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结构,如何风靡亚洲建造竹子竹材混凝土

来自:建日筑闻(ID:ADCNews)

菲律宾文化认为男人和女人最初是从竹节中诞生的;中国人将竹赋予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诗云“不可居无竹”;竹子在日本代表着繁荣,而在印度象征友谊。伴随着神话故事与历史典故,坚固的竹制结构在近代亚洲得以发展。尽管不同东方国家的建筑形式各具特点,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尊重。

在 21 世纪,竹结构依旧在亚洲普遍运用,尽管与合成建筑相比并不算常见。这种植物分布广泛——从印度尼西亚炎热的热带地区到西藏地区严寒的山脉,你都能找到竹子的身影。纵观整个亚洲,竹子的强度与韧性以及易于获得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现在,竹子作为一种建材正与钢筋水泥等人造材料竞争,以解决当下的城市化问题。

01

竹材的价值

由于运用意识、文化观念、材料限制与经济因素,目前,竹子在“未来材料”的榜单中落后。和人造材料不同,自然生长的竹子形状大小各异,因此很难规定施工方法的标准。现有规范的限制与缺乏分级标准也阻碍了竹材料运用的进一步推行。建筑技术的运用需要技巧,尤其是与钢材、混凝土或玻璃一同使用时。

随着国际建筑话语体系强调材料的可持续性与当地性,竹子正在展现其价值。它最大财富在于碳封存和植物修复——即捕获空气污染物和清洁土壤污染的过程。早期,亚洲的竹构筑物在建造地始终与当地生态系统和谐相处,形成平衡的建成环境。当代建造选择竹结构往往更看重美观特征,而生态友好特性则作为附加优势。

城市化进程对众多亚洲国家带来了类似的挑战。这些城市发展迅速,预计到 2030 年,城市人口将占据总人口的 55%。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人口大国都面临着指数级增长的住房需求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环境破坏是城市扩张所带来的最明显副作用。其中如何在建筑景观中重塑文化身份认同,是南半球所面对的独有挑战,这也使他们特别关注亚洲的解决方案。亚洲城市善于追溯历史,利用本土技术和当地材料解决城市危机。

竹子通过其固有特性和环境适宜性,可以用于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竹子的快速生长速度和和持续生产能力使其成为亚洲城市扩张中有吸引力的建筑材料。竹子一般可以在 3-5 年内收获,而传统木材来源则需要 10 倍以上的时间。在尼泊尔和孟加拉,竹结构建造时间很快,所以被运用于救灾避难所的建造中。

除了需要极快建造的建筑,亚洲的建筑材料通常需要考虑可负担的造价。 竹子在当地易于获得、坚固且应用广泛,是该地区实用得低成本建筑材料。 它可以作为木材的替代品,且在成本效益上更具竞争力,其性能即使不能超越木结构,也能提供相似的质量。竹材已经被广泛用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薄弱社区的低成本住房建造。竹子的生长和生产过程特点将使用权力重新交还给社区,围绕其生长阶段创造循环经济的可能。

亚洲城市正面临着生态危机——环境污染、极端高温、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 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生长的建筑材料,几乎不需要经过加工提炼工艺,所以对地球环境非常有益。 竹子收获的越多、生长的越快,同时还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回复流域,并支持当地聚落。竹子能够以固态捕获和储存大气中的碳,从而产生负碳足迹。竹子种植园还有助于恢复退化的土壤和土地。

02

竹材的应用

高层建筑是发达城市的常见刻板印象,这也是大众的认知。高层建筑为缓解城市扩张提供了实用的解决方案,尤其在孟买、马尼拉、东京和北京等人口稠密城市。 通过竹材与钢、混凝土或木材的结合,竹质摩天大楼可以成为现实。

结构的接缝对于保障建筑结构安全性至关重要,通常会使用钢材进行加固。三角结构法——将竹秆排列为三角形以优化机构性能的技术,是一种能让这种材料高耸入云的技术。轻量级的 3D 打印竹结构试验为这种材料开辟了更广泛的机会。竹-混凝土或竹-木混合材料可以提高结构强度和实用性,同时保持建筑物的传统语境和环保性能。

隐居龙泉·国际竹建筑文创生活村落/ Studio Anna Heringer

中国

这三栋酒店中的建筑展示了传统、天然材料的现代使用方式,它们不像很多其他传统建筑,将泥土掩藏在假立面后,这些建筑毫不保留地彰显了天然材料之美。旅舍的结构以由石块以及夯土所制的核心为起点开始打造。核心部分包含了所有设施单元以及楼梯。与之相连的则是卧室。这个空间的设计则好似夜晚泛出微光的灯罩。而在卧室区的周围则是由竹编织而成的结构,以此表达竹制建筑的张力美。

