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城建局网站发布关于龙岗大道桂民投总部基地工地基坑塌方事故的情况说明。
5月21日13点30分 ,广西**建筑公司施工的桂民投总部基地项目与大唐世家小区电动车棚相邻的边坡发生坍塌事故(坍塌部位呈v字型,上口约长50米,下口约长30米,约深15米),无人员伤亡。目前,事故现场已设置警戒带,施工单位正在进行隔离围挡施工。
市住建局、五象新区建设局等部门已到现场处置,邀请三名专家到现场进行勘验,通过现场踏勘、查阅有关资料,询问了解有关情况,提出了应急抢险意见。结合现场查勘,专家认为“未发现周边建筑物出现异常裂缝,目前周边建筑物是安全的”。同时,已安排监测单位已对大唐世家小区道路及周边建筑开展变形监测。
下一步,将对坍塌区域进行应急处置消除安全隐患。
2019年南宁基坑坍塌事故回顾
事发当时网友拍下惊险一幕
↓↓
8月30日,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坍塌原因,并对项目设计方、施工方依法作出处理。
1、对设计院的处理:
各县、城区、开发区住建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作为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单位,未按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对施工单位的处理:
各县、城区、开发区住建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作为项目施工单位,未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国家建设规范和标准施工;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未进行专家论证提前施工;超挖基坑;建筑材料、构配件未经检验合格擅自使用;未送检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
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警惕10种基坑坍塌诱因
基坑整体坍塌
不亲身经历,不知其恐怖!
接下来,一起去看看10种基坑坍塌案例
一、基坑坡顶严重超载
基坑坡顶严重超载是引起基坑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发生的鲜活案例就是基坑坡顶严重超载诱发基坑整体坍塌。
基坑支护设计图纸(1)
二、整体失稳
整体失稳是指在土体中形成了滑动面,围护结构连同基坑外侧及坑底的土体一起丧失稳定性,一般的失稳形态是围护结构的上部向坑外倾倒,围护结构的底部向坑内移动,坑底土体隆起,坑外地面下陷。
例:龙潭空中花园基坑事故
三、坑底隆起
(1)坑底隆起是一种向上的位移,产生的原因一是深层土的卸荷回弹,二是由开挖形成的压力差导致的土体塑流。
(2)由于土体是连续体,坑底的隆起和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必然导致坑外土体产生沉降和水平位移,带动相邻建筑物或市政设施发生倾斜或挠曲,这些附加的变形使结构构件或管道可能产生开裂,影响使用,危及安全。
(3)一般解决的方法是被动区加固,提高土的抗力,减少变形,同时解决整体稳定和坑底隆起问题。
例:三金.鑫城国际C地块事故
四、围护结构倾覆失稳
围护结构倾覆失稳主要发生在重力式结构或悬臂式围护结构,重力式结构在坑外主动土压力的作用下,围护结构绕其下部的某点转动,围护结构的顶部向坑内倾倒。抵抗倾覆失稳的力矩主要由围护结构自身的重力形成,坑底的被动抗力也是构成抵抗力矩的因素。
例:武汉火炬大厦事故
武汉火炬大厦开挖深度10m,上部为老钻土,下部为基岩,采用¢900mm人工挖孔嵌岩排桩支护,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由于老粘土局部浸水,强度降低,土压力剧增,由于桩嵌人岩层,变形不易谐调,造成十余根支护桩折断,危及邻近六层综合楼,使该楼楼梯间悬空,情况危急。经紧急回填,增设锚杆后。得以稳定。
五、围护结构底部地基承载力失稳
