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顾诚:我国当前面临的土地资源环保问题与土壤保护的基本措施盐渍化土壤污染

高顾诚先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7月高顾诚先生在北京中关村创办环保科技公司。

2004年高顾诚先生率先在中国提出“水污染应急系统解决方案”,“水污染预警系统解决方案”;“水污染三级应急预案”。

2005年高顾诚先生参与吉林石化爆炸案,松花江水污染哈尔滨城市供水应急强险事件。之后陆续参与了太湖蓝藻爆发水污染应急事件;中石油重庆油田井喷事件;汶川地震水污染应急事件;随住建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参与多起国内水污染抢险事件。

高顾诚先生还承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城市供水安全预警系统建设;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供水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城市供水安全预警系统建设等项目。高顾诚先生还参与了“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与研究863课题”,北京市供水安全与保障技术重大课题,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制定,并获得了201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0年高顾诚先生兼任北京时代绘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12年任北京格维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2017年兼任诺贝德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2021年至今兼职某环保上市公司顾问;2021年至今任北京中科国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也就可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民以食为天,农以土为本”道出了土壤对国民经济的重大作用。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土壤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因此,人们必须更深入地了解土壤,利用和保护土壤。但随着城乡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废”污染越来越严重,并由城市不断向农村蔓延,加之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质大量使用,土壤污染在所难免。减少和防治土壤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和土壤科学共同面临、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土壤环境的污染源、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土壤的自净作用,了解重金属和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转化和生物效应,了解土壤污染的防治方法,了解土壤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及其控制对策。

新疆现有土地总面积1 664 897平方千米,其中未利用地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1.36%,农用地占37.89%,建设用地仅占0.74%。

农用地中以牧草地面积最大,其占农用地面积的81.02%。

一、土地资源环保问题当今的具体状况如下:

1.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差,严重制约土地开发利用规模由于新疆山区水库少,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较差,因此还不能做到适时适量的合理灌溉。此外,新疆渠系输水系统渗漏损失严重,田间灌溉技术和管理落后,田问分水和量水的设施严重不足,毛灌溉定额高;土地平整度差,进入田间的水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导致灌溉用水浪费。因此,水资源的粗放利用状况已严重制约了土地开发利用的规模和质量。

2.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新疆是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绿洲利用模式。由于受水量和水资源利用技术水平的严重制约,人工绿洲面积不可能任意扩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大”基地和新型工业化的建设,以及小康社会、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新疆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也对土地利用规模、质量和水平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面积在逐年扩大。此外,其他用地也存在粗放利用的现象,城、镇、村建设用地的效益没有很好发挥。

3.后备土地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难度大

新疆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但受经济条件和水资源的制约,土地利用率低。尤其是宣农后备土地资源质量差,盐碱地占一多半,开发中改良土地的任务艰巨,投入成本高。农用地中,牧草地面积大,但大部分是荒漠草地,产草量低,极易退化。对牧草地的改良、开发利用难度极大,且耗资多、技术难度高。

4.耕地肥力低下,重用轻养

耕地中水浇地大多数分布在山前平原区,少数分布在山间盆地或谷地,旱地主要分布在北疆的阿勒泰、准噶尔西部、伊犁河谷及天山北坡东段地带。区之间差异大,南疆(平均0.8%)低于北疆(平均1.35%)。各类养分之间的差异表现南疆土地的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普遍较低,而钾的含量中等偏上。

新疆耕地肥力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土壤天然肥力就较低的自然因素,也有部分地区采用撂荒耕作制,仅靠自然恢复地力的历史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开发耕地的数量加大,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同时,忽视了培肥地力,对耕地重用轻养或只用不养,造成了土壤肥力低下。

5.部分区域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

新疆降水稀少,耕地次生盐渍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3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焉耆盆地、天山北坡等地。喀什、阿克苏、巴州、博州等地分布较广,阿勒泰、伊犁、塔城盆地次生盐渍化的面积相对较少,程度相对较轻。

6.部分区域土地沙化严重

新疆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及沙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其土地荒漠化及沙化问题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据国家林业局第三次沙化和荒漠化土地监测(2004年4月一2005年3月)结果显示,新疆现有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07.16万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4.36%,沙化土地面积为74.63万平方米,占44.82%。与1999年的全国第二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相比,全区沙化土地每年增加104平方米,这些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塔里木河流域下游。

7.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由于经济增长模式粗犷化,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处置不规范污染了土壤环境,在部分区域污水灌溉造成了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农膜大量残留,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性,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土壤保护首先要农、林、牧、工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壤资源,使土壤的生产投入与输出相平衡,使土壤生产力与承受力相适应,使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以及环境景观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以生物措施为根本措施,并结合适当的工程措施,才能达到土壤保护的目的。

