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好的风光摄影作品,就好比是一道菜,菜讲究色香味俱全,摄影作品讲究构图、光线、冷暖色调等
01
关于构图
1、水平线构图
水平线构图也称为横向式构图,即通过构图手法使画面中的主体景物,在照片画面中呈现为一条或多条水平线的构图手法。是使用最多的构图方法之一。
水平线构图常常可以营造出一种安宁、平静的画面意境,同时,画面中的水平线可以为画面增添一种横向延伸的形式感。水平线构图根据水平线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低水平线构图、中水平线构图和高水平线构图。当光圈过大而导致快门速度超出了相机的极限时,如果仍然希望保持该光圈,可以尝试降低ISO 感光度的数值,或使用中灰滤镜降低光线进入量。
摄影师以水平线构图表现水面倒影连同岸边景象,画面给人一种静谧、和谐的视觉感.
2、低水平线构图
低水平线构图是指画面中主要水平线的位置在画面靠下1/4 或1/5 的位置。
采用这种水平线构图是为了重点表现水平面以上部分的主体,当然水平线以上的部分也必须具有值得重点表现的景象,例如大面积的天空中美丽的云层、冉冉升起的太阳等。
以仰视的角度进行拍摄,以低水平线构图表现夕阳下的天空,画面非常绚丽多彩.
3、中水平线构图
中水平线构图指画面中的水平线居中,以上下对等的形式平分画面。
采用这种构图形式,通常是为了拍摄到上下对称的画面,这有可能是被拍摄对象自身具有上下对称的结构,但更多的情况是由于画面的下方水面能够完全倒映水面上方的景物,从而使画面具有平衡、对等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中水平构图不是对称构图,不需要上下景物的一致。
以中水平线构图表现水景,对称、均衡的视觉感受使画面倍显和谐、平静
4、高水平线构图
高水平线构图是指画面中主要水平线的位置在画面靠上1/4 或1/5 的位置。
高水平线构图与低水平线构图正好相反,主要表现的重点是水平线以下部分,例如大面积的水面、地面。采用这种构图形式,通常是由于画面中的水面、地面有精彩的倒影或丰富的纹理、图案细节等。
稍微俯视的视角拍摄,以高水平线构图很好地表现了地面景象.
5、斜线构图
斜线构图即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呈现为倾斜的线条。
斜线构图通常表现具有动势的对象,例如奔腾而下的瀑布。在拍摄时可以使相机微微倾斜,使拍摄对象的斜度更增大一些,斜线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斜线构图有助于为画面营造出富有活力和节奏的动感。
6、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即在摄影取景范围中,经过摄影者选择和提炼,使主体景物呈现为明显的对角线线条。
在画面中呈对角线形式出现的贯通整个画面的线条,是很引人注目的,采用这种构图方式拍摄的照片,能够引导读者的视线随着线条的指向而移动,从而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运动感、延伸感。
以对角线构图表现横跨两岸的大桥,不仅可大大增强画面动感,而且将大桥表现得很有气势
7、黄金分割构图
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其数学解释是将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这一比例被称为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式构图对于摄影构图有明显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
⒈用于确定画幅比例,如直画幅的高8与宽5 或横方形画面的高5与宽8。
⒉用于确定地平线或水平线的位置,如拍摄水面在画面中占5,天空占8;或水面占8,天空占5。两种视觉效果各不相同。
