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建阳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张丽萍
挖渠引水弄湿鞋
每周一次的沙水游戏,孩子们都非常期待。一天,在《挖渠引水》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挖沙坑,有的往渠边铲沙,很快就出现了一条“水渠”。只听小雨大叫:“你把沙子弄到我鞋子上了。” 小希也喊道:“老师,我鞋子湿掉了。”原来是小希在引水的时候把俊彦的小白鞋溅湿了。
看着孩子们雪白的鞋子此刻湿的湿、脏的脏,生活老师在一旁不停地说:“水不要弄到鞋子上”“注意脚下的沙坑。”快乐的《挖渠引水》活动因鞋子湿了、脏了以及保育老师不断的提醒而中断。
分析与思考:
《纲要》中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为了幼儿能够与环境积极互动,体验游戏的快乐,游戏前做好防护措施很重要。在沙水游戏中,为幼儿备好雨鞋、防水裤,让幼儿尽情地投入游戏,不受鞋子脏了、湿了的影响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看看孩子们给雨鞋安家的故事。
我们需要有雨鞋
沙水游戏时发生了什么事?
回顾游戏,发现问题
玮彤
我不小心踩到挖好的沙坑里,沙子全跑到鞋子里。
我看到小朋友装水的时候没有拿好桶,水流到鞋子上。
子萌
恩熙
小雨整理鞋子卫生时把鞋子用力甩。
博瑞铲沙太用力,沙子都甩到阳阳鞋子上了
妙涵
分析与思考:
幼儿在沙水游戏后整理鞋子卫生时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会把袜子脱下来清理花费较多时间;有的鞋子被水溅湿了,没办法穿;有的沙子在鞋尖里很难清理。教师如何让幼儿意识到是防护措施没做好,并将其提升为教育契机呢?于是我们开始集体大讨论。
集体讨论
沙水游戏时穿什么鞋合适?
老师
沙水游戏时鞋子会湿还会进沙子,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穿拖鞋和凉鞋,不怕水,沙子跑进去用水冲一下就可以。
恩熙
可以穿皮鞋,脏了用布擦一下。
玮彤
雨鞋很好,下雨天穿雨鞋上学,袜子都不会湿。
仁杰
雨鞋上面很高,踩到沙坑都不怕。
思琪
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决定用投票的形式确定穿什么鞋最合适。他们开始绘制投票栏,分发贴纸,以投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投票结果:拖鞋3票、凉鞋2票、皮鞋8票,雨鞋17票
分析与思考: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课程资源,赋予生活教育价值,使教育资源更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鞋子是幼儿必需的生活用品,他们对常见鞋子的种类、材质、功能及与季节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认知,投票中,幼儿能够按照鞋子的功能做出自己的选择,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无处安放的雨鞋
第二次的沙水游戏,幼儿准备穿上自带的雨鞋。“快点,快点!”“你别推我呀!”只见幼儿都迫不及待地钻进柜子去拿雨鞋。 换完鞋子,大家对取雨鞋发表了看法。
彬彬
取鞋的时候人好多呀,我被挤得差点摔倒。
我雨鞋太高了,卡在柜子里都拉不动。
雨轩
妙涵
书包柜里放雨鞋、水壶太满了,学习篮都快放不进去啦!
我们发现雨鞋取放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1.不安全:取鞋太拥挤,容易碰撞到柜子。
2.不卫生:鞋子和水壶、学习篮放一起。
3.不易拿:柜子小,存放物品多,取放不方便。
分析与思考:
《指南》中提出:教师应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供幼儿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由于班级空间有限,柜、架都投放到各区域使用,没有空闲柜架可供幼儿存放雨鞋。 当幼儿发现雨鞋存放处给大家带来不便时,老师顺着孩子的需要,开启了 “雨鞋找家”的行动。
收纳雨鞋有妙招
老师
哪些用具可以收纳雨鞋?
