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工作要求和部署,省自然资源厅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村庄规划为先导,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工作,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经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对各地申报推荐的村庄规划案例比选,评选出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优秀案例,现分期分批推出,供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划编制单位、乡村集体组织等学习借鉴,提升本地村庄规划质量。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七里镇杜家墩村村庄规划
( 2020-2035 年)
一、初识杜家墩
杜家墩村位于敦煌市七里镇,地处党河之畔,背倚鸣沙山,毗邻 白马塔村,紧邻敦煌丝路遗产城,是敦煌西出主城区向阳关的门户地 带。全村主要有 10 个村民小组,总户数 865 户,户籍人口 2965 人, 常住人口 2272 人,占户籍人口70%,属于大型绿洲农业村庄。
村庄资源
隔河相望的鸣沙掠影、朴茂壮美的党河风情、沙水共生的田园聚 落、桃花绽放的林果乡里共同构成了村庄绿洲田园格局肌理。
二、问题分析
( 一) 人口分析
村民受教育程度主要为小学、初中,高中以上教育水平人口均不 在本村工作,人才短缺对村庄的改造和提升并不能起到积极有效的推 动作用。村庄林果种植户年龄结构老化,青壮年少,农村劳动力缺失, 成本较高,老龄化问题凸显。
( 二) 产业分析
产业发展以特色种植为主,林果产业是村庄致富的支柱产业。但 林果产品总体良莠不齐,精果不精,有产量而商品率低,高投入没有 高产出,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广大果农发展特色林果的积极性。二产 以农产品冷链物流业为主,经营规模小且分散,三产主要以乡村旅游 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为主,但经营水平层次较低,类型同质化严重, 难以长期吸引游客。
(三) 土地利用分析
村民在长期追逐林果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较少的通过改善林果种 植品种、升级林果种植技术与延长林果产业链条,更多是追求扩大林 果种植面积,造成园地和耕地保护矛盾突出,并对村庄居民点出现较 为突兀、强烈的“扰动”,造成村庄宅基地布局分散,带来村庄基础 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难度大、农业规模经营程度偏低等问题。
(四) 村庄景观分析
敦煌完备的沟渠灌溉体系体现了人们适应沙漠环境的丰富智慧, 形成了沟渠聚落共生的独特景观,杜家墩特色乡土聚落集田、林、宅、 渠、路五要素于一体,呈条带状组合的空间组织模式,村庄自发建设 活动较多,缺乏有效布局引导和管控,传统特色风貌和文化体现不够。
规划核心判断
(一) 村庄发展基础良好,当前主要面临发展提升与产业转型的需求;
(二) 村庄发展优势与制约并存,应依托自身发展条件遴选产业类型;
(三) 面临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应以村民利益为根本,实现统筹协调;
(四) 适度集中,突出重点,并相应提升村庄风貌与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三、规划定位
从建设敦煌生态文明艺术城市角度,规划提出杜家墩村是敦煌现 代农业的生产空间、现代城市的生态空间和现代农民的生活空间为判 断,提出理想乡居 · 新田园的规划思路和打造农业社区的“敦煌品 牌”为理念,将村庄定位为绿洲现代特色农业与城郊乡村旅游业联动 发展的生态田园村落,将度假生活方式与乡村农业景观的有机融合。
四、规划策略
( 一) 基于系统思维的规划目标设定
规划通过充分研判区域发展及村庄现状,结合村庄问题与诉求, 经过与镇政府、村委和村民代表的多轮沟通讨论,在村庄规划整体技 术路线中始终贯彻四大规划目标,村民居住有保障、基本农田有保护、 产业发展有空间、配套设施有品质。以四大目标统筹村庄规划全过程, 进行村庄布局优化与空间治理,并为实现目标制定了近远期重点项目 库。
( 二) 基于过程思维的人地关系优化
