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改变的种子:腾讯防治荒漠化的十年

今年是腾讯志愿者深入腾格里沙漠开展植树公益的第10个年头。自2013年以来,300余名腾讯员工志愿者先后前往位于中国西北部偏远地区的腾格里沙漠,通过种树,改善沙漠化,保护当地仅有的少量耕地。

经过他们不懈努力,已有600余亩的土地(相当于300多个足球场的面积)种满抗旱的梭梭树,树苗的存活率高达85%。

腾格里植树项目不仅是腾讯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及社会公益的缩影,也成为员工们宝贵的团建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引领志愿者们踏上友谊和自我发现之旅。

一位志愿者在日记中亲述了腾格里植树项目的日常挑战和收获。以下为日记节选。

第一天:相聚沙漠的陌生人

每年都有一群腾讯员工前往位于中国西北部的腾格里沙漠植树。腾格里沙漠位置偏远,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我们一行40人,从中国各地聚集在兰州机场,飞往腾格里沙漠,我们将在那里进行露营。抵达后我们便立刻进入正题。

两位本地的导师首先分享了当地的历史和当今的挑战。他们讲述了治沙的原则和梭梭树的重要性:梭梭树具有抗旱性,可以作为防护带,帮助稳定沙丘,储蓄水源。据他们介绍,志愿者们过去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部分野生动物已经回归到沙漠中。

我们领取了铲子和手套,在精心标记的位置上进行挖坑、种苗、浇水。炎炎烈日也阻挡不了我们努力的步伐,我们有条不紊地复查,确保没有差错,每个人都希望梭梭多活下来一棵。

第二天:沙尘暴、清理和重建

一夜之间——天灾突袭!一场猛烈的沙尘暴席卷营地,帐篷遭到破坏,现场被沙子覆盖。凛风呼啸,我们有些人辗转难眠。天刚破晓,我们就开始清理沙子,修理帐篷。用来准备早餐的资源极其有限,但志愿者们发挥了自己的韧性和创造力,很好地适应了这一切。

为了渡过难关,我们分享各自的故事,在沙漠中找到了一丝归属感。浇灌新挖的树坑成为一种疗愈体验,志愿者们专注地检查每个树坑,培育树苗生长。浇灌植物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充分领悟。风暴过后,防治荒漠化的必要性更加明确,我们要共创绿色未来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第三天:找到节奏

随着植树工作延续,每天劳动12小时的体力损耗愈发明显。疲劳感翻涌,晒伤和擦伤时有发生,但我们互相支持和鼓励,继续坚持着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全心投入植树。想到还要在烈日下再种植整整两天,我们感到长路漫漫。耐力成为一种考验,想洗个澡成为我们的共同奢望。

第四天:见证过去努力的成果

一夜之间,呼啸的大风再次扰乱了我们的睡眠,很多人被迫搬到了公共大帐篷里。我们等着大风停息,但直到第二天,大部分时间仍在持续刮风,我们不得不改变计划。这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了沙漠中大自然的力量。

尽管我们因为失去一天种植的时间而感到沮丧,但也找到了其他方法来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我们聚集在公共大帐篷里,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我们的共同特质使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关爱、行动主导、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充沛的活力。

下午风一停,我们就参观了由前几年营地和林地组成的“腾讯林”,以前的志愿者曾在这里种树。曾经贫瘠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森林。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可以看出这些树缓慢生长的过程。坐在沙坡上,我们感到与之前的志愿者产生了跨越时空的连接。

第五天:见证劳动成果

我们在沙漠最后一个完整的下午参观了四方栈,这是一个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汉朝的历史地标,以前位于距离种植地很远的地方。如今,种植地的边缘已扩展到靠近这个历史遗迹,我们可以步行前往四方栈。

我们攀登上四方栈,从那里可以欣赏到沙漠的全景,让我们看到最古老的树木生长高度,以及整个项目取得的成果。参观四方栈以及2013年种植的第一棵树的所在地,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成就感和敬畏之情。

告别沙漠时,我们回顾了过去的十年以及我们志愿者团队的成长历程。这些记忆和成果将永远保存在树木和倒下的树干中。在志愿者精神的鼓舞下,我们离开沙漠,带着自豪感和对未来的希望继续前行。

在最后一次会议上,我们在热烈与平静共存的沙漠中分享爱与美。我们在这里放下过去,拥抱现在,展望未来。

第六天:告别与长存的回忆

我们收拾物品,整理营地,并带着不舍和伤感道别。

我们作为志愿者相聚,却如朋友般分别。4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共同植树,在腾格里沙漠种下了一万棵树木,为这片浩瀚的沙漠留下了一颗颗变革的种子。

当我们回归各自的生活时,我们将带走各自的故事并有所成长。与队友们建立的深厚感情、共同经历的时刻将以回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种下的那些种子,将在每个人的心中继续茁壮成长。

THE END
0.腾格里沙漠的“锁边”智慧生态建设加围封保护,土地沙化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打破常规,打造干旱沙区飞播造林典范 荒漠不是病,荒漠化才是。 曾经一度,由于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恶劣自然条件等影响,致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贯穿阿拉善全盟境内的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已呈“握手”之势,生态困局制约着jvzq<84po0vfqyqg0eun0ls1p4532;8129781l6;88<8/=56;87167mvon
1.国土空间规划与实践范文4、草场退化与荒漠化问题 多年来部分草场地区过牧超载,无规范的淘金、采药、挖沙及各种建设项目,不同程度破坏了草场和天然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还新增沙漠化面积2460平方公里。受荒漠化影响,全国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8:5:/j}rn
2.重庆交大副校长回应“沙漠土壤化”研究质疑沙漠新浪财经该研究由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力学教授易志坚团队展开。2022年年初,易志坚在细胞出版社旗下学术期刊The Innovation上以Editorial形式发表关于“沙漠土壤化”的文章。 4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波等发文质疑“沙变土”技术,称该技术是对沙漠化防治的误导。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3/99/4;5eql2koe}jrrn937792;3ujvsmAonprcmfh{Bra376
3.重庆日报数字报基地有一块特别的200亩荒漠化实验区,易志坚告诉大家,2017年8月,科研团队在这块实验区,用植物黏合剂将沙漠土壤化后,撒上梭梭、沙棘等耐旱植物种子,待其发芽出苗后便不再进行浇灌。 这块4年间不曾人工浇过水的实验区,仅靠自然降雨供给植物生长。记者看见,尽管这块实验地的作物不像人工管护的基地那样欣欣向荣,但近一人jvzquC41grgqg{3esth/ew4rcrks1tod14633:612;5dqwygpve47:7490nuou
4.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沙质荒漠化的沙源及其地质学成因分析草原沙质荒漠化 沙源 沉积相 粒度分析 沙化程度宏观评估指标 锡林郭勒型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型沙漠化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6;7.396::3=16: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