© Jenny JI

阳朔竹林亭台楼阁/ llLab. 叙向建筑

中国

目前,大部分地区都覆盖有大片竹子,形成了竹林绿道长廊的结构。为了与已经存在的方式相吻合,新建筑考虑借用竹子的生长习性和其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形态,将其重新配置以形成新的空间。这样的设计和实施策略,使新形成的空间不会与现有的自然环境相互竞争,同时却有呼应和强化的效果。尽管自然的手法,达到最佳效果需要过度时期和相对来说较长的时间,但这样的过程反而更能体现出这样可生长的设计策略的力量,同时增强了感受者与周围的竹林和丘陵的互动感和意识感。

竹结构‘风之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

“风之亭”是位于安吉龙山源的一座竹结构建筑,为游人提供休憩的场所,并容纳小型演出和团建活动。设计捕捉到不同面向的景观特质,采用了分岔的人字形棚屋作为空间原型。充分发掘竹结构复合增强的潜力,独创性地提出了弦支竹梁+边拱的复合构型,大大减少了结构落地的数量,实现了轻盈而连续的曲面覆盖。最终的空间好像风吹过,帘篷鼓胀起来,唤起了人们在自然中受到庇护的原始感受。

富国岛大世界欢迎中心/ 武重义建筑事务所

越南

项目的建造面积为 1460 平方米,规模巨大。建筑师成功满足了业主的需求,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竹制结构,既体现了越南文化,又成为了富国岛大世界的象征。两个越南的传统符号,荷花和铜鼓,被雕刻成密密麻麻的竹格,表达了越南的传统文化。项目于生态层面是节能的,采用了自然且低成本的可持续材料(在设计和建造上),仅用绳索和竹针就将竹竿连接在一起。项目首先是一个纯竹结构,所用竹子数量相当庞大,共有 42000 根竹竿;且竹子的建造过程也是独一无二的。项目的结构系统是多元杂糅的,包括拱门、圆顶和网格系统,将建筑师之于各种竹结构形式的知识整合于一体。

© Hiroyuki Oki

© Hiroyuki Oki

Piyandeling 工匠住宅工作室/ Realrich Architecture Workshop

印度尼西亚

住宅由一栋三层楼高的房子构成,模数为3.0 x 3.0米,供一个家庭使用,其中包括2间儿童卧室、1间主卧室和共用浴室。建筑围护结构是可打开的,它是用回收的300×600毫米的塑料板来覆盖并且可以保护内部的竹子结构。围护结构形成了一个800毫米宽的服务走廊,与建筑的核心生活空间形成双交叉空气通风和双墙隔热系统。这形成了传统与更多的工业化方法之间的适应,混合了传统的细木工和竹子的胶合细木工的技术。

亚洲最长竹桥之一“千禧桥”/ IBUKU

印度尼西亚

“千禧桥”是亚洲最长的竹桥之一,长23米。该桥特色屋顶仿照了水牛角的形状,受到米纳卡堡(Minangkabau)建筑风格的影响。千禧桥是由金色和黑色竹种混合而建成的。“很少有机会能用竹子搭桥,这也同时证明竹子可以用来搭建任何东西。这座桥代表了向世界各地推广竹建筑的一种方式。这有力证明了竹子的强大承受力。” -- IBUKU 事务所的高级架构师 Defit Wijaya

竹装置“弧”/ IBUKU

印度尼西亚

该项目不仅仅只是由竹子搭建而成的建筑,它也是一种轻型架构的未来范例。“弧(The Arc)”是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世界知名绿色学校(Green School)院内的最新建筑。“弧”作为此地历史长河中的最新标杆,以其设计提高了全球可持续性教育建筑的标准。该项目作为同类型建筑中的先驱,其整体跨度为 19 米,并由一系列交织的 14 米高竹拱构成,而拱形结构之间则由马鞍面网格结构互相连接,以此让这些拱状架构可以从双曲抛物面中获得“逃离”重力的方法。

成都金堂圆觉寺村民中心/ 在行建筑

中国

金堂县圆觉寺村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千里沱江之首,县城赵镇为古四川名镇之一。何家院子旧院改造成村民中心的项目就坐落其中。带着对四川典型的乡村建筑的理解,和对大自然环境中院坝房子的想象,设计完成原有两个建筑的连接,以“拆、抬、锔、变、破、引”的策略方式进行重塑。在整个结构体系里,除了钢结构,室内的屋顶和立面主要是靠竹子来做装饰和结构辅助。竹的运用有一些特别——不是为装饰而装饰,而是从结构体系中去体现了装饰,同时对于新工艺“竹”的使用,竹子的柔韧与温和,恰能中和钢结构材质的坚硬与冰冷,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

© 存在建筑

© 存在建筑

分解轴测图© 成都在行建筑设计事务所

成都右岸天鹅湖酒店/ We&Arch

中国

灰空间处的坡屋顶采用无梁楼盖系统。200 厚的混凝土楼板,表面采用了沥青瓦屋面材料,紧贴楼板下部覆盖竹子吊顶。在坡屋顶的檐口处,设计了专门的金属出檐细节,弱化了原本浇筑质量不佳的混凝土檐口的笨重感。三种呈薄片状的材料,让原本厚重刚毅的坡屋面又多了一份轻盈和锋利。金属檐口将散排的屋面雨水,变成了一根根雨线,滴落入水院。

