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这个词源于西方,并在西方绘画中存在一门叫做“构图学”的课程。但在我国国画画论中,构图一般称为布局,或叫经营位置,目的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意境或氛围,使整体画面或清谈飘逸、或雄浑厚重、或巧妙精微、或深远广大。
一幅优秀的画作,首先映入眼帘是它的主体物,然后是其色彩搭配和艺术效果。构图主要是为了体现画面层次和突出主题,它在绘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会构图,是画一幅好画的关键!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简单的构图技巧,赶紧看过来:
1. 对角式构图
将画面主题置于对角线上,达到一种事物对应的关系,结构平衡,视觉舒适,能够突出主体,并充满立体感、延伸感和运动感。
2. 环形式构图
将画面主体四周呈环形围绕式,即可产生强烈的整体感,更着重于烘托氛围,而非强调单个主体。
3. 九宫格式构图
将画纸以“井”字划分成九个空间格,绘画主体放在九个格子的交叉点位置,这种构图更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抓住视觉中心,达到更好地画面平衡效果。
4. 开放式构图
打破思维定势,发挥想象,不局限于一张画纸上显示整体画面,而是只在画纸呈现部分主体,这样能够突出一种神秘感,给人更多想象空间,也更加体现画面的饱和感。
5. 三角式构图
整体画面中,将画面主体置于三角形的三个点上,形成三个视觉中心处于一种稳定的关系中,这种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6. 中心式构图
主体位于画面中心位置,四周都朝内集中,形成一种聚集的效果,使人们的视线能一眼抓住画面主体。
7. 对称式构图
画面内容呈对称式,画面结构均衡,相互呼应和联系。这种构图给人一种平衡、稳定、规矩的视觉效果。
8. X形式构图
将物体的走势呈X形分布,远处的物体渐渐变小,最终变为一点,近大远小的纵深感以及一些透视效果,引导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适合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9. 放射式构图
将主体定为一个中心点,然后又向四周扩散,使得画面具有纵深效果,主要适用于突出一些冲击力较强的动作形象。
10. 平行式构图
将画面主体呈水平方向创作,突出一种平静、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一般多适用于一些广阔的景物画,例如海平面上的日出,雪山下的草原等。
如果说色彩是一幅画的灵魂,那构图则是一幅画的生命,它是我们解读画家通过这幅画想要表达的内容途径。绘画的构图远不止这些,学会这些构图技巧,创造多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