⒊还可以用于确定主体在画面的视觉位置,这一部分可以参考“井”字格构图。
将荷花置于画面黄金分割线位置,使画面整体视觉更具美感,看起来非常舒服。
8、L 形构图
L 形构图即通过摄影手法,使画面中的主体景物的轮廓线条、影调明暗变化形成有形或无形的L 形的构图手法。
L 形构图属于边框式构图,使原有的画面空间凝缩在摄影师安排的L 形状构成的空白处,就是照片的趣味中心,这也使得观者在观看画面时,目光最容易注意这些地方。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缺少了这个趣味中心,整个照片就会显得呆板、枯燥。
拍摄风光时运用这种L 形构图,建议前景处安排影调较重的树木、建筑物等景物,然后在L形划分后的空白空间中,安排固有的景物,如太阳,或等待运动的物体如移动的云朵、飞鸟等,使之成为趣味中心。
摄影师以L形构图表现道路的拐角处,不仅可表现画面的空间深度,还使画面更具灵活性。
9、V 形构图
V形构图即在拍摄时通过被拍摄的对象对空间的划分使空间形成V 字形,或其自身具有V 字造型,通过摄影手法将V 形突出再现在画面中的一种构图手法。
V 形构图的重点在于V 字形构成的空间,例如在拍摄大山、树木等题材时,两座山之间、两根树枝之间出现的V 形的空间。
通常这样的空间可以使观者不自觉地就注意到这些地方,并可以给人一种神秘的联想和向上的心理感觉,使画面显得无限深远;另外,由于V形像展开双翅的雄鹰、胜利的手势,因此通常也能够给画面带来斗争和拼搏的感觉。
表现远处的雪山时,截取前景中的山脉的局部构成V形构图,利用V形的结构将观者的视线引向远处。
10、S 形构图
S 形构图即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角度,使所拍摄的景物在画面中呈现S 形曲线的构图手法。
S 形构图能够利用画面结构的纵深关系形成S 形,因此其弯转、曲伸所形成的线条变化,能够使观赏者在视觉上感到趣味无穷,对观众的视线产生由近及远的引导,诱使观众按S 形顺序,深入到画面里,给风景增添圆润与柔滑的感觉,使画面充满动感和趣味性。因此常用于拍摄河流、蜿蜒的路径等题材。
海边蜿蜒的水流冲刷出来的痕迹不仅起到了引导视觉走向的作用,还加深了画面的纵深感【焦距:35mm 光圈:f/14 快门速度:1/250s 感光度:ISO 100】
截取大桥蜿蜒的造型获得S形线构图画面,在蓝紫色深暗的夜幕下橙黄色的光线条非常显眼,伸向大海深处的S形线条加深了画面的空间感【焦距:20mm 光圈:f/7.1 快门速度:15s 感光度:ISO 100】
11、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即通过构图手法使画面中的主体景物,在照片画面中呈现为一条或多条垂直线。
垂直线构图通常给人一种高耸、向上、坚定、挺拔的感觉。所以经常用来表现向上生长的树木及其他竖向式的景物,在表现这种景物时,需要注意要使用上下穿插直通到底的垂直线构图,让观赏者的视觉超出画面的范围,感觉到画面中的主体有无限延伸的感觉,这样就能够给人以形象高大、上下无限延伸的感觉。
同时,照片顶部不应留有白边,否则观赏者在视觉上就会产生“到此为止”的感觉。
12、框式构图
框式构图是借助于被摄物自身或者被摄物周围的环境,在画面中制造出框形的构图方法。
框式构图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且前景处的框架可起到使画面产生透视感,将观众的目光引导至景物主体的作用,在形式上产生画中有画的美感。在使用时也要注意画框的选择,尽可能选择一个与拍摄主题相近的画框,那样将有助于主题的表现,也不会与被摄主体产生视觉冲突。
以山洞为画框拍摄时,针对远处景象测光,使山洞呈剪影的形式,明暗对比下将观者视线集中在远处景象之上。这种构图方式起到了集中视线的作用。
13、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即通过构图使画面呈现一个或多个,正立、倾斜或颠倒的三角形的构图手法。
