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第一只螃蟹,你吃上了吗?
江南一带素有
“白露鳗鲡霜降蟹”的说法,
现在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好时候。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说起蟹的吃法,
有人喜好姜葱爆炒,
有人只钟情原味清蒸,
但很多人不知道,
吃着暖呼呼的螃蟹,
却是偏寒性的食材,
吃法错了,还可能伤脾胃!
秋天这只蟹,
怎么吃才能既享鲜美,又益健康?
今天咱们来详细说说,
另附上中医师们的心水吃法~
去蟹寒 “黄金搭档”来帮忙
从中医角度来说,螃蟹性寒、味咸,归肝、胃经,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瘀血等功效。
不过,正因为螃蟹性寒,如果一次性大量食用,会阻滞脾胃气血运行,不利消化。
实在爱吃蟹,又怕伤脾胃,怎解?
烹饪时用好这几个“黄金搭档”:
1. 螃蟹与紫苏
紫苏性温味辛,在烹制螃蟹时加入紫苏,可以解毒止泻、散寒和胃。搭配螃蟹,两者相得益彰,不用再担心螃蟹性寒损伤脾胃了。
2. 螃蟹与生姜
生姜性温热,红糖暖胃、祛寒,吃完螃蟹后趁热喝下一碗姜糖水,发一身汗,体内的寒气便会消散,肠胃也会觉得格外舒服。或是在蒸螃蟹时加入姜片、炒螃蟹时撒点姜丝,提升风味之余,也能平衡一下螃蟹的寒凉。
3. 螃蟹与黄酒
黄酒性温,能活血暖胃,佐蟹时适当加入黄酒,黄酒中丰富的氨基酸和酯类物质可以提升蟹肉的鲜味。
4. 螃蟹与醋
烹饪螃蟹时加入适量食醋,可以去腥提香,还可杀菌。
死蟹绝不能吃
这四个部位也要剔除
死蟹绝对不能吃!由于螃蟹死后体内的组胺酸经过细菌分解后会产生大量组胺,即使煮熟了也不能破坏。组胺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导致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气促,或出现荨麻疹、哮喘等症状。
其次,蒸煮前要用清水把蟹冲洗干净,蒸煮时要注意,在水开后至少还要再煮20分钟,煮熟煮透才可能把蟹肉的病菌杀死。吃时必须除尽蟹鳃、蟹心、蟹胃、蟹肠,因为这四样东西含有细菌、病毒、污泥等。
秋蟹品种众多
功用烹法有不同
梭子蟹:
梭子蟹肉多,脂膏肥满,味鲜美,从营养价值来看,梭子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胆固醇、维生素D。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梭子蟹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活血的功效。
推荐食法:清汤涮梭子蟹,保留了梭子蟹特有的香甜。也可试试梭子蟹炒年糕,软糯的年糕搭配鲜甜的蟹肉,更适合秋季滋补身体。
大闸蟹:
大闸蟹,以阳澄湖、固城湖、长荡湖所产的最为著名。大闸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治疗皮肤角化有帮助,也能起到补充钙质的作用。
推荐食法:最推荐清蒸,只需一点紫苏或姜片,吃时搭配蟹醋,即可最大程度地保留蟹的本味。
青蟹:
青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兼有滋补强身之功效。从营养分析,青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推荐食法:如果觉得清蒸太清淡,可试试咸蛋黄炒青蟹。拆好洗净的青蟹,在生粉里打个滚,下油锅煎至变色取出,再与碾碎、爆香的咸蛋黄一同下锅,加水焖两分钟,一道咸香美味的咸蛋黄炒青蟹就出锅了。
面包蟹:
香味独特,蟹膏饱满,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面包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推荐食法:无辣不欢的人士可尝试做香辣蟹。预先用醋、料酒、白酒、酱油调好酱汁备用。将面包蟹洗净拆好,取出蟹黄,上锅蒸20分钟;油锅热油,葱姜大料爆香后,加入螃蟹翻炒;翻炒后加入酱汁,焖3分钟,加入辣椒,等待收汁即可。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除了上述经典制法,
还附上四种中医师心水推荐吃法:
紫苏冻豆腐螃蟹汤
材料:螃蟹3只,冻豆腐300克,鲜紫苏叶30克、葱段、姜片适量(3-4人份)。
做法:螃蟹去除蟹壳和内脏后分成2-4件;冻豆腐、紫苏叶稍稍冲洗后备用。锅中加入少许油烧开,放入葱段、姜片与螃蟹爆炒片刻(可放少量料酒将腥味去除),加入冻豆腐及清水1.5升,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约40分钟,可隔段时间稍稍翻动,避免粘锅。加入紫苏叶继续烹煮5分钟,待食材熟透加盐调味即可。
