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电影《渡江侦察记》上映,电影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悬念频出,塑造了很多真实的人物英雄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
此部电影是根据渡江战役中“先遣渡江英雄连”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由沈默君编写剧本,三下江南,登狮子山,上黄连山,走茅岭山,奔张家寺等,凡是经历过重要战役的地方都收集资料,采访战士,最终完稿。
1954年电影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很大反响,电影荣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故事片奖,是继《南征北战》后又一佳作。
侦察部队的连长,身经百战,果敢精明,沉着冷静,遭敌人追杀时被渔家女孩所救,帅气温文尔雅的模样令观众印象深刻。
出演李连长的是孙道临,抗战期间,曾在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国华剧团担任过演员,抗战胜利后进入上海清华影业公司正式成为一名演员,1948年拍摄了自己首部影片《大团圆》。
在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是孙道临创作的高峰时期,曾参与过《乌鸦与麻雀》《永不消逝的电波》《万紫千红总是春》《早春二月》《三毛流浪记》《李四光》等多部热映的影片。
在1961年入选为“新中国22大影星”之一,亦是五六十年代内地影坛最红的电影明星之一。
在那个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孙道临收到的求爱信数不胜数,据有报道曾有一位女影迷几乎天天到上影厂门口向他表达爱意,后来相思成病,精神都出现了问题。
然而忙于事业的孙道临,一直对感情的事不上心,虽有异性缘但洁身自好,始终没有谈爱,后经过老朋友黄宗江的介绍,认识了上海越剧团的王文娟,俩人的性格都很内向,不善言谈。
经过慢慢的接触,两人惺惺相惜,发现对方的优点,因为分隔两地,孙道临经常会写信给王文娟诉说相思之苦,往往王文娟的回信还没有寄出,孙道临新的一封信已经到来。
1962年七月,孙道临和王文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人育有一个女儿,日子过得平淡幸福。
1966年国内特使时期开始,孙道临因参演的电影《早春二月》被打成问题片,受到牵连,家里的字画、剧照,妻子的戏服,以及值钱的东西统统被抄走,孙道临被关进牛棚受劳动改造。
直到1976年十年动荡结束,孙道临才重回上影厂,此后接拍了多部影视剧,《阿Q正传》《春天》《李四光》《雷雨》等,并受邀在1988年担任央视春节晚会的主持人,事业开始慢慢变好。
90年代后,孙道临转型幕后,曾做导演为妻子王文娟拍摄过电视剧《孟丽君》,2000年后执导过影片《詹天佑》《非常大总统》等。
2005年孙道临突患精神方面的疾病,导致瘫痪在床,长期需要人照顾,且记忆力减退,身边的亲人和事大部分都已忘记,甚至连自己都不记得了,曾参加过一些节目,主持人试图唤醒他以往的记忆时,孙道临突然像一个孩子般无助,对着主持人大哭。
“我真的不记得了”
在他的记忆中只认识妻子王文娟,只记得夫妻间的一些事。
周长喜(康泰饰)
侦察班的战士,头脑灵活,作战英勇,跟随着李连长执行任务,最后驾车与敌人相撞同归于尽,还记得他那坚毅的面孔和视死如归的目光。
康泰,荧幕上的他英俊帅气、五官立体,面部轮廓硬朗,很符合六七十年代观众们的审美,且与观众们心中的“英雄”人物,十分吻合,是很多女性观众心目中的男神。
《李时珍》中的庞宪,《海魂》中的白鹜,《疯狂之歌》中的吴桂生,《红日》中的陈坚,《摩雅傣》中的岩温,此外还有《钢人铁马》《典型报告》《青春之歌》《第二次握手》等电影中多都是出演英俊小生的人物形象。
在镜头前的康泰情感充沛,激情澎湃,表演很有感染力,在上影厂有“第二个赵丹”之称,俩人的表演风格。戏路都很相似,且在赵丹的电影中多次会见到康泰的身影,赵丹对他尤为欣赏,曾有意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他。
