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挡住大沙漠,中国西北这个城市立大功地球知识局

制图 | 哈 校对 | 朝乾 编辑 |哈

13%,这是沙漠在中国陆地国土的面积占比,其中最大的一块,毫无疑问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但是他远离中国的人口核心区,大部分人感知不多。但是第二大沙漠就不同了,他就是紧贴着黄河的“阿拉善沙漠群”。

它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区,由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组成,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它横亘在宁夏中卫市的北方,直接抵住了黄河的腰部,仿佛随时可以南下黄河及包兰铁路。这并非危言耸听,情况相似的中亚阿姆河、非洲尼日尔河,都曾因严重的沙漠化而断流。

紧邻中卫市的腾格里沙漠

很适合作为治沙防沙的先行站

(图:图虫创意)▼

前不久,我们走访了中卫,这里正是中国阻击沙漠化的最前线。尤其是沙坡头一带,包兰铁路紧挨着黄河,而黄河身后,就是庞大的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包兰铁路、338国道、黄河同框▼

每当遭遇极端天气,沙尘暴会夹杂着雷暴滚滚而来,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措施,沙漠将以每年4~5米的速度南下东进,不光是中卫,整个宁夏都将面临巨大的沙漠化威胁。

沙尘频繁来袭的季节

北方很多的地方都是黄黄灰灰的▼

为了更真实地感受沙漠带来的威胁,我们一头扎进了沙尘暴当中。

沙,全是沙,天上、地上、嘴里、头发缝里都是细沙,没办法睁开眼睛,这里是真实的《沙丘》宇宙。

大风卷着黄沙扑面而来无孔不入

置身于此,真是束手无策▼

我们明明是站着不动的,却像踏入了一条穿梭通道——地面上和空气中的沙粒像水一样快速流动了起来,让我们产生了快速移动的穿越感,仿佛《星际穿越》中男主穿越虫洞,回到黄沙世界一样。

这些沙子被大风卷起之后不仅会影响中卫市,还会变成沙尘暴的沙源,威胁我国北方的其他区域。

但现在,距离沙漠咫尺之遥的包兰铁路依旧安然无恙,卫宁平原的绿色反而越来越多了。

沙漠要修路,防沙治沙要先行

(图:图虫创意)▼

在这条关键战线上,中国其实正在逆转沙漠化,而这背后,是中卫和中卫人数十年来的坚持不懈。

正所谓城如其名,中卫市是全国唯一还有明代军事建制 “卫” 这个后缀的地级市,这里曾是戍卫边疆的重镇,如今是抵御沙漠的前沿。无论哪一种,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沙漠上的城市”也饱受了沙漠的困扰

(中卫市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规划布局)▼

何况我们的对手还相当强大,阿拉善沙漠是真正的流动沙漠,年降水不足200毫米,蒸发量却有2000毫米,你没法指望把真正的沙漠全部变绿,只能阻止它南下。

流动沙漠的沙不同于咱们常见的沙土,它非常细,非常轻。在大风天气下,地面上的沙像水一样流动,并形成典型的流动沙丘。

类似于洪水来袭时带来的压迫感▼

中卫要打赢这场沙漠攻防战,必须拿出一套长期有效的组合拳。

首先,就是在战术层面上如何“阻止沙丘流动”。

当你来到沙漠边缘,会发现一大片草方格铺在沙漠中。把稻草扎进沙地中,做成一道道高出地面30CM左右的拦沙槛,这些拦沙槛再构成一个个草方格,能有效减少地表流沙。

环环相扣的草方格是防治流沙的一道墙▼

完成了基本的工程固沙,还需要“生物固沙”,也就是“种树”。

鉴于沙漠极低的环境承载力,直接种杨柳松柏这些乔木反而会耗尽水源,一般先种梭梭树、柠条、花棒这些生命力顽强的灌木,它们在草方格、人工滴灌的加持下,可以在沙地上长期存活,并逐渐把流动沙丘变为固定沙地,环境改善了,就可以种一些耐旱乔木。

生命力顽强,需水量小的植物

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达到治沙防沙的目的▼

借用生物来改造沙漠,意味着人类工程要参考“植物的时间尺度”,显而易见,这是一场延续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超持久战,光靠一时的投入和热血,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让治沙在当地形成正向的经济循环,就至关重要。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光是“纯公益行为”,更需要“生态经济产业”,“治沙-产业-民生”这个循环能转起来,防沙治沙就能一直搞下去。

