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年林木良种目录汇总建园乔木幼树壮苗嫁接苗

《四川省2023年林木良种目录》包含良种品种名称、树种、良种类别、有效期、品种特性、适宜种植范围等内容,涉及树种42个,涵盖有效期内林木良种126个(审定83个,认定38个,引种备案5个),其中核桃、油茶、油橄榄等经济林良种77个,杉木、香椿、桢楠等用材林(防护林)良种33个,蜡梅、鸡爪槭、木芙蓉等观赏植物良种11个,雷竹、佯黄竹、梁山慈竹等竹类良种5个。目录发布,将有力指导各地科学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林木良种,更好引导选育单位围绕“天府森林粮库”和乡土珍贵树种开展良种选育,有效助推我省林草高质量发展。

树种:“硕星”核桃

品种特性:坚果三径大小3.87cm,单果重17.30g,大果型,壳厚度为1.38mm,仁重9.40g,出仁率54.0%。种仁含粗脂肪69.53%,粗蛋白质12.16%。种仁饱满,颜色浅黄,取仁容易,稍涩

栽培技术要点:春、秋季栽植。栽植穴80×80×60cm,施足基肥,灌足定根水。密植栽培或田边等四旁栽植,亩栽15~30株。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并于春、夏、秋定期施肥。落叶后进行整形修剪

种植范围:适宜于四川、重庆等丘陵及秦巴山区栽植。最佳种植地区为土质疏松,光照充足,海拔1200m 左右地区

树种:“夏早”核桃

品种特性:坚果三径大小3.34cm,单果重11.82g,中等果型,壳厚度为1.10mm,仁重6.14g,出仁率51.9%。种仁含粗脂肪73.65%,粗蛋白质10.27%。种仁饱满,颜色浅黄,取仁容易,具香味、涩轻。该品种具早熟特性,比一般核桃提前一个月左右成熟。具有一定的耐旱、耐瘠薄和抗病虫害能力

栽培技术要点:春、秋季栽植。栽植穴80×80×60cm,施足基肥,灌足定根水。密植栽培或田边等四旁栽植,亩栽12~15株。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并于春、夏、秋定期施肥。落叶后进行整形修剪

种植范围:适宜于四川丘陵地区及秦巴山区海拔1000m以下地区林粮间作及房前屋后四旁种植

树种:“盐源早”核桃

品种特性:奇数羽状复叶,复叶长47.5cm,小叶数3~9片,多数7片,顶小叶较宽大,长20.5cm,宽12. 1cm。坚果中等偏大,坚果三径平均3.77cm,圆形,单果重17.3g, 缝合线较平。壳厚1.2mm,出仁率55.0%,取仁容易,可取整仁。核仁较充实,饱满,仁色黄白色,口感香。粗脂肪含量68.39 %,粗蛋白含量20.75 %

。丰产稳产性好,3年生嫁接植株每平方米冠影面积产鲜果129.9 ~ 231.5g。12年生高接植株每平方米冠影面积产鲜果最高可达1647g。果实8月上旬自然成熟,早熟型核桃特征显著。 适应性较强,较耐干旱。对白粉病、黑斑病有一定抗性

栽培技术要点:密植园栽培适宜株行距5×6m,前5年还可果粮间作。树形为2~3层疏层形。大穴(80×80×60cm)整地,重施基肥50kg/穴(厩肥加复合肥)。栽植时“三填两踩一提苗”,分层踩踏紧实,足量定根水(缺水地区,还可覆盖薄膜,只需一次足量定根水便可成活,雨水季节揭膜)。定植当年6~7月追施速效肥1~2次,10月断雨水前扩盘、深翻、施肥垒窝。结果树年施肥3~4次,分别是10月底前结合扩盘、深翻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加入适量氮磷钾复合颗粒化肥,生长期施追肥2~3次,以速效氮磷钾肥为主。树高1.2m以上可开展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高接换种的管理在于嫁接时间1~3月份,春季砧木萌动后,至少对砧木进行4次抹芽工序,穗枝出芽至18 ~22cm,只保留枝芽基部1~2片叶子,其余叶子剪除,新芽至28~32cm时,摘掉穗枝芽尖端,穗枝抽出20~30cm时,开始分次除去捆膜层

种植范围:适宜在川西南山地海拔1300~2400m土层深厚的核桃种植区域栽培

树种:“川早1号”核桃

品种特性:该品种以云新7926为母本,夏早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杂种F1中选出。树势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数5~9片。雌先型,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果实成熟期9月。坚果中等大小,三径平均3.70cm,坚果重12.0g,壳厚0.90mm,易取整仁,坚果出仁率51.6%,核仁饱满,黄白色,口感香,粗脂肪含量72.1%,粗蛋白含量16.8%。该品种早实特性明显,丰产性好,适应性较强,对炭疽病、黑斑病具一定抗性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适宜株行距5m×6m,密植园4m×5m,前期可间作。大穴整地(80cm×80cm×60cm),重施基肥(100~200kg/穴)。栽植时间12月至2月上旬,栽植时分层踏踩紧实,浇足定根水,覆膜或植物材料。定植当年适时浇水,2年后整形促果,栽培中及时防控病虫害

种植范围:四川平原丘陵区、盆周低山区海拔1200m以下;汉源、石棉县海拔1800m以下,土壤疏松肥沃,土壤pH 6.0~7.5的核桃适生区

树种:“川早2号”核桃

品种特性:人工杂交早实品种,树势中庸偏强。坚果卵圆形,平均单果重12.1g,壳厚0.8mm,内隔壁退化,核仁较充实、饱满,白色,味香,出仁率61%。粗脂肪含量49.1%、粗蛋白含量19.1%。丰产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适宜株行距6m×6m ,栽植穴规格为80cm×80cm×60cm,重施基肥30kg~50kg/穴。栽后加强水肥管理和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以炭疽病、黑腐病、刺蛾蛹及天牛为主

种植范围:适宜在四川省内平原丘陵区、盆周低山区海拔1300m以下;汉源、石棉县海拔1800m以下的核桃适生区种植

树种:“青川1号”核桃

品种特性:树势旺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数5~13片,多为9片。3月下旬展叶,雌花期4月上旬,雄花期4月中旬,果实8月下旬成熟。坚果外形美观,缝合线紧密,平均单果重14.9g。壳厚1.03mm,内隔膜退化,易取整仁。出仁率62.63%,仁饱满、浅黄色,粗脂肪含量71.38%,粗蛋白质含量17.38%,风味香甜,无涩味。早熟,抗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嫁接繁殖,春秋栽植。不宜矮化密植,按6m×5m或6m×7m的株行距栽植建园,前3年生长抚育期可间作矮杆作物。加强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种植范围:川北山地海拔500~1500m土层深厚的核桃适宜栽培区

树种:“清香”核桃

品种特性:树体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幼树时生长较旺,结果后树势稳定。嫁接苗定植后2~3年即可挂果,7~8年进入盛果期,属中晚实核桃类型,于每年8月中下旬至9月初成熟。结实大小年不明显,稳产性好。坚果近圆锥形,壳皮光滑淡褐色,外形美观,果较大,平均单果重质量16.39g。种仁饱满,内褶壁退化,取仁容易,出仁率52%~53%。种仁含蛋白质16.9%,粗脂肪61.4%,仁色浅黄,味道香酥

栽培技术要点:嫁接繁殖。选择阴坡或者半阴坡,土壤水肥条件较好为宜。栽植株行距为4m×5m,栽植穴规格80cm×80cm×60cm,并施入有机肥,肥与土混合后填入坑内,并分层踩实。注意授粉树与清香核桃结实树的比例,花粉释放期与清香核桃雌花相遇。树形整形修剪根据分枝情况采用主干分层形或自由纺锤形。土肥水管理与一般核桃园经营管理措施相同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西南缘与盆地中部低山丘陵核桃适宜栽培区及凉山州安宁河谷海拔2000m以下的核桃适宜栽培区

树种:“绿玥”核桃

品种特性:树势强健,树姿开张,树冠半圆形,雄先型,抗逆性强。一年生枝灰褐色,表面光滑,节间短,皮孔小且密。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3片,多7~9片,叶尖渐尖,叶缘全缘。嫁接后第2年即可见果,4~5年进入丰产期。侧花芽结果枝数1~3个,单枝结果数3~4个,多3果,6月下旬至7月上旬坚果即可成熟。连续结果能力强。坚果圆形,果顶稍尖,果底稍突,壳面刻窝少且浅,缝合线较平。平均单果重13.31g。内褶壁退化,横隔膜膜质,易取整仁,出仁率51%。核仁较饱满,仁色浅黄,风味浓郁,口感好。脂肪含量65.11%,粗蛋白含量18.09%

栽培技术要点:宜选择背风向阳,坡度<15°的缓坡地作为核桃园。核桃纯园时株行距:(4~5 m)× (5~6 m),间作园时株行距:(6~8 m)×(10~12 m)。栽植穴100cm×100cm×100cm,每穴施腐熟的农家肥30~50kg,核桃专用肥1~2kg,与表土充分混匀后填入栽植穴底部。土肥水管理与一般核桃园经营管理措施相同

种植范围:凉山州安宁河谷、金沙江流域海拔1600m~2200m的核桃适宜栽培区

树种:“旺核2号”核桃

品种特性:该品种树冠开张,树势强健。9月中旬果实成熟,嫁接3年后普遍试挂果。座果率高,结果枝占65%以上,连续结果能力强,座果率达80%以上。坚果中等,近圆形,壳面较光滑,色泽浅,缝合线较平,平均单果重13.2g,壳厚0.9mm,出仁率60%,品质优良,取仁容易,核仁饱满,种皮淡紫色,仁色灰色,味香,特别适宜鲜食。大小年不明显,丰产稳定,干果平均达95kg/亩。抗逆性强,性状稳定,不易早衰,经济寿命可达百年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以嫁接为主。在品种采穗圃采集健康枝条或芽片,采取枝接和芽接方法进行苗木繁育。枝接一般采用的方法有插皮舌接法,芽接主要采用方块模型芽接。选择无病害、生长健壮的核桃大苗,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疏松、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或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采用穴状整地,以5m×6m定株行距,按80cm×80cm×60cm挖定植穴。每穴拌施农家肥20~30kg,复合肥1~2kg,与表土拌匀埋入踩实,填土至地表20cm为宜。核桃栽植时期有春栽和秋栽两种,栽植时将大苗放入穴中,栽植深度以苗木原入土深度为宜。栽时要使根系舒展,均匀分布,边填土边踩实,并将苗木轻轻上提,一直将土填平、踩实。在树的周围做树盘,浇足定根水,水下渗后再于其上覆盖一层松土,并覆盖一层1m见方的地膜,中间略低,四周用土压紧。每亩栽植22株。栽后要适时进行幼树定干,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抹芽整形。核桃整形修剪以11月(落叶后)至次年1月(萌动前)为最佳时期,通常采用疏散分层形或自然开心形。幼年树达到定干高度时采用破顶芽或短截手法,在新梢长80~100cm时摘心,促使幼树多发枝,尽快形成骨架,达到早成形,早结果的目的

种植范围:秦巴山地南麓、川北低山丘陵区海拔600~1300m核桃适宜栽培区

树种:“广丰”核桃

品种特性:树势中庸,树冠开张,中短果枝结果为主。雄先型,花期3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期8月下旬,果序座果1~5个,以双果居多。坚果近椭圆形,果面较光滑,缝合线较平。内褶壁较退化,横膈膜膜质,取仁容易,可取整仁。坚果中等,三径平均3.4 cm,单果重量12.6g,壳厚1.3mm,出仁率52 %,蛋白质17.5 %,脂肪含量 65.6 %,富锌34.6 mg/kg(干果)。核仁饱满,核仁黄白色,口感较香、无涩。丰产性较好,嫁接改造5年可实现投产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以嫁接为主。采用6m×8m或5m×7m的株行距栽植,整地规格80cm×80cm×60cm,每穴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kg左右,秋后或春栽,栽植做到栽端扶正、根系舒展、埋土压实,灌足定根水后覆膜。栽后前3年注重定干、整形、抹芽,及时除草、施肥,遇干旱灌溉,并加强病虫害防治,有条件提倡早期间作、忌高杆和藤类作物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北缘海拔500~1200m 的丘陵和中低山核桃适宜栽培区

树种:“云新云林”核桃

品种特性:从云南省林科院引进的杂交早实品种,2012年省级认定品种名为“蜀江2号”。树势强健,树冠紧凑,11月中下旬才落叶,年生长天数均在270天左右。3月下旬展叶,雄先型,果实9月上旬成熟。中果型,坚果壳厚1.15 mm,取仁较易,饱满,出仁率57.03%,核仁黄白色,味香,无异味,粗脂肪含量66.7%,粗蛋白含量14.9%。丰产性突出,对黑斑病、炭疽病等具有较强的抗病性。但坚果底部缝合线闭合不紧,长期储藏适宜低温

栽培技术要点:嫁接繁殖,宜开春前栽植。密植园55株/亩,一般园区22株/亩。穴状整地,规格为80 cm×80 cm×80 cm,每穴深施有机肥20kg,覆土垒栽。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生长期施追肥2~3次,重施磷肥。通过修剪培育为疏散分层形或开心形树形

种植范围:绵阳市、渠县及气候相似的核桃适宜栽培区

树种:“冕漾”泡核桃

品种特性:坚果近圆形,三径平均4.03cm。壳面刻沟较浅,较光滑,色泽浅,果顶平,果基微凹,缝合线微突。平均单果重17g,壳厚1.16mm,可取整仁,出仁率53.8% 。核仁饱满,黄白色,味香。较耐干旱和霜冻,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

栽培技术要点:以穗条培育的子芽嫁接苗建园栽植,密植建园栽培坡地适宜株行距为4m×4m,果粮间作适宜株行距为5m×5m,适宜树形为开心形,“四旁”树2~3层疏层形。大穴(80cm)整地,重施基肥100~200kg/穴,5%过磷酸钙泥浆蘸根。栽植时“三填两踩一提苗”,分层踩踏紧实,足量定根水。3月、5月追施速效肥。4月、6月对弱树追肥1~2次。4月下旬至5月中旬,控制水分促花芽,摘心。7~8月扭枝促发育。落叶后至发芽前拉枝,萌动时选位刻伤改善树形。栽植1年半后因地、因树制宜施用生长调节剂。发现天牛及时以药棉毒杀。5月常规农药防治果蟓2次。6、7月防治炭疽病、黑斑病3次。防治蚧壳虫需要刮去树干粗皮再涂抹内吸剂毒杀。结合冬季修剪整形敲灭刺蛾蛹,春季发现食叶害虫及时防治

种植范围:适宜在凉山州冕宁县海拔1500~2300m、土层厚度60cm以上、pH5.6~7.5及周边气候相似的泡核桃适生区种植

树种:“白鹤滩米核桃”泡核桃

品种特性:晚实品种,适应性好,抗病虫能力高。虽属泡核桃,但果面光滑美观,果顶微尖,缝合线较平,易取仁,果小巧。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高,分别达68.39%和20.75%,是少有的高蛋白类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地土层应较厚,不积水。适宜稀植,每亩宜10~25株,大穴(80cm×80cm×60cm)整地,重施基肥,宜用疏散分层形,树高控制在10m以内,幼年期不宜重度修剪。进入丰产期后,重施有机肥,以维持树势、产量和品质。无性繁殖,以嫁接为主

种植范围:川西南山地东南部海拔1600~2100m泡核桃适宜栽培区

树种:“紫玥”泡核桃

品种特性:树势强健,分枝力强,分枝角大,雄先型,抗逆性强。一年生枝灰褐色,光滑无毛,节间短。枝顶芽(叶芽)较大,圆锥形.腋芽贴生,圆球形,密被白色茸毛。主、副芽离生明显。奇数羽状复叶,顶叶多退化,小叶5~11片,多9片,叶片阔披针形,叶基椭圆形,叶尖渐尖,背面无毛,叶柄极短。嫁接后2~3年即可见果,5~6年进入丰产期。果序座果数1~3个,多为2个。坚果中等偏大、长椭圆形,果形大小均匀一致,平均单果重13.96g,果面刻窝多而均匀,缝合线低平,果顶较突出。取仁较易,出仁率56.86%,种仁饱满,风味无涩,仁色紫色。脂肪含量65.7%,粗蛋白含量14.9%

栽培技术要点:嫁接繁殖。宜选择背风向阳,坡度<15°的缓坡地作为核桃园。核桃纯园时株行距:(4 m~5 m)×(5 m~6 m),间作园时株行距:(6 m~8 m)×(10 m~12 m)。栽植穴100cm×100cm×100cm,核桃专用肥1~2kg,与表土充分混匀后填入栽植穴底部。土肥水管理与一般核桃园经营管理措施相同

种植范围:凉山州安宁河谷、金沙江流域海拔1600m~2400m的泡核桃适宜栽培区

树种:“康乌4号”泡核桃

品种特性:适应性好,生长势强健,抗病虫能力高,丰产性好。虽属泡核桃,但高接换种后结实较早,一般3年可结果,果形较圆润光滑,美观,壳薄,易取仁。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高,分别约为68.3%和18.1%。口味香甜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地土层较厚,不积水。适宜稀植,每亩宜10~25株,大穴(80cm×80cm×60cm)整地,重施基肥。宜用疏散分层形,树高控制在10m以内,幼年期不宜重修剪。进入丰产期后,重施有机肥,以维持树势、产量和品质。无性繁殖,以嫁接为主