敌情报处处长(陈述饰)
心思敏锐,狡猾多疑,正是因为他发现了渡江的潜伏人员,带领着部队进攻了游击队阵地,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陈述,上影厂著名的反派演员,与陈强、葛存壮、刘江、方化并称为荧幕“五大坏蛋”,多出演一些敌特、伪军等卖国求荣的反派人物,观众们对其表演恨得牙痒痒,
1974年重拍《渡江侦察记》时所有演员都换了,唯有情报处处长依然由陈述来演,别人根本无法取代。
五六十年代,陈述的人设很固定,到了八九十年代,戏路逐渐扩宽,《末代皇帝》中的张景惠,《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的师爷,《鬼子来了》中的疯七爷,变化很大,印象很深,直到七十多岁时还在拍戏。
晚年退休后的陈述因为领取的退休金很少,所以一直坚持拍戏,妻子在上海开了一家小吃店,挣得不多,只能维持开销,加上三个儿子都是老实巴交的人,经济状况普通,所以晚年的陈述并没有退休享福。
年过80后陈述还在拍戏,因工作的压力过大导致脑溢血昏倒,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治病欠下了很多债务,为了寻求解脱不拖累家庭,陈述曾有过自寻了断的做法,后在家人的劝说下一直坚持治疗。
2006年10月,陈述在上海病逝,享年86岁。
杨威(中叔皇饰)
侦察班的战士,精神饱满,斗志旺盛,缺点是性情暴躁,只想着武力解决问题,缺乏智谋。
出演小战士杨威的是中叔皇,长得高大英俊,相貌堂堂,身材魁梧,是荧幕上十足的美男子形象,出演了多部影视作品,在60年代中期是他演艺生涯的高光时期,凭借《独立大队》和《兵临城下》被更多的观众熟知。
80年代后改行做了导演,作品有《飞来的女婿》《白莲花》《天堂盛宴》等符合那个年代的多个主旋律题材影视,颇受欢迎。
2005年8月,中叔皇去世,享年81岁。
吴老贵(齐衡饰)
侦察班的班长,乐观开朗,对人诚恳,是战士们的指路明灯,随身带着妻子给她做的花布鞋,上面绣着“渡江胜利”四个字,印象很深。
齐衡,举止豪放,性情如火,抗战期间随剧团演出,在后方出演话剧,宣传抗日,抗战胜利后成为演员。
代表作有《金银潭》《湖上的斗争》《水乡的春天》《大团圆》《万家灯火》《圣城记》《为了和平》等,人设多变,演什么像什么,属千面演员,每一个角色都刻画的入木三分,拍戏多年出演主角的机会不多,一直没有大红大紫。
晚年的齐衡患上了癌症,在1972年7月时病逝,终年60岁。
刘四姐(李玲君饰)
本是渔家女孩,救了李连长的性命,后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初定剧本时,是没有这个角色的,后在领导的指示下加入了这个角色,编剧沈默君集合了赵一曼、刘胡兰、秋瑾等女游击队员的事迹融合在一起,才有了“刘四姐”这个人物。
剧情上和李连长8年后重逢时曾有过一段感情戏,后因那个年代保守的思想被导演改掉,只保留了片尾台词“我永远等着你”,俩人深情对望的镜头。
出演刘四姐的是李玲君,上影厂的演员,长相普通,气质并不突出,运气很好,出演的第一部电影是秦怡主演的《农家乐》,因农村姑娘大凌被观众知晓,凭借着“刘四姐”走红。
《不夜城》中的沈银娣,《平凡的事业》中的方芳,《小康人家》中的水仙,《钢人铁马》中的张小梅等等,参演了很多作品。
90年代后,李玲君息影,如今已经90岁了,早已远离影视圈,淡出观众视线,仍健在。
陈奶奶(莫愁饰)
一个普通的老妇,生活在国军的统治下,饱受迫害,后解救过一个侦察兵。
莫愁,老电影中的荧幕老旦,擅长模仿,曾是话剧演员,年轻时就开始演一些大龄的妇人、婆婆类角色,作品有《三毛流浪记》《哀乐中年》等,1959年,45岁时息影,退圈后从事教师行业,教授台词,培养了很多学生,1988年时去世。
侯登科(郑敏饰)
地方民团的大队长,电影中的反派,曾和伪军一起鱼肉百姓,恶贯满盈,害死了刘四姐的父亲,后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杀。
郑敏,1947年入行,曾在香港发展过4年,1952年回到上海加入上影厂,因长相敦厚,外貌普通多演一些配角,亦正亦邪,戏路很宽,曾在《铁道游击队》中演过鬼子的司令员,印象很深。
1980年时,郑敏去世。
敌军长(崔超明饰)
敌人的高级长官,狡猾多变,生性多疑,戏份不多。