要建成这样一条防沙固沙、经济收益两不误的“经济绿带”,光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而这正是中国绿化基金会和大众中国发起的“绿带行动”公益林项目的初衷,这是一个长达十年的计划,既要修复生态,也提升当地民众的福祉,从21年到现在的五年,已累计种植超430万株适生乔灌木,修复生态退化土地面积两千多万平方米。

“绿带行动”公益林▼

今年,在“绿带行动”的推动下,宁夏各地又多了6000亩乔灌木,在中宁又多了两千多亩的枸杞林,作为中宁本土的植物,它们非常适应这里的环境,即使种在贫瘠的沙地上,也能收获高质高产的枸杞。

在到达中卫市的第二天,我们走访了中宁县的“绿带行动”枸杞种植地,当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田师傅、贺大姐们正在对枸杞的幼苗进行固定捆绑。

田师傅告诉我们:“在我们没有种植这一块地的时候,像昨天那种大风环境就会非常糟糕。”

贺大姐也在一旁搭话:“这个枸杞可以抑制一部分风沙,现在这个风沙也比较少了,风是有,但是沙子没那么多沙。”

贺大姐就住在附近的五口渠村,今年刚好50,她感慨着这片枸杞林带来的各种变化:

“这一片枸杞树这么绿长在这山上,一个秃光光的山就长绿了,站在上面看,哎呀,好绿一片,好高兴啊好欣慰!”

这片枸杞地不光有明显的生态效益,还能给当地农民带来长期的经济收入。

田师傅非常欣慰地说:“在苗木的前期投入上,我几乎就不出钱,这是对我激励最大的一个。”

在贫瘠荒芜的土地上“开出增加就业和收入的花”▼

贺大姐也打开了话匣子:“这个枸杞园就是天天有活,工资稳定,比以前也相对高一些。不光是我们个别人,几乎都可以带动,亲戚啊朋友啊邻居啊,都可以来这地里干活,增加家里收入。”

孔大叔今年57岁,同样是五口渠村的村民:“我们这个年纪,还能有这么不错的工作,真的很不错了!”

有产业才有就业,光是这片枸杞地一年下来就能创造6.6万个工作日。

当地采摘的枸杞鲜果经过快速处理之后,就会被运到“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这是全中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枸杞交易市场,继而销往全国。有些枸杞则直接在当地工厂做深加工,进一步提高附加值,治沙作物实际上已经成为这里的一大经济支柱。

枸杞产品的种类已经非常丰富多样了▼

除了加入中卫这场沙漠攻防战,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绿化基金会和大众中国通过科学锁边、系统布防,在“三北”工程的其他战区的项目地也实现了有效的生态逆转和经济共生。

2021年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移民新区打造了长约26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阻挡荒漠化侵袭。

2022 年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共种植约85万棵青海云杉等适生树种,将荒山改造成绿林。

2023 年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风沙策源地进行荒漠化防治,守护了周边耕地及境内的黑河流域。

2021-2025,“绿带行动”多个造林点对比▼

2024 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种植85万棵梭梭和沙枣,为400万平方米零星沙地锁边,守护黄河“几字弯”的生态安全。

在接下来的五年,以及更久远的未来,他们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走更远的路,治更多的沙,助更多的人▼

在我们告别中卫前,治沙专家唐老师跟我们说:“保护我们的耕地,保护我们的基础设施,保护我们的家乡,保护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如何保护黄河,如何治理沙漠,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这条路植根于中国人的性格深处,那便是面对乡土的热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面对漫长时间的泰然与坚韧。