种植范围:川西南雅砻江流域高山峡谷区海拔1800~2800m 泡核桃适宜栽培区

树种:“白鹤滩状元黄” 泡核桃

品种特性:晚实品种,适应性好,抗病虫能力高。虽属泡核桃,但果面以点沟为主,美观,壳薄,易取整仁或半仁。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约为67.6%和18.3%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地土层应较厚,不积水。嫁接苗种植或高接换种。适宜稀植,每亩宜16~22株,大穴(80cm×80cm×60cm)整地,重施基肥。宜用疏散分层形,树高控制在10m以内,幼年期不宜重修剪。进入丰产期后,重施有机肥,以维持树势、产量和品质。无性繁殖,以嫁接为主

种植范围:川西南山地东南部海拔1700~2200m泡核桃适宜栽培区

树种:“雅凉红”泡核桃

品种特性:乔木,树冠呈伞形。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部分顶叶较小或退化,叶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幼嫩叶柄和幼叶呈淡红色。3月上旬萌芽,4月上中旬花芽萌动,10月上旬果实成熟。中果型,长径42.8mm,侧径37.3mm,短径32.8mm。壳面较光滑,色泽浅(成熟初期果实青皮内侧及坚果表面呈淡红色),果顶微尖。坚果平均单重17.9g,壳厚1.2mm,易取仁,出仁率56.4%,仁重10.0g,粗脂肪含量69.1%,粗蛋白含量18.2%。核仁充实,饱满,鲜仁白色,生食香甜脆,口感好,干仁黄白色,味香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无性方式繁殖,以嫁接为主。栽培适宜株行距5~8m×6~9m。选择土层深厚宜林地栽植,大穴整地(80 cm×80 cm×80cm),每穴施基肥20~30kg(必须厩肥加复合肥)。栽植时“三填两踩一提苗”,浇足定根水。树高1.2 m以上可开展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树形采用2~3层分层形或自然开心形。嫁接成活后注意除萌、剪叶、解膜等技术要点

种植范围:川西南山地,海拔1000~1800m,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泡核桃适宜栽培区

树种:“中泽6号(克罗莱卡)”油橄榄

品种特性:该品种叶窄而小,叶片披针形,叶面对称。花序长2~5cm,每序15~35朵花。完全花比率52.31%,果实小,顶具咀,很尖。鲜果含油率23.4%,全干果含油率45.7%,油质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优良的油用品种。果实十月中下旬成熟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80cm×80cm×60cm 或60cm×60cm×40cm。栽植株行距3m×4m 、4m×5m、5m×6m。选择配多灵作授粉树,可按5%~10%的比例进行配置。加强水肥、树形培养、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种植范围:适宜于凉山州境内安宁河谷流域油橄榄适生区种植

树种:“中泽10号(鄂植8号)”油橄榄

品种特性:该品种叶中等大小,较宽,稀疏。花序长2~4cm,着生15~20朵花,完全花比率44.93%。果实大,长椭圆形,9月中下旬即成熟,成熟时由紫色变为紫黑色。鲜果平均重6.04g,鲜果含油率22.72%,油质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优良的油果兼用品种,在安宁河流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80cm×80cm×60cm 或60cm×60cm×40cm。栽植株行距3m×4m 、4m×5m、5m×6m。选择配多灵作授粉树,可按5%~10%的比例进行配置。加强水肥、树形培养、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种植范围:适宜于凉山州境内安宁河谷流域油橄榄适生区种植

树种:“西蒙1号(白橄榄Bornea)”油橄榄

品种特性:树体长势强旺,树冠自然圆锥形,枝叶密集。结果枝条下垂。叶片长椭圆形,平均长5.2cm,平均宽 1.2cm,叶面平整。花序长2cm~6cm,着生6~32朵花。果实中等,平均鲜果重2.038g,果实长椭圆形,不对称,果顶尖,柱头遗存(有乳头),果基圆,果核椭圆,平均果核重0.417g,鲜果含油率22.88%,其中油酸含量 77.54%,油质好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80cm×80cm×60cm 或60cm×60cm×40cm。栽植株行距3m×4m 、4m×5m、5m×6m。选择配多灵作授粉树,可按5%~10%的比例进行配置。加强水肥、树形培养、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种植范围:适宜在凉山州境内安宁河谷流域及气候相似的油橄榄适生区种植

树种:“中泽9号(科新佛奥)”

品种特性:树体长势中等偏强,树冠自然圆头形,枝叶茂密。新梢和结果枝长,生长下垂。叶椭圆形,平均长5.9cm、宽1.4cm,叶面扁平。花序平均长3.7cm,平均花朵数24朵。果实中等,平均鲜果重2.038g,果椭圆形,不对称,果顶平圆,柱头遗存,果基平圆,果核中等,平均果核重0.417g。10月上中旬成熟。鲜果含油率24.15%,其中油酸含量73.34%,油质好。生根力强,扦插繁殖成活率高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80cm×80cm×60cm 或60cm×60cm×40cm。栽植株行距3m×4m 、4m×5m、5m×6m。选择配多灵作授粉树,可按5%~10%的比例进行配置。加强水肥、树形培养、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种植范围:适宜在凉山州境内安宁河谷流域及气候相似的油橄榄适生区种植

树种:“阿贝基娜”油橄榄

品种特性:该品种叶中等大小,较宽,稀疏。花序长2~4cm,着生15~20朵花,完全花比率44.93%。果实大,长椭圆形,9月中下旬即成熟,成熟时由紫色变为紫黑色。鲜果平均重2.04g,鲜果含油率22.72%,油质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优良的油果兼用品种,在安宁河流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80cm×80cm×60cm 或60cm×60cm×40cm。栽植株行距3m×4m 、4m×5m、5m×6m。选择配多灵作授粉树,可按5%~10%的比例进行配置。加强水肥、树形培养、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种植范围:凉山州境内安宁河谷流域、金堂县及气候相似的油橄榄适生区

树种:“科拉蒂”油橄榄

品种特性:该品种主枝短,主枝及侧枝直立生长。叶大而扁平,长椭圆铍针形,不对称。花序长2~4cm,着生16~20朵花,完全花比率83.42%。果实中等,完全成熟时为黑色。果实中等,鲜果平均重4.25g,果卵圆形,10月中下旬成熟,含油率高,鲜果含油率25.3%,油质很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是优良的油用品种。在安宁河流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80cm×80cm×60cm 或60cm×60cm×40cm。栽植株行距3m×4m 、4m×5m、5m×6m。选择配多灵作授粉树,可按5%~10%的比例进行配置。加强水肥、树形培养、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种植范围:凉山州境内安宁河谷流域及海拔800m以下的大巴山南坡、白龙江和嘉陵江河谷地带油橄榄适生区

树种:“西油1号”油橄榄

品种特性:西油1号属佛奥实生选育品种,树冠茂密,圆头形,较开张。成年树高6~8 m,主枝、侧枝倾斜度较大,小枝低垂,果枝细长弯曲下垂。叶大,长椭圆形,先端和基部近于对称。叶色深绿富有光泽。花序长,每序10~18朵花,有较强的自花授粉能力且可育。硬枝扦插苗定植2~3年可开花结果,5~6年可达盛产期,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丰产性强。果实中等,椭圆形,成熟时黑色,鲜果平均单果重3.8 g,鲜果果肉率80.0%,鲜果含油率18.5% 油质好。该品种硬枝扦插易于繁殖,高产、稳产、生长健壮,抗孔雀斑病,对大粒横沟象抗性较差,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

栽培技术要点:土层厚度≥60cm,pH值6.5~8.0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富含钙质的土壤,砂壤土或壤土最佳。缓坡或平坦地,采用穴状整地。坡度在10~25°的山坡地,应筑水平梯带,带内定点挖穴,春季定植,定植穴规格80cm×80cm×60cm。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可采用4m×5m、5m×5m、5m×6m的株行距栽植。选择配多灵作授粉树,可按1:8的比例进行配置。其它按油橄榄栽培技术要求进行施肥、树形培养、整形修剪等日常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无性繁殖,以硬枝扦插为主

种植范围:凉山州安宁河谷、金沙江流域油橄榄适宜栽培区

树种:“阿布桑娜”油橄榄

品种特性:该品种主干较明显。花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花白色,两性花。10月上旬果实成熟,蒴果球形,果色红黄色,果皮较薄。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较强。平均鲜果重20.4g,鲜果出籽率45%,干籽出仁率67.2%,干仁含油率48.74%。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栽前主要采取水平撩壕方式整地,基肥深施钙镁磷肥75kg/亩或土杂肥2000kg/亩,于12月至次年3月选取合格壮苗栽植。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培蔸,生长期施追肥2~3次,重施磷肥。树高达到1m以上可开展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培养球形或伞形丰产树形,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安宁河谷流域及相似气候的油橄榄适宜栽培区

树种:“莱星”油橄榄

品种特性:树体中等,长势旺,树冠圆头形,小枝下垂。叶披针形,叶面光滑,深绿色。花序长2~5cm,着生15~25朵花。果实早熟,9月中下旬成熟,大小中等,椭圆形,果面光滑,果斑不明显。鲜果平均单重3.0g,果肉率达82.6%,鲜果含油率约21.3%,干基含油率约47.4%。多酚含量高,油质好,抗氧化能力强,耐贮存,油酸含量达73.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3.3%。耐低温和干旱,抗孔雀斑病和锈病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以扦插为主。春季未、秋季均可栽植,使用2年生扦插合格苗。采用穴状整地,规格80cm×80cm×80cm。栽植株行距为4m×5m。注重培养开心树形。选择配多灵作授粉树,可按5~10%比例进行配置。加强水肥、树形培养、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种植范围:安宁河谷流域及相似气候的油橄榄适宜栽培区

树种:“配多灵”油橄榄

品种特性:树体中等,长势旺,树冠低矮稀疏,主枝直立,枝条顶梢下垂。叶窄长,椭圆披针形,不对称。花序长2~3cm,着生20~25朵花。果实10月上旬成熟,果实较小,卵圆形,稍不对称,果蒂入隔较深。鲜果平均单重2.6g,果肉率达77.0%,鲜果含油率约22.0%,干基含油率约46.5%。油质好,油酸含量达63.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3.5%。耐低温和干旱,抗孔雀斑病和炭疽病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以扦插为主。春季未、秋季均可栽植,使用2年生扦插合格苗。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80cm×80cm×80cm。栽植株行距为4m×5m。注重培养开心树形。加强水肥、树形培养、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种植范围:安宁河谷流域及相似气候的油橄榄适宜栽培区

树种:“江安-1”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主干较明显。花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花白色,两性花。10月上旬果实成熟,蒴果球形,果色红黄色,果皮较薄。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较强。平均鲜果重20.4g,鲜果出籽率45%,干籽出仁率67.2%,干仁含油率48.74%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栽前主要采取水平撩壕方式整地,基肥深施钙镁磷肥75kg/亩或土杂肥2000kg/亩,于12月至次年3月选取合格壮苗栽植。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培蔸,生长期施追肥2~3次,重施磷肥。树高达到1m以上可开展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培养球形或伞形丰产树形,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宜宾市海拔1000m以下、pH值4.5~6.5及周边气候相似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江安-54”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主干较明显。花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花白色,两性花。10月上旬果实成熟,蒴果球形,果色红黄色,果皮较薄。结实早,丰产性特强,抗病力较强。平均鲜果重18.5g,鲜果出籽率42%,干籽出仁率66.0%,干仁含油率45.09%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栽前主要采取水平撩壕方式整地,基肥深施钙镁磷肥75kg/亩或土杂肥2000kg/亩,于12月至次年3月选取合格壮苗栽植。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培蔸,生长期施追肥2~3次,重施磷肥。树高达到1m以上可开展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培养球形或伞形丰产树形,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宜宾市海拔1000m以下、pH值4.5~6.5及周边气候相似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翠屏-15号”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主干明显,树冠伞形,枝叶浓密,分枝层次分明。花期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花白色,两性花。10月上旬果实成熟,果球形或扁圆形,直径2.5~3.4cm,绿色,大小均匀,种籽2~8粒,茶褐色,有光泽。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结实早、抗性强、产量高等特性。鲜果平均单重20.0g,鲜果出籽率42.0%,干出籽率27.0%,干籽出仁率67.5%,种仁含油率42.0%,鲜果含油率7.7%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选择海拔1000m以下宜林地,栽植前采取水平撩壕、大穴、鱼磷坑等3种方式整地,每亩深施钙镁磷肥110kg或土杂肥1500~2000kg,于12月至次年3月选取达国家标准Ⅱ级以上的壮苗栽植,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 ~4次,培蔸,生长期施追肥2~3次,重施磷肥。树高达到1m以上可开展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最终培养球型或伞型丰产树形,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东南部低山丘陵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翠屏-16号”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主干明显,树冠球形,枝叶浓密,分枝层次分明。枝条倾斜向上散状。花期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花白色,两性花。10月上旬果实成熟,果球形,大小均匀,果形美观,淡红色,种籽4~9粒,茶褐色,有光泽。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结实早、抗性强、产量高等特性。鲜果平均单重18.5g,鲜果出籽率42.2%,干出籽率27.0%,干籽出仁率70.0%,种仁含油率46.0%,鲜果含油率8.8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选择海拔1000m以下宜林地,栽植前采取水平撩壕、大穴、鱼磷坑等3种方式整地,每亩深施钙镁磷肥110kg或土杂肥1500~2000kg,于12月至次年3月选取达国家标准Ⅱ级以上的壮苗栽植。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 ~4次,培蔸,生长期施追肥2~3次,重施磷肥。树高达到1m以上可开展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最终培养球型或伞型丰产树形,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东南部低山丘陵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川荣-156”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开枝角度较大,新梢颜色绿色。叶形椭圆形,显疏,叶尖圆尖。10月初开花,花白色,两性花,花期为10月~11月。寒露籽,10月上旬果实成熟,蒴果椭球形或扁圆形,果面青或少红,有较明显的三至四瓣状,有的顶端有脐形,直径3.4~3.6cm。种籽茶褐色,三角状,有光泽。鲜果平均单果重22g,鲜果出籽率48.58%,干出籽率30.54%,干籽出仁率63.4%,种仁含油率50.67%,鲜果含油率9.6%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应选择土层深度4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地下水位在1m以下,pH值4.5~6.5,海拔高度800m 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整地应在造林前1年或半年进行,最好是在前1年的夏、秋季。每穴施农家肥10~20kg或饼肥1kg或复合肥0.3~0.5kg,然后回填表土,覆土要高出地表10~15cm,将穴填满,使之呈馒头形。一般在10月至11月造林,次年3月前补植。造林应选择合格的嫁接苗,一般要连续抚育3年,每年抚育2次,主要是除草、松土、培蔸、培土和扩穴。第1次在3~4月份,第2次在8~9月份。新造油茶林地,可在林内间种作物,以耕代抚。在油茶长到1m左右,应在幼树距地面0.5~0.8m处短截主干,培养丰产树型。注意炭疽病、软腐病、根腐病防治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东南部低山丘陵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川荣-153”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开枝角度小,新梢颜色红色。叶长椭圆形,较密,叶尖钝尖。10月初开花,花白色,两性花,花期为10月~12月。寒露籽,10月上旬果实成熟,蒴果球形,红色,直径3.5~3.6cm,果瓣较厚而木质化,内含2~9粒种籽。种籽茶褐色,三角状,有光泽。鲜果出籽率47.525%,干出籽率29.82%,种仁含油率48.23%,鲜果含油率10.02%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应选择土层深度4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地下水位在1m以下,pH值4.5~6.5,海拔高度800m 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整地应在造林前1年或半年进行,最好是在前1年的夏、秋季。每穴施农家肥10~20kg或饼肥1kg或复合肥0.3~0.5kg,然后回填表土,覆土要高出地表10~15cm,将穴填满,使之呈馒头形。一般在10月至11月造林,次年3月前补植。造林应选择合格的嫁接苗,一般要连续抚育3年,每年抚育2次,主要是除草、松土、培蔸、培土和扩穴。第1次在3~4月份,第2次在8~9月份。新造油茶林地,可在林内间种作物,以耕代抚。在油茶长到1m左右,应在幼树距地面0.5~0.8m处短截主干,培养丰产树型。注意炭疽病、软腐病、根腐病防治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东南部低山丘陵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川富53号”油茶

品种特性:树形开心形,主干不明显。花期10~12月。果实椭圆形,果红色,10月上旬成熟。稳产性较好。鲜果平均单重15.0g,鲜果出籽率53.6%,干出籽率27.7%,种仁含油率44.2%,鲜果含油率10.0%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培育嫁接苗。使用2年生嫁接合格苗栽植。可采用沿等高线撩壕、大穴或鱼鳞坑等方式整地,株行距为3m×3m或3m×4m,施足基肥。选用其他花期一致的无性系作配搭品种。在树高达1m 可开展定干整形。每年适时抚育、施肥。苗期防治软腐病,成林防治炭疽病、象鼻虫等病虫害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海拔800m以下,光照充足,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川富277号”油茶

品种特性:树形伞形,主干明显。花期10~12月。果实椭圆形,果青色,10月上旬成熟。稳产性较好。鲜果平均单重15.0g,鲜果出籽率51.5%,干出籽率28.5%,种仁含油率42.1%,鲜果含油率10.0%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培育嫁接苗。采用2年生合格苗栽植。可采用沿等高线撩壕、大穴或鱼鳞坑等方式整地,株行距为3m×3m 或3m×4m,施足基肥。选用其他花期一致的无性系作配搭品种。在树高达1m可开展定干整形。每年适时抚育、施肥。苗期防治软腐病,成林防治炭疽病、象鼻虫等病虫害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海拔800m以下,光照充足,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川荣55号”油茶

