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消失了面积万km²的毛乌素沙漠,年治理率将达森林植被毛乌素沙漠沙丘

(全城探秘所有原创首发文章,抄袭洗稿必究!)我国西北地区深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所以分布着辽阔的沙漠,比如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等;

这其中,要说哪个沙漠最为特殊,全城探秘的答案很直接,那就是毛乌素沙漠。

原因也很简单!

毛乌素沙漠,即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因被彻底治理而消失的沙漠,这座沙漠面积最大时达到4.2万平方公里,比我国最大的两座岛屿台湾岛以及海南岛还大,横跨了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陕西的榆林以及宁夏的吴忠等多个省市;

然而,根据全城探秘查到的资料,早在2020年,榆林境内的毛乌素沙漠治理率已经高达93.24%,基本得到完全治理;

毛乌素沙漠

而毛乌素沙漠鄂尔多斯境内部分,目前也以相当快的速度被治理,全市日均治沙面积超过1.5万亩,预计到2030年治理率将达到100%;

由于毛乌素沙漠主要分布在榆林以及鄂尔多斯,在前者境内已得到基本治理的情况下,一旦后者境内治理率也达到100%,就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将被完全治理;

毛乌素沙漠主要分布在榆林和鄂尔多斯境内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曾经的毛乌素沙漠也植被丰茂,水草丰茂。

你可能想不到,作为一座非常有名且面积辽阔的沙漠,在一千多年前,毛乌素沙漠曾经也是一块宜居的富饶之地,秦汉时期,这里既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同时也水草丰美,适合放牧,是我国北方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过渡地带,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汉顺帝永建四年,也就是公元129年,《议复三郡疏》就有对这片区域的详细记载,称这里“沃野千里,谷稼殷积……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

差不多三百年后,匈奴首领赫连勃勃也称赞如今毛乌素沙漠区域“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

统万城位置

413年,赫连勃勃自立为大单于建立大夏国,其统治中心就位于这片区域,为此赫连勃勃在汉代奢延县城故址的基础上,征发秦岭以北十余万民众,历时六年修建了一座都城,并取名统万城,意为“一统天下,君临万邦”。

即使到了今天,毛乌素沙漠仍分布着大量的历史遗址和遗迹,成为其历史辉煌的见证。

2.毛乌素沙漠区域逐渐沙漠化,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

毛乌素沙漠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

一方面,这片区域原本就深处我国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气候非常干燥,年降水量只有250-440毫米,但年蒸发量却相当于年降水量的5-10倍,虽然一千多年前也曾水草丰茂,但生态环境无疑是非常脆弱的;

看看毛乌素沙漠附近区域,原本就沙漠遍布,北边是库布齐沙漠,西北是乌兰布和沙漠,西侧则是腾格里沙漠;

毛乌素沙漠与众多沙漠为邻

与这么多沙漠为邻,意味着一旦毛乌素沙漠区域生态环境被破坏,就很容易沙进人退,发生沙漠化。

毛乌素沙漠处于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区域

早在494年,也就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夏州时,已经出现了“赤沙阜”“沙陵”等记载;

到清代由于气候更加干旱,再加上人口增加,毛乌素区域的沙漠化已经非常严重,可以说毛乌素沙漠就是在这一时期彻底形成的。

3.新中国成立后,对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边开发边治理;

由于清代以及民国时期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毛乌素沙漠面积迅速扩大,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达到4.22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只有0.9%,区域内无论农田还是牧场都面临着严重的沙漠化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就通过植树造林、固沙治沙、涵养水土等方式对毛乌素沙漠进行治理;

但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增加很快,对粮食以及农牧产区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此我国对毛乌素沙漠区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开荒发展种植业,并扩大牲畜数量,反而导致区域内的沙漠化土地扩张;

这也造成,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毛乌素沙漠反而扩大2000平方公里。

第二阶段以治理为重点;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对毛乌素沙漠的治理也进入了新阶段;

以榆林市为例:

1981年,榆林制定政策,允许将荒山、荒沙、荒滩、荒坡以及荒沟等“五荒地”划拨给个人,所植林木为归个人所有,1985年榆林进一步允许个人承包国营和集体的荒沙、荒坡地;

卫星地图看毛乌素沙漠

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人治理沙漠的积极性,多达44万户农民承包“五荒地”超过900万亩,甚至出现了众多承包千亩、万亩“五荒地”的个人承包造林治沙大户;

比如榆林人石光银,小时候亲眼目睹沙漠吞噬良田,甚至因风沙而被迫搬家,长大后便投身治沙事业,一人承包了5000亩荒沙地,并探索出“公司+农户+基地”的治沙新模式,不仅自己带头承包,还向村民免费发放树苗,传授种植技术,带领他们一起脱贫致富。

而在鄂尔多斯,同样有不少人投身治沙事业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19岁的殷玉珍远嫁到位于毛乌素沙漠腹地的鄂尔多斯乌审旗,彼时这里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黄沙铺天盖地,早上要出门,甚至需要先铲开堆积在门口的沙子;

由于土地沙漠化严重,既无法种地,也无法放牧,怎么办?