从几何学中我们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运用到摄影的构图中,同样如此。三角形通常给人一种稳定、雄伟、持久的感觉,所以在风光摄影中经常用来表现大山,这也由于人们通常都认为山的抽象图形概括便是三角形。
以正三角形构图表现大山,不仅使其看起来更加稳定,大场景的画面还强调了山体的宏伟与体量感。
三角形构图,根据画面中出现的三角形数量可以分为单三角形构图、组合三角形构图及三角形与其他形状组合构图等;根据三角形的方向,又可以分为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构图。正立三角形不会产生倾倒之感,所以经常用于表现人物的稳定感、自然界的雄伟。
如果三角形在画面中呈现倾斜与颠倒的状态,也就是倒三角或斜三角,则会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组合三角形构图的画面更加丰富多变,一个套一个的不同规格三角形组合在一起,稳重又相互呼应,能够使画面的空间更有趣味性,这样的画面不容易使人感觉到单调和重复。
仰视视角拍摄,以倒三角形构图表现建筑的局部,画面给人很新颖的视觉感受,同时这种构图也给人一种不稳定感。
14、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是指画面中两部分景物,以某一根线为轴,在大小、形状、距离和排列等方面相互平衡、对等的一种构图形式。
这种构图形式通常用来表现拍摄对象上下(左右)对称的画面,这种对象可能自身就有上下(左右对称)的结构,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具有对称的结构,如鸟巢、国家大剧院就属于自身结构是对称形式的;因此摄影中的对称构图实际上是对生活美的再现。
还有一种是主体与水面或反光物体形成的对称,这样的照片给人一种谐调、平静和秩序感。
从建筑正前方进行拍摄,以对称式构图表现建筑,使画面有种稳定、均衡感的同时,还凸显了建筑庄严与肃穆的特点。
15、散点式构图
散点式(棋盘)构图就是以分散的点状形象构成画面。
散点式构图就像一些珍珠散落在银盘里,整个画面上景物很多,但是以疏密相间、杂而不乱的状态排列着,既存在不同的形态,又统一在照片中的背景中。
以散点式构图表现夕阳下水面上的鸭子,画面给人一种温馨、惬意的感觉。
散点式构图是拍摄群体性景物时常用的构图手法,比如花丛、大面积的石头等,可以选择仰视和俯视两种拍摄视角。拍摄时建议缩小光圈,这样所有的景物都能得到表现,不会出现半实半虚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散的构图方式,极有可能因主体不明确,造成视觉分散而使画面的表现力下降,因此在拍摄时要注意经营画面中“点”的各种组合关系,画面中的景物一定要多而不乱,才能有秩序感。
设置大光圈获得背景模糊、主体突出的小景深画面,点状的花朵零散挂在枝丫上,简洁、明了的画面很有意境之美。
16、辐射式构图
辐射式构图即通过构图使画面具有类似于自行车车轮轴条的辐射效果的构图手法。
辐射式构图具有两种特征,一是向心式构图,即主体在中心位置,四周的景物或元素向中心汇聚,给人一种向中心挤压的感觉;二是离心式构图,即四周的景物或元素背离中心扩散开来,使画面呈现舒展、分裂、扩散的效果。
常见的辐射式构图有,早晨穿过树林的“耶稣光”,多瓣的花朵等,这些都属于自然形成的辐射式,而通过构图来形成的辐射式构图,想要使画面具有明显的辐射形效果,就应该在拍摄时首先寻找那些富有线条感的对象,如耕地、田园、纺织机、整齐的桌椅等。辐射式构图不仅可以制造、烘托气氛,还可以使视线焦点更为集中。
以广角镜头仰视拍摄建筑穹顶,呈辐射状造型的结构使画面很有抽象美,且具有放射性的视觉张力。
17、透视构图
透视构图是指整个画面有一种向纵深延伸透视的构图方式,这种透视感觉主要来源于画面的两个因素,首先形成透视的画面元素在画面中要有近大远小的效果,其次该画面元素的造型在延伸方向上要有明显的重复性。
