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暑热渐渐消散,一场秋雨一场凉。过了立秋之后,花草树木共万事万物,便开始生发结果,正式迈入了收获的季节。同时,随着南海陆续开渔,新鲜又美味渔获接踵而来,为“贴秋膘”大业添砖加瓦。而在一众“秋膘”美味中,肉质鲜甜、味美色香的螃蟹是当之无愧的“秋日极味”。
中国吃蟹历史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据《汲冢周书》记载,周武王时期有“海阳献蟹”,《周礼》中也提到周天子尤喜“青州之蟹胥”。螃蟹,这种全身覆盖铠甲的神奇生物,不仅见证了文人墨客“饮酒食蟹”的风雅文化,更是老饕食客们心念的“人间佳肴”。清蒸、醉蟹、爆炒、蟹粥,无论何种方式,每一个中国人都逃离不了蟹的美味诱惑。
“食蟹首推大闸蟹”。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我国最负盛名的淡水蟹,其中以产自苏州阳澄湖最为出名。阳澄湖是海水淡水在长江交汇后第一个湖泊,湖底地形复杂,光照充足、水草丰盛,为大闸蟹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产自阳澄湖的大闸蟹,肉质丰满不说,到了金秋时节更是黄金满膏,鲜美程度直接拉满,自古便受到大江南北食客的青睐。思想家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诗曰:“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阳澄湖大闸蟹之味美由这些名人之言,便可见一斑。
青蟹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身宽体阔的它一只体重能高达2kg。青蟹又被称为“膏蟹”,性情十分生猛,对于我们哺乳类动物来说,无论是腿脚、身体,亦或是嘴巴,若被青蟹的坚硬重钳死死夹住,苦苦吃痛,光凭啃咬又无法摧毁坚实背甲的绝对防守。不过攻守俱佳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追求。
在潮汕生腌膏蟹就是杰出代表,选用当地所捕获的满膏青蟹洗净,取料酒浸泡20分钟后,放入腌桶内,加入生腌料与酱油没过蟹身,之后密封如冰箱冷冻腌制24小时。之后,就能获得一只蟹肉晶莹剔透,膏体鲜红肥腴且略带嚼劲,入口时会还有一点冰沙感,清凉细嫩,是“潮汕毒药”的代表作。
青蟹含膏量到最为极致时,就会进化成为可遇不可求的“黄油蟹”。膏蟹在受到海水高温刺激时,体内的蟹膏会融化成金黄色的蟹油,渗透至身体各个部分,令蟹身呈现橙黄,关节透着金黄色,清蒸、盐焗、油焗味道都十分销魂。
梭子蟹是一个大家族,广泛分布于各种海域,比起大闸蟹和青蟹,梭子蟹的价格相对亲民,但美味程度毫不逊色。潮汕将梭子蟹称为“蠘”,市面上出名的有三目蠘、青蠘和红蠘,除了生腌做法外,潮汕打冷蟹品中还有一样代表作:冻红蟹。
红蟹,学名锈斑蟳,潮汕地区会将其通俗的称为红蟹或者红花蟹,在一众梭子蟹中是属于相对贵重的海蟹之一,蟹肉清甜,最适合打冷。红蟹一般在中秋前后比较肥美,硬身坚实的为佳,传统冻蟹需要将红蟹简单清洗后用大量的冰块或冰水里冻晕,再进行蒸制或煮制。完成熟制后立马“过冷河”放入冷藏。潮菜冻红蟹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加入任何调料,每一个细节尽可能保留与突出红蟹的本味。冷热交替让蟹肉热胀冷缩,鲜味凝聚,除肉质紧实外更是鲜美无敌。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