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吃蟹季”到来,这期我们来聊聊“蟹经济”。
每年从中秋开始到11月底,正是蟹农收获的季节,这个时期的螃蟹肉嫩鲜美、蟹黄丰满, 许多市民都会前往各大水产市场购买螃蟹。
作为餐桌上的“流量王者”,今年关于大闸蟹的话题更是层出不穷,“阳澄湖大闸蟹卖到300多元一只”“受高温影响中秋大闸蟹价格偏高”等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
记者近日走访广州市番禺区清河综合市场发现,备受消费者喜爱的大闸蟹已经上市。
这些大闸蟹大小不一,价格也各不相同,售价为25—65元/只不等。商家表示,随着国庆节的临近,大闸蟹的价格普遍保持稳定,并未出现较大的波动。
当大家都在关注大闸蟹的价格时候,广州本地产的青蟹也正成为市民们餐桌上的“新宠”。这一广东地区特有的螃蟹,本是无人问津的变异青蟹,近年来被食客挖掘,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上的珍馐。
“我们家每年都会买一些大闸蟹来吃,但最近也开始尝试南沙青蟹。”一位市民表示。据了解,南沙青蟹主要销往广东沿海地区,还有部分产品远销江浙沪、福建地区,市场价格长期维持在80-140元/斤。
小小螃蟹,一年“钳出”15个亿
“北有阳澄湖大闸蟹,南有南沙青蟹。”这句话放在几年前或许有些夸张,但随着南沙青蟹 “壳薄、肉多、味鲜”的独特风味逐渐出圈,如今正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近年来,南沙青蟹以其美味的蟹膏、蟹黄和鲜甜的蟹肉吸引了众多食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热门海鲜选择。特别是南沙的黄油蟹,一只售价更是高达数百元至上千元。对比几十块钱一只的大闸蟹,这个“蟹”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天价蟹”。
青蟹在本地颇受欢迎,特别是在追求食材本味的粤菜中,南沙青蟹以鲜、香、嫩、甜而著称,可谓老广味的实力担当。
一组数据可印证南沙青蟹近年来的火速“出圈”——
2020年,南沙青蟹年产量仅有1150吨、产值2亿元;
2022年全区青蟹产量大幅增长至3000吨,产值攀升至10亿元。
2023年,全区青蟹养殖面积扩大到约2.3万亩,年总产量近4000吨,总产约15亿元,约占南沙渔业总产值1/4。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青蟹这几年能迅速“出圈”,“蟹中茅台”黄油蟹的功劳不可磨灭。
作为青蟹的“进阶版”,黄油蟹有着“蟹中茅台”的美誉。其特点是在成长过程中体内会生成一种金黄色的油状物,蟹身呈现出独特的金黄色,风味也远超一般青蟹,是一种珍贵的美食原料。
Q:为什么黄油蟹这么贵?
A: 从口感和味道上,黄油蟹确实属于上乘;更重要的是,因为稀少罕见更加珍贵。通常情况下,青蟹变异为黄油蟹的概率大约只有千分之三,也就是1000只青蟹中往往只有3只黄油蟹。这意味着一只青蟹只有足够幸运,才有机会“变身”成黄油蟹,身价大涨好几倍……
根据中国渔业协会的调研数据,全国50%以上的黄油蟹均产自广州南沙,其中特级(头手)、一级黄油蟹产量40吨左右,产值超2亿元,南沙作为“中国黄油蟹之乡”可谓是实至名归。
记者了解到,今年接近三个月的连绵阴雨不利于早期蟹苗的存活,使得黄油蟹产量减少。目前一只五两左右的全油黄油蟹生鲜价格在1500元左右,一只同样规格的头手黄油蟹价格在800元左右,一只膏油黄油蟹的价格在300元左右。
“纸螃蟹”,美味的诱惑?
“活蟹未动,纸蟹先行。”
然而,这种看似便捷的模式背后,却潜藏着不少“猫腻”。
记者近日调查电商平台以及商超餐厅发现,今年各大电商网站依旧大力布局蟹券销售,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某电商平台有关负责人称,近一个月各品牌蟹券销售大增,环比增长100%,同比增长超55%,9月份蟹券开卖,截至目前销售额达到两三百万。平均售价在300元以内的蟹券受欢迎度更高。
记者了解到, “纸螃蟹”是预付式消费,俨如“期货”产品,兑换时间越长,出现兑换难或者货不对板等情况的风险越高。
“兑换界面总是显示‘预约已满’,最快都要一个月后。最怕的是一个月后商家‘跑路’。”市民王敏说。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关于蟹券的投诉多达1692条,其中不少投诉称“无法兑换、退款无门”。
一位从事大闸蟹贸易二十余年的资深人士谢先生透露,蟹券通常按大闸蟹上市时的较高价设置,但近年来行业竞争激烈,部分商家为提高成交额,尽快回笼资金,将蟹券价格打得“贴地”。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见到,有售卖阳澄湖大闸蟹的商家打包3两公蟹与2两母蟹各3只,售价仅99元,相当于一只蟹16.5元。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告诉记者,购买时找有品牌、有信誉、有口碑的企业,是消费者“避坑”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这个金秋时节,无论是大闸蟹的经典风味,还是南沙青蟹的细腻鲜美,都在为市民们的餐桌增添不同的独特风味。
秋天的第一只蟹,你吃了没?
文字整理:张映武部分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曾繁莹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