品种特性:主干明显,侧枝开枝角度较大。叶小较疏,革质,卵状椭圆形。两性花,白色,花期为10~12月。果实橄榄形,10月上旬成熟,幼果青红色,成熟果多为绿色。籽茶褐色,三角状,有光泽。鲜果平均单重18.9g,鲜果出籽率42.0%,干出籽率28.0%,种仁含油率为45.0%,鲜果含油率8.0%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穴状整地,株行距为3m×3m或3m×4m,并配置2~4个品种栽植。每穴施农家肥10~20kg或饼肥1kg或复合肥0.3~0.5kg,覆土高出地表约10cm。秋季造林,树高1m可定干,培养伞形丰产树形。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每年2~3次,成林加强修剪及水肥管理,并防治炭疽病、软腐病、根腐病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南部、东南部低山丘陵区,海拔1000m 以下,光照充足,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川荣447号”油茶

品种特性:主干明显,侧枝开枝角度小,树形伞形。树皮淡褐色,叶较密,革质,卵状椭圆形。两性花,白色,花期为10~12月。果实10月上旬成熟,橄榄形,幼果红青色,成熟时多为红色。油茶籽茶褐色,三角状,有光泽。鲜果平均单重20.0g,鲜果出籽率45.0%,干出籽率28.0%,种仁含油率为49.7%,鲜果含油率8.0%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土壤,穴状整地,株行距为3m×3m或3m×4m,并配置2~4个品种栽植。每穴施农家肥10~20kg或饼肥1kg或复合肥0.3~0.5kg,覆土高出地表约10cm。秋季造林,树高1m可定干,培养伞形丰产树形。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每年2~3次,成林加强修剪及水肥管理,并防治炭疽病、软腐病、根腐病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南部、东南部低山丘陵区,海拔1000m 以下,光照充足,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江安71号”油茶

品种特性:常绿小乔木,主干较明显,树皮浅黄褐色,不开裂。树冠伞形,枝叶浓密。嫩叶叶尖略向背面反卷,叶互生厚革质,卵状椭圆形,绿色,边缘有明显较深细锯齿。花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花白色,两性花。果实10月上旬成熟,球形或扁圆形,直径2.0~4.2cm。果实前期青黄色,后期山竹红,少有绿色,大小均匀。种籽3~6粒,茶褐色,有光泽。鲜果平均单重16.0g,鲜果出籽率42.7%,干出籽率26.6%,种仁含油率47.8%,鲜果含油率8.5%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层较深厚,排水良好的宜林地栽植。大坑整地,深施有机底肥。株行距为3m×3m或3m×4m。选用合格苗造林,并配置2~4个品种栽植。培养球形或伞形丰产树形

种植范围:川南低山丘陵区,海拔1000m 以下,光照充足,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达林1号”油茶

品种特性:树皮黄褐色,灌木或小乔木。叶椭圆形,叶尖钝尖。果实有较明显的3~4瓣状,顶端多有脐形。花期10月中下旬至12月。果实10月上旬成熟,成熟果椭圆形,绿色居多,少有青红色。鲜果平均单重23.6g,鲜果出籽率为42.5%,干出籽率29.5%,种仁含油率为46.7%,鲜果含油率8.5%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层较深厚,排水良好的宜林地栽植。大坑整地,深施有机底肥。株行距为3m×3m或3m×4m。造林配置2~4个品种栽植。培养球形或伞形丰产树形

种植范围:川东北低山丘陵区,海拔1000m 以下,光照充足,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长林3号”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树形多为伞形,有明显的主干。枝条直立开张,枝叶较稀。枝条节间较长,春梢抽发量较大,夏梢量少。叶片近柳叶形,先端渐尖,与枝条间的夹角60°左右。花白色,花瓣前端微裂,花期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果实10月中下旬成熟,丰产稳产性好。果实较小,近橄榄形,黄色偏红色,有果棱。果皮较薄。鲜果平均单重13.65g,鲜果出籽率51.19%,干籽出仁率56.04%,种仁含油率45.91%,鲜果含油率8.49%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选择海拔1000m以下,土层厚度≥60 cm,地下水位2 m以下,pH值5~6.5的酸性至微酸性黄壤、红壤、紫色土栽植。栽植整地可采用水平撩壕、大穴、鱼磷坑等3种方式,施足基肥。可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选取壮苗栽植。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培蔸,生长期施追肥2~3次,重施磷肥。树高达到1m以上时可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最终培养球型或伞型丰产树形,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西部及东南部低山丘陵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长林40号”油茶

品种特性:该油茶品种树体圆柱形,枝条直立,下垂枝少,主干较为明显,枝条节间较短,枝叶比相对较小。叶卵圆形,先端钝尖,与枝条间的夹角60°左右。花白色,花瓣前端微裂,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果实10月中下旬成熟,丰产稳产性较好,果实中等大小,为黄色梨形果,有3条棱且不对称,果皮略厚。鲜果平均单重18.14g,鲜果出籽率43.70%,干籽出仁率62.49%,种仁含油率46.6%,鲜果含油率10.47%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选择海拔1000m以下,土层厚度≥60 cm,地下水位2 m以下,pH值5~6.5的酸性至微酸性黄壤、红壤、紫色土栽植。栽植前采取水平撩壕、大穴、鱼磷坑等3种方式整地,施足基肥。冬季和春节栽种均可,一般在当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选取壮苗栽植。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培蔸,生长期施追肥2~3次,重施磷肥。树高达到1m以上可开展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最终培养球型或伞型丰产树形,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西部及东南部低山丘陵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长林4号”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树冠球形开张,枝叶茂密,主干较为明显。枝条节间较长,春梢抽发量较大,夏梢中等。叶脉隆起,叶缘锯齿不明显,与枝条间的夹角70°左右。花白色,花瓣前端微裂,花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果实10月中下旬成熟,丰产稳产性较好。果实较大,为青色偏红色桃形果,果实底部内陷,表面有明显突起棱。果皮较薄,鲜果出籽率较高。鲜果平均单重25.16 g,鲜果出籽率46.00%,干籽出仁率54.38%,鲜果含油率8.43%,种仁含油率45.1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26%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栽植密度3m×3m或3m×4m,结合整地挖大穴(长、宽、深不小于50 cm),深翻土壤,每穴施腐熟农家肥3~6 kg、磷肥0.5~1.0kg。选苗龄为2年生合格容器苗造林,并配置2~3个品种栽植,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培蔸,施肥2次。结果树每年施肥2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施肥量1~2kg 。树高达到1m以上可开展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最终培养球型或伞型丰产树形,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南部、西部,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光照充足,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长林53号”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树体长势偏弱,树体矮壮,但粗枝大叶,小乔木。枝条硬,淡褐色,被短绒毛,树冠球形开张。叶浓密,宽卵形,先端渐尖,叶缘锯齿较平滑。花顶生或腋生,花瓣白色,两性花,花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果实10月中下旬成熟,丰产稳产性好。果实梨形,色泽黄带红。坐果率高,果大籽大,果皮较薄,鲜果出籽率较高。平均果皮厚度3.31mm,鲜果平均单重27.33g,鲜果出籽率48.68%,干籽出仁率65.78%,鲜果含油率9.87%,种仁含油率46.5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9.28%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栽植密度3m×3m或3m×4m,结合整地挖大穴(长、宽、深不小于50 cm),深翻土壤,每穴施腐熟农家肥3~6 kg、磷肥0.5~1.0kg。选苗龄为2年生合格容器苗造林,并配置2~3个品种栽植。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培蔸,施肥2次。结果树每年施肥2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施肥量1~2kg 。树高达到1m以上可开展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最终培养球型或伞型丰产树形,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南部、西部,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光照充足,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翠屏-37号”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常绿小乔木,主干明显,树皮黄褐色、光滑。树冠伞形,枝叶浓密,分枝层次分明。叶互生厚革质,卵状椭圆形,嫩叶尖扭曲向背面反卷。花期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花白色,两性花。10月上旬果实成熟,蒴果球形或扁圆形,淡红色,种籽2~5粒,茶褐色,有光泽。鲜果平均单重10.0g,鲜果出籽率42.73%,干籽出仁率66.71%,鲜果含油率为9.9%,种仁含油率为55.6%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栽植前采取水平撩壕、大穴、鱼磷坑等3种方式整地,株行距为度3m×3m或3m×4m,每亩深施钙镁磷肥110kg或土杂肥1000kg,于12月至次年3月选取Ⅱ级以上的容器壮苗栽植,并配置2~4个品种栽植。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培蔸,生长期施追肥2~3次,重施磷肥。树高达到1m以上可开展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最终培养球型或伞型丰产树形,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南部,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光照充足,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叙龙1号”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树形直立开张,枝叶稀疏。花期

10月中旬~11月上旬。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橄榄形,果皮黄色偏红色。有大小年现象。鲜果平均单重13.65g,鲜果出籽率51.19%,干出籽率26.10%,鲜果含油率8.49%,种仁含油率45.91%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选择土层较好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株行距3m×4m,施足基肥,采用2年生嫁接苗栽植。该品种为主栽品种,可选用“叙龙2号”和“叙龙3号”或其他花期配合、成熟期一致的品种作为授粉树。每年适时抚育、施肥。注意蛀干害虫防控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年平均气温15~18ºC,花期平均气温≥12ºC,年日照时数≥1000h;酸性至微酸性土壤;海拔1000m以下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叙龙2号”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树形圆柱形,枝干直立,枝叶茂密。花期10月下旬~11月上旬。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桃形,青色偏红色。鲜果平均单重22.50g,鲜果出籽率41.91%,干出籽率25.48%,鲜果含油率8.36%,种仁含油率45.16%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选择土层较好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株行距3m×4m,施足基肥,采用2年生嫁接苗栽植。该品种可作为“叙龙1号”配搭品种。每年抚育、施肥。注意蛀干害虫防控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年平均气温15~18ºC,花期平均气温≥12ºC,年日照时数≥1000h;酸性至微酸性土壤;海拔1000m以下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叙龙3号”油茶

品种特性:该品种树形圆柱形,树姿半开张。花期10月中旬~11月上旬。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桃形,见光面红色、背光面青色。鲜果平均单重12.84g,鲜果出籽率41.62%,干出籽率25.40%,鲜果含油率7.78%,种仁含油率45.27%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选择土层较好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株行距3m×4m,施足基肥,采用2年生嫁接苗栽植。该品种不宜作为主栽品种,可作为“叙龙1号”授粉品种。每年抚育、施肥。注意蛀干害虫防控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年平均气温15~18ºC,花期平均气温≥12ºC,年日照时数≥1000h;酸性至微酸性土壤;海拔1000m以下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金阳青花椒”竹叶花椒

品种特性:落叶性高大灌木或小乔木,树干、主枝灰褐色且多皮刺,树高为3.0~5.0m,冠幅4.0~6.5m,枝条似藤蔓状。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轴具宽翅,叶片形似竹叶。花期3月初至中旬,果实商品成熟期为7—8月,为绿色,果实完熟期为9月上中旬,暗红色,干椒千粒重平均为17.9g 。完熟果芳香浓郁,麻味绵长。该品种具有颜色鲜绿、口味清香、香味独特而持久、麻味醇厚,早产、丰产、稳产、抗旱抗病虫等特点,为品质优良的青花椒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3—9月栽植,造林密度为56株/亩,株行距3×4m。套种林下经济植物37株/亩,株行距3×6m。田边地角、房前屋后按株行距3~4m,56~74株/亩。穴状整地,每穴施入农家肥5kg,过磷酸钙0.5kg。树体整形修剪为丛状形,无主干或低干(10~20cm),主枝4~5个。盛产期加强重施基肥,适时追肥、防治病虫害、冬季培土等经营管理措施

种植范围:在四川海拔800 ~1500m、土层厚度在50cm以上,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高钙壤土、紫色页岩风化土区域均可栽培

树种:“藤椒”竹叶花椒

品种特性:半落叶性高大灌木,树干皮刺坚硬,垫状突起。树高2.0~3.0 m,冠幅3.5~5.8 m,平均4.5 m。圆锥花序,不完全花,纯雌花。具无融合生殖特性,孤雌生殖。结实能力强,果粒较大。隐芽寿命长,易更新复壮。具天然早实性,特殊香气。种子繁育的幼苗第二年即可成花结实,单株产量0.3~0.6kg,第三年单株产量2~3kg,第四年进入丰产期

栽培技术要点:山地、平地和黄壤、紫色土均可种植,但不宜阴坡、水田栽植。栽植密度根据种植模式确定:常规、纯林栽植,株行距3m×4m。矮化密植,株行距2m×3m。套种,株行距3m×6m。培育中注意整形,保留30cm低矮主干,其上分3个主枝,每主枝上分2~3个侧枝,形成自然开心形。在各级侧枝上重点培养良好的结果母枝。幼林期1年至少中耕除草、追肥3次,追肥以速效氮为主,按尿素8~10kg/亩,农家肥2000kg/亩,距树干30~50cm撒施或开浅穴施入

种植范围:适宜在四川盆地、盆周海拔1200m以下,土壤pH值为5.5~7.5,土壤为沙壤、紫色土、黄壤的竹叶花椒适生区种植

树种:“蓬溪青花椒”竹叶花椒

品种特性:灌木或小乔,果实成熟时为青绿色,完熟时为暗红色。果穗长为5.0~12.0cm,每果穗粒数30~90粒,平均鲜果百粒重9.5g,干果百粒重2.1g,蓇葖果,表面疣状腺点突起,有光泽,挥发油含量>8.0ml/100g,总灰分含量4.1%,鲜椒、干椒皆宜,麻味浓烈持久,香气浓郁纯正

栽培技术要点:每年2~3月和秋季的9~10月栽植。穴状整地,穴宽50cm、深40cm。栽植株行距3m×2.2m。生长期间注意幼树的定干剪切和成年结果树的修剪(“以剪代采技术”),栽后加强水肥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

种植范围:适宜于川中丘陵区海拔300~600m,土壤pH值7.0~8.5之间的花椒适生区种植

树种:“汉源葡萄青椒”竹叶花椒

品种特性:半落叶灌木,树干和枝条上均具有基部扁平的皮刺,花期3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果期为7~9月,平均果穗较长度为9.8cm,果穗平均结实数量为73个,鲜椒青绿色,干果皮平均千粒重为18.9g。具有果穗长、果穗形状如葡萄串、粒大皮厚、芳香油含量高、麻味略淡、气味清香柔和、口味纯正等特点,品质较为优良。定植2~3年后开花结果,5~6年后进入盛果期,单株鲜椒年产量5~18kg/株,产量高,较耐干旱、瘠薄,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栽培技术要点:以种子育苗为主,也可采用嫁接和扦插育苗。选择土壤相对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造林地。可以在秋季和春季进行栽植,栽植密度55 株/亩,株行距为3 m×4 m。大穴整地(60cm×60cm×40cm),每穴施腐熟农家粪5 kg、过磷酸钙0.25 kg。定干高度根据需要可设置为30~50 cm,培养自然开心形和丛状形,加强集约经营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种植范围:四川大渡河流域及成都平原竹叶花椒适宜栽培区

树种:“广安青花椒”竹叶花椒

品种特性:常绿至半落叶灌木,树皮灰褐色(嫩枝和茎为绿色),有皮刺和白色突起的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数为3~9,聚伞圆锥花序,花期3月上旬至中旬,果期为6~9月,果实为蓇葖果,果穗平均结实70粒,平均直径5.4 mm,果实表面油腺点明显,呈疣状,有光泽,果皮厚,油润芳香,干果皮平均千粒重15.69 g。种子1~2粒,呈卵圆形或半卵圆形,黑色有光泽,挥发性芳香油含量7.39 %。定植2~3年后开花结果,5~6年后进入盛果期。鲜椒青绿色,香气浓郁、纯正,麻味浓烈、持久、纯正

栽培技术要点:种子播种育苗为主,也可扦插育苗或嫁接繁殖。以秋季和春季栽植较好,建园和栽培应选择土壤相对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地,株行距为2m×3 m,每亩栽植110株,品字形种植。穴状整地(60cm×60cm×40cm),每株施足底肥(堆肥或者圈肥等)和过磷酸钙。椒树以自然开心形和丛状形进行干形培育,保持较好的透光度,定干高度根据需要可设置为40~60 cm,初果期的修剪,主要是培养、调整骨干枝,完成整形,促进挂果。盛果期的修剪,继续培养和调整各类枝组,维持结果枝组的长势和连续结果能力。改善树冠内部光照,及时除去根颈和主干上萌发的萌蘖枝,减少养分消耗,保证树形。幼树期管理要保证树体营养生长,尽快成形,早果丰产,每年应中耕除草、施肥3 ~4次,生长季以速效肥为主,非生长季以有机肥为主。盛果期应保持椒树树体营养平衡,促进椒树丰产、稳产和优质。椒园田间管理应注意重施基肥、适时追肥、防治病虫害、雨季排水、冬季培土

种植范围:广安市海拔800 m以下,年均温17 ℃左右,年日照800 h以上,年降雨量800~1500 mm,土壤pH值为5.5~8.0,排水良好的山地和丘陵及周边气候相似的竹叶花椒适宜栽培区