点评:紫苏叶有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的功效,生姜减少螃蟹的寒凉之性的同时也能去除海鲜腥味。
三丝青蟹粥
材料:大水蟹2~3只,大米100克,花生油1勺,生姜2大块、柠檬皮1小块,陈皮1小瓣,食盐、胡椒粉、葱(花)适量。
做法:大米淘洗干净后浸泡半小时备用;柠檬皮、生姜、陈皮切成细丝备用。把大水蟹表面刷干净,去掉蟹胃、腮和心脏,把蟹处理成4大块,蟹壳完整保留。把大米放入锅中,加入花生油拌匀,再加适量清水煮粥。米粥煮好后,加入水蟹和胡椒粉,盖上盖子,煮约5分钟后,再加入柠檬丝、生姜丝和陈皮丝,搅匀,再煮5分钟,关火,加少许食盐调味,搅匀撒上葱花即可。
点评:生姜温中、陈皮运脾化湿,柠檬皮芳香理气,缓解螃蟹的寒性。
青蟹猪肚汤
材料:青蟹 2只,黄酒 适量,猪肚1个,生姜 5-7片,油、盐、生粉适量(4-5人份)。
做法:青蟹用刷子洗净外壳,去除沙袋和后壳,处理成大块。洗净的猪肚焯水,刮去白膜后切成条状。热锅下少许油,放入生姜片、猪肚、青蟹、黄酒,爆炒至青蟹断生,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加水1.5升,炖1小时,加盐调味。
点评:吃螃蟹能帮助清余热,生姜和黄酒可平衡寒温之性。搭配猪肚能健脾和胃。
蟹黄水蛋蒸肉饼
材料:三只大闸蟹,2个鸡蛋,半肥瘦肉50克。
做法:大闸蟹洗净取出蟹膏;鸡蛋搅拌均匀;半肥瘦肉剁成肉饼状,加入生粉、盐、胡椒粉少许,搅拌均匀至粘稠状态,腌15分钟。把鸡蛋、蟹黄和腌好猪肉混一起搅拌均匀,放入蒸锅中蒸10-12分钟,蒸好后撒上葱花,滴数滴香油即可食用。
点评:鲜香美味,体质虚寒者,建议增加胡椒粉的量,或可切少许姜蓉一起蒸。但高胆固醇血症或痛风人群不宜食用。
这几类人群慎吃螃蟹
1.有过敏史的人
螃蟹是引起食源性过敏反应的主要食品之一,主要过敏原包括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血蓝蛋白等。过敏体质食用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咳嗽、哮喘等症状。
2. 伤风发热者
伤风感冒、发热、腹泻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后可能使咳嗽等症状加重、感冒难愈。
3.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螃蟹富含蛋白质,大量食用后会促进胰液、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胃肠道、肝、胆、胰腺的负担,过量食用可诱发胃肠炎、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者急性发作,所以患有相关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最好避免或少吃。
4.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螃蟹,尤其是其中的蟹黄胆固醇含量较高,多食会导致血胆固醇升高。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吃螃蟹。
5.痛风患者/尿酸偏高人群
蟹肉的嘌呤含量约为81.6mg/100g,在海鲜水产类的食物中并不算高,属于中嘌呤食物,但人们一般在烹饪蟹的时候会保留部分的内脏,比如蟹黄,其嘌呤含量远高于蟹肉。此外,人们吃蟹时常常搭配饮酒、蘸辛辣调料,而这些往往又是痛风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
因此,痛风患者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不宜吃蟹;在缓解期可适量吃蟹肉,每餐不易超过80克,且避免食用蟹黄/蟹膏。
6.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人群
内分泌科专家提醒,想要血糖控制,糖友每天吃螃蟹最好不要超过1只,尽量食用蟹肉部分(最佳做法是清蒸),避免吃蟹黄、蟹膏,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同时适当减少主食和其它肉类的量,以免造成总热量超标。
5. 婴幼儿
蟹肉、蟹膏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与其它肉类相比不太容易消化且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故婴儿及过敏体质、哮喘、容易腹泻的幼儿不宜食用。
整合自广州日报、老人报、健康有约公众号、食在广东公众号、广东省中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