广角镜头下,栈桥形成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不仅可引导观者将视线落在远处的太阳上,还加深了画面的空间感。
18、中心点构图
中心点构图是指构图时将被拍摄对象的视觉焦点或其趣味点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的一种构图形式。这种构图方式以最直接的形式突出了主题,因此视觉冲击力很强。中心点构图只能突出的一个趣味点,如果画面有两个甚至多个趣味点,则不适合使用此构图形式。
这种构图形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画面过于平稳、没有变化,因此会略显呆板。
以俯视角度进行拍摄,以中心点构图的方式表现特殊的地貌,很好地表现了当地独有的景象。
19、图案构图
图案构图常用于拍摄那些景物密集、排列整齐、色彩统一的被拍摄对象,例如大面积的向日葵、大面积的花圃等,利用这种构图形式拍摄的画面有强烈的装饰感,拍摄时宜使用广角镜头。
02
关于光线
逆光可能是很多人最喜欢的光线之一,鉴于其拥有十分独特并且耀眼的光感气氛,是日落日出场景中的常见光线条件。
特点:光线呈放射状发散,变化十分快。拍摄画面里的不同区域光比十分大。景物相对较有立体感。
拍摄注意:鉴于光线变化速度快的情况,注意提前选择好拍摄点,很多时候都会需要到包围曝光合成,有些光比没那么大的情况例如雪景,那么动态范围好的机子可以一张涵盖整个场景的光比。如果想要拍摄太阳星芒,必须把广角光圈调整到f16-22,不同镜头在这个光圈范围内都有不同的星芒效果。众所周知不少广角镜头在f22的星芒效果最好,不过有时候根据实际情况不同,f16的星芒也会呈现不错或者说和f22不一样的效果。
特点:侧光下景物的立体感最强,通常是日出后和日落前的常见光线条件。光源在拍摄画面外,在画面外的左边或者右边。有时候光源在一定高度,并且有云情况下会产生一种斑驳光的效果(景物一块块局部区域被光线照亮)。
拍摄注意:注意其光线对所想要拍摄景物的元素影响,是否能照亮拍摄画面中的主体元素,使主体元素具有立体感,例如上面两张例图里的冰块和花海。所以预先找好拍摄点也是同样重要,这样能让你有足够时间去对光线变化反应。
3、暮光/晨光
特点:暮光和晨光分别指在太阳完全落下后和太阳升起前的一个小时左右或者一个小时内,大气颗粒扔能折射出光线,非常接近或者正是产生蓝色时调的时候。这个时候光线非常柔和,能呈现静谧的气氛,景物通常会呈现蓝和紫色调。
拍摄注意:在这种光线情况下,非常适合拍月亮或者地面上具有纹理的东西,尤其拍摄具有不同颜色的地貌,颜色和纹理在这个时候会比较分明。
特点:通常产生在阴天乌云密布的情况下,云层就像一个巨大的柔光层,把太阳光线渗透到整个场景,偶尔有局部较为明亮的区域。
拍摄注意:要确立好拍摄景物题材和想表达的气氛感觉,这种光线条件只适合于某些特定主题,例如风暴,或者表现阴暗冷峻的气氛。偶尔局部较为明亮的区域也可以增添画面些许亮点。
特点:蓝天白云时的光线,光线较硬和刺眼。
拍摄注意:大白天的光线虽硬,但是懂得运用也能创造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利用局部云朵的遮掩所产生的阴影。而在一些独特峡谷中,大白天的光线更是唯一最佳拍摄时机,某些峡谷的岩壁能具有非常好的反射光。
特点:当月亮的盈亏达到半颗以上明亮的时候,就能达到对地景足够的照明效果,也就是每个月从农历初七开始一直到二十二。月光相对日光而言,对地景的补光更加柔和,自然,是夜景拍摄最天然的补光灯
拍摄注意:在夜景拍摄的时候,可以利用月光创造出一些奇幻的效果。比如上图的月照金山,很多人会认为是白天的日照金山和晚上拍摄的夜空合成。而月光中最梦幻的则是月落月升时那种高色温的光线,这是一种不亚于黄昏,黎明时日出日落的梦幻之光。很多优秀的月光作品都是选择这个时间段拍摄。
特点:污光是啥?那是一种很污的光!对,没错,就是光污染。这种光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光,比如城市的灯光,甚至飞机划过夜空的光轨。这种光通常是星空摄影者的噩梦,是一种有害光,但合理的利用却能够变废为宝!
