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指由斗、栱、昂等构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一组斗栱。宋代每一组斗栱称为一朵,根据位置又分别称之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平坐铺作、攀间铺作等。
二是指斗栱的“层数相叠出跳的多寡次序”。一组斗栱构成的基本方式是栱、斗、昂等构件纵横交错层叠相垒,凡铺作自柱头栌斗向内、向外挑出一栱或一昂称为一跳,每增高一层为一铺。
铺作首先表明了一组斗栱在构成上的层数与斗、栱等组成部分的相叠关系。如四铺作,即一组斗栱由四层构件相叠而成;五铺作,即一组斗栱由五层构件相叠而成。其次表明了铺作数与出跳数之间的关系,如四铺作即出一跳,五铺作即出两跳,八铺作即出五跳。再次,规定了斗栱出跳的次序,如八铺作通常是先出二华栱,再施三昂,而不采用其他的组合方式,譬如不能先出一华栱,然后出三昂,再出一华栱等。因此铺作在表示栱、昂的出跳情况及其多寡时,又有了“次序”的限定。宋代铺作数与斗栱出跳的关系详见图5-7。
图5-7 宋代铺作数与斗栱出跳的关系 铺作数=出跳数 3
二、宋式铺作的基本构件组成
宋式铺作由斗、栱、昂及其他附件组成。
1.栱
宋式斗栱中用栱有华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五种基本类型。
(1)华栱 也称抄栱、卷头、跳头。垂直于建筑面阔方向上、向内外出挑。华栱(广义)为主受力栱,按照其使用的位置又分为华栱(狭义)、骑槽檐栱、角华栱、丁头栱、虾须栱等。
华栱一般指头层华栱,为足材栱,长72分,宽10分,高21分,每头四瓣卷杀,每瓣长四分。二层及其以上的华栱称为骑槽檐栱,即骑在华栱上向檐口方向伸出的栱。骑槽檐栱的尺寸按所出跳数加长,每一跳伸出的长度不超过30分,最多出5跳,不超过150分。如果在转角铺作中,沿45°方向上斜出的华栱称为角华栱。嵌于内柱柱身承托梁尾的半截华栱称为丁头栱,丁头栱长33分。里跳转角部位使用的半截华栱称为虾须栱(虾须栱与丁头栱相似,长度为半截华栱形制,与丁头栱不同之处:一、虾须栱只存在于里跳转角部位;二是虾须栱斜置于柱头或梁架内。现存实例不多,见于宁波保国寺大殿)。
华栱构造详见图5-8(a)。
图5-8 宋《营造法式》中各类栱(单位:分)
(2)横栱 横栱包括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横栱是不出跳的栱。
①泥道栱。泥道栱是铺作中安装于栌斗内与华栱垂直相交的横栱,起支承和传递槽荷载的作用。由于唐宋时期的栱眼壁内部常用竹筋纵横编织,表面再用灰泥抹平,俗称泥道,所以将此处的横栱称为泥道栱。泥道栱长62分,栱头四瓣卷杀,每瓣长三分半。
②瓜子栱。瓜子栱位于五铺作之上重栱造的令栱与泥道栱之间,横施于各跳跳头与昂头之上。瓜子栱长62分,栱头四瓣卷杀,每瓣长四分。
③慢栱。根据所在位置又分别称为泥道慢栱和瓜子慢栱,是位于泥道栱或瓜子栱之上的横栱。慢栱长92分,栱头四瓣卷杀,每瓣长三分。
④令栱。令栱安装于里外跳头之上,与耍头相交以及屋内梁架之下。长72分,栱头五瓣卷杀,每瓣长四分。
