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主义艺术是20世纪初产生于法国的一个美术流派,是西方现代艺术中最早的一个派别,代表人物是马蒂斯。野兽主义追求强烈的主观表现,注意吸收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单纯强烈的色和粗犷造型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新样式。野兽主义强调绘画主题的抽象化表现,主张树立新的绘画准则。
马蒂斯
马蒂斯是法国画家,野兽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运用平涂的鲜明色块、有力的轮廓线构造形象,画面单纯,充满律动感,富有装饰性。马蒂斯把绘画比作“安乐椅”,供人消遣和赏心悦目,追求一种和谐、纯粹而又宁静的艺术境界。除作油画、壁画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书籍插图家。晚年因患眼疾,创作了不少剪纸,有的剪纸尺幅很大,用来装饰墙面犹如壁画。代表作有《舞蹈》、《音乐》。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1908年以毕加索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画家在法国推出的美术流派。立体主义否定传统绘画中的定点透视,试探以动点透视多方向去观察和表现物体,将一个对象分解成多个视角的几何切面,然后再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组合,从而彻底摒弃了物体的自然形象。该派的意义在于空间处理新观念的建立,彻底解放了艺术家的创造心态,对20世纪以结构为基础的艺术类型有极大的启发作用,是20世纪艺术中抽象和非具象绘画流派的直接源泉。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人。毕加索的代表作品《亚威农少女》是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
毕加索
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长期在法国活动。
1907年与勃拉克创立了“立体主义”的画风,后来又出现过“新古典主义阶段”,并一度深受“超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他是画家、雕塑家、陶艺师、书籍装帧和插图艺术家,曾多次以艺术作品声援世界人民正义的斗争,代表作有《亚威农少女》《和平鸽》《格尔尼卡》等。他那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语言,毫不疲倦的探索精神,对西方及世界20世纪艺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德国二十世纪初的文艺思潮和运动,该流派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强调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意象,从过分夸张的形体和色彩发泄内心的苦闷。表现主义是从印象主义发展而来,尤其受梵高影响很大,同时也是对印象派忠实描绘自然的悖逆。同时它与德国历史上的民族传统有内在联系,它继承了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在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和扭曲的变化。表现主义有三个时期,分别是1905年德累斯顿的桥社;1911年慕尼黑的青骑士社;1923年的新客观社。表现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如蒙克的《呐喊》、《青春期》;夏加尔的《生日》等。
蒙克
蒙克是德国表现主义美术的先驱,他出生于挪威,长期侨居德国。其油画与版画作品描写了他的亲身遭遇和内心感受,呈现出不安、颓废、悲观、恐惧等的世纪末情绪。《呐喊》是蒙克最重要的作品,它被视为对现代人类充满焦虑的现实的永恒象征,表达了当代社会中人的一种极端孤独和痛苦的情感。
康定斯基
俄国艺术家,于1896年移居德国,早期的艺术活动对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真正的艺术成就体现在抽象主义阶段,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典型代表。康定斯基于1909年建立了慕尼黑新美术家协会,1911年与马尔克发起组织“青骑士社”,1923—1933年应聘在包豪斯任教,组织“青骑士四人社”。他强调绘画的自律性,强调色彩和形的独立表现价值,主张艺术家用心灵体验和创造,通过非具象的形式传达世界的内在本质,并在抽象形式的法则与美感、绘画中的音乐性以及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理论主要集中在《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问题》《点、线、面》《论具体艺术》等理论著作中。在实践中,他于1910年创作了第一幅纯粹的抽象作品;1914年回国后,艺术风格倾向于有机形态的抒情抽象,到包豪斯任教后,继续抽象主义的探索,抛弃对真实世界的参照,用精确的几何图形寻求纯粹精神的自由表达。因此,康定斯基是“热抽象”的典型代表,他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开启了西方抽象主义艺术的先河。
“青骑士社”
“青骑士社”是德国表现主义的一支,由康定斯基和马尔克、麦克共同创立。但他们的风格并不相同,共同的信念就是追求艺术中的精神,他们希望通过用抽象的抒情语言给这种内在精神以可见的形和色,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青骑士社”是抽象艺术杰出的社团。
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绘画群体与派别,它是指那些远离现实生活,不去表现自然物体的表面形象,而是以经过抽象的色彩、点、线、块面去构成无具体客观形象的美术风格的总称。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沿着抒情的抽象与几何的抽象两个方向发展,分别以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为代表。最早从事抽象主义创作的画家是康定斯基,他用点、线、面的构成传达观念与情绪。其理论著作有《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问题》《论具体艺术》《点、线、面》等。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该作品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代表作,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美术在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形成强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品以狭长的横幅展现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的形象,人物性格高度典型化,炎热干燥的气候更加重了这组拉纤人物的悲剧性,反映了深刻的民族性与社会批判性,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于瑞士,随后流行于整个欧美的艺术运动。它贬低传统价值,嘲弄一切陈规教条。提倡无理想的生活和无理想的文艺,否定理性,吹捧虚无主义,扬言艺术将摒弃一切传统的审美观与法则,要创造出一种用无意义的“符号”代替形象语言的新艺术。达达主义艺术家在创作中广泛运用现成品和拼贴的手法,作品新奇大胆,极富叛逆性。杜尚是达达主义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杜尚
