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企业打造全方位的新职业人才
可搜索课程、软件、讲师、读书、直播
近期呢,胖小魚遇到设计瓶颈了,其实每过一段时间都会遇到瓶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情况,经常拿到需求,感觉脑子有很多的想法,草稿画完,找了很多参考素材,但是开始做的时候,却找不到满意的设计手法去体现。究其根本还是设计知识深入研究的太少,看的太局限。
大家都知道,学习设计表现方法的渠道很多,如:去素材网站、在生活场景中寻找灵感等。其中在设计历史河流中去吸取灵感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来我的计划是理一下近百年的中外设计历史,来看看现代设计是如何借鉴经典的。 但是当我开始从头读那些百年前的设计师作品的时候,我挺激动的,因为每一位的作品至今来看,都是优秀的作品,非常值得学习。所以我决定写「走进经典」一系列,自己深入分析,也会领悟的更深,对自己的设计思维提升更有益一些,也希望对你有帮助。
今天我们先从“现代设计之父”、“图案之王”说起——威廉•莫里斯。也是历史上比较早的为了自己喜好而亲手设计婚房的设计师。
他从17岁参观世界第一次博览会后,就开始质疑当时的设计水平,27岁创办了设计公司,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虽然他是百年前的设计师,但是设计的作品至今仍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其引领的经典田园风依然是时尚界追逐的“宠儿” 。
主张:审美与实用结合
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一些思想家开始批判机械化批量生产的粗滥设计,于是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社会上很多艺术家开始投入设计行业,来探索并改变当时的设计现状,莫里斯则是重要的代表设计师之一。
他的设计思想受评论家约翰·拉斯金的设计理念的影响,推崇哥特式风格的设计,批判维多利亚风格的过度装饰,否定机械化与工业化,提倡艺术和设计应该回归自然,朴素天然且实用。
第一次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实际是设计的新婚住宅——红屋,由于买不到自己满意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决定与朋友一起亲手设计整栋建筑与室内所有用品。设计灵魂延续中世纪古典的哥特式风格,同时兼具实用性特点,后来红屋因其古典美与民间建筑实用性完美结合的特点,广受大众好评,也促使他真正走向设计的领域,并且开办了Morris&Co.品牌。
下方是维多利亚式建筑与莫里斯设计的红屋的对比: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设计风格特点
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反而更促使人们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因而在设计届也掀起了一股「自然主义」风潮。同时由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的进化论中有大量对动植物的介绍,整个社会也对自然充满兴趣,涌现出许多关于动植物的图谱,对图案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莫里斯更是极致的倾心于图案设计的研究。
莫里斯对于自然的情怀源于童年生活,由于生活在庄园里,从小就喜欢观察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叶形态,对动植物图谱有着浓厚的兴趣。作品多由各种形态的花叶、果实、枝蔓、缠绕的藤蔓和生动的鸟类等元素组成,灵活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田园风情,很容易让人沉浸于画面中,难以自拔。
为了符合大众实用性,莫里斯的作品基本趋向于平面化,并且将平面的构成方法运用的淋漓尽致,下面我们从构图、排版方式、元素设计几个方面对他的作品做一个具体分析。
一、构图:常运用满版、对称、方向型构图
1、满版型构图
莫里斯的作品基本上都铺的很满,属于满版型的设计,指留很少或没有留白;这种满版型的画面对版面空间利用率很高,画面以图案为主,饱满充实,内容紧凑,能够很直观的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自然氛围更加浓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2、对称构图
「对称」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对称,比如我们的身体构造、衣服造型、化妆、日常用品、居住环境等等。对称的设计给人均衡、稳定的心理感受,有「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两种分类。
绝对对称:就是指对称轴的两面完全一致,容易设计并且出效果,如下图莫里斯最知名的设计图案之一——《草莓小偷》就展现出绝对对称的美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另外还有莫里斯设计的哈默史密斯地毯以及 Snakeshead 印花棉布、'HAMMERSMITH’地毯、朝鲜蓟(Artichoke)刺绣羊毛亚麻布等:
威廉·莫里斯-哈默史密斯地毯c.1890,图片来源于佳士得拍卖网
威廉·莫里斯设计的 Snakeshead 印花棉布,侵权必删
相对对称
使用绝对对称时,有些画面会由于基础元素的形状等缺陷整体趋向刻板、没有活力,针对这种弊端,可以整体对称,但是细节有微变化,就是所谓的「相对对称」。例如《乌有乡消息》扉页的整体画面的外侧框架,左右、上下看似是一致的,但是仔细一看,形状、细节都不一样,有的弯曲是一个叶片,而另一侧就是弯曲方向一致,但是变成了两个叶片。大家可以仔细研究一下,类似的描绘手法在他的页面中经常见到。这些我们都可以运用到自己设计作品中。