我家鞋子放鞋柜,很方便。
妙涵
小雨
用大纸箱装。
雨鞋用袋子装起来把它挂在钩子上。
玮彤
恩熙
建构区的大方篮可以用来装雨鞋。
幼儿通过讨论与交流,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讨论结果。
我们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分析收纳用具的优缺点
活动到这里,孩子们并没有找到满意的收纳工具,活动停滞了。
分析与思考:
幼儿想用生活中的一些用具来收纳雨鞋,可见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较强的观察力。
经过验证,这些用具存在使用缺点,幼儿又能将目光转向新的的材料,此时教师应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答案,并设法验证;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
自制雨鞋收纳架
一次表演游戏后的整理活动,云朵兴奋地跑来说:“老师,手偶下面这段很像雨鞋筒,我们可以做这样圆圆的柱子把雨鞋套在上面。”其他幼儿纷纷围过来都说是个好主意,于是我们决定自制收纳架。
设计雨鞋收纳架效果图
晨晨
我们要在纸上先画出收纳架的样子。
嗯,就像建构游戏,先画设计图
彬彬
正当大家都觉得满意的时候,杭杭表示:每个人有两只鞋子,可以在底板上设计成两排桩子,这样会节省空间。
分析与思考:
第一次设计图纸,幼儿缺乏对鞋子“数”的思考,经提醒后发现双排设计在“量”上有变化,就有了第二版设计图。
图纸修改的过程中幼儿对桩子的排序展开探讨,不仅能够感知和理解事物“量”与“数”的特征,在交流、合作上的能力也逐步提升。
确定了收纳架设计图,我们便在幼儿园寻找可以制作雨鞋收纳架的材料。
挑选制作雨鞋收纳架的材料和工具
幼儿分小组在幼儿园里找到竹竿、木棍、pvc管和板块等材料。
哪种材料适合做收纳架呢?我们来听听木工师傅是怎么挑选的。
老师
材料找到了,制作收纳架要用到什么工具呢?
要用尺子。
恩熙
要用锯子。
玮彤
要用钉子和锤子。
仁杰
本学期有开设木工坊课程,幼儿对木工使用的工具有初步的了解。
我和木工师傅一起做收纳架
我们将做好的雨鞋收纳架抬到沙水区,放在长凳下面。
分析与思考:
幼儿在寻找材料时,发现有一些废弃的材料,在看、摸、玩中发现这些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教师要满足幼儿探究兴趣,支持他们探究物体和材料的特性和相互关系,适时提供工具,支持幼儿使用工具进行探究活动,鼓励幼儿进行观察、测量和操作活动。
雨鞋收纳我能行
我们的问题
俊彦
拿雨鞋的时候大家都挤在一起。
我刚才在第一个架子上没找到雨靴,在另一个收纳架上找到了。
子彤
雨轩
我发现个子高的拿雨鞋会从矮的小朋友的头上拿过。
我拿到两只鞋都是同一个脚。
子萌
经过讨论后,我们将大家的问题整理并记录下来。
一起解决问题
看,有序排队一点也不拥挤
子烨站在队伍后面提了个点子:“我们都在鞋架前面排队,鞋架的后面也可以排队,两边一起会更快!” 大家欣然采取了子烨的好点子,果然,每个人都能有序又快速地拿到了雨鞋。
分析与思考:
对幼儿来说,体验是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感知、亲身经历。在解决“人多太挤”这个问题时,幼儿能将“有序排队”的经历迁移到取鞋中来,是幼儿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累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应通过环境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的社会规则与规则意识。
方法可行吗?一起来试试!为什么宇桐和子暄又拿到不成对的雨靴?
老师
她们从哪儿拿的雨鞋?
我是从雨靴的队伍中间拿的。
晨晨
老师,我发现了,从中间拿会弄乱的,因为中间这些鞋子都是一样的颜色。
程子
我觉得应该从收纳架的第一双鞋开始拿。
海涵
我们在桩子上画记号,按记号放好自己的雨鞋。对,雨鞋也可以做记号,看记号取鞋就不会错。
恩熙
分析与思考:
幼儿能运用标识对应、颜色分类、大小排列等知识将雨鞋收纳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在鞋子摆放不成双这个问题上,幼儿根据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鞋子按照颜色分类摆放时,出现拿到的鞋是同一个只时,幼儿能根据已有经验,判断方法的可行性,不断进行调试与改进,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活动中有效整合了分类与排列、对应等数学知识,让幼儿体会到按规律排列的物体整齐又美观。
对照标识,有序取放
活动特点及价值所在:
积极探索,自主探究。幼儿自己设计图纸,寻找制作材料,在木工师傅的帮助下,经过量、锯、钉等操作完成收纳架制作。通过解决雨鞋收纳问题,一步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充分挖掘资源,提供适宜的课程支持,鼓励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培养不怕困难、耐心坚持的品质。
为了找收纳雨鞋的用具和改进收纳架设计,一遍遍调整、改进,失败也不曾放弃,能迁移生活中的经验,积极寻找对策,始终饱含热情地持续开展探究。
活动中幼儿协同配合,共同设计制作收纳架;能友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见解,同伴交往能力逐步增强。放手让幼儿探究,适时回应。
教师更多的是细心的关注者,在必要时给予帮助与支持。当幼儿在实操中需要成年人的帮助时,伸出援手;当幼儿产生新构想却无法实施时,予以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