树种:“汉源花椒”花椒

品种特性:该品种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高2~5m,冠径一般2~5m,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果期7~9月,平均果穗长度5.4cm,果穗平均结实数量52粒,果实为蓇葖果,上有1~3粒纯肉小椒粒并蒂附生,俗称“娃娃椒”。果皮厚,油泽芳香,熟时红色至紫红色,干后酱红色,干果皮千粒重13.22g,具有油重粒大、皮厚、麻味浓烈、香气浓郁纯正的特点,花椒品质优良。该品种定植3年后试果,6~7年进入盛果期,丰产性强。该品种较耐干旱瘠薄,抗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壤相对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造林地。定植密度110株/亩,株行距2m×3m,品字形配置。大穴整地(60cm×60cm×40cm),穴施农家肥5kg和磷肥0.05kg。定干高度30~50cm,培养自然开心形或丛状形树形,加强集约经营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种植范围:适宜在年均温16℃左右,年日照时数1400h左右,年降雨700 ~1000mm,土壤pH值在4.5~8.0之间的沙壤、黄壤或紫色土的花椒适生区种植

树种:“灵山正路椒”花椒

品种特性:该品种是从冕宁县当地原生的正路花椒中选育。主枝从基部或距地10~30cm处分支,呈丛状,一般主枝数5~9个,主枝分支角度30°~45°,枝条斜伸或披散下垂。树高为2.2m左右,冠幅2.0~4m。小叶5~1片,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果实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8月,果实成熟时鲜红色,果大肉厚、果面密生粒大突起的半透明芳香油腺体,干后酱红色,果穗长为5.2cm、宽5.1cm。每穗结果数53粒,果实直径4.8mm,干果千粒重18.9g,果皮厚。干果挥发油含6.06%,麻味浓烈、持久、纯正无异味。丰产性好,产量高。较耐干旱、瘠薄,耐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种子繁殖为主,也可采用插条、嫁接和分株繁殖。以秋季和春季栽植较好,春栽宜在苗木芽苞萌动前进行。花椒成片造林,应根据土层深厚、肥沃程度和坡度大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株行距,一般瘠薄干旱宜密,深厚肥沃宜稀。坡度大宜稀,坡度小宜密。大穴定植,穴规格:70cm×70cm×60cm或70cm×70cm×50cm。每株施足底肥(堆肥或者圈肥等)和过磷酸钙,并与土壤拌合,填入坑底。加强除草松土、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

种植范围:四川安宁河、大渡河流域花椒适宜栽培区

树种:“越西贡椒”花椒

品种特性: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4m,树干灰褐色,树干、枝条均具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11枚,椒果成熟后色泽深红,油状腺点大,且突出,圆锥花序,均为雌花,无雄花,蓇葖果球形,直径4~4.5mm。成熟后鲜红色,腺点突出,干燥后紫红色。花期4月,果期7月中旬~8月。每果种子1~2粒,成熟后黑色,近球形或半球形,具光泽,直径3~4mm。干椒百粒重1.416~1.825g,平均1.576g。成熟后鲜红色,油胞(腺点)大而突出,半透明状,干制后果皮呈深红色、紫红色,芳香浓郁、麻味纯厚。挥发油含量平均达9.13%,酰胺类物质含量平均44.7mg/kg。较耐干旱、瘠薄,耐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种子繁殖为主,也可采用插条、嫁接和分株繁殖。以秋季和春季栽植较好,春栽在苗木芽苞萌动前进行。成片栽植应根据土层深厚、肥沃程度和坡度大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株行距,一般瘠薄干旱宜密,深厚肥沃宜稀。坡度大宜稀,坡度小宜密。每亩70~80株为宜,如株行距3m×3m,74株/亩。穴状整地,规格40cm×40cm×40cm,每株施足底肥(堆肥或圈肥等)和过磷酸钙。树形有丛状形、自然圆头形。幼树整形以疏为主,疏除多余主枝和侧枝,培养良好树形。结果树修剪要点:维护树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结果部位外移。疏除多余大枝、交叉枝、病害枝。回缩多年大枝进行更新复壮。短剪结果枝条,促进结果良好。幼树期管理的关键是保证营养生长尽快形成,早果丰产。一年至少除草施肥三次,追肥以速效氮为主。盛果期关键是保持树体营养平衡,保证丰产、稳产、优质

种植范围:凉山州海拔1000 ~2600m,年均温11℃~16℃,年日照1600h以上,年降水量700~1100mm,土壤pH值6.5~7.5的紫色土、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等花椒适宜栽培区

树种:茂县花椒

品种特性: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高2~5 m,冠幅一般为2~5 m,树干、枝条均具皮刺,皮孔较小且不太突出,树干刺扁平且尖,中部及先端略弯。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11枚。聚伞圆锥花序,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果期7~9月,果穗平均结实49粒,蓇葖果,果柄较长,果柄常在基部并蒂附生1~3粒未受精发育而成的小红椒,果面腺体稍稀,色泽鲜红,干后暗红色,麻味浓烈持久,香味纯正,干果皮千粒重12.686 g,种子1~2粒,黑色有光泽。挥发性芳香油含量7.43%。粒大饱满皮厚、麻味浓郁纯正,清香爽口。种植3年后即有少量开花结果,6 ~7年后进入盛果期

栽培技术要点:种子播种育苗为主,也可扦插育苗或嫁接繁殖。以秋季和春季栽植较好,建园和栽培应选择土壤相对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地,株行距2m×3 m(或3m×4 m、4m×5 m),每亩栽植110株(或55株、33株),品字形种植。穴状整地(60cm×60cm×40cm),每株施足底肥(堆肥或者圈肥等)和过磷酸钙。椒树以自然开心形和丛状形进行干形培育。初果期的修剪,主要是培养、调整骨干枝,完成整形,促进挂果。盛果期的修剪,继续培养和调整各类枝组,维持结果枝组的长势和连续结果能力。改善树冠内部光照,及时除去根颈和主干上萌发的萌蘖枝,减少养分消耗,保证树形。幼树期管理要保证树体营养生长,尽快成形,早果丰产,每年应中耕除草、施肥3~4次,生长季以速效肥为主,非生长季以有机肥为主。盛果期应保持椒树树体营养平衡,促进丰产、稳产和优质。椒园田间管理应注意重施基肥、适时追肥、防治病虫害、雨季排水、冬季培土

种植范围:阿坝州海拔2700m以下,年均温11℃左右,气候干爽,年日照1400 h左右,年降雨量400~1000 mm,土壤pH值为6~8的花椒适宜栽培区

树种:“通江大马铃”银杏

品种特性:果实椭圆形,成熟时为橙黄色,薄被白粉,油胞多而突尖,基部束集点小,间距1.5~2.1mm,两侧棱线明显,无翼状。单核重3.17g,每千克315粒左右,核壳薄,出仁率高达82.03%,种仁含淀粉75.3%,粗蛋白10.58%,粗脂肪7.76%。果仁风味清香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1~2年生嫁接苗造林,栽植株行距为4m×6m或3m×5m。定植前按80cm×80cm×60cm规格挖穴,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好)。栽后每年除草松土3~4次,施追肥2~3次。树高达到1.2m以上时,可进行整形修剪,培养丰产的树体结构。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种植范围:适宜于川东北海拔400~1000m 的银杏适生区种植

树种:“巴山圆籽”银杏

品种特性:果实圆球形,成熟时为橙黄色,薄被白粉,油胞不明显,单果重13.75g,出核率高达28.2%。种核为圆籽类,粒大丰满,色白光洁,顶部渐尖,基部束集点不明显,间距2.0~3.3mm。单核重3.29g,每千克304粒,出仁率78.6%。种仁含淀粉70.4%,粗蛋白10.18%,粗脂肪7.26%。果仁风味清香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1~2年生嫁接苗造林,栽植株行距为4m×6m或3m×5m。定植前按80cm×80cm×60cm规格挖穴,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好)。栽后每年除草松土3~4次,施追肥2~3次。树高达到1.2m以上时,可进行整形修剪,培养丰产的树体结构。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种植范围:适宜于川东北海拔400~1000m 的银杏适生区种植

树种:“壁山马铃”银杏

品种特性:果实椭圆形,熟时橙黄色,白粉较厚,油胞不明显,单果重12.5g,出核率25.1%。种核卵圆形,为马铃类,核壳色白光洁,顶部微尖,两侧棱线明显,呈翼状,束集点小,间距2.0~2.6mm。单核重3.02g,每千克331粒,出仁率80.5% 。种仁含淀粉74.0%,粗蛋白11.47%,粗脂肪7.67%。果仁风味清香、糯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1~2年生嫁接苗造林,栽植株行距为4m×6m或3m×5m。定植前按80cm×80cm×60cm规格挖穴,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好)。栽后每年除草松土3~4次,施追肥2~3次。树高达到1.2m以上时,可进行整形修剪,培养丰产的树体结构。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种植范围:适宜于川东北海拔400~1000m 的银杏适生区种植

树种:“早丰36号”山桐子

品种特性:落叶大乔木,主干通直,侧枝轮生,树冠伞形,树形优美。果实红艳成串似葡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果实及种子富含油脂,油脂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精炼后是优质的木本食用油。木材心材蓝灰白色,边材淡黄褐色,光泽美丽纹理直,切面光滑。故该树种兼并优良木本油料、优质用材和优良观赏价值的树种。果穗平均长为24.84cm,果穗宽9.08cm,每穗果数量多,平均值达198个,果长为9.93mm,果径11.62mm,单果重为0.45g 。果实含油率达31%以上,浆果球形,成熟时鲜红色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以嫁接为主。造林春、秋皆可,秋季造林在落叶后(11~12月),春季造林于2月中旬至3月中旬进行(新叶萌动前)。选用地径2cm以上,苗高0.8m以上,根系保留较好的健壮苗。选择阳坡地块进行造林,挖穴规格为40cm×40cm×40cm(长×宽×高),种植株行距为2m×3m为宜。种植前每穴施有机肥2~3kg、磷肥0.5kg做基肥,将基肥与表面壤土拌匀填入,秋、冬季开穴填土,次年春季栽植。种植前用50~100ppm的 ABT溶液蘸根,栽植时剪去过长的根须,使根系舒展放入种植坑内,深浅适度,回土覆盖,并夯紧土壤。土壤覆盖至树颈上方1~2cm即可,种植后应及时浇定根水。抚育要点: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以氮肥为主,适量配以磷钾肥(N:P:K=3:1:1),以恢复树势。适当的配以磷钾肥,加快植株的营养生长,防止植株徒长。施肥量根据树体大小50~70g不等。5月至9月为山桐子速生期,应以磷钾肥(N:P:K=0.5:1:1)为主。如遇干旱天气,应适当调整施肥的频率和时间,以不烧根为原则,并在施肥后及时浇水。锄草一般全年进行2~3次。病虫害防治要点:山桐子病害较少,主要有锈病和炭疽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施75%甲基托布基1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未发病的植株可用石硫合剂29%的水剂6~11倍液,或1:0.5:240的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种植范围:四川盆周北缘、西缘山地海拔300~1200m、土壤pH值为6.5 ~7.5的山桐子适宜栽培区

树种:“海桐1号”山桐子

品种特性:树干较直,分枝平展,近轮生,主根生长不强,侧根系多密集。近圆锥状长型花序,黄绿色,具香气,序长25~55cm,花期4月至5月。果实血红色,扁圆球形,横径0.9~1.1 cm,纵径0.7~0.9cm。果着生穗状,穗长20~52cm,每穗着果100~300粒,果期6月至12月。每果粒40~70粒,卵圆形,先端尖,黑色,千粒重2.2~2.6g。果实和种子均含油脂。检测全果含油率为37.4%,油脂成份中油酸占15.5%,亚油酸占63.3%,亚麻酸4.9%,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栽培技术要点:种子繁殖,春播育苗。栽植时间:落叶后秋至春季,冬季气温低于1℃地区宜秋季或春季。园地选择:尽量考虑阳光充足、土层深厚、不积水的荒山荒坡、四边地、撂荒地等、沟渠、道路两旁。栽植规格:按株行距3m×4m,行向东西向,栽植穴规格50 cm×50cm×30cm,表土心土分放,用表土回填至土面平,在穴中心栽植,用细表土护根系,浇灌透定根水,水浸干再垒土成包子型。抚育管护:幼苗期控制树盘杂草,每年5月~6月和9月~10月施肥

种植范围:四川秦巴山区、川中丘陵区及盆地西缘山地山桐子适宜栽培区

树种:“隆兴油樟母树林”油樟

品种特性:常绿大乔木,高可达20m,胸径50cm,树冠完整丰满,适应能力强,根系发达且侧根和须根发达,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抗逆性良好,基本无病害,虫害较少。生长快,营养生长旺盛,树干通直,树干萌芽能力强,抗高强度修剪

栽培技术要点:重点抓好以下环节:整地深度35cm~50cm 。栽植穴宽50cm~70cm,深40cm。10月下旬栽培,以“霜降”前后最佳。以1年生苗造林,植苗前剪枝打叶,顶端留3片~4片半叶。出圃时用过磷酸钙加入泥浆中拌根。植苗时做到苗直立、根伸展,适当深栽后,压紧。造林后要连续不间断抚育3年,每年2次(4月~5月,8月~9月),包括除草清杂、正苗培兜、补植和施肥。施肥可结合抚育进行,以开挖环形沟方式施肥,每次施尿素100g+复合肥200g/株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东、南部油樟适宜栽培区

树种:“月江油樟母树林”油樟

品种特性:常绿乔木,生长速度快,叶片产量及含油率高,根系发达,耐修剪,抗逆性好,油樟子代遗传性状稳定

栽培技术要点:造林最佳季节为10月前后,成片种植,株行距3m×4m。以穴状整地为主,规格80cm×80cm×60cm,每穴施0.3~0.5kg复合肥或3~6kg农家肥作基肥。植苗前修剪苗木,保留3~4片叶片,用泥浆拌根,植苗时做到苗正根伸,适当深栽。造林后前两年春夏季除草抚育2次,结合除草进行开沟施肥。采用种子繁殖

种植范围:川南山地、丘陵及川东丘陵油樟适宜栽培区

树种:龙泉油枣

品种特性:树姿较直立,树冠园头形,枣头一年生枝浅褐色,多年生树干表皮纵裂。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9cm,宽2.8cm。易成花,枣吊中部5~6朵花,花芽起始节位低,从第2叶腋开始成花。花期4月底~5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果实长圆柱形,平均长3.95cm,直径2.46cm,果实均重 12.5g,最大果达22g,果顶部稍大,果顶平或微突。果形较整齐。梗洼浅,果梗较粗短。脆熟期果皮白色,果面少量红褐色,完熟期全面着暗褐色。果肉绿白色,果肉松脆、味甜,汁液较少。可溶形固形物26%,含糖量15.7%,维生素C含量103.5mg/100g果肉,果皮较厚,可食率92.5%。核呈纺垂形,较大,长2.67cm,直径0.9cm。较耐干旱、瘠薄,抗裂果,对炭疽、褐斑等病害有一定抗性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排水良好的中性或碱性砂壤土建园,种植密度4×3m,枣粮间作3×5m,大穴(60cm)整地,施基肥50kg/穴。落叶后秋冬至发芽前种植,浇足量定根水,覆盖地膜。结果树年施肥3~4次,分别是11月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加入适量氮磷钾复合颗粒化肥。发芽前追肥,以速效氮磷肥为主。幼果期追肥,以氮、磷、钾配合,适当增施磷、钾肥。对结果多的树,在7月下旬进行后期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冬春季清园,刮除老树皮,全园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发芽至开花前树上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防治枣瘿蚊,7~8月重点防治果实食心虫。花期树干环剥或叶面喷施0.1%硼砂或1500倍全树果等物质,可提高坐果率

种植范围:四川龙泉山脉及生态条件相似区域

树种:罗江调元枣

品种特性:落叶小乔木。树姿半开张,自然生长树形为圆锥形,树势较强。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果实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果实倒卵圆形至长圆柱形,单果重10~14g,果面光滑,脆熟期果面1/3~2/3着赭红色,果皮较薄。果肉浅绿色,质地较致密,肉细,汁液中等,味甜,酸低。果核纺锤形至倒纺锤形,果核小,可食率92%以上。较耐贮运,商品性好。对枣疯病、炭疽病、枣锈病、褐斑病、枣尺蠖、枣粘虫等病虫危害抵抗力较强,具有较强生态适应性与抗逆性

栽培技术要点:分株或嫁接繁殖。枣树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定植,株行距2m×3m。每年秋施基肥,结果树追肥3次。培育小冠疏层形或开心形树形。始花期放蜂,盛花初期主干环剥、喷施0.2%~0.3%硼砂或0.05%~0.1%硼酸1次,幼果期喷用微量元素

种植范围:四川省内低山丘陵区海拔400~800m的枣适宜栽培区

树种:‘蜀脆’枣

品种特性:落叶小乔木。树姿直立,自然生长树形为圆锥形或圆柱形,树势中等。树皮纵条裂,不易剥落。枣头黄棕色,长势强,枣头节间长,针刺短小,不发达。二次枝略弯曲。花为昼开型,花量多,蜜盘黄绿色。果实近圆形,果核小,椭圆形,扁平状,果核条纹短而深。花期4 ~5月。果期5~9月,川西南山地区7月底至 8月上旬为脆熟采收期,四川盆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脆熟采收期。11月落叶,12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为休眠期。该品种为鲁北冬枣芽变品种,成花易、坐果多,鲜果单重13.6~22.7g,可食率达96.8%,口感脆,酸甜适度。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集约经营情况下,5~6年进入盛果期。果期若遇多雨,果易裂,宜避雨种植。皮薄,采摘贮运需轻拿轻放

