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石漠化治理的广西探索城区新闻大化网络新闻大化县新闻门户网站大化视点大化时讯网大化时讯网

◇广西通过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种草等措施,治理石漠化面积51.53万公顷,其中“十四五”以来治理面积10.86万公顷,石漠化土地植被覆盖度达45.8%

◇2022年底发布的全国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结果显示,与上个调查周期(2016年)相比,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48万公顷,净减31.5%,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减少面积居全国第一;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第一

◇广西弄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探索出“山顶林、山腰竹、山脚果和药、地上粮和桑”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

◇可进一步提升石漠化综合治理科研能力,挖掘生产要素潜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石漠化治理、石漠旅游等

在广西平果市旧城镇康马村,一名村民在晾晒剑麻(2023 年 11 月 20 日摄)陆波岸摄 / 本刊

一场春雨过后,广西漫山遍野的林木越发苍翠。昔日的石漠化地区披上绿装,一抹抹绿色让人心旷神怡。石漠化土地广布的广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交出新的答卷。

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被称为“地球之癌”,广西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贵州、云南。石漠化导致岩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状况和生产生活环境恶化,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作为全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广西因地制宜推动石漠化防治,采取强化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创建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探索生态立体产业等综合措施。治理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广西探索出石漠化科学系统治理的有效路径,持续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修复绘就绿色画卷

从广西平果市旧城镇康马村的山头眺望,漫山遍野的剑麻蓬勃生长,附近山头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地块。不少村民在收割剑麻叶,拉到不远处的剑麻制品厂。

曾经怪石嶙峋的荒山,如今从石头缝里焕发盎然生机,长出助力村民增收的“摇钱树”。“剑麻耐旱耐贫瘠,十分适宜在石漠化山区生长,既能固土保水,又能带来经济效益。”旧城镇镇长王道维说,全镇已种植2.5万亩剑麻。

广西是我国西南岩溶集中分布区的南部核心地段,石漠化土地分布在河池、百色等10市78县(市、区)。近年来,广西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有效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岩溶地区生态状况稳步好转。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数据显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以来,广西通过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种草等措施,治理石漠化面积51.53万公顷,其中“十四五”以来治理面积10.86万公顷,石漠化土地植被覆盖度达45.8%。

水土保持工程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十三五”以来,广西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通过建设水库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21万公顷,水土流失明显减缓。

在百色市田阳区那满镇新立村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点,连片蔬菜等作物郁郁葱葱。新立村党总支书记罗朝阳说:“以前这里是零碎的坡地,只能种玉米、甘蔗,治理后亩产值超万元。”村民唐世德说,如今,丢荒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他家4亩地种植西红柿、黄瓜等一年增收四五万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局长蔡中平介绍,2022年底发布的全国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结果显示,与上个调查周期(2016年)相比,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48万公顷,净减31.5%,占全国减少总面积的14.5%,其中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居全国第一;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第一。

增绿与增收共振

本刊记者了解到,广西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其中,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并举,生态保护与增收并重。广西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探索石漠化科学治理的有效路径。

——分类实施治理工程,加强项目储备和管理。广西对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对轻度、中度以及潜在石漠化土地主要实施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措施。

广西持续做好石漠化治理项目储备和管理,“十四五”以来编制了《红水河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多个项目规划,获批4个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涉及6个设区市、35个石漠化县(市、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周光华说,广西以节水优先、生态优先的理念,加快大石山区生态水网工程建设,寻找各类水源建设水库,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构建水生态保护治理新格局。

——创建自然保护区和石漠公园,发展立体生态种植模式。百色市乐业县县长黄茂兵说,当地常见的植物刺梨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适宜在山坡地种植,近几年在全县推广种植4万多亩,下一步计划扩展到10万亩,在治理石漠化的同时促进群众增收。

广西弄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韦家良说,当地探索出“山顶林、山腰竹、山脚果和药、地上粮和桑”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

广西通过设立保护区、发展特色种植等措施,推动石漠化防治。其中,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已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设立的宾阳八仙岩国家石漠公园、环江国家石漠公园和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等正围绕石漠化综合治理发展特色森林旅游。

