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所谓‘新疆片’是一个形式和风格的概念,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和追求:
一是鲜明的地域特色,即雪山、冰峰、大漠、高原、牧场、山峡、盆地等;
二是浓郁的民族特色,即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建筑、服饰等;
三是别具一格的新疆音乐、舞蹈;
四是各族人民能歌善舞,少数民族演员特有的形象和表演才能,这是起码的四条。”
——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 张昆山
“新疆的白毛女”
——1955年《哈森与加米拉》
美丽的额尔齐斯河边,哈萨克族青年牧民哈森与姑娘加米拉彼此相爱。
大牧主居奴斯的儿子帕德夏伯克也看上了加米拉,追求她却遭到了拒绝。但加米拉的父亲贪图钱财,答应了亲事。加米拉被帕德夏伯克强行抢去,哈森父子被逐出了草原。
婚礼当天,在正直的牧民色力克和库兰的暗中帮助下,加米拉被救出虎口,与哈森躲进大山,过起原始平和的生活,并有了一个儿子。
但天妒有情人,大牧主利用权势与反动派勾结,派兵搜捕抓回了哈森与加米拉,并残害了他们的孩子,加米拉又落入帕德夏伯克手中。
后来,关在牢中的哈森与难友暴动出狱,参加民族联军,并随大军回到草原,消灭匪军,惩办了牧主父子,救出了加米拉。哈森与加米拉终于过上了幸福自由的新生活。
引水戈壁
——1956年《沙漠里的战斗》
侦察科长杨发带领一支勘察水源的水利勘察队向戈壁滩出发了。
在发现一处城镇遗迹和一条干涸的河道后,因附近有无水源问题的分歧,勘察队分成了两组——杨发与女技术员张珍、大勇、小朱一组上冰峰找水源,工程师李辉和其他人一组测量土地。
经历找水源过程中的种种磨难与生死一线,杨发和张珍在共同的工作中相爱了。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猎人的帮助下,他们发现了水源。
师长根据杨发小组的勘探结果,炸开塌山,将水引到了荒芜的戈壁滩上,戈壁滩上从此有了勃勃生机。
沙漠里的战斗虽没有烽火硝烟,却是真正的战天斗地,搞生产建设。
真爱至上
——1962年《阿娜尔罕》
农家女阿娜尔罕貌美如花,但被地主乌斯曼逼婚。她抗婚逃跑失败后被丢进马棚,最后在长工库尔班的帮助下逃出虎口。
解放军进疆的消息震慑了乌斯曼,他假意与阿娜尔罕解除婚约,笼络人心。中农买买提向阿娜尔罕求婚。但她早已爱上库尔班,买买提只能失望地离开。
因为乌斯曼的势力,阿娜尔罕与库尔班只能背井离乡,在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面对红柳沙丘举行了婚礼。后在家乡和平解放后回到了故乡。
乌斯曼却利用手中势力公报私仇,不顾一切拆散了深爱的两人。
失去了爱人音讯的阿娜尔罕痛不欲生,被买买提救起,但再次拒绝了买买提的求婚。结果被买买提关进自家果园,和外界断了联系。
“减租减息”工作队来到村里,阿娜尔罕受到群众沸腾情绪的感召,冲出果园揭露乌斯曼的恶行,与身为工作队队长的库尔班重逢。
乌斯曼再次转移群众注意力,唆使买买提的母亲造谣闹事,并设计谋杀了买买提,嫁祸给库尔班。
虽历经重重波折,但邪不压正,最终,乌斯曼等恶势力分子自食恶果,认罪伏法。阿娜尔罕与库尔班同各族群众一起,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963年《冰山上的来客》
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边防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讲述了帕米尔高原上,边疆战士与杨排长一起和特务假古兰丹姆斗智斗勇,最终胜利并促使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再次重逢的故事。
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色彩,完美结合的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使《冰山上的来客》成为少数民族电影史上的经典传奇。
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同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冰山上的雪莲》《帕米尔的雄鹰》等电影插曲也经久传唱,成为经典。
哈萨克族大嫂阿依古丽的奋斗故事
——1964年《天山的红花》
《天山红花》是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部以新疆哈萨克族生活为主题的电影,片中“阿依古丽大嫂”“阿斯哈勒大哥”等形象,曾深深定格在许多人的脑海里。
1959年,在新疆天山脚下东风公社两个哈萨克族畜牧生产队里,社员们选出了自己的队长,一位理想坚定、热爱集体、敢于向一切恶势力作斗争的哈萨克族共产党员——阿依古丽。
因草原上的权力被剥夺,反动牧主的儿子、大队兽医哈思木心有不甘,利用阿斯哈勒大男子主义的思想,挑拨他与妻子阿依古丽的关系。
阿依古丽意志坚强,毫不畏惧,积极带领群众搞生产,当年获得了畜牧业的大丰收。
次年春天是产羊羔旺季,气象台预报暴风雪即将来临,社员们积极做好羊羔防冻准备,技术员沙发尔从公社带来了治疗羊羔肺炎的药品——青霉素。
哈思木乘风雪之夜捣毁了羊舍的门窗,嫁祸给阿斯哈勒,并在治疗受冻得肺炎的羊羔时,将注射药品偷换成蒸馏水,使羊羔的病情加重。
大批羊羔病倒引起社员们的极度不安,哈思木又散布谣言煽动群众,说春天降下特大暴风雪,青霉素不起作用,“这些怪现象是因为女人当了队长”。
好在这时技术员沙发尔通过化验,发现哈思木用过的药品是蒸馏水而不是青霉素。
哈思木见恶行暴露,急忙骑马逃跑。阿依古丽奋不顾身追赶却被开枪打伤。社员们及时赶到将哈思木抓获,送去政府法办。
事实教育了阿斯哈勒,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阿依古丽伤愈出院后,阿斯哈勒诚心诚意拥护她担任生产队长,将一束红花送给她,并补投了她一票。
社员们欢呼阿斯哈勒的进步,欢呼他们爱戴的队长阿依古丽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从古老传说到现实写照,从自然美景到风土民情,经典电影以质朴的方式诉说着无尽的岁月变迁,也让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专属记忆——红色的五六十年代,永不能忘的昂扬斗争旋律。
在这段红色记忆中产生的新疆电影,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革命精神在生产和斗争中延续。历经苦难的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着真善美,也共同建设着新中国,建设心中的美好家园。
时代烙印深深刻录在五六十年代的新疆电影里,斗转星移下会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时代与人的关系有何种解答,我们将在下期推送中与大家分享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