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知):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简要介绍概念: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1)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

(3) 记忆:指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过程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出现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记忆小妙招:

①早起学习减少前摄抑制;睡前学习后马上进入睡眠,减少倒摄抑制

②学会运用形象记忆 - 让右脑也参与进来

锥明杆暗:可以加入想象,磨得发亮的锥子,涂暗的杆子

(4)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5)注意:无意注意 vs. 有意注意(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2、 情感过程(情)

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过程。

3、 意志过程(意)

人们为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 意志行为(行)。

4、知、情、意、行的关系

认知是产生情、意的基础;行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和情的推动下产生的,它能提高认识,增强情感,磨练意志;行为控制、调节情感,提高认知。

①名词解释:内隐记忆、后像、暗适应、想象、表像

②选择题(单项):以上各章无有分布

③简述题:短时记忆的特点;表象的概念及特征;个性心理 特征

④论述题:知觉的特性,减少遗忘的方法、

这类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一般以考单项选择题、简(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名词解释在考试中书写内容时要注意:核心点要答全,解释要完整,解释不完整时需要举例说明进行补充。选择题需要记忆,注意答案的准确性。

复习方式:阅读考纲+理解记忆+举例。

关于简(论)述题需要多看书,将书本理论联系实际,多理解多思考,不死记更背。回答问题时,重要 知识点写在前面,展开说明或是解释的内容写在后面,注意逻辑关系,内容结构和完整性。

关注“相国转角”微信公众号,同等学力考试不迷茫!

大家有任何同等学力申硕上的问题和困惑

闫老师一直陪伴申硕成功!

< “相国转角”一直陪伴你 >

< “相国转角”一直陪伴你 >

编辑 | 九岁红

素材来源 |闫相国申硕团队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辅导机构及辅导班推荐

本知识点常见考题

◆名词解释:思维、知觉、记忆、注意

◆单项选择题、简述题、论述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称为()。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

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绝对阈限         D、差别阈限

3、差别感觉阈限与原来刺激量之比为一个参数是由()发现的。

A、韦伯           B、费希纳

C、冯特           D、荣格

4、在韦伯定律中,韦伯分数越小,表示()。

A、绝对感受性越好    B、差别感受性越好

C、绝对感受性越差    D、差别感受性越差

5、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A、色调、波长和饱和度     B、色调、明度和照度

C、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D、波长、明度和饱和度

6、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能保持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

A、后像               B、适应

C、马赫带           D、感觉对比

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

A、感觉对比 B、错觉 C、感觉阈限 D、感觉适应

8、懂英语的人,在读到字母“wor”后,会与其出现“D、K、M”等字母,因为他知道,只有这些字母才能与“wor”组成一个英语单词,这种知觉特性是()。

A、理解性B、整体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9、简述造成遗忘的原因?

10、简述知觉的特性。11、论述问题解决的通用策略。

12、论述减少遗忘的方法或策略?

13、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以上题目答案请自行完成,填写在文后的留言区域,闫老师会及时评述。)

THE END
0.普通心理学3感觉附录:名词解释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2,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jvzquC41yy}/lrfpuj{/exr1r19e8k5gheh77l
1.心理学名词解释一.doc文档介绍:心理学名词解释(一)———作者:———日期: 心理学名词解释(一):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心理活动的翌中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喜爱jvzquC41o0zbqmteu0ipo8u/54:19A<740nuou
2.观察法的名词解释是什么?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jvzquC41sd4{wx~gdcth0lto1zlf/zzguvopp8vwguzjqw4:d4l68Bf95did5>7gf78cfj65eekego<0jvsm
3.2022清华大学应用心理硕士考研真题一览!含试题解读2022年清华大学心理学347的考试题型和题量较2021年有所变动,变动如下:2022年新增名词解释题,其他题型的题量也有所改变。整体难度系数中等偏上,题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1)选择题,考查了“布洛卡区”、“差别阈限”、“气质”等知识点,涉及心理学与生活、实验心理学等科目,考查内容较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题目具jvzquC41yy}/m‚u0eun1jwvkerf1:85574ivvq
4.自学考试《实验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 1. 错误记忆 2. 特征整合理论 3. ABBA设计 4. 启动效应 5. 直接验证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2分) 1、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 2、什么是反应时新法? 3、如何测量心理负荷? jvzquC41yy}/gxq0ep5{ktfq1|q.y‚|142862?78;7;29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