这些横栱在实际应用中,其形制、尺寸方面也有许多变化,如:柱头铺作里跳往往会遇到梁,就会出现骑栿栱和绞栿栱等变形的栱。骑栿栱和绞栿栱均为横栱,与瓜子栱和令栱相类同,但它与梁垂直相交,因此必须改变原有的榫卯开口,使其加大到能容纳梁的程度。凡是开口在栱身下部者为骑栿栱,开口在栱身上部者为绞栿栱。
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四种栱除了在极少数的情形,如“慢栱若骑栿至角,则用足材,令栱若里跳骑栿,则用足材”外,多数情况下都使用单材。各类横栱构造详见图5-8(b)~(e)。栱端卷杀构造详见图5-9。栱在铺作中的分布详见图5-10。
图5-9 栱端卷杀构造(单位:分)
图5-10 栱在铺作中的分布
2.斗
宋式铺作中有栌斗、交互斗、齐心斗和散斗四种斗。
(1)栌斗 栌斗是用于铺作下部的大斗。形状上有方栌斗与圆栌斗之分;位置上有普通柱头栌斗和角柱柱头栌斗之分。
普通方形栌斗边长32分,用于角柱的柱头栌斗边长36分,若栌斗为圆形,则直径为36分。所有栌斗的高度均为20分,其中上八分为“耳”,中间四分为“平”,下八分为“欹(qī)”。栌斗一般为十字开口的四耳斗,当遇到无出跳的铺作时则变为两耳,顺身开口。如在转角处,因需要容纳角华栱而减掉角部斗耳的一角。斗耳间必须做暗榫——隔口包耳,以限制华栱的移动。栌斗构造详见图5-11。
图5-11 栌斗构造(单位:分)
(2)交互斗 交互斗是用于铺作出跳跳头的小斗,是华栱、昂端部与瓜子栱或令栱相交的节点。它一般为四耳斗(双向开槽),但非正方形,长18分,宽16分,高10分。开口处横施包耳。骑昂交互斗,须于斗底斜开卯口与昂身上宽下窄的磴口相衔。承昂交互斗则于斗口处做斜面,与昂势吻合。位于室内梁下使用的称为交斗,尺寸增大,长24分,宽18分,高10分,形式变为顺身开口的两耳斗,开口为16分。交互斗在承替木时,也做成顺身开口的两耳斗。
交互斗构造详见图5-12(a)。
图5-12 宋《营造法式》中各类斗的构造(单位:分)
(3)齐心斗 齐心斗是在铺作中横栱中心处的斗,为方形斗,边长16分,高10分。齐心斗有四种形式,一为四耳斗,用于泥道栱、平坐出头木等处;二为三耳斗,用于铺作外跳令栱之上,承檐枋与衬方头;三为两耳,是齐心斗的主要形式,用于檐下一般横栱的中心;四为无耳,即平斗盘,其高6分,用于转角内外出跳的跳头。
齐心斗构造详见图5-12(b)。
(4)散斗 散斗是位于铺作横栱两端的斗。在偷心造时也用于华栱跳头。其长16分,宽14分,高10分,顺身开口,两耳。在泥道栱使用时,须于一侧开榫口以容纳栱眼壁板。
散斗构造详见图5-12(c)。斗在铺作中的分布详见图5-13。
图5-13 斗在铺作中的分布
3.飞昂
昂是宋式铺作中的斜置构件。为了使出檐深远,而又不因斗栱层层挑出把檐口抬得过高,于是出现了用斜置的昂来支承檐口的结构形式。昂作为一种杠杆结构,以泥道栱、慢栱为支点,将昂头悬挑的屋顶重量用昂尾部的屋顶重量来平衡。
在《营造法式》中把昂分为下昂和上昂两大类。
(1)下昂 从橑檐方下直至室内下平槫底的斜向构件。下昂分为昂尖、昂尾、昂身三部分。