土壤污染成因复杂,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城镇居民生活废弃物;农用化学物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土壤收到污染后,其原有特性将遭到破坏,农作物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并且表层受污染土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二、土壤保护的基本措施如下:

1.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

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2.合理使用农,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

3.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

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及某些农药,腐殖质能促进镉的沉淀等。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加速生物降解过程。

4.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在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剂,可将重金属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常用的抑制剂有石灰、碱性磷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等。例如,在受镉污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碱性炉灰等,可以使活性镉转化为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等难溶物,改良效果显著。因为重金属大部分为亲硫元素,所以在水田中施用绿肥、稻草等,在旱地上施用适量的硫化钠、石硫合剂等有利于重金属生成难溶的硫化物。

对于砷污染土壤,可施加Fe2(SO4)3和MgCl2等生成FeAsO4、Mg(NH4)2、AsO4等难溶物减少砷的危害。另外,可以种植抗性作物或对某些重金属元素有富集能力的低等植物,用于小面积受污染土壤的净化。如玉米抗镉能力强,马铃薯、甜菜等抗镍能力强等。有些蕨类植物对锌、镉的富集浓度可达数百甚至数千ppm,例如,在被砷污染的土壤上谷类作物无法生存,但在其上生长的苔藓砷富集量可达1250×10-6。

总之,按照“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专题讲座四、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1.展示图片和资料,直观认识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关井、压田、搬迁、封育),思考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 2.展示荒漠化防治的成果(人工造林、防风固沙屏障、压沙、“民勤县绿洲沙漠化防治与社区生态扶贫”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等) 3.总结荒漠化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jvzq<84yyy4vpsx0eqs0z~jzk1pjcx~wygt{jjn142723:7737762:d943:687mvon
1.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技术规定090415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5年“双缩减”,这是一项重大的成就,也是中国环境治理的成功范例。 1. 2004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全国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了西部生态安全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重要项目,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加快了荒漠化和沙化治理的进程。 2. 2007年,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l36>52;3=/j}rn
2.【高考地理•考法训练】专题34:我国生态脆弱区的治理措施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等,所以三者应采取的防治措施都是退耕还林、还草。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371886716<72:;29a725A;667770|mvon
3.环境与发展论文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持久性有机污染、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二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消费猛增,出现资源大量消耗、废物大量产生、资源紧缺的局面,突出表现在能源、水和一些不可更新的资源上。据来自95个国家1300多名研究人员历时4年完成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指出,全球60以上的jvzquC41yy}/jjtvqwmbq7hqo1lbp€jp1474:?3jvor
4.荒漠化治理工程范文4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分析 4.1 建立防风固沙的林带 在沙漠边缘要形成防风固沙林带。最好栽植沙生植物,比如:耐旱性较强的乔木、灌木和紫花苜蓿草等,用来缓解和防止沙丘恣意移动。针对已经沙化的土地的治理,要因地制宜,紧盯重点,解决难点。尤其是针对我国风沙活动的地域性差异,要抓好农牧交错地带的防风固沙工作,做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3599/j}rn
5.沙漠治理规划范文由于乌兰布和沙漠化现象的扩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治理方案与思路。以保护优先,科学治理为原则,严禁对沙漠过度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采取人工造林,生态补水等一些措施,来对沙化进行遏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要的治理思路如下:①防护林带建设,在乌兰布和周边建立防护带,主要以保护水土为目标,从而来减少沙化扩展的面积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58;/j}rn
6.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植树造林3、调整农、林、牧之间的比重,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避免土地生态系统失衡。 4、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避免过度砍伐树木。 一、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荒漠化的防护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保持水土平衡。解决水资jvzquC41o0~jp|fppqth0lto1c5:7<6350nuou
7.当前有关地荒漠化及防治,现在怎么对付?18881236813&&你对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看法如何?应采取什么防治措施 - 》》》[答案]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按照每年国家提供的数字来看是十分的严重的.我国960万平方公里,有27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而我国西北是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而伴随着荒漠化现象会出现各种不利的生态问题 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 措施 一、合理jvzquC41o0iiwjsi/hgo0lto1pkxu8uugvvdrls0jvsm
8.土地荒漠化治理原则和对策增长,但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在我们面临的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我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因此,对我们人类尤其是中国人民,研究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现状及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是越来越迫切的. 1土地荒漠化概念及jvzquC41yy}/dsieh{4dqv4skvg0vmmojf€me|4423>.386397878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