崔超明,老电影中的反派演员,很多观众对于他所演的“敌高级军官”形象记忆很深,瘦瘦高高,气质偏儒雅,记忆中大概是从《渡江侦察记》这部电影开始,崔超明接拍的电影大都是反派了。
《延河战火》中的敌司令,《兵临城下》的敌军长,《长虹号起义》的敌司令,《湖上的斗争》中的赵阎王,《独立大队》中的敌匪连长,在重拍版《平原游击队》中的老地主杨老宗和《祭红》中的冯黑山,正面的人物很少。
崔超明的妻子是苏芸,同样是一名演员,代表作有《太太万岁》《腐蚀》《假凤虚凰》等,退休后和丈夫在广州定居。
2011年崔超明因病去世,享年93岁。
参谋长(穆宏饰)
我军的高级指挥官,沉着冷静,为人和善,侦察队的多次命令都是由他下达。
穆宏,入行前在汽车公司做售票员,因外形条件好被话剧团看中成为话剧演员,1948年进入中一电影厂开始拍电影。
代表作有《再相逢》《万象回春》《子孙万代》《马兰花开》《第一列快车》《沙漠里的战斗》《翠岗红旗》《南岛风云》等,在《南征北战》中演过敌指挥官,印象很深。
1964年穆宏出演了人生最后一部电影《血碑》。
剧照
此后国内特使时期来临,穆宏被批成特务,受尽了迫害,1969年,受不了委屈和压力的穆宏,最终选择以死明志,证明自己的清白,自缢而亡,年仅49岁。
1978年,国内特使时期过去,穆宏得到了平反。
小马(孙永平饰)
侦察班的小战士,未参军前是一个放牛娃,稚气未脱,人很机灵,经常缠着吴老贵讲故事。
出演小马的是孙永平,上影厂小字辈“演员”,16岁参军入伍。
抗战胜利后孙永平当了演员,因个头小,身材小,机灵劲十足,多演一些小人物,没名没姓的居多,角色的人物多都是“小马、小刘、小东子”代替。
1964年后,孙永平转型做了导演,执导的电影有《火红的年代》《白莲花》等,2011年时去世,享年81岁。
侯妾(马骥饰)
侯登科的妾侍,主意很多,曾劝说过侯登科为将来留条后路。
“这几天眼睛皮儿老是跳,怕是要遭什么祸?”,台词印象深刻。
马骥,上影厂的老演员,四十年代初开始拍电影,1953年加入上影厂,与孙道临、张瑞芳、上官云珠、王丹凤、仲星火都有过合作,为人低调,不善于表现自己,一直是衬托着主角的绿叶演员。
2006年时,马骥去世,享年87岁。
侯七(李季饰)
侯登科的仆人,为虎作伥做了不少坏事,后被抓获。
李季,上影厂演员,观众们对他的名字很陌生,但看到他影片中的角色就会恍然很熟悉,在上影厂期间一直是默默做着陪衬,有些角色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有“金牌绿叶”的美誉。
《海魂》中的杨老五,《李时珍》中的门客,《秋翁遇仙记》中的帮闲等等,电影《城南旧事》《人生有缘》《孽债》《上海故事》《日出》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演了一辈子的配角。
2020年2月,李季去世,享年100岁。
陈老爹(李农饰)
陈奶奶的丈夫,镜头不多,在敌人察觉到情报错误时挺身而出。
李农,与李纬、李志舆是上个世纪颇有知名度的影星三兄弟,在明星冯喆的介绍下成为演员,角色多是配角,《天罗地网》中的郭文,《红日》中的师长,《雾海夜航》中的二副,《大刀记》中的沈万泉,《风流千古》中的徐义等等。
《风流千古》剧照
2018年12月,李农去世,享年94岁。
敌参谋(石灵饰)
“这年头,树大招风,能混就混呗”
敌炮军参谋,因疏忽与化妆的侦查员亲切交谈,阵地被侦察班发现。
石灵,上影厂演员,出演的角色大多是无名无姓的人物,角色涵盖了教师、工人、商人、士兵、伪军、敌特等,饱含各行各业老中青三代,一直做着陪衬,观众印象较深的人物很少。
《天罗地网》中的谍报处处长,《铁道游击队》中的敌军营长等,晚年接演的作品台词和镜头较多,在《巴山夜雨》中演过关盛轩,印象很深。
1999年,石灵去世,享年77岁。
《渡江侦察记》虽是一部老电影,却在这些演员们的演绎下演的特别真实,深入人心百看不厌,如今几十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电影中的演员们大都已经离去,令人感慨,小时候看过剧情基本都忘了,好似有句台词“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我是长江……”。
这部老电影你看过吗,还记得是你几岁时看的吗?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