①昂尖,亦称昂头,指昂前端伸出斗栱跳头中线以外的部分。昂头部分投影长23分。昂尖形式有凹面昂、批竹昂和琴面昂三种做法。凹面昂做法为,自承托昂的交互斗“外斜杀向下,留厚二分”为昂嘴,“昂面中凹二分,令凹势圆和”。在凹面昂嘴的基础上,于昂面“随凹加一分,讹杀至两棱”,即使昂尖的上表面成为双曲面,形如古琴面,故称琴面昂。批竹昂的做法为,“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此外还有一种昂尖形制,《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其形如批竹昂自斗外斜杀至尖,但昂面凸起又如琴面,可以称其为琴面批竹昂。
宋式斗栱昂尖构造详见图5-14。
图5-14 宋式斗栱昂尖构造
②昂尾,指真昂下昂的尾端或假昂昂尖以里的部分。在《营造法式》中昂尾有三种结构方法:一是若屋内彻上明造,即用挑幹,可以挑一斗(单斗只替),也可以挑一材两栔(令栱加替木);二是如用平棊(即不是彻上明造,而是有了顶棚天花),自槫安蜀柱以叉昂尾;三是如当柱头,即以草栿或丁栿压之。
③昂身。飞昂头尾边跳中线之间,昂的中间部分称为昂身。在斗栱组合中,昂身平衡铺作前后荷载,是具有杠杆性质的结构区间。在具体构造中,昂身上下皆根据需要或垫置暗栔、暗销,或开设卯口、榫头与周围栱木、枋木相联系。
在宋式建筑中还有施插昂和昂式华栱的,它们是假昂的一种。插昂只有昂首而无昂尾的假昂,常用于四铺作。昂式华栱,其前端为昂头后端为华栱或是梁栿,这种做法见于晋祠圣母殿。
(2)上昂 常用于殿身铺作里跳及平坐外檐外跳。上昂适用于五铺作及其以上的斗栱组合中,它能够在较短的出跳距离内有效地提高铺作总高度,藉以创造一定内部空间的特殊构造。从外观看,上昂是一根“昂头外出、昂身斜收向里,并通过柱心”的木枋,其断面高宽相当于一单材,昂下栱材用偷心重栱造,昂底用靴楔承托。上昂构造实物遗存很少,实例见于江苏吴县甪(lù)直保圣寺大殿、苏州玄妙观三清殿、浙江金华天宁寺大殿。上昂构造详见图5-15。
图5-15 上昂构造
4.附属构件
(1)耍头 耍头又称爵头,是位于最上一层栱或昂上,与令栱相交而向外伸出的构件。按照《营造法式》规定,耍头用木为足材,从跳头斗心向外伸出25分,自上棱向下斜杀6分,并在端头做出雀台,雀台自端头起量五分,向下斜杀两分,两面留心再各斜抹5分,下部随尖再出斜杀,向上2分,长5分。
(2)衬方头 衬方头是铺作出跳方向上最上一层枋木,落在耍头背上,用以联系铺作前后各枋。衬方头用单材(宽10分、高15分),长度从橑檐方至昂背或平棊方。宋制耍头与衬方头构造详见图5-16。
图5-16 宋制耍头与衬方头构造
(3)靴楔 靴楔用于上昂的下部以及下昂尾部昂底之下,是真昂昂底与下层华栱间的楔形垫木。《营造法式》规定的靴楔造型是“三卷瓣”,与清式菊花头相类似。
(4)华头子 华头子是下昂前部昂底垫置的楔形垫木,其本身是利用纵向栱身前端随昂的倾斜角度砍制而成,在制作时将前端一段需雕刻成花瓣,故称华头子。《营造法式》规定华头子的做法为“自斗口外长9分,将昂势尽处均分,刻作两卷瓣,每瓣4分。”
(5)枋木
①压槽方,位于铺作正心柱头方之上,是与柱头方平行的通长方木。因其压在纵向柱网线或斗栱的分槽线上,故称压槽方。它主要用于殿堂铺作之上,起承托草栿的作用。
②柱头方,是位于列柱中线泥道栱之上的枋木。在结构上起联系左右、沟通上下的作用。
③罗汉方,在铺作中凡是瓜子栱或瓜子慢栱承托的枋子统称为罗汉方,起加强横向连接的作用。
④橑檐方,是位于令栱之上,支承橑风槫(挑檐檩)的枋木。
三、宋《营造法式》中铺作的组合与分布
1.铺作组合
根据一朵斗栱中所使用的构件类型来区分,铺作组合有四种基本类型,即单支造、卷头造、下昂造、上昂造。
