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全系列梭子蟹总科—梭子蟹亚科(五):红星梭子蟹

梭子蟹总科—梭子蟹亚科(五):红星梭子蟹

④生活习性

远海梭子蟹常昼伏夜出,多在夜间觅食。远海梭子蟹性格凶猛,十分好斗,常有残食现象。在产卵索饵期间有比较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在中国海南岛沿岸一般在11月底12月初,开始移居到20-30米较深水域进行越冬,此时在沿岸水域已很难大量捕获到远海梭子蟹。在2-3月向近岸移动,进行产卵洄游。

远海梭子蟹在天然环境中常以甲壳类(虾、蟹)、贝类(蛤类、泥蚶、牡蛎)、头足类(乌贼)和鱼类等为食物。远海梭子蟹在水温23-28℃时,食欲旺盛,摄食量增加;水温低于18℃时,摄食量开始减少;水温在12℃以下,则不摄食。

远海梭子蟹从溞状幼体(5次蜕皮)、大眼幼体(1次蜕皮)、幼蟹至成蟹(大约十几次蜕壳),要经过许多次蜕壳。蜕売间隔时间长短与个体大小有关。幼体阶段蜕皮间隔时间较短,随着个体的增长,蜕壳间隔时间变长。蜕壳与饵料的丰欠和环境的优劣亦有密切关系。

⑤繁殖方式

a.繁殖期

通过对海南岛北部湾远海梭子蟹进行的生物学调查,其初步结果表明:周年雌雄性比约1:1。当年生蟹的交配期在8-10月,越年蟹在6-8月。初次性成熟的甲宽为75毫米,体重48克。大量性成熟甲宽100-120毫米,体重70-100克。此外,生殖期较长,且周年有两个繁殖高峰期,分别在3-5月和8-10月。其虾蟹生物哮群体甲宽优势组为110-150毫米,体重优势组在60-150克。

b.越冬洄游和产卵洄游

远海梭子蟹的越冬洄游和产卵涸游与水温有关。远海梭子蟹一般在11月底12月初,开始洄游至水深20-30米处越冬,此时在沿岸水域已很难大量捕获到远海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在2月底3月初已开始向近岸移动,在3月底4月初出现产卵群。

c.性比

根据采集样本分析:雌性591只,雄性609只,雌雄比约为1:1,在不同季节,雌雄性比有一定差异。在交配期雄性个体占优势,在产卵季节,沿岸水域雌性个体占优势,而外海水域雄性个体则较多。

d.交配

远海梭子蟹当年生蟹的交配期一般在8-10月,越年蟹在6-8月。甲宽70毫米,体重40克已开始交配,已交配的雌蟹腹部从三角形变为半圆形。雄蟹性腺比雌蟹性腺发育早,雄蟹与之交配后,雌蟹性腺很快发育。

e.生物学最小型

根据对繁殖季节采到的样本测量与性腺发育程度观察,初步推测雌性远海梭子蟹的生物学最小型(卵巢发育为Ⅳ-Ⅴ期)的甲宽为75毫米,体重45克。所见抱卵蟹最小个体甲宽75毫米,体重56.9克。大量性成熟甲宽90-120毫米,体重70-100克。

f.卵巢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

在每年的3-5月份到8-10月份性成熟系数较高,其他月份性成熟系数较低。根据海区调查表明,远海梭子蟹的生殖期较长,周年有两个繁殖高峰期,分别在3-5月份和8-10月份,但在各月捕获的成熟个体间差异较大。成熟卵巢的重量一般为体重的6-10%。

g.抱卵量

远海梭子蟹腹部卵团重量约占体重的16-25%,其抱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一般为20-150万,抱卵量(Y)与体重(W)呈紧密直线相关。Y=-2.8624+0.4322W(n=23,r=0.971)

h.胚胎发育

远海梭子蟹在水温28-30℃,盐度32-34条件下,产卵后经13小时进入卵裂期,71小时到达囊胚期,94小时发育至原肠期,110小时发育至膜内无节幼体,215小时至膜内溞状幼体,257小时孵化出溞状幼体。