拍摄注意:在夜景拍摄的时候,可以利用远方的光污染给原本画面单调的冷色注入暖色,制造画面的冷暖对比和戏剧性。但通常污光的亮度相比漆黑的地景高很多,可以用曝光合成的方式去平衡光比。
03
关于冷暖色1、暖色调的3种形成方式
暖色调:即能给人感觉到暖意、舒服的色彩。主要色彩指红、橙、黄色以及由它们构成的色调。
暖色调象征太阳、火焰等,给人积极、热情、活跃、奔放的感觉。一般来讲,我们从色相、明度、冷暖、纯度等方面来定义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色调变化丰富多样,暖色调亦如此。
秋天到来,树叶变黄,整个色调呈现黄色,温暖的色调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下面我们一同分析暖色调形成的原因:
运用冷色滤光镜,拍摄出的蓝天和水面,显得格外深沉、宁静。
冷色调:给人一种安静、平和、凉爽以及寒冷的感觉。主要色彩指蓝色、绿色以及黑色等构成的色彩。它象征着蓝天、大海、森林、冰川等。
冷色调的形成方式如下:
光源的直接影响:在风光摄影中,如果景物笼罩在一片薄雾下、淡蓝色的月色中或冬季银白色的世界里,这些本身就在冷色调下的风景,都称为冷调作品。 固有色的运用:固有色是决定色调最基本的因素。冬天叶落草枯则呈现出一片灰褐色调;蓝天白云下的深蓝色大海等,都是冷色调风景。正是这些占主导位置的冷色决定了画面的色调。 冷色滤光镜的作用:在拍摄适合冷色调的风光作品时,使用冷色滤光镜,使画面呈现冷色3、对比色彩的运用
在风光摄影中,为了使画面有着强烈的视觉张力和对比效果,巧妙地运用色彩对比是打造最佳视觉效果的好方法。
根据色环,我们把色彩对比分为弱对比关系和强对比关系两种:
色环上相临区域内的色彩我们称之为弱对比色彩; 色环上位置相对的色彩我们称之为强对比色彩。
例如,蓝色和黄色就是一种强对比关系;再如,三原色中的红与绿、蓝与绿也是强对比关系。
对比色彩的运用能产生醒目的、戏剧性的效果,能让画面吸引我们的眼球,刺激我们的视觉神经。对于任何色彩组合来说,色彩越鲜明,饱和度越高,对比就越强烈。
作品为秋色坝上,根据人眼的视觉,它采用了冷色调作背景、暖色调作前景,冷色是较远景物呈现的色彩,让人联想起天空、海洋和开阔的空间;而暖色是较近的色彩,好像它要从画面中跳出来,整体画面有着完整的视觉效果。
04
关于技巧
1、留白
在表现大场景的辽阔风光时,要注意给画面留下足够的“空白”,避免画面太满,这种空间常常被成为“留白”,看到此类作品总是会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2、小光圈
大场景风光独具的震撼力不仅表现在画面开阔的视野和极强的立体感上,能够向观众展现出场景中的每一个细节也是给人们带来震撼的因素之一。因此拍摄大场景风光时,最好能够将画面中所有的景物均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来。
在拍摄中,如果想要让画面的细节更加清晰,就需要制造更大的景深。由于拍摄大场景风光时,通常都会使用焦距较短的广角镜头并且在较远的距离拍摄,因此如果能够使用小光圈(通常比f/14 更小),就可以获得极大的景深,将画面中的细节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在使用小光圈拍摄时,还有一个小窍门:将对焦位置选择在画面中距离适中的景物上。由于景深可以理解成以对焦点为圆心的圆的半径,距离焦点比这个半径小的景物都可以保证其清晰度,因此将这个圆心设置在距离前后景物都适中的位置,可以保证画面中有最大的清晰范围。
在拍摄大场景风光时,使用f/22 的小光圈,并将对焦点选择在距离适中的岩峰上,让画面获得了极大的景深,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3、前景
在拍摄风光尤其是大场景风光照片时,如果能够让画面具有非常强的空间感,就能带来更为强烈的透视效果,让画面更具视觉震撼力。
如果想要强化画面空间感,可以试试加入前景。一般来说,前景通常选择较为低矮的地面景物, 例如海边的礁石、 低矮的灌木等;还可以选择一些线条感非常强的事物,例如向镜头前方延伸的栅栏。