(1)简单斗栱组合——单支造 单支造有如下五种形式。
①单斗只替:就是在柱头只使用一个栌斗和一根替木就把柱、梁、槫三者结合起来,在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中就已有应用。
②单栱只替:在栌斗上施令栱,令栱上施替木上承檩槫的构造方式,《营造法式》规定多用于槫下单材襻间。
③重栱只替:在柱头栌斗上施重栱,栱上再施替木的构造方式,《营造法式》规定多用于槫下两材襻间。
单栱只替与重栱只替构造详见图5-17。
图5-17 单栱只替与重栱只替构造
④把头绞项造:用于柱头部位,梁头向外伸出,做成麻叶头,柱上安装栌斗,栌斗上安装泥道栱(规格同令栱),在栱上设斗,承素方再承托牛脊槫,主要用于厅堂柱头铺作。
⑤斗口跳:用于柱头部位,把头绞项造梁头向外伸出一跳,并做成华栱头,栱端安装交互斗承托橑檐方,即为斗口跳。正心泥道栱上设斗,承柱头枋,主要用于厅堂柱头铺作。
把头绞项造与斗口跳构造详见图5-18。
图5-18 把头绞项造与斗口跳构造(单位:分)
(2)复杂斗栱的组合
①卷头造,由斗和栱组合,无昂。其常用于内檐铺作、平坐铺作,也可用于外檐铺作,铺作数从四铺作至八铺作。其构造详见图5-19。
图5-19 卷头造
②下昂造,由斗、栱、下昂组合。其用于外檐铺作,由四铺作至八铺作。下昂造详见图5-7。
③上昂造,由斗、栱、上昂组合。其适用于五铺作以上的内檐铺作及平坐铺作。上昂造详见图5-15。
④插昂造,四铺作插昂至六铺作插昂均有实例。插昂造详见图5-20。
图5-20 插昂造
甪直保圣寺天王殿(元,四铺作插昂),宋少林寺初祖庵、大同善化寺山门为五铺作插昂,大同善化寺三圣殿为六铺作插昂。
⑤“假昂造”,也称“直昂造”,《营造法式》中未提及,在柱头铺作中,将华栱的外端做成假昂头,在晋祠圣母殿下檐、献殿的柱头铺作中均有出现,详见图5-21。
图5-21 假昂造
2.铺作具体做法中的变化
(1)计心造与偷心造 若在华栱或昂出跳的跳头上,皆安放与之十字相交的横栱或枋,称为计心造,反之若不安放与之十字相交的横栱和枋则称为偷心造。虽然计心造是《营造法式》所推崇的一种形式,但由于早期铺作结构功能明显,而横栱在结构性能上基本不承重,主要作用是稳定铺作,所以早期建筑中完全计心造的铺作并不多见。计心造与偷心造详见图5-22。
图5-22 计心造与偷心造
(2)单栱造与重栱造 若在华栱或昂出跳的跳头上,只使用一层横栱称为单栱造,使用两层横栱称为重栱造。重栱计心造是唐宋时期最高等级的殿堂建筑中的主要做法。
(3)减铺与减跳
①减铺即减层。从宋《营造法式》的规定来看,减铺主要在以下两种情形下发生。
a.当建筑中所用铺作数较多时,外跳不变,里跳减铺,这样做一是考虑到里跳铺作的结构方便,二是可以避免室内空间过于零乱。
b.当建筑中的铺作有主次之分时,次要的铺作内外减铺。如《营造法式》卷四规定:“凡楼阁上层铺作,或减下层一铺。其副阶缠腰铺作,不得过殿身,或减殿身一铺。”即在楼阁建筑中,上层铺作不得超过下层铺作,或者比下层减少一铺。在重檐建筑中,副阶缠腰铺作不得超过殿身铺作。