栽培技术要点:嫁接繁殖,以酸枣为砧木或本地枣健壮根蘖苗为砧木。栽植地应光照充足,土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灌溉方便。穴状整地,川西南山地每亩150~220株,盆地内每亩55~110株,施足基肥,原则上每亩施用农家肥2000kg。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定植为宜,栽植时宜浅植垒栽。采用开心形树形,主干高60~70cm,主枝3~4个,每个主枝选留2~3个侧枝。采用主干形树形,主干高40~50cm,全树保留二次枝15个左右,呈螺旋形均匀着生在中心干上。果实成熟期若遇连续降雨,宜避雨栽培,防止裂果。加强树体和水肥管理,冬季开展病虫害防治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川西南山地区海拔1600m 以下,年降雨量1000mm以下,光照充足的枣适宜栽培区

树种:长叶岩桂

品种特性:分枝稀疏,小枝稍细,水平开展,近圆形,无毛,近对生或对生,与大枝夹角近直角。叶窄长,呈窄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色较老,呈黄绿色。6~7月份采收的鲜叶,常压水蒸馏出油率为4.20%~4.51%,黄樟油素含量为99.07% ~99.60%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1年生苗植苗造林。造林地宜选海拔500~1100m地带石灰岩发育的黄色石灰土。穴状整地,植穴规格40×40×30㎝。株行距1×1m或1×1.5m。秋季造林最佳,亦可冬、春造林。造林后每年4~5月和8~9月各抚育一次,连续抚育3年

种植范围:石灰岩山地,海拔500~1000m;最适宜筠连、珙县石灰岩发育的黄色石灰土

树种:云曼红豆杉

品种特性:云曼红豆杉是以曼地亚红豆杉为母本、云南红豆杉为父本而繁育的人工杂交种。常绿乔木,枝条开展,分枝角度大于父本云南红豆杉,枝绿色,秋后新枝呈金黄绿色或黄绿色。叶质地薄而柔,条状披针形,排列较疏,长1.0~4.0cm,宽2~3mm。阴性植物,适合生长在湿润气候条件。1~4年幼苗期,枝叶中10- DAB含量达0.20%以上,显著高于其亲本。具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人工杂交制种,种子繁殖。选择1~2年生苗高20~40cm的实生苗,春季2~4月栽植。株行距30cm×40cm,密度控制在5000株/亩左右。基肥以穴施为主,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有机质≥50%,N、P、K≥7%)100kg~130kg,复合肥(N:P:K为20:10:10)50kg~60kg。栽植时注意使树苗根系自然舒展,浇足“定根水”,再在树苗根部覆土至根颈处。当年重在保存活,次年促长。并注意排水,以防引起根系腐烂。造林后1个月至2个月施追肥,用0.5%的尿素水剂穴施,以后应隔1年增施过磷酸钙250g/穴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西、南部海拔1200m以下的低山丘陵红豆杉适宜栽培区

树种:夹江石斛

品种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多附生于密林树干或岩石上,并常与苔藓植物伴生,生命期9~12年。茎直立丛生,有节。茎基部圆柱形,两头细小,中间膨大呈扁圆柱形。单叶互生,一般5~12叶。果实为塑果,种子细如粉尘,自然发芽率低,有性繁殖困难。分蘖期4月初到5月底。夹江石斛毛兰素和石斛碱含量分别为0.18%、0.03%,同进入中国药典的铁皮石斛含量相当,在仿野生栽培条件下,适应性强,病虫害较少

栽培技术要点:在仿野生的栽培条件下,优选健壮分株苗于10月或次年3月进行栽植,株行距为30cm~40cm╳30cm~40cm。栽培附主为夹沙石、红沙石砌的人工砌石梯、砖地,亦可盆栽。栽培土为牛粪与夹沙土拌稀泥。栽后应适当遮阴,并进行集约化管理

种植范围:适宜于夹江县及周边气候相似,海拔600m~900m的石斛适生区种植

树种:昌泰1号(大马士革玫瑰)

品种特性:国外引进品种。落叶灌木,枝叶茂盛,生长势旺,开花枝条较多,抗病性强,耐干旱。花期3月中旬至6月下旬,花朵大,粉色,重瓣花型,单花重2.54g~2.9g。香味浓郁,含油率为2.78×10-4~2.92×10-4,为优良的油用玫瑰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最佳栽植季节为春末至早秋。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度大于50cm、土壤pH值在5.8 ~6.8之间的地域为宜。种植密度为333~450株/亩,栽植方式为泥浆栽植和普通栽植,注意肥水管理,后期合理修剪,促进分枝,增加开花枝条,提高产量。加强对星天牛、金龟子、叶斑病、玫瑰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种植范围:适宜在昭觉、西昌及绵竹等气候相似的突厥蔷薇适生区种植

树种:‘达梅1号’梅

品种特性:乔木,树冠伞形。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花后叶,花白色。果期5~6月,果实饱满,椭圆形。未熟果绿色至深绿色,阳面偶有红晕,成熟果黄绿色,果肉紧实细脆,黄白色。鲜果平均单重19.5g,果肉率86.5%,果干枸橼酸含量高达23.2%。嫁接5年后进入盛果期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2种嫁接方式,即秋季腹接(10月至11月初采取枝接方式进行嫁接)、春季切接(1月中旬至2月下旬采用枝接或芽接方式进行嫁接)。春、秋季造林皆可,但以秋季造林(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佳。选择阳坡或半阳坡,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的宜林地栽植。选用合格苗栽植,株行距为3m×4m或4m×5m。定植后,及时定干,定干高度为40~60cm。及早抹除苗干下部芽,促进苗木生长。每年至少施肥2次,在6~7月采果后,11月上旬秋末停止生长修剪后施基肥。注意预防和除治黑星病、蚜虫

种植范围:达州市及其周边,海拔450~800m,年降雨量1000mm以下,年均日照时数1100h以上的梅适宜栽培区

树种:‘明富1号’漆树

品种特性:落叶乔木,主干明显,侧枝细小,树皮灰白色,厚0.5~0.9cm,呈纵状不规则开裂、宿存。幼树树干上具心形脱叶痕,密被不规则皮孔。外表皮极薄,被碰触或鸟啄后有漆液流出。1年生嫩枝嫩绿色,被白色短绒毛,老枝灰白色,无毛,上被稀疏的皮孔。幼态叶宽大肥厚,复叶叶柄上密被肉眼可见的白色绒毛,叶背主脉被微绒毛,秋季变成红色。割漆年限早,割漆寿命长,生漆品质优良,产漆量高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根繁育苗的方式培养裸根苗或者用无纺布育苗袋培育容器苗,选取苗高大于0.5m,地径大于0.5cm的1年生苗栽植。可营造纯林或与杉木、柳杉混交。裸根苗造林应在冬季落叶后至次年3月萌芽前进行,容器苗可延长至5月份前造林。起苗前浇透水,造林前用100mg/L GGR或清水浸泡12 ~24h。整地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平后挖小穴,规格40 cm×40 cm×30 cm。初植密度2m×3m或2m×4m。造林当年对未成活的苗木进行补植。造林前2年,每年的4~9月进行1~3次全面割灌除草。造林当年追施复合肥或者配方肥100g/株,第2年追施250g/株,第3年追施500g/株。第6年平均胸径达10cm时可开始隔年割漆,割漆当年4月追肥1000g/株。11~12年生时,可强度割漆,割漆后砍伐保留1根主要萌条进行培养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海拔500~1700m,水肥条件较好的漆树适宜栽培区

树种:‘明富2号’漆树

品种特性:落叶乔木,侧枝粗大,树皮灰白色,厚0.4~0.8cm,呈纵状不规则开裂、宿存。幼树树干上密被不规则皮孔,树皮外表皮极薄,被碰触或鸟啄后有漆液流出。1年生嫩枝红色,老枝灰白色,均无毛,上被密集的褐色皮孔。复叶叶柄上无毛,叶背主脉及侧脉均被白色短绒毛。幼态叶宽大肥厚,复叶叶柄上无毛,叶背主脉及侧脉均被白色短绒毛。秋季变成红色。生长迅速,割漆年限早,割漆寿命长,生漆品质优良,产漆量高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根繁育苗的方式培养裸根苗或者用无纺布育苗袋培育容器苗,选取高大于0.5m,地径大于0.5cm的1年生苗栽植。可营造纯林或与杉木、柳杉混交。裸根苗造林应在冬季落叶后至次年3月萌芽前进行,容器苗可延长至5月份前造林。起苗前浇透水,造林前用100mg/L GGR或清水中浸泡12~24h。整地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平后挖小穴,规格40 cm×40 cm×30 cm。初植密度2m×3m或2m×4m。造林当年对未成活的苗木进行补植。造林2前年,每年的4~9月进行1~3次全面割灌除草。造林当年追施复合肥或者配方肥100g/株,第2年追施250g/株,第3年追施500g/株。第6年平均胸径达10cm时可开始隔年割漆,割漆当年4月追肥1000g/株。11~12年生时,可强度割漆,割漆后砍伐保留1根主要萌条进行培养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海拔500~1700m,水肥条件较好的漆树适宜栽培区

树种:洪雅杉木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

品种特性: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40m, 胸径可达2~3m。速生,深根性,根系发达,伐桩萌蘖能力强,耐瘠薄,喜深厚肥沃土壤,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喜光。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早晚材界限不明显,强度相差小,不翘不裂。材质轻韧,强度适中。该种子园种子遗传品质优于普通商品种子,平均遗传增益为11%

栽培技术要点:冬季或春季造林,造林密度因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而异,一般控制在110~240株/亩,株行距可采用2×3m 、2×2m、1.67×1.67m等规格。穴状整地,定植穴规格:60×60×25cm。苗木规格:地径0.25cm 以上,高度16cm以上。植苗要做到苗端根舒。及时开展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造林后前4年,每年进行刀抚2—3次

种植范围:适宜在四川盆周山区县海拔450~1500m的地区种植

树种:洪雅杉木第一代改良无性种子园

品种特性: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40m, 胸径可达2~3m。速生,深根性,根系发达,伐桩萌蘖能力强,耐瘠薄,喜深厚肥沃土壤,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喜光。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早晚材界限不明显,强度相差小,不翘不裂。材质轻韧,强度适中。该种子园种子遗传品质明显优于普通商品种子,平均遗传增益为22%

栽培技术要点:冬季或春季造林,造林密度因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而异,一般控制在110~240株/亩,株行距可采用2×3m 、2×2m、1.67×1.67m等规格。穴状整地,定植穴规格:60×60×25cm。苗木规格:地径0.25cm 以上,高度16cm以上。植苗要做到苗端根舒。及时开展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造林后前4年,每年进行刀抚2~3次

种植范围:适宜在四川盆周山区县海拔450~1500m的地区种植

树种:筠连杉木第一代改良无性种子园

品种特性: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m以上,胸径可达3m。速生,深根性,根系发达,伐桩萌蘖能力强,耐瘠薄,喜深厚肥沃土壤,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喜光。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早晚材界限不明显,强度相差小,不翘不裂。材质轻韧,强度适中。该种子园种子遗传性状稳定,平均综合遗传增益达21.46%

栽培技术要点:冬季或春季造林,造林密度因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而异,一般控制在110~260株/亩,株行距可采用2×3m 、2×2m、1.3×2m 等规格。挖穴的规格是80×80×60cm,回填表层腐植土。苗木规格:一年生苗高16cm 以上,地径0.3cm以上。植苗时要做到苗正根伸,两紧一松。造林后三年幼林期加强锄草抚育管理,每年2~3次,连续三年。第一年锄抚时要扶苗

种植范围:适宜在四川盆周山区县海拔400~1500m,PH值4.5~6.5的微酸性和酸性土壤区域种植

树种:高县杉木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

品种特性: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树冠尖塔形,侧枝轮生。叶螺旋状排列,线状披针形。雄球花簇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或2~3朵簇生枝顶。球果近球形或圆卵形,长2.5~5cm,径3~5cm。种鳞较种子短,每种鳞有3粒种子。种子扁平,两侧有窄翅。球果出种率3.5~4.5%,种子发芽率大于39%。该种子园生产的种子遗传性状稳定,种子发芽率高、高径生长迅速、林分单位面积增产效果明显,子代测定平均综合遗传增益大于14.0%

栽培技术要点:细微整地,高堆植苗,株行距一般为2×2m,造林密度167株/亩,挖穴的规格80×80×60cm,回填表土。选用合格苗木定植,栽植时弯曲方向必须朝向日出方向。加强幼林抚育1~3年,每年锄抚和刀抚各一次,促进苗木生长

种植范围:适宜栽植于我省盆周山区、海拔1000m以下的杉木适生区

树种:高县杉木第一代改良无性系种子园

品种特性: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树冠尖塔形,侧枝轮生。叶螺旋状排列,线状披针形。雄球花簇生枝顶,雌球花2~3朵簇生枝顶。球果近球形或圆卵形,长2.5~5cm,径3~5cm。种鳞较种子短,每种鳞有3~4粒种子。种子扁平,两侧有窄翅。球果出种率3.5~4.5%,种子发芽率大于39.5%。该种子园生产的种子遗传性状稳定,种子发芽率高、高径生长迅速、林分单位面积增产效果明显,子代测定平均综合遗传增益大于20%

栽培技术要点:细微整地,高堆植苗,株行距一般为2×2m,造林密度167株/亩,挖穴的规格80×80×60cm,回填表土。选用合格苗木定植,栽植时弯曲方向必须朝向日出方向。加强幼林抚育1~3年,每年锄抚和刀抚各一次,促进苗木生长

种植范围:适宜栽植于我省盆周山区、海拔1000m以下的杉木适生区

树种:沐川杉木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

品种特性: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m以上,胸径可达3m。速生,深根性,根系发达,伐桩萌蘖能力强,耐瘠薄,喜深厚肥沃土壤,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喜光。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早晚材界限不明显,强度相差小,不翘不裂。材质轻韧,强度适中。该种子园种子遗传性状稳定,树高平均遗传增益为10.47%

栽培技术要点:细微整地,高堆植苗,造林密度167~240株/亩,应根据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而定,一般采用的株行距有1.67×1.67m、1.67×2m 或2×2m,大穴整地规格60×60×30cm,回填表土。选用合格苗木定植,栽植时弯曲方向必须朝向日出方向。加强幼林抚育2~4年,每年锄抚和刀抚各一次

种植范围:适宜在四川盆周山区县海拔450 ~1300m的地区种植

树种:珙县杉木第一代改良无性系种子园

品种特性: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树冠尖塔形,侧枝轮生。叶螺旋状排列,线状披针形。雄球花簇生枝顶,雌球花2~3朵簇生枝顶。球果近球形或圆卵形,长2.5~5cm,径3~5cm。种鳞较种子短,每种鳞有3~4粒种子。种子扁平,两侧有窄翅。球果出种率3.5~4.5%。该种子园采用子代测定筛选出的优良家系作为建园繁殖材料,生产的种子遗传性状稳定,高径生长迅速,林分单位面积增产效果明显,子代测定平均综合遗传增益大于22%

栽培技术要点:细致整地,高堆植苗,株行距一般为2m×2m,造林密度167株/亩,挖穴的规格80cm×80cm×60cm,回填表土。选用合格苗木定植,栽植时弯曲方向必须朝向日出方向。加强幼林抚育1~3年,每年锄抚和刀抚各一次,促进苗木生长

种植范围:适宜在我省川南片区的低山、浅丘杉木适生区域、微酸性土壤上推广种植

树种:洪雅杉木2代无性系种子园

品种特性:速生,深根性,根系发达,伐桩萌蘖能力强,耐瘠薄,喜深厚肥沃土壤,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早晚材界限不明显,强度相差小,不翘不裂。材质轻韧,强度适中。该种子园种子遗传品质优良,高径生长迅速、林分单位面积增产明显。已建立子代测定林,遗传增益正在测试中

栽培技术要点:冬季或春季造林,造林密度因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而异,一般控制在110~240株/亩,穴状整地规格60cm×60cm×25cm 或80cm×80cm×60cm。植苗要做到苗端根舒。及时开展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造林后前4年,每年进行刀抚2~3次

种植范围:适宜于盆周山区海拔450~1500m的杉木适生区种植

树种:高县杉木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

品种特性:常绿乔木,树干端直,高可达30m,树冠尖塔形,侧枝轮生,叶披针形,球花簇生枝顶,球果近球形或圆卵形,长2.5~5cm,径3~5cm,种鳞较种子短,每鳞有3~4粒种子,种子扁平,子代遗传性状稳定,高径生长迅速,抗逆性强。材质优良,用途广泛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肥沃的阳坡或半阳坡造林。整地前清除杂草,可全垦带状整地或挖穴整地。栽植穴规格80cm×80cm×60cm,株行距2m×2m。定植做到根舒苗正,苗弯曲方向朝东方,回填表土,压紧压实即可。造林季节可冬季和春季,雨后造林最好。栽植当年抚育2次,4~6月块状除草,8~9月进行全面除草松土,第2年开始每年抚育1~2次,直到幼林郁闭成林。采用种子繁殖

种植范围:适宜于微酸性土壤,海拔1300m 以下的四川盆周山区和丘陵杉木适宜栽培区

树种:蜀桤1号

品种特性:速生,材积增益达40%。适应性强: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带根瘤,能改改土壤。对土壤pH值要求不高,偏酸、偏碱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长

栽培技术要点:造林要求:从12月下旬苗木落叶后至次年2月中旬出新叶前均可进行。桤木适宜土层深厚、湿润的区域造林。造林密度:110~200株/亩。整地方式:穴状整地和水平带状整地。穴的规格50cm×40cm×40cm,回填表土。穴应呈“品”字形排列。抚育管理:造林后应连续抚育2年,每年2次。5~6月锄抚,主要是除草。8~9月再锄抚1次,除草、松土、壅蔸正苗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区及盆周山地,海拔1000m 以下的桤木适宜栽培区