在实际拍摄中,最好使用广角镜头,利用其畸变强化画面的透视效果;如果是线条感较强的前景,可以尽量贴近地面进行拍摄,让线条的透视感更加强烈。
在拍摄长城时,利用两侧的城墙作为前景,将相机贴近地面,配合16mm的广角视野,让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效果非常强。
4、善用逆光剪影增强艺术美感
(1)选择轮廓分明且具有特色的拍摄对象
由于剪影效果是完全压暗拍摄对象使之失去细节,从而突出表现抽象轮廓线条的拍摄方法,因此 最好以那些轮廓清晰并且具有一定特点的事物作为 主体,例如现代建筑、 枝叶形态颇具特点的树木、形态优美的雕塑等。
(2)对天空高亮部分进行测光
在拍摄剪影效果时,可以将数码微单相机的测光模式调整为点测光,然后对准天空中最 亮的区域进行测光,并适当降低1~2 挡曝光补偿, 以保证地面景物被完全压暗成剪影效果。
在日落时拍摄逆光剪影的城市建筑,可以将建筑物的抽象轮廓线条表现得更加突出,让画面具有更强的艺术美感。
在太阳完全落山后拍摄椰树的剪影效果,色彩鲜艳的天空与剪影效果的椰树相辅相成,使画面充满了抽象的艺术美感。
5、平衡
视觉平衡是构图的重要因素,否则你的画面看起来可能会产生不自然感。
如果你选择了主题在顶部靠右的位置,那么你应该考虑在底部靠左的位置加上一些有趣的东西补充它;如果你把图片中所有有趣的东西都放在一边那么会使视觉比例过重失衡,让观众感觉不舒服;如果你的主题在中间,那就需要把其他有趣的元素放在靠近边缘的地方围绕主题。
视觉平衡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静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对称,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相互呼应,是运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轻浅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平衡。
当你看到一个场景时,可以这样进行思考:
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在哪里?
如果拿掉某个画面元素(比如下图中的船),会对整个视觉产生什么变化?
05
风光摄影,不得不提的便是山景的拍摄,也可以这么说,提到风光摄影,往往,我们的第一想法便是巍峨的高山,然而由于山脉大多连绵不绝,体积宏大,因此想要拍摄出精彩的山景照片,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01
选择视野开阔的位置拍摄
若是想要拍摄出精彩的山景作品,拍摄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在拍摄前便需要耐心寻找好最佳的拍摄位置。
一般情况下,我们多会选择那些视野开阔的位置进行拍摄。需要注意的是,视野开阔,并不是局限在较高的位置,还可以是山脚下较为空旷、开阔的地方。
拍摄山景时,选择视野开阔的位置进行拍摄,可以将由近及远的景物层次丰富地展示出来
02
画幅选择
拍摄山景作品时,选择不同画幅进行拍摄,会较为直观地影响照片的最终效果。
通常情况下,在拍摄大场景风光时,为了囊括更广大的场景,拍摄者会选择横画幅进行拍摄;想要表现场景中的空间感时,可以选择竖画幅进行拍摄。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选择文艺气息浓郁的方画幅进行拍摄。
另外,想要表现较为广阔的场景时,还可以拍摄一组连续可以拼接在一起的照片,以在后期中制作接片效果的作品。
30mm f/7.1 1/400s 100
方画幅的山景,使照片更显文艺范儿
20mm f/9 1/600s 100
借助竖画幅拍摄山景,可以突出强调山脉的高大与纵深感
24mm f/11 1/800s 100
借助横画幅拍摄山景,可以展现山脉绵延的辽阔
03
拍摄景别的选择
拍摄山景时,我们也会考虑选择何种景别。这主要是因为,对于某一座山来说,使用不同焦段的镜头,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比如,使用广角镜头拍摄高山可以更加突显高山巍峨、雄伟的气势;使用长焦镜头则可以对高山的局部细节进行表现。