经过深思熟虑,殷玉珍决定从根源解决问题,投身治沙工作,1986年,她和丈夫用家中仅有的一只羊换了600棵树苗,结果栽下不久,就被一场大风全部摧毁;

殷玉珍没有放弃,一批不行,就两批,两批不行,就三批,“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

就这样,殷玉珍与丈夫省吃俭用,把所有积蓄都用来买树苗,一种就是30多年,时至今日,她种下的树苗已经覆盖了超过6万亩沙漠,昔日铺天盖地的黄沙,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

除了一批批投身治沙事业的个人外,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治沙政策与治沙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实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及封山禁牧工程,促进植被恢复;

另一方面对沙漠的治理也更加灵活;

而伴随着无人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飞播、机器人种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沙漠治理的效率。

4.如今毛乌素沙漠治理效果明显,沙漠消失已进入倒计时。

政策推动、个人努力、技术助力,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对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成绩斐然;

陕西植被覆盖度变化,榆林提升最为明显

在榆林市,经过数十年的治理,毛乌素沙漠约860万亩的流沙全部得到固定与半固定,截止2020年,高达93.24%的沙漠化区域得到治理,全市林木覆盖率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如今的33%;

可以说,毛乌素沙漠在榆林乃至陕西省内已经基本消失。

预计到2030年,鄂尔多斯境内的毛乌素沙漠治理率将达到100%。

毛乌素沙漠同一片区域的植被变化

毛乌素沙漠虽然面积不小,但陕西榆林和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占了大头,如今榆林境内已经基本得到彻底治理,一旦鄂尔多斯境内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率达到100%,就意味着这座沙漠的消失,真正进入了倒计时;

THE END
0.科技治沙,中国人是最专业的|极目新闻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广,占国土1/4,但中国人治理沙漠也是世界上最专业、最成功的。联合国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中国人最先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已经将中国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24%。 事实上,植树造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一以贯之、持续做下去,一代一代做jvzq<84yyy4dvmxd0pku1l6938e32;8261783=<2;0nuou
1.2021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发布专家从气候系统多圈层解析蓝皮书关键区域生态气候稳步向好。2005-2020年,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呈减小趋势;沙漠边缘外延速度总体趋缓。2000-2020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区域生态状况趋于好转。 过去30年中国海域的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红树林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0年以来,南海珊瑚热白化现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fup4gr1814:22:/711mte/kqrer~|o2;7:=::0unuou
2.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外媒已经发现,中国悄悄在沙漠里干了件大事|中国目前在沙漠搞的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已经越来越大,以塔克拉玛干和库布齐等重点地区为准,规划出数百个光伏电站。 在2024年前9个月,中国新增的光伏发电和风电总装机容量就已经达到200吉瓦。 要知道世界性工程三峡大坝,装机容量是22.5吉瓦,这个规模已经相当于三峡大坝的20倍!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777299=a3d8e:jh;e2812::n5c4ivvq
3.东西问丨卢琦:跨境沙尘背后,全球荒漠化治理如何破题?卢琦: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2016年至2020年),中国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和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97.8万公顷。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中国全年完成造林383万公顷、种草改良321.4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84.73万公顷,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2000年以来,中国实jvzq<84yyy4djrscpg}t0lto1f~x1;545165/;;1;;?88?>0ujznn
4.中国沙漠变绿洲,全球雨林却只剩三成,什么时候沙漠能全部消失?得益于我国防沙治沙的努力与决心,毛乌素沙漠的“即将消失”似乎并不意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6%,森林面积仅有8000多万公顷。经过70多年坚持不懈,累计完成造林5.29亿亩,参加全民义务植树的人数累计28亿人次,义务植树116亿株。 使得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6倍多,到2020年底已达23.04%,森林面积扩大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8867:Ad;:8:35;56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