THE END
0.西北的种树人种树项目地 在荒漠化地区,流动沙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大,刮大风时从沙丘上吹起来的沙尘是最多的,也是飘散最远的。 今年春种,民勤依旧采用草方格沙障+种梭梭的方式,来固定沙丘,降低流动性,减少带到空气中的沙尘。 刚开工的时候,刮风降温带来了难得的降雪。春季降雪在沙漠里比较少见,对荒漠土壤墒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jvzq<84yyy4junsnkp4dp8xha8<3D=8G:;91C=H66::C4KK3GG772=KE6a81;h:F2GJCDM;:30nuou
1.你可以在腾格里沙漠种树,请加入“百万棵树计划”据介绍,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流动沙丘比例高达66%,据称是扩张最快的沙漠。其主要原因,除了干旱和风,就是人们滥伐树木、过度放牧破坏草原,令土地失去植物覆盖。 相关数据显示,一直以来,中国就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一秒钟,就有78平方米的土地被荒漠化侵蚀。每年春天,位于腾格里沙漠东缘的阿拉善左jvzq<84yyy4dl{gcrr4dlw3ep1v04<77454ivvq
2.支付宝树苗攻略,支付宝果树红包树接啥果子帝一应用蚂蚁森林证书,是当您的蚂蚁森林能量搜集到可以种植树时,可以在蚂蚁森林页面-右上角种树页面申请种植真树,申请后会有公益机构认领这棵树苗,帮助您在现实中种下这棵树,同时由系统给您颁发一张唯一证书,证明您的种树成果。颁发的证书,您可以在种树页面进入【我的森林地图】页面的左上角查看。 jvzq<84yyy4ek‚ncrr4dqv4fqe5yk}tpi1:7897:0jznn
3.我,19岁跑到沙漠种树,几个月就赚了28万在沙漠里种植,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影响树苗成活率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说,风对植物成活率影响就很大。沙漠里,每到春天种植的季节,风刮得特别厉害,我们就得想尽一切办法挡住风沙,尽量使它少流动。要不然,一场大风一过,种下去的树苗一眨眼工夫就不见了。 刚开始,由于经验不丰富,这种情况没少出现,导致树苗成活率极低。 还有沙漠里的水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33872136:9<=:989`39>95:>88<3ujvsm
4.种树题目答案解析,种树题目答案解析1在一圆形的花坛周围种树,已知花坛的周长为50米,如果每隔5米种一棵树的话,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 A.9 B.10 C.11 D.12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单选题] 《种树郭橐驼传》中,与“长人者好烦其令”构成对比的种树方法是( ) A.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B.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C.其莳也jvzquC41yy}/3;ykmw4dqv4vkm{0ux2'G9+B9.=F'G<&C9*;30nuou
5.“不毛之地”变“塞上绿洲”后,种林防沙让他们收获第一桶金起初,参与南沙梁生态治理的种林人面对的是干涸缺水、寸草不生的流动沙丘。为了让树木在沙漠扎根,李岩在内的基层林草人经过种植“先锋树种”、撒草籽等前期诸多工程,才最终将沙丘固定,种植下一棵棵樟子松,有了这百万亩樟子松造林的葱茏。 “不同的沙地类型有不同的治理措施,比如在流动沙地种树最首要做的一点就是固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1375d::55;9=/j}rn
6.荒漠上种树社会新闻早几年种植的梭梭林里已经出现兔子、野鸡、鹅喉羚、狐狸、老鹰等野生动物,生态链逐渐恢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图为甘肃省民勤县昌宁镇四方墩滩上,来自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珠海苏州南京的志愿者们来到民勤种梭梭,治理荒漠化。他们经过一个沙丘时兴奋地跳起来欢呼。jvzquC41yy}/fƒ|yy0ipo8}kpyko1|mgjwoykw|gp1814:551v814:5538e32;7;786/j}r
7.57年接力种好“治沙树”昔日黄河故道今变沃土良田新浪山东上世纪末,这里还是一个沙丘遍布、茅草丛生的穷沙窝,全村1100人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治穷先治沙,治沙必造林。”从1979年开始,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田洪勋带领村民开始平沙丘、填沙坑,通过种植刺槐、杨树、法桐固定住流动沙丘。“六个大沙丘占了全村三分之一的地,最后我们消灭了5个大沙丘。”田银生说。如今在田马园jvzq<84uf0yjpj3eqo4dp8kkpctdg872433196791fkucrq/kmwdk‚m9;99;9>0ujznn
8.生态大漠绿色长城——鄂尔多斯在毛乌素沙地绿色年复一年的综合治理,乌审召有效地锁住了一道道“沙漠黄龙”,“向沙漠要草、要水、要料、要树”的“四要”誓言渐渐变成现实。据统计,当时17万亩流动沙丘被封固,有近6万亩寸草不长的荒漠变成了林草葱郁的草牧场。 历史将这一刻定格。为了生存全民治沙,乌审召是鄂尔多斯市的一个缩影。 jvzquC41kpkxu7soipkxu7hqo0io1|~uvgs0497213602B4234?:4A520u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