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局势逐渐明朗之后,联军地面兵力在科威特和沙特边界不断进行演练,时不时越境对伊军进行打击,给伊军造成了一种联军要从正南面发动进攻的假象,从而将伊军主力吸引到了这一方向。伊军设置3道防线进行应对,第1道防线人数众多,19个师主要部署伊拉克同科威特和沙特的边界地带;第2道防线在第1道防线后55公里处,部署约15个师;第3道防线部署在巴士拉以南地区,包括5个共和国卫队师在内的7个师负责守卫。从部署上来看,伊军似乎已经做好了在这些防线跟联军决一死战的准备。联军则将美第7军悄悄调到了伊军防守薄弱的西侧,决定借助GPS穿过茫茫大沙漠直接进攻伊军第3道防线。
2月24日凌晨4时,联军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下达进攻命令,美军陆战1师、陆战2师组成的东路军和西路军中的法国第6轻型装甲师、美第82空降师率先对伊军防线展开进攻,第101空降师和第24机械化步兵师也分别于早上7时及下午15时发动进攻。
在诸多地面战斗中,其中以"东73之战"最为出名。2月25日晚23时,伊拉克宣布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施瓦茨科普夫得到消息后给第7军军长发命令,让他们尽快吃掉共和国卫队以免留下后患。
M1A1夜视仪可率先发现伊军坦克
"鬼怪"连在"老鹰"连北侧8公里向前推进,但是由于沙尘暴的影响双方暂时失去联系。"老鹰"连派出布雷德利战车前去寻找"鬼怪"连,结果派出去的战车突然与13辆T-72坦克遭遇,其中距离最近的1辆T-72坦克不足10米。这辆伊拉克T-72坦克就藏在车前方不远的沙坑里,布雷德利战车的乘员惊呆了,赶紧转动25毫米机炮对T-72开火。T-72坦克反应过来后也直接爬出了沙坑,准备调转炮塔对布雷德利战车进行开火。一般来讲,装甲车对坦克几乎没有丝毫胜算,但伊军T-72坦克反应速度实在是太慢了,5辆T-72坦克在几分钟内反而被布雷德利战车发射的陶式反坦克导弹摧毁。之后"钢铁"连、"鬼怪"连和"杀手"连也纷纷加入战斗,消灭了剩余的伊军坦克。
被摧毁的伊军坦克
"老鹰"连9辆坦克在23分钟内消灭了31辆T-72坦克,打垮了1个伊军坦克营。"鬼怪"连也不甘落后,下午4时30分左右"鬼怪"连的1个排驶过一片烟雾之后遇到伊军1个连,不到10分钟时间伊军4辆T-72坦克和9辆BMP装甲车就被摧毁。
相关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22时左右,6个小时的激战美军第2装甲骑兵团共摧毁伊军坦克约215辆、装甲车225辆、汽车125余辆、火炮12门,塔瓦卡纳师1.4万人有大约1万人战死或逃跑,其余约4000人成为了美军的俘虏。
东73之战是在伊拉克宣布接受无条件撤出科威特的要求之后爆发的,此时沙漠里面正好在刮沙尘暴,美军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一路狂飙。伊军则由于侦察体系被摧毁,没能及时发现来袭的美军,因此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M1A1坦克借助夜视仪可发现2000米外的T-72坦克,而T-72坦克则无法及时发现M1A1。而且M1A1的火控系统可在行进中准确锁定目标进行打击,但T-72坦克采用的则是挖个沙坑露个炮塔的打法,坦克本来就是用于机动作战的,伊军这么做让自己的坦克成了美军的靶子。到了晚上美军夜战优势更加明显,伊军被打得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被摧毁的伊军坦克
"沙漠军刀"行动只进行了大约100个小时,联军开战前通过战略忽悠让伊军误以为联军会将进攻重点放在科威特。但实际上联军的重点是要寻找机会歼灭伊拉克引以为傲的共和国卫队,只有歼灭伊军精锐部队才能最大限度保障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共和国卫队做梦都想不到美军会顶着沙尘暴,冒着在大沙漠中迷路的风险从西边一路杀来,根本无法组织有效防御。M1A1坦克和GPS卫星导航系统一战成名,卫星定位系统也由此成为了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