树种:蜀桤2号

品种特性:速生:三个试验点6a生家系相比对照,材积增益均达到40%以上,效益明显。适应性强: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自带根瘤菌,能改良土壤。对土壤pH值要求不高,偏酸、偏碱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长

栽培技术要点:造林要求:从12月下旬苗木落叶后至次年2月中旬出新叶前均可进行。桤木适宜土层深厚、湿润的区域造林。造林密度:110~200株/亩。整地方式:穴状整地和水平带状整地。穴的规格50cm×40cm×40cm,回填表土。穴应呈“品”字形排列。抚育管理:造林后应连续抚育2年,每年2次。5~6月锄抚,主要是除草。8~9月再锄抚2次,除草、松土、壅蔸正苗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区及盆周山地,海拔1001m 以下的桤木适宜栽培区

树种:蜀桤3号

品种特性:速生:三个试验点6a生家系相比对照,材积增益均达到40%以上,效益明显。适应性强: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自带根瘤菌,能改良土壤。对土壤pH值要求不高,偏酸、偏碱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长

栽培技术要点:造林要求:从12月下旬苗木落叶后至次年2月中旬出新叶前均可进行。桤木适宜土层深厚、湿润的区域造林。造林密度:110~200株/亩。整地方式:穴状整地和水平带状整地。穴的规格50cm×40cm×40cm,回填表土。穴应呈“品”字形排列。抚育管理:造林后应连续抚育2年,每年2次。5~6月锄抚,主要是除草。8~9月再锄抚3次,除草、松土、壅蔸正苗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区及盆周山地,海拔1002m 以下的桤木适宜栽培区

树种:蜀桤4号

品种特性:速生:三个试验点6a生家系相比对照,材积增益均达到40%以上,效益明显。适应性强: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自带根瘤菌,能改良土壤。对土壤pH值要求不高,偏酸、偏碱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长

栽培技术要点:造林要求:从12月下旬苗木落叶后至次年2月中旬出新叶前均可进行。桤木适宜土层深厚、湿润的区域造林。造林密度:110~200株/亩。整地方式:穴状整地和水平带状整地。穴的规格50cm×40cm×40cm,回填表土。穴应呈“品”字形排列。抚育管理:造林后应连续抚育2年,每年2次。5~6月锄抚,主要是除草。8~9月再锄抚4次,除草、松土、壅蔸正苗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区及盆周山地,海拔1003m 以下的桤木适宜栽培区

树种:蜀桤5号

品种特性:速生:三个试验点6a生家系相比对照,材积增益均达到40%以上,效益明显。适应性强: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自带根瘤菌,能改良土壤。对土壤pH值要求不高,偏酸、偏碱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长

栽培技术要点:造林要求:从12月下旬苗木落叶后至次年2月中旬出新叶前均可进行。桤木适宜土层深厚、湿润的区域造林。造林密度:110~200株/亩。整地方式:穴状整地和水平带状整地。穴的规格50cm×40cm×40cm,回填表土。穴应呈“品”字形排列。抚育管理:造林后应连续抚育2年,每年2次。5~6月锄抚,主要是除草。8~9月再锄抚5次,除草、松土、壅蔸正苗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区及盆周山地,海拔1004m 以下的桤木适宜栽培区

树种:平昌桤木初级无性系种子园

品种特性:落叶乔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1.8m以上,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1.6cm以上。主干明显,侧枝较细,树干通直。喜光、喜温、喜湿、耐水,适应性强,树皮薄,出材率高,病虫害较少,具有根瘤或菌根,固氮能力强。该品种能固沙保土,增强土壤肥力,是理想的生态防护和混交林树种

栽培技术要点:宜土层较厚丘陵山地或河滩、溪沟旁栽植。土壤要求中性至微酸性。穴状整地,定植穴规格60cm×60cm×45cm,栽植株行距2m×3m,亩植111株。栽植时间在12月至翌年1月份为宜。植苗时将苗木植于穴中央,栽正扶直,深浅适宜,要做到苗正根舒,分层覆土,载紧压实,浇定根水,并覆土宜成龟背形或高墩状。桤木可与柏木、马尾松、杉木等混交或桤木纯林。栽植后前3年应加强抚育管理。采用种子繁殖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丘陵及秦巴山区桤木适宜栽培区

树种:‘川林珍1号’大花序桉

品种特性:乔木,树干通直,树冠开张,树皮粗糙呈鳞状开裂,宿存。树干与侧枝连接处形状为倒“V”形。多年生枝为灰褐色,发育枝红褐色。幼态叶卵形或披针形,具柄,半对生。成熟叶披针形,互生,具柄。生长迅速,顶端优势明显,干形通直圆满,材质优良、纹理通直、结构均匀、耐腐。木材基本密度大,气干密度约0.738g/cm³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育苗,采用轻基质无纺布基质段育苗,苗高25~35cm出圃。造林应在2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7月以后禁止造林以防冻害。初植密度3m×3m或3m×4m。穴状整地,穴规格大于40 cm×40 cm×40 cm。造林当年锄草培土2次,追复合肥(50g/株)2次。第2年锄草1次,追复合肥(250g/株)1次。第3年,锄草1次,追复合肥(500g/株)1次。造林第3年起可于每年冬季进行修枝,修枝强度为当年树冠的1/3,修枝要紧贴树干不留桩茬。栽培12年左右可间伐利用,强度35%~50%,25~30年主伐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南部、中部偏南及盆周山地南部海拔650 m以下,极端最低温大于-2℃,一月平均气温大于5℃,无霜冻或少霜冻的低山丘陵大花序桉适宜栽培区

树种:‘川林珍2号’大花序桉

品种特性:乔木,树干通直,树冠开张,树皮粗糙呈鳞状开裂,宿存。树干与侧枝连接处形状为圆形。多年生枝为灰褐色,发育枝红褐色。叶具柄。幼态叶卵形或披针形,半对生。成熟叶披针形,互生。生长迅速,顶端优势明显,干形通直圆满,材质优良、纹理通直、结构均匀、耐腐。木材基本密度大,气干密度约0.650g/cm³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育苗,采用轻基质无纺布基质段育苗,苗高25~35cm出圃。造林应在2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7月以后禁止造林以防冻害。初植密度3m×3m或3m×4m。穴状整地,穴规格大于40 cm×40 cm×40 cm。造林当年锄草培土2次,追复合肥(50g/株)2次。第2年锄草1次,追复合肥(250g/株)1次。第3年,锄草1次,追复合肥(500g/株)1次。造林第3年起可于每年冬季进行修枝,修枝强度为当年树冠的1/3,修枝要紧贴树干不留桩茬。栽培12年左右可间伐利用,强度35%~50%,25~30年主伐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南部、中部偏南及盆周山地南部海拔650 m以下,极端最低温大于-2℃,一月平均气温大于5℃,无霜冻或少霜冻的低山丘陵大花序桉适宜栽培区

树种:‘川林珍4号’大花序桉

品种特性:乔木,树干通直,树冠开张,树皮粗糙呈块状皲裂,宿存。树干与侧枝连接处形状为圆形。多年生枝为灰褐色,发育枝红褐色。叶具柄。幼态叶卵形或披针形,半对生。成熟叶披针形,互生。生长迅速,顶端优势明显,干形通直圆满,材质优良、纹理通直、结构均匀、耐腐。木材基本密度大,气干密度约0.641g/cm³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育苗,采用轻基质无纺布基质段育苗,苗高25~35cm出圃。造林应在2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7月以后禁止造林以防冻害。初植密度3m×3m或3m×4m。穴状整地,穴规格大于40 cm×40 cm×40 cm。造林当年锄草培土2次,追复合肥(50g/株)2次。第2年锄草1次,追复合肥(250g/株)1次。第3年,锄草1次,追复合肥(500g/株)1次。造林第3年起可于每年冬季进行修枝,修枝强度为当年树冠的1/3,修枝要紧贴树干不留桩茬。栽培12年左右可间伐利用,强度35%~50%,25~30年主伐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南部、中部偏南及盆周山地南部海拔650 m以下,极端最低温大于-2℃,一月平均气温大于5℃,无霜冻或少霜冻的低山丘陵大花序桉适宜栽培区

树种:‘川林珍7523’大花序桉

品种特性:乔木,树干通直圆满,主干性强,树冠开张,树皮粗糙,块状开裂,宿存。多年生枝为灰褐色。叶具柄。幼态叶卵形或披针形,半对生。成熟叶披针形,互生。叶片平整,秋冬季苗期叶片变红。生长迅速,顶端优势明显,干形通直圆满,材质优良、纹理通直、结构均匀、耐腐。木材基本密度大,气干密度约0.707g/cm³

栽培技术要点:组培或扦插育苗,采用轻基质无纺布基质段育苗,苗高25~35cm出圃。造林应在2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7月以后禁止造林以防冻害。初植密度3m×3m或3m×4m。穴状整地,穴规格大于40 cm×40 cm×40 cm。造林当年锄草培土2次,追复合肥(50g/株)2次。第2年锄草1次,追复合肥(250g/株)1次。第3年,锄草1次,追复合肥(500g/株)1次。造林第3年起可于每年冬季进行修枝,修枝强度为当年树冠的1/3,修枝要紧贴树干不留桩茬。栽培12年左右可间伐利用,强度35%~50%,25~30年主伐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南部、中部偏南及盆周山地南部海拔650 m以下,极端最低温大于-2℃,一月平均气温大于5℃,无霜冻或少霜冻的低山丘陵大花序桉适宜栽培区

树种:‘川林珍1087’大花序桉

品种特性:四川盆地南部、中部偏南及盆周山地南部海拔650 m以下,极端最低温大于- 2℃,一月平均气温大于5℃,无霜冻或少霜冻的低山丘陵大花序桉适宜栽培区

栽培技术要点:组培或扦插育苗,采用轻基质无纺布基质段育苗,苗高25~35cm出圃。造林应在2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7月以后禁止造林以防冻害。初植密度3m×3m或3m×4m。穴状整地,穴规格大于40 cm×40 cm×40 cm。造林当年锄草培土2次,追复合肥(50g/株)2次。第2年锄草1次,追复合肥(250g/株)1次。第3年,锄草1次,追复合肥(500g/株)1次。造林第3年起可于每年冬季进行修枝,修枝强度为当年树冠的1/3,修枝要紧贴树干不留桩茬。栽培12年左右可间伐利用,强度35%~50%,25~30年主伐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南部、中部偏南及盆周山地南部海拔650 m以下,极端最低温大于-2℃,一月平均气温大于5℃,无霜冻或少霜冻的低山丘陵大花序桉适宜栽培区

树种:三台柏木第一代去劣实生种子园

品种特性:该品种喜光,每年2~3月开花,9~11月采种,球果两年成熟,成熟时为绿褐色。木材为有脂材,材质优良,纹理直,结构细,耐腐。种子园子代的高径生长优于普通商品种子,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15.83%,且干形通直、树冠较窄、树皮薄、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

栽培技术要点:造林宜在秋季,一般采用水平筑台整地,大穴(60cm×60cm×40cm)定植,株行距为2×3m。植苗时,在坑的斜面上部1/3处挖一个比容器袋稍大略深的坑,将容器苗放入坑内,周围填细土侧向压实,栽植深度以容器袋顶部深入坑面1cm为宜。定植前每穴施100克N:P:K=15:15:15的复合肥与土拌匀,回填表土

种植范围:适宜于川中、川北低山丘陵区柏木适生区域种植

树种:蓬安柏木第一代实生种子园

品种特性:常绿乔木,树冠圆锥形,树皮幼时红褐色,老年树褐灰色,纵裂成窄长条片。小枝扁平,细长且下垂。鳞叶交互对生,排成平面,两面相似。鳞叶先端锐尖,偶有刺形叶,中部叶背有腺点。雌雄同株。球果卵圆形,径8~12mm。种鳞4对,发育种鳞有种子5~6。种子近圆形,两侧具窄翅,淡褐色,有光泽。花期3~5月:球果翌年5~6月。与普通柏木相比,生长更快,更抗病虫害。干型通直圆满,材质好,收缩性小,纹理通直,质地致密。该种子园种子遗传性状稳定,平均遗传增益为18.79%

栽培技术要点:块状整地,定植穴规格:一年生小苗为50×50×20cm,2年生大苗为50×50×30cm。冬季或春季造林,造林密度因立地而异,株行距可采用1.5×1.5m、2×1.5m等多种规格,每亩株数控制在200~300株。采用裸根穴植法,植苗要做到苗端根舒,植苗穴的大小、深度应大于苗木的根幅和根长。及时开展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

种植范围:适宜在四川嘉陵江、涪江、沱江流域的柏木适生区域及川中和川北低山丘陵区种植

树种:富顺林场马尾松种子园

品种特性:该品种所用繁殖材料系全省统一在四川、重庆两地选出的400株优树中经子代测定筛选出的67个优良家系。经过子代测定分析,其种子平均材积遗传增益大于24%。干形、冠型、树皮厚度、木材扭曲度等形质指标得到较好改良。耐干旱、瘠薄,对风灾和病虫害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播种育苗或营养袋育苗,3-4月份播种,当年11月至次年2月可出圃造林。造林前进行造林地清理。整地可进行大窝整地和筑台整地。造林密度按2m×2m进行。栽植窝的规格为60cm×60cm×40cm。苗木出圃时应进行分级栽植。造林应在阴雨天进行,如在晴天造林必须浇透定根水。栽植好的苗木应做到苗正、根舒,窝内泥土要踩紧踏实,覆细土呈馒头状

种植范围:四川、重庆及其它适宜马尾松生长的区域均可种植

树种:高县马尾松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

品种特性:该品种树干红褐色,呈块状开裂。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枝条无毛。叶线形,褐色叶2针1束,罕3针1束,长12 ~20 cm,质地柔软。叶缘有细锯齿。冬芽圆柱形,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梗,常下垂。鳞盾微隆起或平,鳞脐微凹,无刺。种子具翅。种长4~5mm,翅长1.5cm。子叶5~8。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种子纯度为80~95%,千粒重9~13.8g,每公斤纯种子约90000粒,室内发芽率85%。遗传增益达12%

栽培技术要点:造林从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均可进行。密度220~440株/亩。株行距1×1.5m~1.5×2m。深施钙镁磷肥每株0.5斤,一级苗高15cm以上,地径0.3cm以上。穴状整地,规格为60×40×30 cm,整地要求表土翻向下面,挖穴要求土壤回填,表土归心。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3年抚育后,第4年如尚未郁闭,继续抚育1次

种植范围:适宜在四川盆地、盆周山地海拔1500m以下,PH值4.5~6.5的微酸性和酸性土壤区域种植

树种:合江香椿母树林

品种特性:树干通直,材质好,颜色红润。树冠紧凑,生长快,喜光,不耐隐蔽,耐寒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病虫害少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海拔1000 m以下、地势较平坦的山地、丘陵,土层厚度大于40 cm的酸性至微碱性土。裸根苗在12月至次年2月发芽前造林为好,容器苗可在6月底前造林。采用84~111株/亩的初植密度。可全垦或带垦后挖穴,也可直接挖穴造林,规格50 cm×50cm×40 cm以上。裸根苗造林前去掉所有枝叶,保留顶芽造林。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栽植前将根系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吸足水分后造林,造林后若无雨下则浇一次定根水。容器苗造林前将基质团浇透水后造林。造林后1个月内若有苗木死亡,及时进行补植。适时开展抚育及病虫害防治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及盆周海拔300~1000 m的香椿适宜栽培区

树种:巴山椿芽

品种特性:落叶乔木,全株具特殊气味,顶端优势明显。小枝粗壮,叶痕大,扁圆形。偶数或稀有奇数羽状复叶,10~20 对小叶,小叶披针或长圆形,渐尖,基部不对称。叶柄基部肥大,红色,有浅沟。种子一端有膜质长翅。芽初生时,芽薹及嫩叶红色、鲜亮,全芽为紫红色,嫩芽的芽薹及叶柄粗壮,脆嫩多汁、少渣,香气浓郁,无糖,脂肪含量低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海拔300~1000m低山丘陵区,土质肥沃、质地良好、有效土层>50cm的土壤种植。造林前穴状整地,定植穴规格60cm×60cm×50cm。荒山造林栽植株行距1m×1.5m,矮化密植可采用株行距1m×1m 。以春季栽植为主,将树苗放入坑中,根呈自然伸展状态,用表土回填,轻提一次树苗、采实,回土约高出地面2cm,呈馒头状。苗木栽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土壤板结或杂草繁生时应及时松土除草。病虫害较少,主要病害有香椿白粉病、香椿干枯病。虫害有金龟子、小地老虎等,以预防为主。无性繁殖,以根蘖方式为主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低山丘陵香椿适宜栽培区

树种:峨眉山桢楠母树林

品种特性:峨眉山桢楠采种母树林所产种子育苗造林后,初期生长较为快速,成材时间缩短,40~50年生以后生长加速,90年左右仍然处于生长旺盛期。母树林子代林生长速度都较类似区域商业种子快,对比结果差异显著,遗传稳定性强,表现好。通过苗期和造林观测,该品种的一致性表现较好

栽培技术要点:造林时间可以从冬至到雨水时节,当幼苗嫩芽老化后进行移栽为宜,移栽1年生桢楠幼苗效果最佳,成活率在95%以上。造林株行距以2.5m×2.5m为宜,即1600株/hm2,在生长过程中可适当的进行密度调控、施肥等经营措施。当年开展抚育管理,及时除草、施药,防治蚜虫、红黄蜘蛛、卷叶蛾等害虫对苗木的危害等

种植范围:四川海拔1200m 以下,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6.5微酸性土壤的桢楠适宜栽培区。在山谷、山洼、阴坡下部及河边台地生长最佳