因此,在拍摄山景时,我们会根据所要表现的画面效果,选择合适的景别,并通过不同的景别展现山景的不同特点。
使用长焦镜头,可以拍摄远处山脉的特写画面
拍摄山脉的全景,并与周围环境结合,从而使山景更显诗意高远
04
拍摄角度
之前提到山景拍摄的位置选择,多选择在视野开阔的位置。这里,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拍摄角度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是在山脚下拍摄,还是在山顶上拍摄。
在山脚下,多采用仰视拍摄。此角度拍摄的照片,可以表现出高山雄伟的气势;在山顶位置俯视拍摄的照片,可以很好地表现山脉的连绵,更可以俯视远处,将远处层层叠叠的山脉表现出来。照片层峦叠嶂,错落有序,同时画面层次更显丰富,照片的空间感也会增强。
在山顶较高位置俯视拍摄,可以拍摄到更多层次的山峦,照片中山脉错落层叠,从而使画面更显丰富
05
寻找前景
在拍摄山景时,恰当运用前景,可以充实画面,让画面的层次更丰富,也可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具体拍摄时,我们可以寻找场景中较具特点的景物作为画面前景,比如色彩美丽的近处山脉、植被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前景的过程中,前景是作为画面中的陪体出现的,这也就是说,在选择前景进行构图时,尽量不要让前景影响到主体的表现,以免出现喧宾夺主的效果。
缺少前景,画面稍显单调
选择色彩美丽的植物作为前景,照片包含更多的层次与色彩,从而使画面的整体空间感增强
06
三分法安排地平线
在拍摄山景题材的作品时,将地平线放在画面1/3 的位置,是最常使用的拍摄技巧。
借助三分法构图,安排远处的地平线位置,可以使画面更显均衡。另外,在表现山脉与地面植被时,可以将地平线放在画面上方1/3 的位置。这样一来,画面中就有更多的空间表现地面主体。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三分法构图时,应尽量保持地平线的水平,避免地平线歪斜导致的画面失衡。
三分法构图示意图
将地平线放在画面的上1/3位置,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山脉,从而使照片整体更显均衡
07
明暗对比的方法表现雪山
山景拍摄中,经常会遇到雪山的拍摄。相比较其他没有雪的山脉,雪山在光线的照射下更显明亮,因此,在拍摄雪山时,可以选择明暗对比的方法进行构图。
具体拍摄时,可以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对准亮部的雪山进行测光,以此来压暗周边山峰的亮度,从而使照片的明暗效果更加明显,同时雪山主体也会更加突出。
借助明暗对比的方法拍摄金顶雪山,照片中雪山金顶得到突出表现
08
结合山间云雾增添照片意境
我们会发现,高山间常常会有云雾,这些云雾萦绕山间,使得山中犹如传说中的仙境。在拍摄时,我们可以结合这山间云雾一起拍摄,从而增加照片的诗意美感。
当然,在实际拍摄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白平衡的调节
山间光线多变化,这就使得我们拍摄时,需要经常注意白平衡的设置,尽量确保云雾的真实色彩。当然,若是很难确定白平衡时,可以使用相机中的RAW文件格式存储照片,为我们的后期修正做些准备。
2.选择手动对焦
拍摄云海雾气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不能准确对焦。这时我们便需要使用手动对焦进行拍摄,从而确保焦点在我们想要对准的位置。
70mm f/3.2 1/400s 800
山脉间缥缈的云雾让画面更有诗意
结合云雾进行构图拍摄时,使用手动对焦可以使焦点更准确。
学到了,点个赞哦!
End
二维码扫描
在摄影的海洋相遇,一种缘分便发生了
岁月易逝,影像永恒
将摄影进行到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