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汉斯·季默宏大的配乐,一个黄沙漫天、酷热难当的世界出现在金牌摄影师罗杰·狄金斯的镜头中,这里是厄拉科斯星球,又被称作沙丘——科幻巨著《沙丘》的故事发生地。
画面上,赞达亚饰演的女战士契妮率领她的族人向敌人发起冲锋,掀开了这个科幻史诗的序幕。
作者、编辑:Changer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这并不是《沙丘》第一次被搬上银幕,早在1984年,大卫·林奇就曾试图改编这本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小说,正如后来人们所知道的那样,1984版《沙丘》在票房和口碑上双双遭遇滑铁卢,以至于林奇本人将其称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失败。
而执导新版《沙丘》的,是被中国粉丝尊称为“维神”的丹尼斯·维伦纽瓦,在成为《沙丘》的导演之前,维伦纽瓦最为国内观众所熟知的作品是《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他凭借这两部片子,坐稳了好莱坞一流导演的位置,也成为了许多科幻迷心中的神。
影迷在谈论维伦纽瓦是否配得上这个“神位”时,似乎总免不了拿他跟诺兰来比较,乍一看两人确实有些相似,比如都凭借科幻片蜚声世界,又比如都是大银幕的忠实拥趸。
维伦纽瓦对谈诺兰
但若从影片风格来分析,两者实在是大相径庭,诺兰的电影以“烧脑”著称,这种烧脑体现在他惯用的快节奏、非线性叙事和众多复杂的概念设定上。
观看一部诺兰的电影,意味着你需要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接收成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还会被打乱成碎片。
维伦纽瓦恰恰走在诺兰的反面,明明是主流商业片,他的影片节奏却出奇的慢,人物、故事线和世界观也简约得像张白纸,也难怪他的片子总能招来怒斥:半个小时就能讲完的故事,非要拖成又臭又长的两个多小时。
可想而知,如果观众抱着观看又一部《盗梦空间》,甚至又一部《复仇者联盟4》的想法走进影院,那么结果将是灾难性的,《沙丘》既不会让你感觉烧脑,更不会让你觉得爽,相反,它虽然声势浩大,内在却平淡得惊人。
但这并不表明《沙丘》是一部烂片,如果光以信息量多少来论英雄,却忽略视听上的塑造,未免太过无视影像的力量。对于维导而言,呈现在银幕上的沙漠世界便是《沙丘》最重要的“故事”。
保罗·厄崔迪来到厄拉科斯星球后第一次随父亲巡查香料开采场,便遭遇了传说中的沙虫,为了救援采集工人,保罗陷身沙漠之中,不料又被幻象缠身。
在幻象中,有人向他低语,称他为天选之人——厄拉科斯的救世主,而此时沙虫已经逼近。
千钧一发之际,亲兵将其唤醒,保罗逃回飞机,眼看着占据了一整个银幕的庞大沙虫将香料车吞噬,人类的智慧结晶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不堪一击。
此刻无须多言,只凭画面上所发生的一切,沙漠的危险、命运的无常、保罗的宿命之神秘就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保罗初遇沙虫
在维伦纽瓦的作品中,影片总是被赋予缓慢悠长的节奏,让观众有余力咀嚼银幕上每一个角落的光影,他的影像往往用来传达直观的感受,以这样的方式牢牢掌握观众的眼球、呼吸与心跳,使其与影片保持同样的律动。
一旦适应了维伦纽瓦的风格,便能跟随他的镜头感受《焦土之城》里令人窒息的战火、《边境杀手》中死神来临前的暮光、《降临》如诗般的时空迷局、《银翼杀手2049》迷蒙的未来荒土。
当然,还包括《沙丘》中神秘又危险的厄拉科斯沙漠。
《边境杀手》剧照
诚然,这一部《沙丘》为了铺垫人物和世界观花费了大量精力,也缺失了维导其他作品中常有的神性时刻,单片质量难称得上臻品。
但能够看着甜茶饰演的保罗·厄崔迪奔跑在广袤的沙丘世界中,与巨大的沙虫和未知的命运进行搏斗,依然是2021年大银幕上发生过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正如维导所说,这是一封献给银幕的情书。
况且,这还仅仅是这篇史诗的序章。
首战算是告捷,接下来的问题是,《沙丘》到底能不能在新时代取得类似《指环王》的地位?我期待着维伦纽瓦在续作中给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