树种:南方四季杨

品种特性:该品种年生长期长、生长快,为四季常绿或半常绿,雄性不育,不飞絮,不会对引种地的乡土杨树构成基因渗透和生物安全危害,具较强耐风折能力、耐水涝和抗污染能力,具一定的耐高热、耐瘠薄能力,对病虫害具有一定抗性,适合用于城乡园林绿化,河、溏、水库营造水土保持林。材性性状优良程度为中偏上,适宜培育纸浆材、纤维板材和胶合板原料林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当年生枝条或一年生苗的径段扦插繁殖,选择水土、肥力条件好的苗圃地,筑床于3~4月,选取健壮种条,截为10~15cm长插穗,按25×20(或25)cm密度扦插,实行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栽植时间以当年停止生长到第二年萌动之前,造林方式可分为带根造林和扦插造林。相关技术与其他杨树造林技术标准相同

种植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最适宜区域。四川主要适宜川东紫色土壤及西昌等地区生长,土层厚度50~100cm以上,常年降雨量1000mm以上,极端最低温0~5℃、生长毛竹和柑桔的地区可以推广

树种:洪雅柳杉母树林

品种特性:常绿乔木,树高可达40m,胸径可达2m 。速生,深根性,根系发达,耐瘠薄,耐湿性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微酸性土壤,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抗寒性强。喜光,幼苗稍耐荫。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较好的抗性

栽培技术要点:冬季或春季造林,造林密度因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而异,一般控制在170~300株/亩,株行距可采用1.5×2.5m、1.33×1.67m 等规格。穴状整地,定植穴规格:60×60×25cm。苗木规格:地径0.25cm以上,高度16cm以上。植苗要做到苗端根舒。及时开展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造林后前4年,每年进行刀抚2—3次

种植范围:适宜在四川盆周山区县海拔600 ~1500m的地区种植

树种:洪雅日本柳杉母树林

品种特性:速生,深根性,根系发达,耐瘠薄,耐湿性强,喜温暖湿润气候、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微酸性土壤,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抗寒性强。喜光,幼苗稍耐荫。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较好的抗性

栽培技术要点:1.造林技术:冬季或春季造林。通过砍荒、清林、炼山、整地(株行距1.33m×1.67m,密度300株/亩,整地规格:60cm×60cm×30cm)。植苗(苗木规格:地径0.25cm以上,高度16cm以上,植苗要做到苗端根舒)。2.幼林抚育技术:造林后前4~5 年,根据

林地情况,每年进行刀抚2~3次,通过刀抚砍除杂灌、杂草,改善光照条件,促进幼苗、幼树迅速生长。3.成林抚育技术:按柳杉经营密度确定间伐强度

种植范围:四川盆周山区县(如洪雅、邛崃、峨眉山、雅安等)海拔600~1500m的日本柳杉适宜栽培区

树种:月江檫木母树林

品种特性:落叶乔木,树干高大通直,生长速度快,材质好,能耐干旱、寒冷,繁殖力强,选育檫木子代遗传性状稳定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微酸黄壤,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造林,株行距2m×2m。以一年生苗造林为主,采用冬季造林,12月中旬为宜。植苗前修剪枝叶,并用泥浆拌根。植苗时做到苗正根伸,适当深栽,压实踩紧。造林后前3年每年进行1~2次除草抚育,抚育时做好补植,春季开沟施肥。主要病虫为苗木茎腐病、檫白轮蚧,以化学与人工防治相结合。采用种子繁殖

种植范围:川南山地、丘陵檫木适宜栽培区

树种:通江鹅掌楸母树林

品种特性:落叶乔木,适应性强,生长快,深根性树种,耐寒性强,喜光,耐半荫,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抗逆性良好,树干通直,树型美观

栽培技术要点:造林地选择在山坡中下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地方,秋季割灌除草整地。造林时间2月下旬~3月下旬,栽植穴60cm×50cm×40cm,株行距2m×3m或者3m×3m,栽植坑施农家肥10kg~15kg作基肥。可选择1年生或2年生苗木造林。造林当年开展3~4次抚育管理,主要是松土除草,及时浇水和施肥,造林后2~3年,每年开展1~2次抚育管理,并在冬季对树干进行修枝处理,整枝高度为树高的1/3。采用种子繁殖

种植范围:四川秦巴山区、川中丘陵及盆地西缘山地鹅掌楸适宜栽培区

树种:‘川椿1号’毛红椿

品种特性:乔木,速生,干性通直。根系发达,对土壤环境适应能力强,耐贫瘠

栽培技术要点:凉山州及攀枝花干旱半干旱地区可选择在6 ~7月雨季造林。川南地区容器苗可在1~6月造林。造林密度为56~74株/亩。地势平坦的林地用机械进行全面翻耕整地后造林。对山地、丘陵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带宽60cm以上,再进行穴状整地,或者直接采用大穴整地,穴的口径均为50~60cm,深50~60 cm。造林后1、2年每年的4 ~9月进行2~3次全面割灌除草,3、4年进行1~2次,直至幼林郁闭。注意病虫害防控。采用种子繁殖

种植范围:川西南海拔1800m以下的山地中下坡、沟谷及河谷两岸;川南海拔500m以下,水源较为丰富的毛红椿适宜栽培区

树种:卷被金盘-蜡梅

品种特性:花径2.2~2.8cm,钟型或盘型。中部花被片11,鲜黄色(RHS YG-4A),基部略带绿晕,椭圆或卵形,长1.2~1.7cm,宽0.7~1.0cm,花瓣两侧平展,顶部强烈外卷。内部花被片8,鲜黄色,大小不等,卵形,长0.5~1.0cm,宽0.3~0.7cm。着花量大,花浓香,花期较早,初花期12月上中旬,盛花期12月下旬至1月中下旬,末花期2月上旬。雄蕊7~8。叶椭圆状披针形,光滑,长10~19cm,宽5~7cm。2月下旬萌芽,新叶浅绿色,叶缘、叶背叶脉及叶尖深红色,幼茎带红晕

栽培技术要点:繁殖方式以嫁接为主,分株、压条、扦插为辅。宜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的地方栽植。忌强粘性土和强盐碱土。移栽宜在秋冬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株行距2.0m×2.5m,大苗要带土球。施肥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花谢后结合翻耕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成年树每亩3000~5000kg、复合肥40 kg。6~8月花芽分化期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混合液。秋后浇施1次稀薄肥水,促进花蕾充实,并向叶面喷施0.1%的硼酸溶液2次。整形修剪在花谢后发芽前进行,先剪去病虫枝、交叉枝、过密枝、根蘖枝,对保留枝进行短截,对老树应进行截顶,注意新老枝更替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及盆周蜡梅适宜栽培区

树种:丰花尖被-蜡梅

品种特性:花径2.5~4.2cm,盘碟型、喇叭型,花多数下垂。中部花被片10~11,鲜黄色(RHS YG-5A),花瓣稍薄,长椭圆或披针形,长1.5~2.1cm,宽0.6~0.9 cm,花瓣两侧向内卷,呈尖被状,花开后期许多花瓣有明显的黑色瓣脉。内部花被片10,鲜黄色,大小不等,中下部具少量紫色条纹,不甚明显,卵形,长0.4~1.0cm,宽0.3~0.7cm。着花特密,花香浓,花期早,持续时间长,初花期12月初,盛花期12月中旬至1月中旬,末花期1月下旬。雄蕊6,聚合。叶长椭圆状披针形,较光滑,长10~12 cm,宽3~6cm 。2月中下旬发芽,新叶浅绿色,叶缘、叶背中脉及叶尖暗红色

栽培技术要点:繁殖方式以嫁接为主,主要采用切接、芽接。宜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的地方分区域、按品种规范栽植。忌强粘性土和强盐碱土。移栽宜在秋冬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株行距2.0m×2.5m,大苗要带土球。施肥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花谢后结合翻耕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成年树每亩3000 ~5000kg、复合肥40 kg。6~8月花芽分化期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混合液。秋后浇施1次稀薄肥水,促进花蕾充实,并向叶面喷施0.1%的硼酸溶液2次。整形修剪在花谢后发芽前进行,先剪去病虫枝、交叉枝、过密枝、根蘖枝,对保留枝进行短截,对老树应进行截顶,注意新老枝更替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及盆周蜡梅适宜栽培区

树种:变种早大花素心(变早素)-蜡梅

品种特性:花径2.8~3.8cm,大花类,盘碟型,花朵全展开。中部花被片9~11,金黄色(RHS YG-6A),瓣薄,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1.5~2.0cm,宽0.8~1.1cm,内曲,盛开后花瓣略反卷。内部花被片8~9,大小不等,花被片顶端边缘具紫色条纹,形成一个紫色环,圆形或勺形,长0.5~1.2cm,宽0.3~0.7cm。着花繁密,花香极浓,花期较早,初花期12月初,盛花期12月中旬至1月中旬,末花期1月下旬。雄蕊5~6。叶卵状披针形,光滑,长10~12 cm,宽6~7cm。2月下旬发芽,新叶浅绿色,叶缘及叶尖暗红色,幼茎浅绿色

栽培技术要点:繁殖方式以嫁接为主,主要采用切接、腹接。宜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的地方分区域、按品种规范栽植。忌强粘性土和强盐碱土。移栽宜在秋冬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株行距2.0m×2.5m,大苗要带土球。施肥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花谢后结合翻耕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成年树每亩3000 ~5000kg、复合肥40 kg。6~8月花芽分化期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混合液。秋后浇施1次稀薄肥水,促进花蕾充实,并向叶面喷施0.1%的硼酸溶液2次。整形修剪在花谢后发芽前进行,先剪去病虫枝、交叉枝、过密枝、根蘖枝,对保留枝进行短截,对老树应进行截顶,注意新老枝更替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及盆周蜡梅适宜栽培区

树种:早红-蜡梅

品种特性:花径1.8~2.4cm,中花类,磬口型,花瓣一般不展开,花朵多数向下。中部花被片11,蜡黄色(RHS YG-6A~7A),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3~2.1cm,宽0.9 ~1.5cm,先端圆,花瓣两侧及顶部内曲,花开后期花瓣略皱缩。内部花被片6 ~7,大小不等,中下部或整个花被片具深红色条纹,卵形,长0.6~1.2cm,0.5 ~0.7cm。着花繁密,花香浓,花期极早,持续时间长,初花期11月中下旬,盛花期11月下旬至1月上旬,末花期1月中旬。雄蕊5~6。叶椭圆状披针形,长11~15cm,宽4~7cm。2月下旬发芽,新叶浅绿色,幼茎浅绿色

栽培技术要点:繁殖方式以嫁接为主,主要采用切接、劈接、芽接。也可扦插繁殖。宜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冬季冷风较小的地方栽植。忌强粘性土和强盐碱土。移栽宜在秋冬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大苗要带土球。花谢后离树20cm沟施腐熟有机肥,弥补开花养分的消耗,促进展叶。生长季节2周施一次腐熟饼肥水。7~8月追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有利于花芽分化。秋季施一次磷钾肥,保证冬季的开花。整形修剪在花谢后发芽前进行,先剪去病虫枝、交叉枝、过密枝、根蘖枝,对保留枝进行短截,对老树应进行截顶,注意新老枝更替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及盆周蜡梅适宜栽培区

树种:四季芳华-桂花

品种特性:该品种为四季桂,大灌木,叶片对生,两面无毛。叶二型,春叶到卵状椭圆形,长6~8cm,宽3cm,长宽比2~2.7,先端突尖,近全缘,侧脉6~8对,主脉与侧脉之间的夹角较小。秋叶到卵状披针形或到卵状椭圆形,长10~11cm,宽4cm,长宽比2.5~2.7,叶缘先端尾尖,有稀疏锯齿,叶侧脉6~8对,主脉与侧脉之间的夹角较大。新梢紫红色,嫩叶中部紫黑色,边缘紫红色,随着叶片生长,叶片中间由紫黑色→灰紫色→黄绿色→绿色→深绿色渐变,中部绿色区域逐渐扩大。叶片边缘颜色由紫红色→红紫色→浅红色→浅橙色→黄橙色→浅黄色渐变。叶片成熟后中间部分为绿色或深绿色,偶见浅黄色与淡绿相间的色块,叶片边缘为浅黄色。在较明亮的光照下,植株生长健壮,叶大,叶色鲜艳,有光泽,色彩更鲜艳。当年生健壮的春梢、秋梢的顶芽和腋芽均可正常开花,花量较‘金玉台阁’小。花朵5~8朵,花梗平均长度4~8mm,黄绿色。花冠钟形,花径3~5mm,黄白色(RHSCC- 5A- 6C),雄蕊2,发育正常,无台阁现象。花期10月~次年2月,盛花期10~11月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以嫁接繁殖为主。嫁接最好用桂花实生苗本砧,避免‘大小脚’现象。在冬春季,植株萌芽前,采用亲本当年生木质化健壮枝条,以切接的方法进行繁殖。也可在夏秋季采用半木质化健壮枝条进行腹接繁殖。在栽植过程中应注意:(1)该品种在微酸性栽培基质中生长良好。(2)该无性系植株叶片为黄绿相间的斑状叶,树体营养面积相对不足,施肥应以薄肥勤施为原则,控制速效氮肥的使用量,多用磷、钾肥,以免植植株叶片过分转绿,影响观赏效果。(3)叶片上的黄化部分在未完全成熟前,易感染褐斑病或叶斑病,可采用百菌清混合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在叶片未成熟时提前防治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海拔1200m以下的丘陵、平原和河谷,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桂花适宜栽培区

树种:金玉台阁-桂花

品种特性:小乔木或大灌木,叶二型,春叶到卵状椭圆形,长6~9mm,宽2.4~3.5mm,先端突尖,近全缘,侧脉6-8对,主脉与侧脉之间的夹角较小。秋叶到卵状披针形或到卵状椭圆形,长10~11mm,宽4mm,叶缘先端尾尖,有稀疏锯齿,叶侧脉6-8对,主脉与侧脉之间的夹角较大,新稍、新叶紫红色。花顶生或腋生。当年生健壮的春梢、秋梢的顶生花芽可发育为具有总梗的帚状花序或近圆锥状,总梗明显,长10~20mm,花朵15~28朵,花梗平均长度8~15mm,黄绿色。花冠钟形,花径7~18mm,中黄色RHSCC—12A—12C,雄蕊2,发育正常,雌蕊退化,可发育成花瓣,进一步发育为完整的叶片,并长大,出现台阁现象。花期自7月至次年4、5月,春、夏季花量少,秋、冬季为盛花期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土壤宜选用微酸性土壤。由于该品种花大,花多,花期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因此在秋季盛花期前应注意追一次以磷、钾为主的复合肥,以满足植株多次开花的需要。若用于盆栽,则在每季新梢生长到一定时间时,使用化学药剂整形,控制树形

种植范围:适宜在四川海拔1600m以下、最低气温不低于-7℃的丘陵、平原地区种植

树种:金贵-鸡爪槭

品种特性:落叶小乔木,是鸡爪槭的变异品种,弱阳性,耐半阴,当年生枝红色或紫红色,多年生枝灰色或灰绿色。叶纸质,近圆形,直径6~10cm,基部心形或近于心形,5~7掌状分裂,常5裂,叶片中度开裂,裂深近叶片1/2~2/3处,裂片卵圆形到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浅锯齿,中央裂片较长,叶片向下伸展,无毛,叶柄短小,小枝密集。叶期一般在3~11月间,新叶长出时叶脉周边呈亮黄色,边缘呈鲜亮的橙色。生长季节叶子由浅绿黄色到亮黄绿色变化,直至变为深绿色,秋天则表现出亮黄色、鲜橙红色或橙红色并带有亮黄色色调。花期3~4月,花小,紫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生于无毛的伞房花序。萼片5,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瓣5,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翅果嫩时紫红色,成熟时淡棕黄色。小坚果球形,直径7mm,脉纹显著。翅与小坚果共长2~2.5cm,宽1cm,张开成钝角。果实成熟期9~10月。成株一般高2 ~4m,生长速度中等,株型优雅美观

栽培技术要点:主要通过嫁接、扦插繁殖。在栽培上主要有以下程序:1.整地及株行距:采用水平阶、水平沟和鱼鳞坑整地,较干旱的地区可采用鱼鳞坑法,坑穴规格为40cm×40cm×30 cm,株行距为1.5~2.0 m,宜在入冬土壤封冻前进行。

2.栽植时间及方法:早春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宜早不宜晚。秋季落叶后至冬季土壤封冻前栽植,宜晚不宜早。裸根苗栽植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带土球苗木栽植时则采用分层夯实法,栽植后立即浇足定根水。栽植时应对其适当修剪,保持强枝和主枝。此外,容器苗在干旱又缺乏灌溉条件地区也可雨季栽植。3.病虫害防治:本品种在四川地区未发现显著病虫害,但参考相似种及品种的常见病虫害,应着重防治白粉病、立枯病、漆叶斑病以及蚜虫、星天牛等病虫的为害

种植范围:巴中、成都及周边海拔1000 m以下的鸡爪槭适宜栽培区

树种:青龙-鸡爪槭

品种特性:落叶小乔木,是鸡爪槭变异品种,弱阳性,耐半阴,直立生长,树干笔直,但不茂盛,树皮呈深棕绿色。新生枝条较硬,绿色或淡红色。树高2~4m,成株高达7m,冠幅4m,树冠呈瀑布状或弯垂状。叶纸质,圆形,略小,较多,直径3~7cm,基部心形或近于心形、稀截形,5 ~9 掌状分裂,通常7裂,掌状深裂达叶基部,小裂片再次分裂成羽状的次裂片,细长,有皱纹,叶柄短小且硬。叶鲜绿色,春天叶片展开时呈黄绿色,尖端带红色色调,随后颜色全变为鲜绿色。夏天,展开的叶片叶缘上,再次出现红色色调,秋天则从很深的金黄色变化到弥漫着深红的淡黄色。花期3~4月,花小,紫红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生于无毛的伞房花序。萼片5,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瓣5,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翅果嫩时紫红色,成熟时淡棕黄色。小坚果球形,直径7mm,脉纹显著。翅与小坚果共长2~2.5cm,宽1cm,张开成钝角。果实成熟期9~10月