杜尚是法国艺术家,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早期迷恋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代表作有《下楼梯的裸女》。后来从事“现成品”创作,选取日常生活用品或废旧物品制成艺术品,代表作品有《泉》、《带胡须的蒙娜丽莎》等。他认为艺术与艺术品无关,任何现成品都可成为艺术品,将一切文化艺术传统彻底否定。他认为一件艺术品最重要的是人的思考,将艺术从传统范畴中解脱出来,同时也表明了与艺术的决裂。这种反传统、反审美、反艺术的艺术观念影响深远,杜尚被认为是战后观念艺术的先驱。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中达达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艺运动,运动中心在巴黎。吸收了达达主义及传统和自动性创作的观念,摒弃了达达主义全盘否定的虚无态度,有比较肯定的信念和纲领。它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致力于探讨人类的先验层面上的潜意识,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景。这种不受理性和道德观念束缚的美学观念,促使艺术家们用不同手法来表现原始的冲动,促使自由和荒诞意象的释放。
超现实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广为传播,波及各个文艺领域。在美术方面,它强调偶然因素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在手法上自由地使用写实、象征和抽象。拓宽了美术表现领域,使美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幻想力并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制作,创造画境;此外,许多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有浓厚的社会参与意识,用美术作为手段干预现实。这些艺术家的思想倾向、艺术技巧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艺术格调也有高下之分。
1924年到20世纪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的活跃期。20世纪30年代后,超现实运动趋于沉寂,但许多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仍然活跃于画坛。代表人物有“超现实主义巨匠”米罗的《荷兰式家居室内》、玛格丽特《读报纸的人》等。
抽象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是二战后西方画坛中崛起的美国现代艺术思潮,并没有统一的风格特征,它继承了从梵高到超现实主义追求艺术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动性和表现潜意识自我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行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其中已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为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抽象表现主义思潮适应了“二战”后美国人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要求。代表画家有托比、德·库宁、克兰、马瑟韦尔、波洛克。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特别是波洛克的创作,反应了美国民族不墨守成规,勇于进取,不断开拓宏观世界和内在深处意识的精神,表现了美国战后昂扬的精神状态,但在高昂的后面也表现了美国知识界在高度工业化社会中的某些狂躁、忧虑和焦灼不安的情绪。美国政府和财团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推广抽象表现艺术,也含有某些意识形态因素。
亨利·摩尔
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擅长用有机形体创造抽象化的生命形态。他的作品大多以人体的不同姿势作为母题,不追求感官的愉悦,而是通过来自自然的根茎、骨头、鹅卵石、贝壳等有机形态对雕塑进行抽象简化处理,表现一种感人的生命力与表现力。亨利.摩尔在雕塑与周围空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雕塑形体上采用绳索、孔洞来表现新空间等方面的探索,对现代主义雕塑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代表作品有《母与子》《国王和王后》等。
包豪斯
包豪斯是1919年德国创办的一所设计学院,它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面集化的援动常篇/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家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学院在教学思想上强调集体工作方式,强调标准化,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试图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艺术与技术双重才能的设计人才,包豪斯学院在建筑设计乃至整个工业设计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后现代主义美术
(1)20世纪后半叶,“后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其影响迅速遍及全球。
(2)后现代主义作为同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文化思潮,是随着现代主义的衰落而逐渐崛起的,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批判与超越。
(3)从一定意义上讲,后工业社会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土壤,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的文化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