© WOHO/We&Arch

© WOHO/We&Arch

© WOHO/We&Arch

成都工匠·崇州乡村振兴学院/ 黑蚁文创 + 筑室皆宜文创

中国

此项目地位于成都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建筑前身为大雨村村委会。如何用设计重构空间,用设计唤醒乡村,成为这次设计的课题。秉承设计要“取之于地,用之于地”的理念,在先后拜访了数位当地匠人后,将传统工艺融入在空间中,当地产出的竹编、藤编、木雕、红砖等元素成为亮点元素,同时匠人们还亲自参与了空间内的多项手工制作。

©️ ICYWORKS

©️ ICYWORKS

轴测图 ©️ Panacea Design

竹子作为亚洲建筑材料的另一大作用是恢复传统建筑特征。自古以来,竹子就占据着亚洲文化的中心地位。为了“向发达国家靠拢”,亚洲城市已经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镜像”,建造了大量更适合寒冷环境的玻璃与钢结构建筑。长期以来,竹子被贴上了“穷人的木材”的标签,这是基于本土文化和“非殖民化”实践的自卑观念。

亚洲的竹体系建筑复兴正在进行中,是时候让亚洲建筑师重新诠释“发达”的含义,并用竹子来宣誓其重要贡献者地位了。随着先进技术的推广和竹质建筑的试验,实验性的结构正在亚洲发展的城市中找到用武之地。这种材料提示着亚洲人自身的文化根源在何处,并强调他们与自然世界的深厚联系,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栖居地铺平了道路。

编辑:邵珠琦;译者:吕星洁

- End -

本文转载自:建日筑闻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经典结构建筑案例.doc经典结构建筑案例.doc,经典结构案例 空间:薄壳结构 骨架:框架结构 网架结构 框剪结构 悬索结构 框筒结构 膜结构 板柱结构 钢架结构 排架结构 拱结构 姓名:吴琪 学号:140409121 日期:2016.3.23 一、薄壳结构 项目名称 :天津博物馆 项目地点 :天津 河西区 建筑面积 :5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33711?7493<987xjvo
1.建筑结构2018年20期沧州市天成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设计刘华;卢清刚;苗启松;林爱华;邹杨;李源; 《建筑结构》新稿件中心正式上线 非线性纤维梁单元研究与应用武云鹏;韩博;郭峰;苗启松; 首创丽泽金融商务区F02和F03地块地基基础设计李培;周笋;齐五辉;孙宏伟;王雪生;方云飞;王媛; jvzquC41yy}/ewpk0eun0ls1Lq{spjq1E/I6/SHLI/813A2420nuo
2.21个拱形天花板,自支撑拱形结构|ArchDaily拱形天花板最简单的定义是一种能够覆盖空间的自支撑拱形结构。这项技术在罗马帝国和中世纪时期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其他更实用的构造解决方案的出现而逐渐废弃。然而,由于这些元素对建筑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现代设计项目仍然在室内装饰中构建拱形元素或突出原始结构。jvzquC41yy}/c{hjfcom{7hp1et0;?553;533pj/iqth/npi/zjcw2jwc3ccw2ujk3ogr2cp/rj
3.丨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主展馆荣获2020年全国绿色建筑凤凰阁展厅(单层层高近26m,为国内木结构之最) 飞虹拱桥(下承式吊杆木拱结构,跨度29.4m,宽8.4m)第二,采用了建筑师主导、各专业协同的整合设计,实现设计目标效益的最大化。设计强调建筑的被动式节能,利用凤凰阁高耸空间的拔风效应,基本实现展览空间的自然通风、降低能耗。南北贯通的水庭将自然引入建筑内部还留出了jvzquC41ctii0|jw0gjv0ls14282199321i:3:=c58=93>4rcik/j}r
4.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关于推荐引江济淮钢渡槽项目部申报安徽省工人先锋号的公示03.21 关于推荐熊秋虎同志申报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公示02.25 中铁四局党委第二轮巡察钢结构建筑公司巡察公告05.18 巡视公告09.28 更多公司要闻 公司智能制造基地投产暨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 公司中标狮子洋通道主桥段钢桁梁制造项目 公司在局2025年上半年经济jvzq<84ili4dtnh60eun1
5.神游德意志|德国十座最美的桁架结构建筑小城易北河以南约四公里处,在大都市汉堡的荫蔽下,坐落着一座半木结构的小城镇——施塔德。古朴的汉萨城市有许多值得观赏的风景。如果您伫立在老城的旧港口或在那附近的咖啡馆饮一杯美酒,仿佛可以听到那古老的城墙诉说着小镇千年的历史……经过精心修复的半木结构建筑,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塔楼和传统小镇的惬意与您同在。 jvzquC41uktp/pjtoct.frfnqi{f0}tpilo/gmz0ep5668k41e?25=f:94>31yfig0nuo