②减跳。减跳是减铺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减去一层华栱或昂。减跳的现象常发生在补间铺作与转角铺作相近的位置处。在《营造法式》卷四“总铺作次序”一节中谈到“凡转角铺作,须与补间铺作勿令相犯;或梢间近者,须连栱交隐;或于次角补间近角处从上减一跳。”即当建筑梢间转角铺作与补间铺作距离较近时,需要将横栱做成连栱交隐(即做成鸳鸯交首栱),或者是将次角补间铺作减少一跳。现存宋辽实例中,连栱交隐的情形比较多。
(4)列栱与连栱交隐
①列栱,栱至转角出跳称为列栱。列栱的特点为一头为出跳的跳头,另一头为横栱构件。其形式有“泥道栱与华栱出跳相列”“瓜子栱与小栱头出跳相列”“慢栱与切几头相列。如角内足材下昂造,即与华头子出跳相列”“令栱与瓜子栱出跳相列”等多种形式。在铺作组合中,每一种铺作在转角处皆会产生列栱,且铺作数越多列栱越复杂。
②连栱交隐,梢间的补间铺作与转角铺作距离很近时,将两栱制作成一根通长的栱,并隐刻出栱头卷瓣。连栱交隐详见图5-23。
图5-23 连栱交隐(鸳鸯交首栱)[原河北易县开元寺毗盧殿(辽)]
3.铺作的分布
在斗栱发展史上,柱头铺作成熟较早,而补间铺作的出现相对较晚。在唐宋时期,由于铺作本身较大,结构功能明显,每间的补间铺作通常设置一至两朵。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形。
①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两朵(称为双补间),次间梢间各用一朵(称为单补间),各铺作均匀分布。
②当心间、次间、梢间都采用双补间,则每个开间尺寸相同,铺作采用均匀分布。
③如果面阔方向各间的尺寸不一,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两朵,次间、梢间用补间铺作一朵,由于间广不均,铺作之间的间距不等,但是铺作的间距相差不得超过一尺。
根据陈明达的《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斗栱的间距与间广有着直接的关系,每两朵补间铺作之间的间距,即斗栱的标准中距为125分,但依据《营造法式》中指出,若间广不均,则每两朵铺作之间的间距,上下相差不得超过1尺,进而推出标准中距可以上下增减25分(此处是按照六等材进行推算,六等材1分为0.4寸,25分即为一尺)。铺作分布与开间间广的关系详见表5-1。
表5-1 铺作分布于房屋开间间广的关系 单位:分
四、宋式斗栱举例
1.四铺作插昂构造
(1)四铺作插昂补间铺作 详见图5-24。
图5-24 四铺作插昂补间铺作构造(单位:分)
(2)四铺作插昂柱头铺作 详见图5-25。
图5-25 四铺作插昂柱头铺作构造(单位:分)
(3)四铺作插昂转角铺作 详见图5-26。
四铺作插昂各构件尺寸详见表5-2。
表5-2 四铺作插昂各构件尺寸权衡表 单位:分
2.六铺作重栱出单抄双下昂里转五铺作重栱出两抄,并计心
(1)补间铺作构造 详见图5-27。
图5-27
图5-27 六铺作重栱出单抄双下昂里转五铺作重栱出两抄,并计心补间铺作构造(单位:分)
(2)柱头铺作构造 详见图5-28。
图5-28 六铺作重栱出单抄双下昂里转五铺作重栱出两抄,并计心柱头铺作构造(单位:分)
(3)转角铺作构造 详见图5-29。
图5-29
图5-29 六铺作重栱出单抄双下昂里转五铺作重栱出两抄,并计心转角铺作构造(单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