分别是:中国考古学、外国考古学、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专门考古和博物馆与遗产保护科学,这种划分也值得借鉴。 在科技发展迅速、跨学科交流频繁、国内外合作进一步加深的大环境下,文物保护事业和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756:57mvon
1.气象与生活论文汇总十篇适应水问题研究发展的需要,并与工程水文学相配合,深化水文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地理水文学更可拓宽水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发展内涵,有利于学科研究发挥自己的特色;促进水文研究与地理科学其它分支科学的横向结合,如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等,尤其是与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结合,形成新的边缘学科领域和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通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5=14A3jvor
2.浅谈中国历史地理概论论文谭其骧认为它的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完全一致,仅仅是时间上的不同而已;但同时又多次强调运用历史学方法和历史 文献 资料的重要性,指出 中国 的历史地理学不仅能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利用成果,同时又能从历史文献中汲取丰富的、无法替代的泉源 。史念海也认为"以前历史地理学还属于历史学的范畴,自然要运用治史的方法jvzquC41yy}/z~jzkng/exr1nwtxgw4lkpjbk|mknwtxgw4357<8;?3jvor
3.地理科学专业论文模板(10篇)(3)知识面狭窄。80%的学生认为自己知识储量不足,原因是地理基本知识不牢靠、教学理论相关知识不通达、相关学科知识不丰厚。地理学科空间范围广、研究对象庞杂,有75%的学生感到运用知识时不善于利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历史史实去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交互作用的地理原理和事实。 jvzquC41yy}/jjthcdobq7hqo1nbq€jp14>2:?3jvor
4.《现代地貌学》(张根寿)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现代地貌学》,作者:张根寿,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最新《现代地貌学》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现代地貌学》,就上当当网。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A:262;10qyon
5.百年学术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百年学术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兼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 作者:阙维民+关注 作者简介:阙维民 北京大学城环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原文出处:《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03期 第19-25页 期刊名称: 《中国地理》复印期号: 1996年08期字号:大中小 内容提要 建国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共同努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6?<76;90
6.沈玉昌与中国现代地貌学沈玉昌教授是我国着名的地理学家和杰出的地貌学家。在60年的地理科学工作中,他对我国现代地貌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河流地貌、地貌区划与地貌制图、应用地貌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Abstract Professor Shen Yuchang is a famous geographer and outstanding geomorphologist in jvzquC41yy}/fu~l0ci/ew4EP1710:6:435zl:>;92712:5
7.火星风沙地貌研究现代人地系统科学与地理工程融合政治地理学与董治宝,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科学技术委员会独立专家,西非沙漠化防治咨询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从事沙漠科学研究,国际著名风沙地貌学家,中国风沙地貌学的学科带头人,中国行星风沙科学的开拓者。 jvzquC41m{i/nwsw0gjv0ls1kplp1:5351:16@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