⑥栖息环境

水深:远海梭子蟹栖息水深10-30米的沙质或泥沙质底上,幼蟹多栖息在潮间带的沙滩中。

盐度:远海梭子蟹在盐度为8-35‰条件下都能生存,比较适宜的生长盐度为25-32‰。

pH:远海梭子蟹对pH的适应范围在7-9之间,比较适宜的pH在8.2左右。

溶解氧:远海梭子蟹溶解氧需在3毫克/升以上,低于1毫克/升时,则会影响远海梭子蟹的摄食、蜕壳与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⑦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群岛、澳大利亚、泰国、塔希提、巴基斯坦、印度、波斯湾、东非、红海等地。在中国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

⑧主要价值

远海梭子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可供出口创汇,为重要食用蟹之一。全蟹可以入药,兴味微咸,寒;具有清热消肿。主治头痛、暑疖、疔疮。

(2)红星梭子蟹

红星梭子蟹(学名:Portunus sanguinolentus),为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的动物。

①外形特征

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螯足发达,长节呈棱柱形,内缘具钝齿。第四对步足指节扁平宽薄如桨,适于游泳,红星梭子蟹属于暖水性底层蟹类。

体横长菱形,为典型的梭子蟹形状。头胸甲表面前部具微细颗粒及白色云纹。背壳宽15厘米,略比同科的梭子蟹小。壳的下方有3眼斑点,壳体灰绿色。

②食性

红星梭子蟹属底栖生物食性类型,同时也捕食一定数量游泳动物和少量的浮游动物。

③分布范围

分布于日本、夏威夷、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群岛、印度洋直至南非沿海的整个印度太平洋暖水区以及中国的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多见于10-30米深的泥沙质海底。

④营养价值

红星梭子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已交尾、卵巢成熟、但未产卵的梭子蟹营养价值更高,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含量更丰富,可和秋冬的河蟹媲美。

营养含量:每百克蟹内含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

(3)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学名: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的动物。

①养殖史

1937年日本大岛信夫研究三疣梭子蟹育苗成功,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开展大规模生产性育苗生产,随之进行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三疣梭子蟹的渔业资源得到了恢复。日本在三疣梭子蟹生物学研究、苗种生产、增殖放流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日本对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养殖规模也很小。

中国三疣梭子蟹人工工厂化育苗早在1987年在河北省和天津市首获成功,进行人工放流;到1992年在河北、福建、江苏、浙江带已有小规模海捕蟹苗养殖试验;到1997年在河北省、山东省日照市、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工厂化人工育苗,进行虾池养殖三疣梭子蟹;2000-2013年,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从中国河北、江苏、浙江、山东等省沿海地区风行全中国。

②总体特征

三疣梭子蟹个体硕大,最大个体可达1000克,一般为400克,体宽200毫米。三疣梭子蟹的躯体由头、胸、腹三部分及附肢组成。共分20节,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在进化过程中,头部和胸部愈合,称头胸部,具有13对附肢。腹部显著退化,褶贴在头胸部的腹面,俗称“蟹脐”。蟹脐打开后可见中线有一纵行凸起,内有肠道贯通,肛门开口于末端。

③头胸特征

三疣梭子蟹的头胸部背面盖着圆方形的骨质背甲,故称头胸甲,又称蟹斗。头胸甲的背面有3个明显的疣状凸起。头胸甲呈茶绿色,腹面呈灰白色,这是三疣梭子蟹为适应海底环境进行自我保护调节形成的。背甲边缘可分为前缘、眼缘、前侧缘、后侧缘和后缘五部分。前缘正中为额部,有4枚齿突,称额齿,额齿中间有3个凹陷,以中间的一个为最深。其底端与后缘中间前的连线就是头胸甲的长度,也代表了体长。左、右前侧缘各有9个锐齿,叫侧齿,其中第一侧齿最大,称角齿或眼齿,这是前缘与前侧缘的交界处。第九侧齿之间的间距为头胸甲的宽度,也代表了三疣梭子蟹的体宽。第一侧齿与前缘齿突之间有一深的凹陷是复眼伸出的地方。背甲后侧缘斜向内侧,后缘与腹部交界,比较平直。其头胸甲第一对步足为特别强大的鰲足,其长节后缘末部有一刺;第二对至第四对步足扁平,指节尖细,适于爬行;末对步足扁宽,指节呈片状。

