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新疆和田荒漠化治理如何实现“人沙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院况简介

院领导集体

侯建国

吴朝晖

孙也刚

周 琪

汪克强

丁赤飚

何宏平

孙晓明

王 华

文 亚

王大同

机构设置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文化副刊

诗 歌

书 画

摄 影

散 文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策勒县恢复绿洲边缘天然植被25万亩。风沙前沿后退8公里,策勒县38个自然村生态环境逐渐好转。薛杰摄

策勒县艾日克村,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策勒沙漠研究站提供

和田县荒漠化治理,荒漠变色。吴旭庆摄

和田县经济新区四翅滨藜种植基地。吴旭庆摄

和田市逐步形成了绿洲外围生态屏障和防护体系。吴旭庆摄

进入11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县策勒乡托帕艾日克村,天空湛蓝。目之所及处,曾经饱受风沙之苦的托帕艾日克村,经过生态治理,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绿洲秋景图。

艾日克村是新疆和田地区40多年来荒漠化治理的一个缩影。从上世纪80年代和田大力实施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工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等项目以来,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762.99万亩,荒漠化治理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长期以来,受风沙的侵蚀,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策勒县曾一度被沙漠“吞噬”,县城也因此搬迁三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沙的肆虐引起生态专家的关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来到策勒县,建起了沙漠研究站,开始了人与沙漠新的拉锯。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副站长薛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治沙是一个久久为功的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们一代一代科研人员不懈努力,围绕科学防沙治沙,再到科学用沙,筛选治沙的植物二十多种,恢复绿洲边缘天然植被25万亩。风沙前沿后退8公里,策勒县38个自然村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当地农牧民还通过种植经济林,发展‘柽柳+肉苁蓉’等生态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初冬时节,走进和田市阿克恰勒乡肖尔巴格村,护林员阿卜杜拉·拜尔迪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不过这几天要比前几个月更忙点。“马上就要降温了,我们抓紧时间给防护林浇灌最后一次水。”

今年52岁的阿卜杜拉·拜尔迪回忆:“记得小时候沙尘暴的天气很多,每次刮风都很害怕,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侵袭,我们什么也看不到,现在好多年都看不见,而且晴天也很多,沙尘天气少了。”

和田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洲面积少。近年来,当地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和田市积极争取各类资金项目支持,建起了生态防护林,逐步形成了绿洲外围固沙、阻沙、阻风,绿洲内部生产、居住环境和谐稳定的生态屏障和防护体系。借助国家专项资金项目支持,聘用1002名护林员,220名护草员做好管护和抚育,沙漠变成了绿色。

“我们和田市林地总面积为29.3万亩,其中经济林16.7万亩,人工防护林10.65万亩,天然林1.95万亩。2023年和田市投入1.26万人次,对8000亩防护林进行修复补种,待林带发挥效用的时候,林带周围和林带中间的土地就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进行防沙固沙,改善田间小气候,极大地提高了人居环境。”和田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谢建民说。

“防沙治沙”更加科学专业化

根据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表明,新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首次实现“双缩减”,实现了“绿进沙退”良好局面。

薛杰表示:“为了应对荒漠化治理的挑战,当前防沙治理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策勒沙漠研究站在沙漠化防治中,开展了长期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策勒县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

为了积极推动防治荒漠化项目落地生根,本月初召开的新疆和田生态环境保护暨荒漠化综合防治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和田地区行政公署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签订荒漠化综合防治框架协议。

薛杰表示:“防沙治沙生态工程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我们治沙理念与指导思想就是‘近自然恢复’,通过科学有效的人工辅助和管理措施,依靠自然生态过程,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到受人为干扰前的状态,从而实现恢复后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吃上生态饭 撬开“绿富”双赢路

在推进生态防护林建设的同时,和田地区把防沙治沙与沙区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充分挖掘沙区土地价值,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开展特色养殖、特色林果、红柳肉苁蓉种植和沙漠旅游等创收项目,提高群众收入。

和田县在沙漠里种植四翅滨藜,探索出一条“绿业并举、绿富同兴、绿进沙退”的生态富民之路,让“沙窝”变“金窝”。

眼下,和田县经济新区四翅滨藜种植基地一片繁忙,农户买买提明·苏皮正在地里除草,再过20多天,他种植的四翅滨藜接种的肉苁蓉就要采挖了,这段时间他管理得格外仔细。

和田县将沙漠生态治理和沙产业结合起来,通过四翅滨藜规模化引种,走出了“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防沙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四翅滨藜的嫩枝叶不仅是优质的饲草,粗蛋白含量高,而且为有效解决沙漠地区发展养殖业饲草短缺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通过引导当地农牧民、村集体、合作社、小微农牧企业发展四翅滨藜生态产业,建好防护带,接种肉苁蓉,形成一片生命绿洲,促进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四翅滨藜生态富民事业推广基地负责人王立中介绍说。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和田全地区森林面积达到了1940.83万亩。多年来,和田地区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出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防沙治沙“和田模式”,高效精准地破解了风沙灾害带来的困局。

THE END
0.腾格里沙漠的“锁边”智慧生态建设加围封保护,土地沙化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打破常规,打造干旱沙区飞播造林典范 荒漠不是病,荒漠化才是。 曾经一度,由于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恶劣自然条件等影响,致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贯穿阿拉善全盟境内的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已呈“握手”之势,生态困局制约着jvzq<84po0vfqyqg0eun0ls1p4532;8129781l6;88<8/=56;87167mvon
1.国土空间规划与实践范文4、草场退化与荒漠化问题 多年来部分草场地区过牧超载,无规范的淘金、采药、挖沙及各种建设项目,不同程度破坏了草场和天然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还新增沙漠化面积2460平方公里。受荒漠化影响,全国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8:5:/j}rn
2.重庆交大副校长回应“沙漠土壤化”研究质疑沙漠新浪财经该研究由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力学教授易志坚团队展开。2022年年初,易志坚在细胞出版社旗下学术期刊The Innovation上以Editorial形式发表关于“沙漠土壤化”的文章。 4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波等发文质疑“沙变土”技术,称该技术是对沙漠化防治的误导。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3/99/4;5eql2koe}jrrn937792;3ujvsmAonprcmfh{Bra376
3.重庆日报数字报基地有一块特别的200亩荒漠化实验区,易志坚告诉大家,2017年8月,科研团队在这块实验区,用植物黏合剂将沙漠土壤化后,撒上梭梭、沙棘等耐旱植物种子,待其发芽出苗后便不再进行浇灌。 这块4年间不曾人工浇过水的实验区,仅靠自然降雨供给植物生长。记者看见,尽管这块实验地的作物不像人工管护的基地那样欣欣向荣,但近一人jvzquC41grgqg{3esth/ew4rcrks1tod14633:612;5dqwygpve47:7490nuou
4.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沙质荒漠化的沙源及其地质学成因分析草原沙质荒漠化 沙源 沉积相 粒度分析 沙化程度宏观评估指标 锡林郭勒型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型沙漠化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6;7.396::3=16: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