围护结构底部地基承载力失稳是指重力式围护结构的底面压力过大,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的失稳。由于在围护结构的外侧还作用着土压力,因此其合力是倾斜的。在倾斜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发生向坑内的挤出,围护结构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可能导致部分围护结构的开裂损坏。
例:天恒大厦事故
天恒大厦开挖深度约5m,淤泥及淤泥质土的厚度近20m,工程桩采用1000m钻孔灌注嵌岩桩,开挖支护方案采用格构式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坑底被动区采用格构式水泥土暗撑。
当时施工工期紧张,十数台粉喷桩机昼夜施工水泥土挡墙及暗撑,桩的咬合情况及成桩质量不佳,在龄期不足的情况下,匆忙开挖,加上坑边堆载不当、局部开挖接桩、暴雨袭击等不利因素,导致大面积边坡失稳和坑底隆起,坑内工程桩大多偏斜,塔吊基础脱空、基础下桩开裂。
经过全面检测,确认倾斜桩的桩身完整性,采用了独立承台改为筏板,另增补56根钻孔灌注桩.同时对坑底淤泥采用注浆加固。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才成功处理完事故隐患。
六、围护结构滑移失稳
围护结构滑移失稳亦主要发生在重力式结构中,在坑外主动土压力的作用下,围护结构向坑内平移。抵抗滑移的阻力主要由围护体底面的摩阻力以及内侧的被动土压力构成。当坑底土软弱或围护结构底部的地基土软化时,墙体发生滑移失稳。
例:华瑞大厦事故
七、“踢脚”失稳
“踢脚”失稳在单支撑的基坑中,可能发生挠支撑点转动,围护结构上部向坑外倾倒,围护结构的下部向上翻的失稳模式,故形象地称为“踢脚”失稳。在多支撑的围护结构中一般不会产生踢脚失稳,除非其它支撑都已失效,只有一道支撑起作用的情况。
例:海珠城广场B区事故
产生原因:
(2)南侧岩层向基坑内倾斜,软弱强风化夹层中有渗水流泥现象,施工时未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错过排除险情时机。
(3)基坑坡顶严重超载,致使基坑南边支护平衡打破,坡顶出现开裂。
(4)基坑变形量明显增大及裂缝增长时未能及时作加固处理。
八、围护结构的结构性破坏
围护结构的结构性破坏是指围护体本身发生开裂、折断、剪断或压屈,致使结构失去了承载能力的破坏模式。如支撑体系不当或围护结构不闭合;也可能是设计计算时荷载估计不足或结构材料强度估计过高,支撑或围檩截面不足导致破坏;此外,结构节点处理不当,也会因局部失稳而引起整体破坏,特别在钢支撑体系中,节点多,加工与安装质量不易控制。节点处理包括支撑和墙体的连接处,如不设置围檩或连接强度不够。
例:杭州萧山湘湖段地铁施工事故
初步判定基坑破坏形式,基坑产生整体失稳,坑底隆起,从而使得围护墙倾斜,而钢支撑与围护墙连接刚度很弱,基本可以看作铰接,当对撑的两侧轴力不在一条线上时,钢支撑非常容易产生失稳破坏,从而产生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最后基坑失稳破坏,坑边土体塌陷,支撑破坏。
九、支、锚体系失稳破坏性
支、锚体系失稳破坏包括两种不同的破坏模式。锚杆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锚杆的拔出、断裂或预应力松弛,土锚的破坏大多是局部的;支撑的失稳很可能是整体性的,其形态因体系不同而不同,支撑体系大多是超静定的,局部的破坏会造成整体的失稳,尤其是钢支撑体系,局部节点的失效概率比较大。
十、止水帷幕功能失效和坑底渗透变形破坏
止水帷幕功能失效和坑底渗透变形破坏是指止水帷幕丧失挡水功能,产生渗漏、涌水、流土或流砂。由于水土流失使基坑外地面下沉、塌陷,导致邻近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引起围护结构止水帷幕功能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因素,其次是设计因素和材料的因素。由于施工质量低劣,止水帷幕有空洞或裂缝,成为漏水的通道是最普遍的现象;止水帷幕设计过短,没有全部切断透水层也是漏水的可能原因。由于止水帷幕失效产生过大的水力坡降引起坑底渗透变形破坏。如不及时制止,由渗透变形引起的坑外土体的位移和陷落是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