a.头部附肢

第一触角:小触角,起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基部有平衡囊。

第二触角:大触角,起触觉作用,基部内侧有触角腺,又叫绿腺,是排泄器;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主要用于摄食。

b.胸部附肢

3对颚足与大颚、小颚协同,用于摄食;第二颚足有足鳃、关节鳃各1对,起呼吸作用螯足又称螯肢,有摄食、挖掘洞穴的作用,在交配时起抱握作用;有1对关节鳃,起呼吸作用。第一、第二、第三对步足用于爬行、清理,第一、第二对各具1枚侧鳃。第四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呈桨状。

c.腹部附肢

雄性腹部附肢均已退化,第一、第二腹节的附肢特化为生殖器,第一腹肢为雄性交接器,第二腹肢为雄性附肢雌性腹部有附肢4对,均具刚毛,生殖期卵附在刚毛上发育。

d.头胸甲

头胸甲中央隆起,额齿后方头胸甲中间部位现出3个凸起,称疣状凸起,三疣梭子蟹由此得名。头胸甲表面还形成不少的凹陷,这些凹陷都是内部肌肉着生之处。头胸甲由于这些凸起和凹陷的存在而形成6个区,并且与其内脏的位置相一致,分为胃区、心区、左右肝区、左右鳃区。

头胸甲不但遮盖上背面,其前端还折入头胸部之下,在三角形口前部的下方,有一条隆起线叫口盖线。在眼眶下有一条眼眶下线,其下方各有一条侧板线。复眼的内侧,横向排列于额下有2对触角,其中第一对较小,第二对较大,分别叫小触角和大触角,触角上生有司感觉作用的感觉毛。第一触角基部各有一个排泄孔,用来排除尿液。两触角都属于头胸部附肢。头胸部的腹面除前端为头胸甲所包被,大部分为腹甲所包被。腹甲通常为白色,有时略带灰白色。腹甲也叫胸板,中间为一四陷的腹甲沟,为腹部贴附之处。腹甲四周密生绒毛。腹甲原分7节,前3节愈合,但节间的痕迹还能清楚地辨认出来。生殖孔开口在腹甲板上,但雌、雄开口位置不同。雌体一对生殖孔开口在愈合后的第三节腹甲内侧上部,孔上有一个三角形的骨质凸起,交配时便于固定雄性交接器。雄体一对生殖孔开口在腹甲最末节。腹甲前端正中部分为口器。口器由1对大颚、2对小颚和3对颚足组成。组成口器的6对附肢,都属于头胸附肢,它们向外叠成,好似6道屏门,互相配合,完成口器的功能,食物必须通过这6道门才能进入食道。

腹甲两侧有左右对称的5对胸足,是三疣梭子蟹运动和捕食的器官。其中第一对胸足特别坚固,呈钳形,具有捕食和防御能力,称螯足,雄蟹的双螯较雌蟹大,且强壮有力。腹面呈灰白色,第一对步足为特别强大的螯足,其长节后缘末部有一刺;第二对至第四对步足扁平,指节尖细;末对步足扁宽,指节呈片状;第三、第四步足扁平,并生有许多刚毛。胸足可分为10节,从胸足基部开始,各节名称分别是底节、基节、座节、长节、腕节、前节和指节,其中指节呈爪状或椭圆的片状。