结合保护发展,划定村庄三区三线,明确管控要求,在村庄建设 用地总规模不突破、永久基本农田底线不侵占、生态用地数量不减少 及功能不降低的前提下,林果产业提质增效更多转向开展合作社模式、 升级保鲜技术、借力互联网+加强品牌宣传、拓展林果产品线,发展 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仓储等延伸产业链条方式来提升。村庄建设用地调 整方面,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化为导向,通过散户集中安置,废弃存 量建设指标挖潜、整理建设用地指标,在充分保障村民居住用地的权 利和遵循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的前提下,顺应村庄发展及农户的生 计转型需求,增加村庄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 仓储用地,考虑到项目的不确定性及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还处于调整期, 规划不仅预留了弹性指标,还一直跟进修改与调整。
(三) 基于策划思维的产业基因赋能
在总体产业思路上,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分别对一产、二产、三 产进行优化升级,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产规划,创新发展订单农业,以销定产、以质论价、以品扩市。 大力推进林果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林果产品质量,实施“三品一标” 农产品品牌战略,依托设施蔬菜园区,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反季节无公 害蔬菜建立稳定的蔬菜生产基地,扶持园区散户并重,挖掘设施产业 潜能,提高组织化程度创新蔬菜流通方式,以批发市场和大型龙头企 业为载体建设果蔬冷藏储运系统扩大净菜、小包装加工冷藏瓜菜运输 的比重。引导杜家墩特色农业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并对镇政府和村民重点关注的紫嫣桃产业做了提升规划,针对紫胭桃产业上 市时间集中,保鲜时间短等存在问题,提出开展合作社模式、升级保 鲜技术,加强品牌推广,延伸产业链条等策略,提高村民收入。
三产规划,从资源与需求整合角度出发,规划对于杜家墩村提出 旅游发展定位为农旅居相生相融的特色旅居地,农代表了特色农业是 基础,居代表了以敦煌宿集为代表的特色化、主题化,体验化的目的 地活动,旅是链接农与居,激发杜家墩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媒介,结 合杜家墩紫胭桃产业、生产生活场景与地理空间坐标,将其旅游形象 定位:大漠桃花源 ·乡居杜家墩。并重点打造“一大拳头品牌、两大 节会活动、三大主题游线、四大主题板块、四季旅游清单”的旅游产 品体系。
(四) 基于涉及思维的空间地域表达
村庄内部主要形成了“道路+水渠+绿化”的三重村庄交通绿化生 态网络。规划对此类绿洲特色空间格局进行了重点保护梳理,①重点 保护与传承由白杨树、沟渠围合划分的农田与聚落形成的绿洲生态人 文景观文化主题。②严格保护绿洲的现有规模,禁止破坏绿洲边缘天 然林、草场。③保护绿洲内自然植被、林地、农田等现状景观及生态 系统。
在村庄院落营建上,规划借鉴敦煌典型的外闭内敞窄长方形四合 院形制,在炎热的夏季,窄长的庭院布局一方面有助于促进院内空气 流动,另一方面借助两侧距离较近的厢房之间相互遮挡,减少了建筑 吸收辐射热的墙体面积,使庭院中的空气和周围的房间升温较缓慢, 从而营造了凉爽舒适的内部环境。在建筑外形、色彩上秉承敦煌、与 沙水共生,与大漠戈壁对话的建筑生态美学,尽量选用地方材料和技 术,传承敦煌建筑空间特色和基因。规划针对村庄现状风貌环境,从 街巷空间、房前屋后空间、道路空间、渠系空间以及标识标牌通过逐 条分析,形成整治要点,达到村庄风貌整治效果,并最终形成杜家墩 村建筑风貌引导一张图,持续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村庄建设特色化、 地域化、协调化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创新及规划特色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实用性村庄规划是推动城乡关系演化和乡村发展 的重要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发展的空间权利和潜力。村庄规划要 关注系统思维、过程思维、策划思维与设计思维,以此构建符合乡村特征 的实用、精准和科学的规划思维逻辑。通过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配置和 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 化地域空间格局,协调乡村人地关系的演化进程,在推动乡村人、地、产 可持续转型的基础上,推动乡村空间治理,激发乡村活力。
往期 · 推荐
王广华: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在2023年“世界地球日”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