栽培技术要点:主要采用嫁接繁殖,其栽培程序如下:1.整地及株行距:采用水平阶、水平沟和鱼鳞坑整地,较干旱的地区可采用鱼鳞坑法,坑穴规格为40cm×40cm×30 cm,株行距为1.5~2.0 m,宜在入冬土壤封冻前进行。

2.栽植时间与方法:早春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宜早不宜晚。秋季落叶后至冬季土壤封冻前栽植,宜晚不宜早。若采用嫁接苗,栽植时应采取截冠措施。裸根苗栽植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带土球苗木栽植时则采用分层夯实法。此外,容器苗在干旱又缺乏灌溉条件地区也可雨季栽植。

3.病虫害防治:本品种在四川地区未发现显著病虫害,但参考相似种及品种的常见病虫害,应着重防治立枯病、漆叶斑病,以及光肩星天牛、星天牛等病虫的为害

种植范围:巴中及周边海拔1000m以下的鸡爪槭适宜栽培区

树种:醉芙蓉-木芙蓉

品种特性:花单生于叶腋间,花梗长约15cm,近端具节,花径约10cm,花瓣宽匙型,最宽处约4.5cm,花基部具髯毛。花粉败育,花重瓣,花初开时为白色带淡绿色,后逐渐转为粉红色,待要凋谢时变为深红色,一日三变。叶缘钝齿,两面被毛,3月中旬萌芽,3月下旬展叶,花期9月中旬至11月上旬,11月下旬开始落叶。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适于孤植、丛植、列植、片植

栽培技术要点:苗木培育:无性繁殖,以扦插繁殖为主。2月下旬气温缓缓升高时,选取母株上一年生粗壮枝条作为穗条,剪成长约20cm的插条,每根插条上保持3~4个饱满芽。扦插过程中保持水分充足、水质清洁。扦插结束后及时浇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使插条与土壤能紧密接触。苗圃地要尽量选择水源方便、排水良好、肥活疏松的沙质土壤。定植:栽植地宜选择深厚、肥活、湿润、透气性好、带微酸性的土壤,干燥、贫瘠、碱性地不适宜栽植。栽植时间宜在2月上旬,施足复合性底肥,同时掘起幼树,带上土球用绳索捆扎,运达目的地后及时栽植,并及时浇水。管理:好湿是芙蓉固有的特性,因此,水分对它十分重要,5~9月气温高,光照强,也是芙蓉代谢活动旺,生长最快,消耗水分量大的时期。在花芽开始分化和花蕾形成阶段需要大量的磷肥,除有机肥外,使用1:500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洒也有较好的效果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及盆周海拔1000m以下,阳光充足,温暖湿润,土质疏松、排水性好的木芙蓉适宜栽培区

树种:百日华彩-木芙蓉

品种特性:叶边缘具较密锯齿,3月中旬萌芽,3月下旬展叶。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单枝花朵数9~15,花梗长8~18cm,近花冠处具节。花萼2轮,外轮萼片数7~11,花粉败育。花重瓣,花瓣数多65到150,最多可达350瓣,花型结构紧凑,初开时浅粉色,后逐渐变为紫红色。花期6月中旬至10月中旬,部分花花心具有小蕾,可形成二次花,11月中下旬落叶。“百日华彩”抗性好、病虫害少、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适于孤植、丛植、列植及片植

栽培技术要点:百日华彩花粉败育,主要通过扦插和嫁接进行繁育。1.盆栽:选用内径25cm的瓦盆或塑料盆。一年后换用适宜的大盆。盆土为田园土和腐殖土(2:1)的混合土壤。上盆前,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每盆0.25 kg左右。也可用复合肥或磷酸二氢钾,每盆5g。栽植时宜选择微雨或阴天。栽后浇足定根水。2.地栽:整地要求做到深耕(深度30cm以上)细整、清除草根石砺等杂物,及时进行平整。翻耕土壤时加入优质腐熟的有机肥(厩肥、堆肥或饼肥)1500kg/hm2~3000kg/hm2或速效复合肥300kg/hm2~450kg/hm2。栽植时宜选择微雨或阴天。栽植行距不小于3m×3m。栽后浇足定根水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及盆周海拔1000m以下,阳光充足,温暖湿润,土质疏松、排水性好的木芙蓉适宜栽培区

树种:红云-杜鹃

品种特性:属乡土品种锦绣杜鹃植株的芽变品种,春鹃类型。灌木,株高40~60cm,株型直立紧凑,生长势较旺,萌芽率较强、成枝力特强,耐修剪,抗性强。叶纸质,叶卵形,长5~6.5cm,宽2 ~2.5cm,新叶亮绿,老叶深绿,生长快,当年生枝条可长至10~15cm,新稍枝条嫩红。春季为盛花期,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每枝顶端具花芽1对,每芽有花2~3朵,花量大,花色艳丽、花紫红色(RHS-N 66A-66C),平均花径6~8cm,套瓣。是城市绿化、庭院美化和盆栽的优良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微酸性栽培基质,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透光度30%为宜,有良好的通风,生长适宜温度15~25℃。春夏季需水量较大,特别是夏季不能缺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勿积水。在春季盛花期应注意多用磷、钾肥,以满足植株开花的需要,花后进行修剪,以利下一次萌发。夏季注意红蜘蛛和军配虫等病虫害发生

种植范围:适宜在海拔1500m以下,最低气温不低于-3℃的杜鹃适生区种植

树种:吊丝球竹DD-1

品种特性:该品种是从广西引种吊丝球竹中选出的竹箨产生明显变异的优良类型。主要特征为叶耳明显、叶片无小横脉,杆箨背面着生不均刺毛。其主要优良性状有:(1)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抗寒能力强,可耐受~1.1℃低温,耐盐碱,在PH值5.5—7.8之间均能很好地生长。(2)生长快、成林早,三年生竹林即可全面郁闭成林,郁闭度达0.7左右。(3)繁殖易,成苗率高。采用母竹主枝作繁殖材料,育苗成活率达85%以上,成本低。(4)笋期长,产笋量高。从1月至12月都能陆续发笋,三年生以上竹林亩均年产笋量可达1.5吨左右。(5)竹壁厚,平均厚度1.31㎝,最大壁厚达3.4㎝

栽培技术要点:挖穴的规格为70×60×50cm,株行距为4×4m,亩栽40~45株,一般在立春至清明期间的阴天或雨后进行移栽最适宜。栽植时,用泥浆竹头,然后将母竹与地面呈50° 斜放穴内,秆柄弯头朝上,即覆土踩实

种植范围:适宜在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盆周山区年平均气温11~18℃、海拔350~1000m 、土壤PH5.5~7.8区域推广种植

树种:细叶雷竹

品种特性: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小乔木状竹种,地下茎单轴散生,秆高7~11m,茎3~6cm,节间长20cm。当年新竹幼干通常仅节下被白粉一圈,竹的每小枝多数具5 ~6枚小叶,少数具9~10小叶。叶片细而窄,叶缘略呈瓦状卷曲,干节紧缩,干茎上下粗度匀称。一般3月初开始出笋,5月初结束。5月份新竹生长,抽枝展叶,6月份开始地下鞭生长,8~9月地下鞭生长旺盛,8月开始笋芽分化,10~11月有部分秋笋出土。具一定的抗旱、抗寒能力,忌水涝

栽培技术要点:造林春季最佳,秋季次之,每亩初植密度50~60株。栽植穴:60cm×60cm×50cm或80cm×50cm×40cm,每穴用枯饼肥0.5kg或15~25kg土杂肥、厩肥和土拌匀,回填穴内。适时施肥,防涝抗旱,防病虫害

种植范围:适宜在四川盆地海拔600~820m,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平原、丘陵、山区雷竹适生区栽培

树种:沐绵1号-梁山慈竹

品种特性:丛生竹,笋期4~11月,8月是出笋盛期,从竹笋出土到完成高生长大约需要71天,每丛当年发笋成竹数在15根以上。秆高9m~16m,直径4cm~9cm,节间长20cm~45cm,幼时被白粉,光滑无毛,竿壁厚4mm~14mm,平均纤维长度2.26mm,宽度15.2μm,长宽比149左右,是良好的纸浆用竹

栽培技术要点:造林密度一般为4m×4 m。造林季节以2~4月早春移植为宜,起苗多带宿土。栽植后1~2年要加强水分管理,适时灌溉。新造竹林,竹株稀疏,光照充足,应尽早清除易滋生的杂草,保护竹苗生长,每年进行2次松土除草。种植后第1年选健壮的母竹每株留笋1~4株,留新竹1500~2000株/公顷。第2~3年每株母竹留笋 2~3株 ,留新竹3000~4000株/公顷。立竹量保持1.2万株/公顷

种植范围:适宜在川南地区和盆地西缘区海拔800m以下土层深厚的梁山慈适生区种植

树种:巨黄竹

品种特性:属地下茎合轴丛生亚型,秆圆筒形,箨环隆起,秆第15~20节(高6~8m)开始生长侧枝。笋墨绿色,笋箨基部常被黄褐色贴身刺毛。笋长圆形。出笋率高,单株母竹发笋4~6株。竹材产量较高,纤维较长,平均竹纤维长度约2.52mm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轻质壤土作苗圃地,将选好的圃地深耕细耙,采用分篼或埋秆育苗法,在春季选用根径1.5~3.0cm、秆长60cm的1~2年生竹苗定植,定植密度为444株/亩。栽植后,前3年应加强抚育管理,适时浇水、松土、除草、施肥,并做好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竹蚜虫和竹螟,可用50%辛硫磷2000倍液喷杀幼虫。每隔3~5年进行一次打篼,挖出老篼培土,以利新竹萌发。分篼繁殖

种植范围:川南地区海拔1000m以下,土壤pH值5.5~7.0佯黄竹适宜栽培区

树种:绿竹

品种特性:秆丛生,高6~12m,直径3~9cm;节间长20~35cm,幼时被白粉,秆壁厚4~12mm。秆分枝高,每节枝条多数,簇生,3主枝粗壮。小枝具叶6~15;叶鞘初时被小刺毛;叶片长15~30cm,宽3~6cm,下面被柔毛。具有较强抗寒性,可耐受极端低温~5℃。花期多在夏、秋季节,笋期5~10月。相比雷竹笋及麻竹笋,其竹笋苦涩味和粗糙度较低,鲜味、香味和甜味更优,竹笋品质和适口性更好

栽培技术要点:栽植密度以每丛立竹量5~8株为宜,立竹径级4~6cm,立竹年龄1~2年各占50%或1 ~3年比例分别为50%、40%、10%。采用测土平衡配方施肥,施商品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为主,每年每亩至少施尿素12.5kg 、磷肥5~7.5kg、氯化钾4kg。3~4月间进行扒土晒目,遇高温干旱天气需及时浇水,可结合施肥每丛拌入50g保水剂。笋尖破土3~5cm开始采笋,尽可能保存笋蔸,留2~4个笋芽。晚冬或早春进行采伐,保留全部1年生竹,适当保留2年生竹,3年生竹全部砍掉

种植范围: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

树种:浏阳油茶杂交种子园种子

品种特性:采用油茶不育系作母本,与其它油茶优良无性系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建立的实生种子园。具有适应强、丰产性高但分化大的特点。由于授粉杂,实生育苗,品系较多,果实大小、色泽、树形等差异性较大

栽培技术要点:只能用原种子园种子繁殖。选择土层较好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带状或穴状整地,施足基肥,采用2年生苗栽植。无需配置授粉树种。每年适时抚育、施肥。注意蛀干害虫防控

种植范围: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华金’油茶

品种特性: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树姿直立。叶长卵形,叶尖下翻。花白色,花期10月至11月。果成熟于10月下旬,霜降籽类型。果大,椭圆形,果顶有“人”字形凹槽。成熟前果皮红色,成熟时青色。平均单果重51.59g,鲜果出籽率36.38%,出仁率81.15%,干籽含油率46%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栽植密度3m×3m或3m×4m,大穴整地,每穴施腐熟农家肥3~6 kg、磷肥0.5~1.0 kg。选苗龄为2年生合格容器苗造林。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培蔸,施肥2次。结果树每年施肥2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株施肥量1~2kg。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内光照充足、海拔1000m以下丘陵、低山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华硕’油茶

品种特性:树冠圆头型且较密,树姿半张开,叶尖渐尖,果扁圆形,黄棕色,顶端凹陷,宿存有毛。花白色,花期10月至11月。果成熟于10月下旬,霜降籽类型。果大,平均单果重68.75g,鲜果出籽率45.51%,出仁率69.28%,干籽含油率41.71%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栽植密度3m×3m或3m×4m,大穴整地,每穴施腐熟农家肥3~6 kg、磷肥0.5~1.0 kg。选苗龄为2年生合格容器苗造林。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培蔸,施肥2次。结果树每年施肥2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株施肥量1~2kg。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内光照充足、海拔1000m以下丘陵、低山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树种:‘华鑫’油茶

品种特性:树冠圆头型,树姿较开张,叶宽卵形,叶色较深,果扁圆形,成熟时青黄色,顶端有毛。花白色,花期10月至11月。果成熟于10月下旬,霜降籽类型。果大,平均单果重48.83g,鲜果出籽率52.56%,出仁率70.53%,干籽含油率39.97%

栽培技术要点:无性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方法。栽植密度3m×3m或3m×4m,大穴整地,每穴施腐熟农家肥3~6 kg、磷肥0.5~1.0 kg。选苗龄为2年生合格容器苗造林。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培蔸,施肥2次。结果树每年施肥2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株施肥量1~2kg。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

种植范围:四川盆地内光照充足、海拔1000m以下丘陵、低山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的油茶适宜栽培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怀念我崇敬的老领导孙志明书记子长是农业大县,当时也有靠天吃饭的旧传统耕种方式产量低,孙书记在推广山地水平沟种植技术上狠下功夫,全县采取抓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办法,在边远的三岔下乡,跟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休息跟老百姓了解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干部群众都称赞他是焦裕禄式的好书记。jvzquC41yy}/onnrkct/ew46|;j3sƒ:
1.太行山上“新愚公”!他12年荒山“写绿”6000亩,独创9种整地造林  水源问题解决的同时,他还针对不同地貌,独创了水平沟整地造林、水平梯田整地造林、鱼鳞坑整地造林等9种整地造林模式。   他解释,“大坑客土整地造林模式”就是遇到石头多的地方,就在石头层上开凿大坑,将开挖出来的石块围在坑的周围,然后再往坑内客土。所以,不管片麻岩地质,还是石灰岩地质,这9种里面肯定jvzq<84yyy4idp~0qtm0pn|u18:6;7mvon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在西北、华北和其他干旱地区,尤其必须大力动员群众,用苦干的精神作好蓄水保土工作:平地要整好地,山地要挖鱼鳞坑,水平沟,缺水缺土的山头要送水土上山。造林要保证一定的密度(用材林每公顷一般要有六千株到一万二千株,即每十亩四百株到八百株,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不同的密度),要保证成活率jvzq<84yyy4837hp1462385;52575;9990yivvq
3.林业造林技术论文模板(10篇)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jvzquC41yy}/jjthcdobq7hqo1nbq€jp15=26A3jvor
4.抗旱造林技术范例8篇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3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jvzquC41yy}/dj~ycvii0ls1mcthjjs|cqrjpsnujw5
5.植树造林(精选5篇)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等。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893830qyon
6.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探析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jvzquC41yy}/{xzhcdobq7hqo1lbp€jp14<26B3jvor
7.山区造林地清理与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jvzquC41yy}/insi|juoikfpi0ipo8ftvkimg674;978:660jvsm
8.抗旱造林技术大全11篇(2)反坡梯田,反坡梯田是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地一种行之有效的整地方法。断面呈三角形的沟,又叫三角形水平沟,田面向内倾斜成反坡。 反坡梯田蓄水保土,抗旱保墒能力强,改善立地条件作用大,造林成活高,幼林生长好,使用于黄土高原地形平缓坡面完整、土层深厚的造林地。 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4:3:;3jvor
9.青藏高原是最重要的牧场类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答案】标记重捕;多;死亡率;环境容纳量;水平沟造林整地、施用药物A、五月人工捕杀;次生;逐渐降低;劣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丘密度的增加,生物量呈现增加趋势,群落的植物丰富度也呈现增加趋势;①为某些高原肉食动物提供食物;②有利于增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③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 jvzquC41yy}/l‚jqq0ipo8xjkvo0;:9;g471/:k37/:27>2:76<.4>;f8:j6:@j8
10.黄土高原人工整地与抗旱造林技术21. 2horizontal ditchhorizontal ditch 水平沟水平沟 1. 31. 3fish scale pitfish scale pit 鱼鳞坑鱼鳞坑 1. 41. 4Dai ZitianDai Zitian 带子田带子田 1. 51. 5alternation of slope and terracealternation of slope and terrace 隔坡梯田隔坡梯田 1. 61. 6V sump packer preparationV su 3、mp jvzquC41o0xfp{jpfqi/exr1rcvft8697;?:2A<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