THE END
0.文昌记忆——渔人码头这里还是海鲜爱好者的天堂。因为号称渔人码头,所以这里的海鲜相对新鲜,相对实惠。海鲜种类也较多,有各式各样的贝类,有外形长得像考拉的红星梭子蟹,有生猛霸气的龙虾……食客们各取所好,把采购好的海鲜交给附近的餐厅老板加工,不一会儿,一道道原汁原味、鲜嫩肥美的海鲜大餐就上桌了。 jvzquC41yy}/onnrkct/ew45gklvk9f
1.梭子蟹梭子蟹介绍卵巢可供作上等调味品。肉除鲜食外,还可制作罐头,畅销国内外。壳可作药材用,又可提取甲壳质,广泛用于多种工业。黄海和东海年产量各有1~2万吨上下。为中国最重要的海产蟹,经济意义重大。近似种南海和东海还有远海梭子蟹 (P.pelagicus)和红星梭子蟹 (P.san-guinolentus),在南海为常见经济种。jvzq<84yyy4v7;50pgz0djnmg1rju}d9284ivvq
2.梭子蟹近似种南海和东海还有远海梭子蟹 (P.pelagicus)和红星梭子蟹 (P.san-guinolentus),在南海为常见经济种。 经济价值 肉多,脂膏肥满,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蟹内含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鲜食以蒸食为主,还可盐渍加工“枪蟹”、蟹酱,蟹卵经漂洗晒干即成为“蟹籽”,均是海味品中之上品。 暖温性多年生大型jvzq<84yyy4vpsx0eqs0z~jzk1wvcwpg146269;27261295a32>48@:0jvsm
3.梭子蟹的特点及生活习性梭子蟹是沿海地区产量最大的经济蟹类,别称枪蟹、海螃蟹、三点蟹等,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的统称,因头胸甲呈梭子形而得名,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的温暖海区,代表物种有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红星梭子蟹等。 jvzq<84o0m{ekjt{w0ipo8gckmk03><830nuou
4.远海梭子蟹普通梭子蟹与三点蟹:三大蟹类品种的深度辨析红星梭子蟹(P. sanguinolentus,即三点蟹)体型较小,平均背甲宽10–14 cm。背甲呈深褐色或暗紫色,中央纵向排列三个圆形紫红色斑点,极为醒目。额缘分四齿,侧缘具六个锐刺,末两刺特别延长。螯足比例较长,适合挖掘沙底觅食。 一项针对华东水产市场的抽样调查显示,在标注为“野生梭子蟹”的产品中,约32%实为三点jvzquC41o0nv7hqo1gsi}jej198Up=Z66
5.广东部分市场花蟹梭子蟹被检出重金属超标梭子蟹价格多少钱一斤为中国最重要的海产蟹,经济意义重大。近似种南海和东海还有远海梭子蟹(P.pelagicus)和红星梭子蟹(P.san-guinolentus),在南海为常见经济种。 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这jvzquC41o0iikwfktp4dqv4pgyy04973337619>4646857xjvor
6.守住食品“入口关”马尾海关查获“冒牌”梭子蟹近日,福州海关所属马尾海关连续在两票自某国进口的水产品中查获未予准入的冷冻梭子蟹产品,重16.78吨。 据了解,海关现场关员在对申报为“远海梭子蟹”货物进行查验时,发现蟹背壳下方有明显的三眼斑点,与红星梭子蟹特征更为相符,当即对货物取样送检。经技术部门DNA测序比对,结果均为红星梭子蟹,即俗称的“三点蟹”,jvzquC41pg}t0otqfogug7sgv1}br8npfg~/rquAkvknkmB88861:/rqfwrfkmB43
7.步骤图姜葱炒蟹的做法姜葱炒蟹的做法步骤菜谱1️⃣三疣梭子蟹:俗称“鲜白蟹”、飞蟹、冬蟹。因其背甲形似从前织布用的的梭子、头胸甲具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而得名。未成年的母蟹也叫姑娘蟹、二母蟹。主要养殖产地:浙江、江苏、山东。 2️⃣红星梭子蟹:三点蟹、三眼蟹。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和东海海域,是三疣梭子蟹的近缘种,两者在外形上很相似,主要jvzquC41jctxwsn0zkgdj~kcpi4dqv4tgeoqg86292817=;1
8.三目蟹的三种吃法(其它海蟹均适用)壳上有三个黑点的海蟹,中文学名——红星梭子蟹,俗名就多了,三点\眼\目 蟹,反正认准三就对了。三目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常见的螃蟹,不过只在亚热带、热带分布,我国只有南海、台湾海峡有出产,所以还有沙雕新闻有北方市民吃到三目蟹,以为是三疣梭子蟹变异了长出来黑点,吓得专家赶紧出来辟谣。而全国其它海域如丹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8;87888
9.梭子蟹是什么蟹种?梭子蟹是传统的海洋珍品,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甲壳动物的统称,因头胸甲呈梭子形而得名,亦称枪蟹、海蟹、白蟹等,常见种类有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红星梭子蟹等。 二、形态特征 梭子蟹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及附肢组成,共20节,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头部和jvzq<84o0m{ekjt{w0ipo8gckmk08=:3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