另外还有《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标志》
《威廉•莫里斯草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3、方向型构图:S曲线、倾斜两种构图
S曲线构图:这种构图在莫里斯画面中也经常运用,有的是非常标准的S型,大气不失活泼,比如:1894年设计的《罗塞蒂诗集》扉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有的是柔和的“S”,温柔兼具动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S曲线
形象奇异、卷曲而充满生命力的莨苕叶(gèn tiao,在别的组合苕也读shao)是莫里斯经常描绘的对象,它最早是古代希腊、罗马卷草装饰的典型代表,后来也成为古典风格中最常见的装饰主题。这种植物叶面宽大呈锯齿形,并且姿态优雅柔美,造型上可塑性非常高,在莫里斯的《莨苕叶》中,弧形的叶茎引领着整体变化趋势,两侧的叶片向四周参差延展、生长,并以此为基础形象进行重复排列,错落有致,使画面节奏感十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倾斜构图
指画面中整体倾斜,或者某些主体元素向某一方向倾斜,具有一定的视觉方向引导,为画面营造一种动感与不稳定的氛围。在莫里斯的下面的布料图案中就运用了倾斜与S型结合的构图,增加了动感同时,整体造型又不会过于生硬,视觉上更加灵活、自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二、形象抽象概括,趋于几何
在形象塑造上,虽然莫里斯主张借鉴和模仿自然,但是并没有停留在模仿与再现的程度上,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思想与表现方法。画面中大多数形象都比较概括总结,或者形象趋于几何形状,或者几个形象缠绕穿插组合形成一些几何形状。《棚架》中就有矩形、圆形、三角形等。《草莓小偷》中则是基本形象穿插组合形成一些几何图形:倒三角、菱形、圆形等。
棚架(Trellis) 壁纸 莫里斯设计 韦伯绘制小鸟 1862年
《草莓小偷》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三、元素重复与差异
元素重复也是莫里斯画面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既缩短了创作时间,又丰富了画面效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计手法,莫里斯并没有不断的完全重复某一个元素,而是会在重复的过程中做一些差异的变化,比如:方向不同、细节的不同或者形态的不同。还是以《棚架》为例:画面中的蜻蜓,花朵、叶子都进行了重复,但是细看每一个形态,实质上都有一些细微差异存在,画面并不会一味重复而枯燥单调,没有细节。
四、色彩平面化,利用色彩差异营造空间层次感
在莫里斯之前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色彩还是有一些立体感的,但是莫里斯作品中色彩基本偏向平面化、块面化,每个形象都是由不同的色块组成,比如《棚架》中背景是浅绿色、树茎与枝叶是相同的颜色:墨绿色、而栏杆又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绿色,通过藤蔓缠绕在栏杆上的前后布局,仅仅用了三种颜色就将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表现地淋漓尽致。而下面的《莨苕叶》仅仅使用了黑色、淡蓝色与淡黄色三种颜色,画面就立体感十足,空间层次丰富。
《莨苕叶》,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五、善用对比,画面充满节奏与韵律
莫里斯画面充满节奏和韵律感,很大程度上是对比的功劳。通过不同的形状大小、前后虚实、粗细、高低、色彩浓淡、疏密等对比手法让画面产生差异性,既协调又充满节奏。比如《乔叟作品集》封面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朝鲜蓟(Artichoke)刺绣羊毛亚麻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六、视觉肌理的运用
视觉肌理是一种由平面的视觉元素构成的图案纹理。画面中纹理用眼看能感受到,而用手触摸则感受不到。在现代设计与绘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表现手法,尤其在大学平面设计中是最基础的训练课程。
在莫里斯画面中可以看到许多形象的细节部分都用到了一些肌理表现手法,如:点绘法、排线法。
点绘法是用不同大小或形状的点来描绘图形、空间的技法,比如下图中我标红的地方。
排线法是用不同粗细、长短的线来制造出角度、疏密的变化,来塑造形象细节或营造画面氛围。如《棚架》中木架和树叶上面的肌理:
设计手法基本总结到这里吧,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设计知识有限,可能总结的不全,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仔细研究一下他的作品,会发现很多可学之处。
结尾之处给大家来一波莫里斯在设计上的延续吧:
Morris&Co 护手霜包装设计,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Morris&Co 壁纸设计,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Morris&Co 沙发设计,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Morris & Co Golden Lily香薰蜡烛包装设计,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与时尚圈的融合:
乔治·哈里森的金色百合外套,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2015Marc by Marc Jacobs 秋冬系列,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