——强化科技支撑,增绿与增收共振。广西林业局荒漠草原处处长张庆志说,广西先后建设100多个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点,探索出“任豆 竹子”、山葡萄等10多种治理模式,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产业持续发展。

广西平果市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合作开展以剑麻、火龙果种植为主的石漠化综合治理科研项目,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平果市市长郭嘉说,当地剑麻种植面积近3万亩,每亩年纯收入最高达6000元,还在石山中补种黄花梨约4000亩,有效带动石漠化治理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广西融安县利用山地资源,结合智慧农业、电商发展,大力提升“中国金桔之乡”的品牌效应。2023年,全县金桔全产业链产值超过65亿元,带动超过10万群众增收致富,其中脱贫人口4万余名。

创新“大保护”机制

石漠化综合防治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治理任务仍然繁重。业内人士认为,应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石漠化治理支持力度,持续巩固提升工程成效。

加大保护修复支持力度,推动治理工程整合升级。黄茂兵、大化县副县长蒲星起等多位受访干部期待,相关部门对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给予倾斜政策,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国家投资补助标准,加强岩溶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后期管护工作经费,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强化实施生态产业发展攻坚,推进石漠化林业治理与生态产业融合。广西大力发展“石漠化 珍贵树种”“石漠化 草”“石漠化 新能源”“石漠化 旅游”“石漠化 碳汇”产业发展,打造石漠化高效益产业示范基地。业内专家认为,可进一步提升石漠化综合治理科研能力,挖掘生产要素潜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石漠化治理、石漠旅游等,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经济林与草食畜牧业,鼓励壮大文旅康养、新能源等产业,为实现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注重精准性和差异性,在石漠化山区推行绿色GDP考评体系。绿色GDP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后的计算结果。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岩溶地区许多县市和乡镇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脆弱区、民族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叠交织,保护与发展矛盾仍然突出。

多位基层干部群众建议,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发展基础等因素,对石漠化地区市县分级分类考核,持续优化完善考核指标,注重生物多样性,构建具有石漠化地区特色、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导向的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

THE END
0.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开展方案(二).pdf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开展方案(二).pdf,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开展 方案 产业结构改革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 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 荒漠化和石漠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 退化现象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616959492791795252673=;0ujzn
1.国家林草局发布《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科学保护修复荒漠生态系统国家林草局日前印发《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科学保护修复荒漠生态系统,进一步引导合理适度利用沙区资源,推动沙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区域沙化土地面积约162.44万平方公里。《发展指南》将沙产业发展区域划分为极端干旱沙漠绿洲林果产业提升区、干旱沙地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半湿润半干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4:7;:8?8626;6:9=9(vxbetdkf?g17l;3df34eA=/6c:g/jg66/k:2>h3c3id5o
2.环境管理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良好实践指南知识培训.pptx不合理的农业灌溉和过度开发导致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欧洲与中亚土地退化状况欧洲和中亚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工业污染,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退化现象。特别是东欧国家,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构成挑战。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9134821A5293723=52296227xjvo
3.政策解读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问题解答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图斑调查中关于前期图片库采集点的复位数量达到 1/3 以上的要求,能否只对荒 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区域需要开展不一致图斑现地核实的 图斑开展图片采集? 问题20: 现状为天然牧草地,实施过人工造林项目(灌木树种),现地未达灌木林成林标准,如何认定地类?目前已在其 他草地上造林的图斑,是否jvzq<84yyy4junsnkp4dp8xha691;L>96;:8C=9F4:I2F>55:99E:G6G:8HO=940nuou
4.保护修复荒漠生态系统合理适度利用沙区资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保护修复荒漠生态系统 合理适度利用沙区资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 张金萍 正文快照: 本报讯(记者 张金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印发《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科学保护修复荒漠生态系统,进一步引导合理适度利用沙区资源,推动沙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区域沙化土地面积约162.44万平方公里,林草沙jvzquC41tgge0lsmk0tfv8|gd1Tfy|ucrgx0C{ykenk0I]_[42832;7322750qyon
5.【地理拓展】荒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这些地理名词你荒漠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广义的荒漠化是指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 而狭义的荒漠化就是指沙漠化,由此可见,广义的荒漠化包括了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等土壤丧失生产力的情况。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77;28?9ax8l449k5227:29}mxx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